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第一冊 (1)

回本書目錄

第一冊 (1)

1. 十二經絡部位歌

以臂貼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後定之。歌曰:

手足前廉屬陽明,後廉又屬太陽經,

外廉少陽厥陰內,內前太陰後少陰。

白話文:

以手臂貼近身體垂下,大拇指位於前方,小拇指位於後方固定它。歌詞說:

手和腳的前側屬於陽明經,後側則屬於太陽經,

外側屬於少陽和厥陰經,內側前部屬於太陰經,後部屬於少陰經。

2. 十二經絡引經藥歌

太陽羌活及防風,升麻白芷通陽明,

太陰桔梗白芍藥,少陰獨活知母行,

少陽厥陰同一性,柴胡青皮共川芎,

更有桂膝並杜仲,手足腰腎用無窮。

白話文:

太陽經的羌活、防風,以及陽明經的升麻、白芷,都能通暢陽明經氣。

太陰經的桔梗、白芍,以及少陰經的獨活、知母,皆能疏通各自經絡。

少陽經和厥陰經的特性相似,因此柴胡、青皮和川芎都可共用。

此外,桂枝、膝關節和杜仲,也能用於手足腰腎,功效廣泛。

3. 十二經所屬五行歌

甲木屬膽乙屬肝,小腸丙火心丁觀,

大腸庚金辛屬肺,胃乃戊土脾己看,

膀胱壬水腎癸水,三焦附丙胞丁關。

白話文:

甲木屬於膽,乙木屬於肝,小腸相連著丙火的心,丁火則觀照著這一切。

大腸屬庚金,與辛金共同屬肺,胃則是戊土,脾則由己土觀照。

膀胱主壬水,與腎同屬癸水,三焦附屬於丙火,而胞則由丁火觀照。

4. 五善

服藥不嘔語言清,飲食如常脈和融,

精神氣色皆依舊,癰疽雖險亦易平。

白話文:

服藥後無嘔吐現象,語言清晰,飲食習慣正常,脈象和諧,身體機能運作順暢。整體精神狀態、面色都保持如常,即使患了風險較高的癰疽病,也能比較容易得到改善。

5. 七惡

服藥最忌是噁心,喘粗脈息不調勻,

四肢沉重發渴甚,精神恍惚睡昏昏,

癰疽已潰膿血臭,腹痛更見瀉利頻,

飲食不進全無味,病者見之難回春。

白話文:

服用藥物最忌諱的是感到噁心,呼吸急促,脈搏跳動不均勻, 四肢感到沈重且口渴加重,精神恍惚,容易昏睡, 臓疽已經潰爛,排出的膿液和血液有惡臭, 腹痛加劇,出現頻繁的洩瀉, 食慾不振,食物沒有任何味道, 對於病人來說,這些症狀會讓病情難以恢復。

6. 收功萬全歌

瘡毒既盡須細玩,肉芽肥紫用針穿,

肌高於膚宜臣症,微瘡略瘦能周全,

否則天陰痛且癢,更有癍疤突顯然,

用藥不解此中竅,余患難免不串邊。

白話文:

當腫毒已經消除後,需要仔細觀察。如果新生長出的肉芽呈現肥厚紫色,應使用針灸進行治療。

若肌肉的高度超過皮膚,則適合使用臣症療法,對較輕微、瘦小的傷口,則可以採用全面性的治療方式。

否則,在天氣陰冷時,可能會感到疼痛且有瘙癢感,還有可能出現疤痕突出的情況。

若在使用藥物時,未能理解其中的關鍵,那麼其他問題可能難免會接踵而至。

7. 又歌

大瘡之後起小瘍,名曰應候最為詳,

經絡微滯即外現,醫去方得無勞傷,

收口務要毒氣盡,餘毒不盡終彷徨,

鬻名只徒求功利,天良安得達上蒼。

白話文:

在大病之後出現小病,這叫做「應候」,詳細描述了病情的進展。

當身體的經脈和脈絡稍微受阻時,就會在表面表現出來,醫生只有及時治療,才能避免後續的傷害。

在傷口癒合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毒氣完全排出,如果還有餘毒未能清除,那麼病情可能會反覆。

那些追求名利的醫生,他們的做法只能讓病人的天良難以得到神明的認可。

8. 秘傳口訣

任君眼力與神全,不用手按定不清,

按沉即起是黃水,沉而緩起是糟膿,

實而痛甚必是血,若氣堅實總不疼,

離手便知其中物,方見外科有別能。

白話文:

【任由你的眼力和靈魂完全,不用手按就分辨不清,

按壓後若立即抬起,那是黃水,

按壓後若緩慢抬起,那是糟膿,

實質且疼痛嚴重,必定是血,

若氣息堅實卻總不感到疼痛,

放手後便能知道其中的物質,這才見出外科醫生有獨到之處。】

9. 飲食戒忌

病疽之人,當戒陰面燒酒、生冷油膩、雞鵝魚腥之類,羊肉、豬首,一切卵屬,瓜子、木耳、銀杏、胡桃、苜蓿、齒莧、戎芥秦椒等物。又當慎起居、節七情;仍忌孝服、產婦、經女、巫尼進房。室內常令馨香,使其血氣流暢。宜菜豆靠枕,隱伏其上,最能清心解毒。墊一麩褥,勝似錦被千床。

