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良朋彙集經驗神方》~ 序二

回本書目錄

序二

1. 序二

辛卯之冬十月下旬,友人張九錫持書一帙,題其簽則云《良朋彙集》。而謂予曰:是孫望林之異方也,或出諸海外,或受諸異傳,百法百驗,治無不效,而疾無不去者矣。予曰:是良方也,非異術也。昔孔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言全人之明德既明,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故訟不待聽,而自無也。若人得疾而治,弗若無疾而弗藥。

九錫曰:信斯言也,宜莫無疾。於曰:疾病之生系乎人,夭壽之數在乎天也。蓋天地之造化曰命,人物之靈明曰性,故命無不齊而性有不一。九錫曰:何為而然乎?予曰:為其不能存養而全夫天也。若存養之功至,而修身之行齊,則無疾病而不至於夭矣。向使存養之功未至,而修身之方無術,則生乎疾病,而有以至乎夭矣。

故孟子曰: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人能盡乎心性天命,而充乎仁義禮智,非但勿藥,兼可無疾矣。故則澄其源而清其流者也。雖雍容乎義理,涵養乎萬物,而無不自得矣。故《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充天。不寧唯是不見。夫異人之用異術乎?傳有之曰: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為五聲,淫生六疾。

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菑,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由此觀之,若不節不時,則蹈於淫而生於疾矣,此疾之所由來者也。若能戒懼乎諸疾,慎守乎四時,豈猶有他虞者乎?故《易》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從事於斯,此即良方也。

允若斯言,保合性命,克盡存養,非但不藥,兼可無疾。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與善人。由此觀之,則人之所養而可以參夫天也,何疾可言哉!吾故曰:疾病之生,系乎人;夭壽之數,在乎天也。夫乾坤者,天地之蘊奧也:天地者,大陰陽也。天動乎上,地功乎下,日月並行而不息,萬物並育而不害,是其為天也。

何為而無疾乎?《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是天有於穆之德也。人物者,小陰陽也。男動乎上,女靜乎下,出作而入息,隨時以休養,又何從而生疾乎?昔伏羲造書契,神農嘗百草,黃帝制方書,是三聖者,使民知夫心性天命,合乎仁義禮智,而趨吉避凶也。自三代之下,喜怒混乎中,嗜欲感乎外,以致聖賢之道,榛蕪於草莽之間也,豈不傷哉!今友人九錫,資性粹美,學問純正,人非善不交,物非善不取,是所謂善人也,信人也。然九錫之學,乃法之於吳德倍,與德倍為翁婿,則德倍之為人,不言而可知矣。

望林者,德倍之友也。望林從事於醫久矣,爰集諸方,願公事用,可謂不私其學矣。然缺於工本,非德倍無以成之。予謂望林雖有醫國之手。非德倍無以立也;德倍雖有樂善之心,無望林何以顯也。二君子者庶乎仁人矣。然其利澤及人者,有仁人之功矣。故孔子曰:如其仁,如其人,二君子可以當之。

是集也,工本繁劇,非一二人可成。泊多諸賢樂成是集,悉難盡舉,正所謂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然二君之德,非九錫無以明,九錫之言,非予述之不能備。故略申鄙疏之懷,以俟後之君子,其或有感於斯文,而珍藏於世。更可以壽人也,於是乎序。

時康熙五十年十月下旬天水秦宗仙序

白話文:

在康熙五十年的冬天,十月下半,我的朋友張九錫拿了一本書來找我,書名叫做《良朋彙集》。他告訴我,這本書裡記載的都是孫望林所發現的特殊療法,有的來自海外,有的則是不同於常規的療法,據說這些療法每一個都很有效,不管什麼病都能治癒。我回答他,這些確實是好方法,但不是什麼奇技異術。就像孔子曾經說過的,審判案件,我跟其他人一樣,但我希望的是讓大家都不會有爭端。意思是,如果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足夠高,自然能讓人們心服口服,就不需要去處理那些爭端了。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能夠保持健康,就不需要去吃藥治病。

