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杉山和一

《選針三要集》~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針灸要穴論

夫欲用針灸者。當主於要穴。灸者散寒邪。針開鬱滯。無千患不愈也。然世業針者。刺要穴。謂不愈。何有此理乎。予嘗思主腹。不知要穴。或左右不分補瀉。或失穴處不取針。嗚呼。不思甚哉。故明要穴分寸論。針灸諸家。所當察也。

傷寒頭疼身熱

二間,合谷,神道,風池,期間,足三里,

汗不出

合谷,腕骨,期門

陰症

期門,氣海,關元

腹脹

太白,復溜,足三里

舌卷囊縮

天突,廉泉,血海,腎俞,然谷

中風,不省人事

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足三里

半身不遂

肩髃,百會,肩井,客主人,列缺,手三里,曲池,崑崙,陽陵泉

白話文:

想要使用針灸的人,一定要掌握要穴。灸法可以散寒邪氣,針法可以疏通鬱結,幾乎沒有什麼病症是不能治癒的。然而,很多以針灸為業的人,雖然也刺了要穴,卻說治不好,這是為什麼呢?我常常思考,有些人治腹部的病,卻不了解要穴,或者分不清左右,不知道該補還是瀉,或者根本找錯穴位,沒有扎針。唉,真是不思甚哉!所以,要明白要穴的位置和分寸,這是所有針灸醫師都應該謹慎察看的。

疾病與穴位對照表

  • 傷寒頭疼身熱: 二間、合谷、神道、風池、期間、足三里
  • 汗不出: 合谷、腕骨、期門
  • 陰症: 期門、氣海、關元
  • 腹脹: 太白、復溜、足三里
  • 舌卷囊縮: 天突、廉泉、血海、腎俞、然谷
  • 中風,不省人事: 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足三里
  • 半身不遂: 肩髃、百會、肩井、客主人、列缺、手三里、曲池、崑崙、陽陵泉

註釋

  • 要穴: 指治療疾病最有效的穴位。
  • 灸: 指用艾灸治療疾病。
  • 補: 指針灸時用補法,以增加氣血。
  • 瀉: 指針灸時用瀉法,以減少氣血。
  • 分寸: 指穴位的位置和深度。

說明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治療需要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診斷和治療。

口眼喎斜

頰車,地倉,水溝,承漿,合谷

口噤不開

合谷頰車

瘖啞

天突,靈道,然谷,豐隆,陰谷

癱瘓

肩井,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崑崙

虛癆

可主四花最針。有神妙。可主腹。

盜汗

肺俞,腹溜,譩譆

血症,吐血

肺俞,心俞,肝,脾,腎,中脘,天樞,太淵,間使,大陵

衄血

囟會,上星,風門,湧泉,合谷

便血

中脘,氣海

尿血

膈俞,脾俞,三焦俞,腎俞,列缺

水腫

水溝,水分,神闕(三壯),肝,脾,胃,腎,中脘,氣海,陰交,公孫,石門,中極,陰陵泉

脹滿

白話文:

口眼歪斜、嘴巴張不開、失聲,可以用合谷、頰車、地倉、水溝、承漿等穴位;癱瘓可以用肩井、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崑崙等穴位;虛癆可以用四花最針;盜汗可以用肺俞、腹溜、譩譆等穴位;吐血可以用肺俞、心俞、肝、脾、腎、中脘、天樞、太淵、間使、大陵等穴位;鼻出血可以用囟會、上星、風門、湧泉、合谷等穴位;便血可以用中脘、氣海等穴位;尿血可以用膈俞、脾俞、三焦俞、腎俞、列缺等穴位;水腫可以用水溝、水分、神闕、肝、脾、胃、腎、中脘、氣海、陰交、公孫、石門、中極、陰陵泉等穴位。

中脘,水分,不容,氣海,肓俞,天樞,肝俞,脾,三焦俞,公孫,大敦

虛癆浮腫

大沖

積聚痞塊

灸以命門可主

上脘,中脘,幽門,通谷,粱門,天樞,期門,章門,氣海,關元

肺積名息奔。在右脅下。

尺澤,章門,盡三里

心積名伏粱。起臍上至心下。

神門,後谿,巨闕,足三里

脾積名痞氣。橫在臍上二寸。

脾俞,胃俞,腎俞,通谷,章門,足三里

肝積名肥氣。在左脅下。

肝俞,章門,行間

腎積名奔豚。起臍下。或上下無時。

腎俞,關元,中極,湧泉

氣塊

脾俞,胃俞,腎俞,梁門,天樞

白話文:

虛勞浮腫,可以用灸命門來治療。肺積,又稱息奔,在右脅下,可以用尺澤、章門、足三里來治療。心積,又稱伏粱,起於臍上至心下,可以用神門、後谿、巨闕、足三里來治療。脾積,又稱痞氣,橫在臍上二寸,可以用脾俞、胃俞、腎俞、通谷、章門、足三里來治療。肝積,又稱肥氣,在左脅下,可以用肝俞、章門、行間來治療。腎積,又稱奔豚,起於臍下,或上下無時,可以用腎俞、關元、中極、湧泉來治療。氣塊,可以用脾俞、胃俞、腎俞、梁門、天樞來治療。

