《選針三要集》~ 序
序
1. 序
愚稟偏陋。竊志針道有日。故遊入江先生之門下。得聞命矣。先生之道。宗軒岐。故常謂可見者內經也。於針法秘旨雖多。不過補瀉要穴。分虛實。用補瀉。宗井榮俞經合。可為主要穴。且有餘力。則諳經穴。於是針道畢矣。臨機應變。可謂醫者意也乎。予慕其幽言。作書而述大意。實為門人初學。發圓機之士。必以為贅也焉。
題曰。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毒藥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云云。
愚按靈樞玉版篇有謂也。帝曰。夫子之言針甚駿。能殺生人。不能起死者。子能反之乎。岐伯曰。能殺生人。不能起死者也。帝曰。余聞之則為不仁。然願聞其道。弗行於人。岐伯曰。是明道也。其必然也。其如刀劍之可以殺人。如飲酒使人醉也。雖勿診猶可知矣。嗚呼。有旨哉經也。
白話文:
我資質愚鈍,卻一直對針灸之道心懷嚮往,因此拜入江先生門下,有幸聆聽其教誨。先生的醫術以軒岐為宗,常說《內經》是可見的道理。雖然針法秘旨繁多,但終歸是補瀉要穴,辨別虛實,運用補瀉之法,以井榮俞經合為主要穴位,若有餘力,則需熟記經穴,如此便可掌握針灸之道。臨機應變,才是醫者的心意所在。我敬佩先生的精妙言論,特地寫下此文,以闡述其要旨,實為門人初學者而作,精通此道者定會覺得多餘。
題曰: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毒藥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氣之診。五法俱備,各有先後之序。
我細讀《靈樞·玉版篇》,其中有言:帝曰:「夫子之言針甚駿,能殺生人,不能起死者。子能反之乎?」岐伯曰:「能殺生人,不能起死者也。」帝曰:「余聞之則為不仁,然願聞其道,弗行於人。」岐伯曰:「是明道也,其必然也,其如刀劍之可以殺人,如飲酒使人醉也,雖勿診猶可知矣。」嗚呼,經文真是精妙至極啊!
唐王燾失深意。而不取針也。於是後世愚人耳目。何有此理哉。猶非謂針總妄用之。則藥灸何無殺人之理也。然內經針殺人者。實有深意存。以何言也。寶命論有謂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此王冰所謂工巧。而以不可妄用之故也。醫統曰。扁鵲有謂疾在腠理。熨炳之所及。
疾在血脈。針石之所及。其在腸胃。酒醪所及。是針灸藥三者兼得。而後可與言醫。曩武膠以活人之術止於藥。故棄針與灸。而莫之講。傷寒熱入血室。閃挫諸疾。非藥餌所能愈。必俟夫刺者則愈。又介賓類經論此事。一婦人患傷寒。熱入血室。醫者不識。許學士曰。小柴胡以進。
白話文:
唐朝的王燾沒有理解針灸的深意,所以不採納針灸。於是後世一些愚昧的人,只看表面,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這並不是說針灸就完全不能用,如果說針灸會殺人,那藥物和灸法又何嘗沒有殺人的道理呢?然而,《內經》中說針灸會殺人,其實是有深意的。這是怎麼說呢?《寶命論》中說:「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這就是王冰所說的「工巧」,因此針灸不能隨便亂用。
《醫統》中說:「扁鵲說,疾病在肌膚表面,可以用熨熨和灸灼來治療;疾病在血脈,可以用針刺和砭石來治療;疾病在腸胃,可以用酒醪來治療。」由此可知,針灸和藥物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精通三者,才能稱得上是醫生。
以前武膠只精通藥物治療,所以摒棄了針灸,沒有深入研究。然而,像傷寒熱入血室、閃挫等疾病,單靠藥物是無法治愈的,必須依靠針刺才能痊癒。
《介賓類經》中也記載了一個案例:一個婦人患了傷寒,熱入血室,醫生束手無策。許學士說:「用小柴胡湯治療。」
當刺期門。予不能針。請善針者針之。如言而愈。是非針要乎。予亦欲澄源端本。若坐豐蔀。嗚呼。有旨哉針也。何妄二氏。謂不足取之也焉。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的意思是:
"如果想要治療期門穴(位於胸部),我不會用針灸的方法來治癒它。所以我請求一位熟練的針灸師來進行治療。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了,結果真的痊癒了。難道不是因為使用了針灸嗎?我也想弄清楚疾病的根源和原因。但是坐在那裡胡思亂想又怎麼能解決問題呢?唉!真是深奧啊,這個針灸技術!為什麼還有人對佛教、道教等其他宗教抱持著懷疑態度,認為他們不值得信賴呢?"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提到的針灸療法可能並非所有疾病都適用,因此在實際應用時應先向專業醫生諮詢。此外,在接受任何治療之前,應該充分瞭解其風險和效果,並且做出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