張九錫同意我的看法,但他接著說,這樣看來,應該就沒有人會生病了。我回答他,人生病與否,是由人自身決定的,但壽命的長短,則是由天決定的。天地間的運轉規律稱為「命」,人的智慧和靈敏則稱為「性」,因此,「命」不一定相同,「性」也可能各異。張九錫問我為什麼會這樣,我解釋說,這是因為人們沒有充分地保持和保護自己的天然本性。如果一個人能夠充分地保持和保護自己,並且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他就不太可能生病,也不會早逝。反之,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他就可能會生病,甚至早逝。

所以孟子說,對於生命的長短,我們不應有差別心,而是要通過修身養性來等待天命,這就是我們對待生命的方式。如果一個人能夠充分地理解心性、天命,並且充滿仁義禮智,那麼他不僅不需要吃藥,甚至可能不會生病。這就像清理水源,使得水流清澈。即使他在義理上寬容,但在萬物中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會迷失自我。所以《易經》中說,乾元之大,萬物得以開始,充滿著天的氣息。不只是這樣,還可以看到異人使用異術嗎?有古籍曾說,天上有六種氣候,產生五種味道,形成五種顏色,表現為五種聲音,過度則會導致六種疾病。

六氣指的是陰、陽、風、雨、晦、明。它們被分為四季,排列為五個節氣,過度則會成為災害,陰氣過盛會導致寒冷疾病,陽氣過盛會導致熱性疾病,風氣過盛會導致肢體疾病,雨氣過盛會導致腹部疾病,晦氣過盛會導致精神疾病,明氣過盛會導致心臟疾病。由此可見,如果不節制,不適時,就會陷入過度,進而生病,這就是疾病產生的原因。如果一個人能夠警惕各種疾病,謹慎地遵循四季的變化,還有什麼其他事情需要擔心呢?所以《易經》中說,坤元之極,萬物得以生長,順應天意。從事這種工作,這就是最好的療法。

如果能夠遵循這樣的道理,保護生命,充分地保持和保護自己,不僅不需要吃藥,甚至可能不會生病。所以《周書》中說,上天不會偏愛任何人,只會幫助善良的人。由此可見,人通過自身的努力,可以達到與天相配的境界,還有什麼病可以說呢!所以我說,人生病與否,是由人自身決定的,但壽命的長短,則是由天決定的。乾坤是天地的深邃奧祕,天地是巨大的陰陽。天在上動,地在下功,日月並行而不息,萬物共同成長而不互相傷害,這就是天地的本質。

為什麼不會生病呢?《詩經》中說,天的運行,永不停息。這就是天有永不停息的美德。人和物是小的陰陽。男人在上動,女人在下靜,外出勞作,回家休息,隨季節休息,又怎麼會生病呢?過去,伏羲創造了文字,神農嘗試了百草,黃帝制定了醫療書籍,這三位聖人,讓人民知道心性、天命,符合仁義禮智,趨吉避兇。然而,從三代以下,喜怒哀樂混雜在心中,慾望在外影響,導致聖賢的道義,在野草叢中荒蕪,這不是很令人傷心嗎?現在,我的朋友張九錫,天賦聰明,學問純正,不與壞人交往,不取不義之財,這就是所謂的善人,值得信任的人。然而,張九錫的學問,是學習吳德倍的,他是吳德倍的女婿,由此可見,吳德倍的為人,不言而喻。

孫望林,是吳德倍的朋友。孫望林長期從事醫療工作,收集了許多療法,願意公開使用,可以說是不自私地分享他的學問。然而,缺乏資金支持,沒有吳德倍的幫助,是不可能完成的。我認為孫望林雖然有醫治國家的本事,但沒有吳德倍的支持,是無法立足的;吳德倍雖然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但沒有孫望林,又如何能夠顯現呢?這兩位君子,差不多就是仁人了。他們的善行惠及他人,具有仁人的功績。所以孔子說,像他們這樣的仁人,像他們這樣的人,這兩位君子可以當之無愧。

這本書的編輯工作繁重,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完成的。多虧了很多賢者的幫助,才能完成這本書,這裡難以一一列舉,正所謂,如果魯地沒有君子,怎麼會有這樣的成果。然而,兩位君子的德行,如果不是張九錫,就無法彰顯,張九錫的話,如果不是我來陳述,就不能完全表達。所以,我在此略述我的淺見,等待後來的君子,如果他們對這篇文章有所感觸,並且珍惜地保存在世上,更可以延續人的生命。這就是我寫序的目的。

這是在康熙五十年十月下半月,由天水秦宗仙所寫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