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醫,小道也。況瘍醫特醫之一端,其不愈為雕蟲小技矣乎。間有留心靈素者,其於癰疽又鄙為不足學,不知臟腑發於四肢皮膚,由於氣血內與外未始不相表裡也。甲寅仲秋,余患舌症,延醫調理足費時日,終未見痊。余師心自治,幸而獲愈,遂於斯道稍致意焉。竊以人身經絡部位攸屬,藥性寒熱溫平各異。

余淺人也,何足以語此!每究心而願學焉,特恐技淺才疏,以來草菅人命之譏,謹將平日屢驗之方,彙集一冊,或有便於窮鄉僻壤之□。

乾隆歲次甲子仲春即望書於晚香堂

安德吳杞杖仙甫著

白話文:

[自序]

醫學,這本來就是一種細微的學問。更何況外科醫術,僅僅是醫學的一個分支,若說它不過是雕蟲小技,也未嘗不可。偶爾會有專注研究《黃帝內經》的人,卻認為膿瘡外科這種東西不值得學習,殊不知,臟腑的疾病可以反映在四肢和皮膚上,這是因為體內的氣血和體外的病狀從來都是相互影響的。

在甲寅年的中秋時節,我得了舌頭的疾病,請醫生來治療,花費了不少時間,但病情始終沒有好轉。後來,我決定自己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治療,幸運的是,病情得以康復,因此,我開始對醫學產生了一些興趣。我認為,人體的經絡和各個部位都有其特定的歸屬,而藥物的性質如寒、熱、溫、平各有不同。

然而,我只是一個淺薄的人,哪有資格去談論這些呢!雖然我總是用心去探索並希望能夠學習,但總害怕自己的技藝淺薄,才華有限,怕會因此誤人性命,招致非議。因此,謹慎地將我平日屢試不爽的有效處方,整理成一本小冊子,或許對於偏遠鄉村的人們有所幫助。

在乾隆年間的甲子年春天,我在晚香堂寫下這些文字。

這是安德縣的吳杞杖仙甫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