白話文:

患有瘡疽的人,應該忌食陰面燒酒、生冷油膩食物、雞鴨魚腥等,以及羊肉、豬頭、所有蛋類、瓜子、木耳、銀杏、胡桃、苜蓿、齒莧、戎芥、秦椒等物。

此外,還要謹慎起居,節制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並且忌諱孝服之人、產婦、經期女性、巫尼進入房內。室內應該經常保持馨香,使患者血氣流通。

建議使用菜豆作枕頭,讓患者伏在上面,可以清心解毒。並在床上鋪一層麩糠,比千床錦被還要有效。

10. 陰症收口論

凡陰毒潰爛至骨之候,症將愈,口雖收而膿路不能遂斂者,乃寒邪鬱結而氣血不能運用耳。須候毒氣盡時,外用桑枝熨法,或豆豉炙法,再以紅粉,內加桂附人參為末敷之。否則,久變為漏。慎之慎之!

白話文:

凡是陰毒潰爛深入骨頭,病情即將好轉,但口瘡雖然癒合,膿路卻無法完全收斂的情況,這是因為寒邪鬱結在體內,導致氣血無法正常運行。

等到毒氣完全消散後,可以使用桑枝熨法或豆豉炙法,再以紅粉,加入桂附人參研磨成粉末敷於患處。

否則,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久漏不愈。務必小心謹慎!

11. 視症要訣

凡看瘡症,先分經絡,明其陰陽,察形觀色,豫喻生死。然後用藥,當補當瀉,不可稍遲,以致有變。如發熱頭痛,惡寒惡風,身體拘急,邪在表也,宜以化坐丸汗之,或梅花點舌丹。腫硬疼痛,口渴便秘,身熱舌乾,甚至腹滿譫語,邪在裡也,宜下之以內疏黃連湯。腫疼堅硬,身重噁心,小便赤澀,邪在內也,宜解之以黃連消毒散。

焮腫發熱,疼痛有時,飲食如常,二便自調,但不能速潰,氣血弱也,宜托之以人參托裡散。軟漫無膿,微熱微赤,不甚疼痛,陽氣虛也,宜補之以十全大補湯。再兼病者善於調攝,皆能奏效。如初起高腫色赤,作痛發熱,漸長已成焮痛,皮色光亮,身溫便調,已潰膿稠,色鮮不臭,腐肉易脫,腫痛遂減。

白話文:

凡看瘡症,先分經絡,明其陰陽,察形觀色,豫喻生死。然後用藥,當補當瀉,不可稍遲,以致有變。

凡是診斷瘡瘍疾病,首先要分辨經絡,明辨陰陽,觀察病人的形體和面色,預測生死。然後用藥,要根據病情的需要,該補則補,該瀉則瀉,不可稍有遲疑,以免病情變化。

如發熱頭痛,惡寒惡風,身體拘急,邪在表也,宜以化坐丸汗之,或梅花點舌丹。

如果病人發熱頭痛,怕冷怕風,身體僵硬拘急,這是風邪入侵表面的症狀,應該用化坐丸等發汗藥治療,也可以用梅花點舌丹。

腫硬疼痛,口渴便秘,身熱舌乾,甚至腹滿譫語,邪在裡也,宜下之以內疏黃連湯。

如果病人腫脹堅硬疼痛,口渴便秘,身體發熱,舌頭乾燥,甚至腹脹神志不清,這是熱邪入侵裡面的症狀,應該用內疏黃連湯等瀉下藥治療。

腫疼堅硬,身重噁心,小便赤澀,邪在內也,宜解之以黃連消毒散。

如果病人腫脹疼痛堅硬,身體沉重噁心,小便赤澀,這是熱毒入侵裡面的症狀,應該用黃連消毒散等解毒藥治療。

焮腫發熱,疼痛有時,飲食如常,二便自調,但不能速潰,氣血弱也,宜托之以人參托裡散。

如果病人瘡瘍發熱腫脹,疼痛時有時無,飲食如常,大小便正常,但瘡瘍不能快速潰破,這是氣血虛弱的症狀,應該用人參托裡散等補氣藥治療。

軟漫無膿,微熱微赤,不甚疼痛,陽氣虛也,宜補之以十全大補湯。

如果病人瘡瘍軟爛無膿,微微發熱發紅,疼痛不劇烈,這是陽氣虛弱的症狀,應該用十全大補湯等補陽藥治療。

再兼病者善於調攝,皆能奏效。如初起高腫色赤,作痛發熱,漸長已成焮痛,皮色光亮,身溫便調,已潰膿稠,色鮮不臭,腐肉易脫,腫痛遂減。

此外,病人還要配合良好的調養,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例如,瘡瘍初期腫脹高聳,顏色發紅,疼痛發熱,隨著時間推移,腫脹變硬疼痛,皮膚光亮,身體溫暖,大小便正常,瘡瘍已經潰破,膿液濃稠,顏色鮮亮不臭,腐肉容易脫落,腫脹疼痛逐漸減輕。

