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良朋彙集經驗神方》~ 序三

回本書目錄

序三

1. 序三

燕山孫子,慷慨好義士也,諱偉,號望林。今行年七十有六,自述幼因家寒,父兄教以錢行糶米為業,頗不願意,留心方術,施藥濟人。年十十許,涉歷江湖,流寓楚之常山,賣藥數載,思歸故里,遂於崇文門內懸壺二十餘年,每見重於當代之王公大人,延請招致,迨無虛日。

後又進內院供事十四年,在方略館,霑恩授貴州關山嶺管驛,因年近古稀,隻身萬里,告職還里,有五十年行道所積之方,集成二卷,名曰《經驗藏書》。將版駝進京城,刷印三千餘部行世。於康熙乙酉歲,遇幾位老友說及古時道侶逍遙之樂,有云朋之會,大家一議,集三二十輩,每月一會,談道德,說感應。

白話文:

燕山孫子,是一位慷慨、重義的俠士,名字叫偉,號望林。如今已經七十六歲了,他回憶自己年少時家境貧寒,父親和兄長教他做米糧生意,但他並不願意,反而醉心於醫術,樂於用藥幫助他人。十幾歲時,他便四處遊歷,最後流落到楚地的常山,賣藥多年。後來他思念故鄉,便在崇文門內開設診所,懸壺濟世二十餘年。由於醫術精湛,當時的王公大人們都十分敬重他,經常邀請他看病,幾乎每天都有求診者。

後來,他又進入了內院供職十四年,在方略館工作。後來他得到了恩典,被授予貴州關山嶺管驛的職位。由於年近七十,他便辭官返回故鄉,帶着五十年行醫積累的經驗,整理成兩卷醫書,取名《經驗藏書》。他將書稿運到京城,印製了三千多本流傳於世。在康熙乙酉年,他遇到幾個老朋友,他們談起古時候道侶逍遥自在的生活,說到朋友聚會,大家一拍即合,便集結了三二十人,每月聚會一次,談論道德,分享感悟。

內有一友,系長白人,姓吳,諱化善,號德倍者,敦行善事,舍益母丸,取藥者門盈如市,數百人取法,無不見效,四方千里之外,盡聞其名,遂為莫逆。又於各寺觀道場之所,無不有善事貽人,故人號為散仙。公志也,公每思濟世之道莫先於醫,療病之方莫先於藥,第一二人難行此事。

偉自說:近日又得許多奇方,可惜無傳。吳德老憫公之志曰:新書之費幾何?首舉者屬予,為公前驅。同道中有情願相幫,任如之大家作此功德,故爾同一發心,刊刻藥書一部五卷,分金、木、水、火、土,名標曰《良朋彙集》。此書不蹤別書,不言脈理,不諳文法,皆大家與眾人所有經驗、應手家藏、海外異人種種秘方,雜集成書。雖不能以理言動高明,用方救人,效在項刻。

白話文:

我有一位姓吳名化善,號德倍的朋友,他是一位心地善良的白人,樂善好施,免費施藥,藥到病除,求藥的人絡繹不絕,門庭若市,數百人受惠於他。他的名聲遠播千里,四方皆知。他還經常在寺廟道場做善事,人們稱他為散仙。他志向高遠,認為濟世救人最重要的是醫術,而醫術的根本在於藥方,但許多人卻無法做到。

我曾向他傾訴自己近年來收集了不少奇方妙藥,卻苦於無人傳承。吳德倍先生了解我的心意,便說:「出版新書的費用是多少?我來承擔,為你開路。同道中人若願意相助,就讓我們一起做這件功德吧!」於是,我們共同集資,出版了一部五卷本的藥書,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為分類,命名為《良朋彙集》。這本書不拘泥於其他醫書,不講脈理,也不注重文法,只收錄大家與眾人積累的經驗、應急的秘方以及海外異人的奇方秘術,雜糅成書。雖然我們不能以高深的醫理來論述,但憑藉這些方藥救人,效果卻立竿見影。

雖隔山一照,其病即靈,用藥無不效也。誠信然耳。燕山黃子聞其說而嘉之,愚昔勷良友劉子彙集古今方書,脈理經絡,藥性病機,無不備載,名曰《醫統管見》,繕寫成書,宛然如昨,撫舊帙而太息,感遺物而興杯,則於孫子是書也,知為濟物利人,登俗仁壽之至意云爾。是為序。

時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陽月穀旦同里五

同里黃公禾拜手謹書

白話文:

雖然隔着山也能治病,效果靈驗,用藥無不奏效,真是令人信服。燕山黃子聽到這個說法,非常讚賞。我以前與好友劉子一起搜集古今醫書,將脈理經絡、藥性病機等內容都詳細記載,取名為《醫統管見》,寫成書,就像昨天一樣。撫摸着舊書,不禁感嘆,想起往事,便舉杯暢飲,想到孫子寫這本書,是為了濟世救人,促進世間福祉,延長人生壽命,真是仁心仁術的至高境界啊!這就是序言。

康熙五十年,辛卯年十月某日,同里五

同里黃公禾拜手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