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良朋彙集經驗神方》~ 卷之六(太平部)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太平部) (13)

1. 疔瘡治法

若瘡在兩脅間,毒氣欲奔心,乃危急之證也。可急於患處尖上用艾炷灸三五壯,仍於灸穴前後針出少血。灸瘡四圍有疱起吉,無疱凶。若瘡生於虛軟不便處,不可用針灸者,可用松針截法,針斷紅絲路。如瘡生於兩胯間,毒氣欲奔腎者,用松針於兩胯紅絲路盡處針斷出血。如瘡生頭面上者,可於項間絲路盡處針斷出血。

或各處紅絲路亦有不現者,亦可以意消,詳用松針針之。

凡用松針者,蓋因紅絲路不現無可下手處,故用此法,於頷下、兩腋間、兩胯間、虛軟處下手針斷毒氣,毋令攻心盛而已。

松針法:

取向北松枝上葉極硬者,頓齊作一束,扎令極細,緩緩以意消詳毒氣所經行虛軟處針之,須令出血。針時先用酒潤下針處,針必小痛,令病人稍忍,仍用雄黃、麝香為末,溫酒調一二服與之,服之方下針。

若表證皆罷,毒氣人里者,用前雄黃主之。若手足厥冷,六脈俱絕者,此乃毒氣已深,氣血為毒氣所並,不能流通,是以體冷而不現。必須用木香流氣飲連進數服,氣血流通則脈自回矣。然後依法治之,萬無一失。

海馬拔毒散,治疔瘡大效。兼治諸惡瘡發背。

海馬(一雙,炙),穿山甲(黃土炒),水銀,硃砂(各二錢),雄黃(三錢),輕粉(一錢),腦子,麝香(各少許)

上件除水銀各研為末,打合入水銀再研至無星,針破瘡口,點藥人內,一日一點,神效。

夫內疔之證與外疔之證並同,亦發寒熱,頭疼身痛。但瘡形不現,過數日胸背腹脅、頭面手足間或有一處腫起,即內疔所發之處。急用霹靂火如前不護場汗法,於腫處出汗。若體寒熱,雖未有腫起,但腹痛甚者,便須作內疔證,用後法治之,不可緩也。

用蟾酥一粒,病勢重者用二粒,置病人舌上噙化,化後良久用井花水灌漱,卻用雄黃丸七丸,冷茶清吞下,得臟腑利數行,其病應手而愈。

凡治內疔,蟾酥可於取時用桑葉小錢大,入蟾酥揉和得所,丸如念珠大,陰乾。

急救仙方卷之六補遺終

白話文:

疔瘡治法

若瘡長在兩脅之間,毒氣將要侵犯心臟,這是非常危險的徵兆。應立即在患處尖端用艾灸三到五壯,並在灸穴前後用針刺放出少量血液。灸後瘡周圍起泡是好的預兆,不起泡則凶險。如果瘡長在柔軟、不便針灸的地方,則可用松針療法,沿著紅色的絲狀條紋(紅絲路)刺斷。如果瘡長在兩胯之間,毒氣將要侵犯腎臟,則用松針在兩胯紅絲路盡頭刺斷放血。如果瘡長在頭面上,可在項間紅絲路盡頭刺斷放血。

有些情況下,紅絲路不明顯,也可以憑經驗判斷,用松針刺之。

凡是用松針法,都是因為紅絲路不明顯,找不到準確的針刺點,所以才用此法。在頷下、兩腋間、兩胯間以及柔軟部位刺斷毒氣,防止毒氣侵犯心臟。

松針療法:

取向北生長的松樹枝上最硬的葉子,修剪整齊紮成一束,扎得極細,緩緩地根據毒氣經行的虛軟處刺入,需放出血液。針刺前先用酒潤濕針刺部位,針刺會略微疼痛,病人需稍加忍耐。同時用雄黃、麝香研成末,用溫酒調和服用一到兩劑,服藥後再進行針刺。

如果表證都消失了,毒氣侵入內部,則用之前的雄黃主治。如果手足厥冷,六脈皆絕,這是毒氣已經深入,氣血被毒氣阻礙,不能流通,所以身體冰冷而沒有其他症狀。必須服用木香流氣飲數劑,待氣血流通,脈象就會恢復。然後再按照方法治療,萬無一失。

海馬拔毒散,治療疔瘡療效顯著,也能治療各種惡瘡發背。

組成:海馬(一對,炙烤)、穿山甲(用黃土炒)、水銀、硃砂(各二錢)、雄黃(三錢)、輕粉(一錢)、腦髓、麝香(各少許)

使用方法:除水銀外,將藥物研成末,混合後加入水銀再研磨至無顆粒,用針刺破瘡口,將藥物點入瘡內,一天點一次,療效神奇。

內疔的症狀與外疔相似,也會發熱、頭痛、身痛。但瘡形不明顯,過幾天胸背腹脅、頭面手足等部位會出現腫脹,這就是內疔發作的部位。應立即用霹靂火法(類似於快速出汗療法),在腫脹處促使出汗。如果身體發冷發熱,還沒有腫脹,但腹痛劇烈,就要判斷為內疔,用上述方法治療,不可延誤。

用蟾酥一粒(病情嚴重者用二粒),放在病人舌上含化,含化很久後用井水漱口,再服用雄黃丸七丸,用冷茶送服,使臟腑通利數次,病情就能很快痊癒。

凡是治療內疔,蟾酥的取用方法是:取桑葉大小的蟾酥,揉和均勻,製成念珠大小的藥丸,陰乾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