瘡口內外活潤,潰後膿色稠黃,血色鮮亮,新肉易生,飲食漸進,如此順症,不治亦能自愈。若陽症似陰,指甲色青,手足厥冷,脈沉有力者,五利大黃湯救之。至於陰症似陽,腮顴紅,未老白頭,無膿軟陷,皮破無血,肉綻斑斕,肉腫瘡平,頂窪根散,水清無膿,腐肉難脫,色如豬肝,麻木不仁,目珠直視。或病久露神,面忽如脂,或如油膩塗抹。

唇白唇青,耳黑耳枯,皆內敗外現之證。大劑參附盡,人事以聽天命矣。更有瘡毒已盡,而新肉遂生,肉芽形似魚鱗重疊相壓者,雖膿血鮮亮,神清氣爽,百無一生。然形證多端,片言難盡,惟在醫者詳察,要存一點仁心。

白話文:

傷口内外濕潤,化膿後膿液濃稠呈黃色,血液鮮亮,新肉容易長出,飲食逐渐恢复,如此順着病症發展,即使不治療也能自然痊癒。但如果陽症表現出陰症的特征,指甲發青,手腳冰冷,脈象沉而有力,就需要用五利大黃湯救治。至於陰症表現出陽症的特征,臉頰顴骨紅潤,未老先白,沒有膿液,傷口軟陷,破皮無血,肉裂斑駁,肉腫瘡瘍平坦,頂部凹陷,根部散開,分泌物清澈無膿,腐肉難以脫落,顏色像豬肝,麻木無知覺,眼睛直視。或者病久露神,臉色突然像油脂一樣,或者像涂抹了油膩的東西。

嘴唇发白或发青,耳朵发黑发枯,都是內虛外顯的證據。即使用大量人參附子,也無濟於事,只能听天由命了。還有一些情况,瘡毒已经消失,新肉長出來,肉芽形狀像魚鱗一樣重疊壓住,雖然膿血鮮亮,精神氣爽,但依然百無一生。然而病症表現多種多樣,一言難盡,唯有医师仔细观察,保持仁心。

12. 百會疽(亦名玉頂疽)

此症生於巔頂百會穴,屬督脈,由真陰虧損,虛陽上浮而成。初起如粒,頓增痛楚,寒熱大作,七日有膿者生。須當引火歸源,宜七味地黃湯加八珍加減之。

六味地黃湯

治腎經不足,發熱作渴,小便淋秘,氣壅痰嗽,頭目暈眩,眼花耳聾,咽乾舌痛,牙齒不固,腰膝痿軟,自汗盜汗,諸血,失音,水泛為痰,血虛煩躁,癰疽回陽,足跟作痛等。

大熟地(九蒸曬,四錢),杭萸肉(酒潤去核,二錢),山藥(二錢,炒),粉丹皮(錢半,酒洗),白茯苓(乳制,錢半),澤瀉(去毛焙乾,一錢半)

白話文:

這種病症源於頭頂百會穴,屬於督脈,是由於真陰不足,虛陽上浮而引起。初期症状像米粒般大小,突然劇痛,寒熱交替,七天內出現膿液者即為此病。應當將虛火引回原處,適合服用七味地黃湯加八珍加減。

煉蜜為丸,鹽湯送下。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雲苓(各二錢),粉草(錢,炙)

薑棗為引。

本方加陳皮、半夏,名六君子湯,治氣血虛、脾弱、食少、痰多;再加香附、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湯,治虛寒胃冷、或腹痛瀉泄。本方加木香、藿香、乾葛,名七味白朮散,治脾虛肌熱、瀉泄作渴。

白話文:

將蜂蜜煉製成丸,用鹽湯送服。四君子湯包含人參、白朮、雲苓(各二錢)和粉草(一錢,炙)。以薑棗引導藥效。此外,加陳皮、半夏,稱為六君子湯,用於治療氣血虛弱、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痰多等症狀。再加入香附、砂仁,稱為香砂六君子湯,用於治療虛寒胃冷、腹痛瀉泄等症狀。最後,加入木香、藿香、乾葛,稱為七味白朮散,用於治療脾虛肌熱、瀉泄口渴等症狀。

四物湯

當歸(酒洗),熟地(各三錢,涼血用生地),白芍(二錢,酒洗),川芎(錢半)

水煎服。本方合四君,名八珍湯,治氣血兩虛。

白話文:

四物湯是用當歸、熟地、白芍、川芎四味藥材組成,其中當歸和白芍用酒洗淨,熟地則用生地代替,比例分別為三錢、三錢、二錢、錢半。將藥材用水煎服。四物湯與四君湯合在一起,稱為八珍湯,用於治療氣血兩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