心俞,膈俞,膏肓,脾俞,中脘,氣海,天府,足三里

咳嗽

風門,肺俞,身柱

寒痰

肺俞,膏肓,靈臺

熱痰

肺俞,膻中,大溪

諸喘息

天突,璇璣,華蓋,膻中,乳根,期門,氣海

嘔吐,氣逆

中脘,氣海,三焦俞,巨闕,尺澤,章門,大陵

霍亂

巨闕,中脘,建里,水分,承筋,承山,三陰交,照海,大都,湧泉

乾霍亂

以鹽湯探吐。臍中灸。

喜大息

中封,商丘,公孫

喜悲

心俞,大陵,大敦,玉英,膻中

氣短

大椎肺俞,肝俞,天突,肩井

瘧疾

大椎,肺俞,肝俞,天樞,三椎,譩譆,章門間使,後谿,承山,飛陽,崑崙,大溪,公孫,至陰,合谷

白話文:

膈,心俞、膈俞、膏肓、脾俞、中脘、氣海、天府、足三里。

咳嗽,風門、肺俞、身柱。

寒痰,肺俞、膏肓、靈臺。

熱痰,肺俞、膻中、大溪。

諸喘息,天突、璇璣、華蓋、膻中、乳根、期門、氣海。

嘔吐、氣逆,中脘、氣海、三焦俞、巨闕、尺澤、章門、大陵。

霍亂,巨闕、中脘、建里、水分、承筋、承山、三陰交、照海、大都、湧泉。

乾霍亂,以鹽湯探吐,臍中灸。

喜大息,中封、商丘、公孫。

喜悲,心俞、大陵、大敦、玉英、膻中。

氣短,大椎、肺俞、肝俞、天突、肩井。

瘧疾,大椎、肺俞、肝俞、天樞、三椎、譩譆、章門間使、後谿、承山、飛陽、崑崙、大溪、公孫、至陰、合谷。

久瘧不愈

脾俞,七十壯灸

黃疸

公孫

消渴

腎俞,小腸俞

瀉痢

百會,脾俞,腎俞,命門,長強,承滿,梁門,中脘,神闕,天樞,氣海,石門,關元,三陰交

脾泄,脾俞,胃泄,胃俞,大腸泄,大腸俞

癲癇

百會,天窗,身柱,神道,心俞,筋縮,章門,天樞,勞宮,神門,三里,下巨虛,豐隆,大沖,少海,厲兌

眼目疼痛

合谷,外關,後谿

耳聾

上星,翳風,腎俞,外關

鼻塞不唎香臭

囟會,上星,迎香,天柱,風門

齒牙痛

承漿,頰車,合谷,列缺,大淵,魚際,合陽,三門,大迎,足三里,內庭

白話文:

長期瘧疾不好,可以灸灼脾俞穴七次。黃疸可用公孫穴治療。消渴可用腎俞穴和小腸俞穴。瀉痢可用百會、脾俞、腎俞、命門、長強、承滿、梁門、中脘、神闕、天樞、氣海、石門、關元、三陰交等穴位。脾泄用脾俞穴,胃泄用胃俞穴,大腸泄用大腸俞穴。癲癇可以用百會、天窗、身柱、神道、心俞、筋縮、章門、天樞、勞宮、神門、三里、下巨虛、豐隆、大沖、少海、厲兌等穴位治療。眼睛疼痛可以用合谷、外關、後谿等穴位治療。耳聾可以用上星、翳風、腎俞、外關等穴位治療。鼻子不通,聞不到香臭可以用囟會、上星、迎香、天柱、風門等穴位治療。牙齒疼痛可以用承漿、頰車、合谷、列缺、大淵、魚際、合陽、三門、大迎、足三里、內庭等穴位治療。

喉痹

天柱,廉泉,合谷,後谿,三間,三陰交,行間,關衝

手痛不舉

曲池,肩井

腳氣

肩井,足三里,崑崙,照海,大沖,陽陵泉

轉筋

照海

脫肛

百會

五淋

膈肝,脾腎,氣海,石門,關元,間使,三陰交,腹溜,然谷,大敦

小便不利

三焦俞,小腸俞,陰交,中極,中封,大沖,至陰

小便不禁

氣海,關元,陰陵泉,大敦

大便秘結

章門,陰交,氣海,石門,足三里,三陰交,照海,太白,大敦,大都

疝氣

章門,期來,氣海,關元,三陰交,大敦,隱白,大溪,大沖

腎俞,命門,長強,承山

白話文:

喉痹

  • 天柱、廉泉、合谷、後谿、三間、三陰交、行間、關衝

手痛不舉

  • 曲池、肩井

腳氣

  • 肩井、足三里、崑崙、照海、大沖、陽陵泉

轉筋

  • 照海

脫肛

  • 百會

五淋

  • 膈肝、脾腎、氣海、石門、關元、間使、三陰交、腹溜、然谷、大敦

小便不利

  • 三焦俞、小腸俞、陰交、中極、中封、大沖、至陰

小便不禁

  • 氣海、關元、陰陵泉、大敦

大便秘結

  • 章門、陰交、氣海、石門、足三里、三陰交、照海、太白、大敦、大都

疝氣

  • 章門、期來、氣海、關元、三陰交、大敦、隱白、大溪、大沖

  • 腎俞、命門、長強、承山

注釋:

  • 以上文字列出的都是中醫穴位,可以用來治療對應的病症。
  • 實際治療時,需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穴位和針灸方法。
  • 建議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類經曰。凡犯屍鬼暴厥。不省人事。若四肢雖冷無氣。但覺目中神采不變。心腹尚溫。口中無涎。舌不卷。囊不縮。及未出一時者。尚可刺之復醒。

謹按素問遺篇。分五邪刺法。

肺虛者見赤屍鬼,肺俞(一分半)合谷(三分)

心虛者見黑屍鬼,心俞,陽池

肝虛者見白屍鬼,肝俞,丘墟

脾虛者見青屍鬼,脾俞,衝陽

腎虛者見黃屍鬼,腎俞,京骨

以上刺法。必先以口含針令溫而刺之。

婦人病,血結月事不調

氣海,中極,照海

血崩不止

膈俞,肝腎,命門,氣海,中極,間使,血海,腹溜,行間

痢帶赤白

命門,神闕,中極

白話文:

《類經》說,凡是遇到屍鬼暴厥,昏迷不省人事,如果四肢雖然冰冷沒有氣息,但眼睛裡的神采沒有變化,心腹還溫熱,口中沒有口水,舌頭沒有捲曲,陰囊沒有縮回去,而且還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用針灸治療,讓病人清醒過來。

《素問》遺篇裡,有分五邪刺法的記載:

肺虛的人遇到紅色屍鬼,就刺肺俞穴(一分半針深)和合谷穴(三分針深);

心虛的人遇到黑色屍鬼,就刺心俞穴和陽池穴;

肝虛的人遇到白色屍鬼,就刺肝俞穴和丘墟穴;

脾虛的人遇到青色屍鬼,就刺脾俞穴和衝陽穴;

腎虛的人遇到黃色屍鬼,就刺腎俞穴和京骨穴。

以上這些針灸方法,都要先用嘴巴含住針,讓針溫暖後再刺。

婦女如果患病,血塊阻塞,月經不調,就刺氣海、中極、照海三個穴位;

如果血崩不止,就刺膈俞、肝俞、腎俞、命門、氣海、中極、間使、血海、腹溜、行間十個穴位;

如果痢疾帶有赤白二色,就刺命門、神闕、中極三個穴位。

癥瘕

三焦俞,腎,中極,會陰

不成孕

命門,腎俞,氣海,中極,關元(百壯),然谷

產難橫生

合谷,三陰交

胞衣不下

三陰交,崑崙

下死胎,合谷妙也

欲取胎

肩井,合谷,三陰交

小兒病,急慢驚風

百會(七壯),囟會,上星,率谷(三壯),水溝,尺澤

慢驚

間使,合谷,大沖(五壯)

臍風撮口

承漿,然谷

泄瀉

胃俞,天樞

霍亂

外踝尖三壯灸立地有效

夜啼,中衝

疳眼,合谷(五壯灸)

要穴終

白話文:

癥瘕

  • 三焦俞、腎俞、中極、會陰(穴位)

不孕

  • 命門、腎俞、氣海、中極、關元(百壯)、然谷(穴位)

難產橫生

  • 合谷、三陰交(穴位)

胞衣不下

  • 三陰交、崑崙(穴位)

下死胎,合谷妙也

  • 下死胎時,針灸合谷穴效果極佳。

欲取胎

  • 肩井、合谷、三陰交(穴位)

小兒病,急慢驚風

  • 百會(七壯)、囟會、上星、率谷(三壯)、水溝、尺澤(穴位)

慢驚

  • 間使、合谷、大沖(五壯)(穴位)

臍風撮口

  • 承漿、然谷(穴位)

泄瀉

  • 胃俞、天樞(穴位)

霍亂

  • 外踝尖(三壯灸) 灸治外踝尖穴,三壯即能見效。

夜啼

  • 中衝(穴位)

疳眼

  • 合谷(五壯灸) 灸治合谷穴,五壯即可見效。

註解

  • 以上文字主要描述了一些常見疾病的穴位治療方法,其中“壯”指灸法中使用的艾條燃燒的程度。
  • “三壯”、“五壯”等指的是灸治時艾條燃燒的次數。
  • 現代醫學對於這些穴位治療的有效性尚無定論,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