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第一冊 (2)

回本書目錄

第一冊 (2)

1. 頂門癰(亦名佛頂疽)

此症生於頂門上星穴,屬膀胱經,由臟腑陰陽不合,火毒上壅而發也。宜活命飲加芩連之劑。虛者,八珍加羌活等急治之。若潰後黑陷,神昏便閉,變為不治之症。

真人活命飲

治一切癰疽腫毒,初起未消者。

銀花(三錢),陳皮(去白),當歸(錢半),防風(七分),赤芍,白芷,甘草節,川貝,花粉,乳香(各一錢,去油),沒藥(二錢,二味另研,候藥熟下),皂刺(五分),山甲(三大片,蛤粉炒)

用好酒煎。毒在上飽服,在下飢服。善飲者,多飲酒以行藥勢。忌酸物斂收及鐵器。

白話文:

這個病症發生在頭頂的上星穴,屬膀胱經,是因為內臟的陰陽失調,火毒上沖所致。治療上,應使用活命飲加黃芩和黃連的配方。如果病情虛弱,則需要使用八珍加羌活等藥物緊急治療。如果出現潰瘍後出現黑色凹陷、神志昏迷、排便困難的情況,這可能是不可治的重症。

真人活命飲是治療所有膿腫毒癥的良方,尤其適用於剛開始尚未消散的初期。

配方包括:銀花(三錢)、陳皮(去白皮)、當歸(錢半)、防風(七分)、赤芍、白芷、甘草節、川貝、花粉、乳香(各一錢,去油)、沒藥(二錢,二味需另外研磨,待藥材煮沸後再加入)、皁刺(五分)、山甲(三大片,蛤粉炒)

這份藥物需要用好的米酒來煎煮。如果毒氣在上部,則應在飽食時服用;如果毒氣在下部,則應在飢餓時服用。喜愛飲酒的人,可以多喝一些酒以促進藥效。但要忌口酸性食物和鐵器,以免影響藥效。

2. 額疽

此症發於左右額角,大小形如桃李,乃胃經積熱也。急以三黃散解其積熱。輕者自消。如潰見膿血者,須斟酌用之。

白話文:

這個病症發生在左右額頭兩側,形狀和大小類似桃子或李子,這是因為胃經積聚了熱氣所導致的。應立即使用「三黃散」來清除積聚的熱氣。輕微的情況會自行消失。如果出現潰瘍並有膿血出現時,則需根據情況酌情使用。

3. 鬢疽

此症生於耳上髮際曲隅陷中,屬肝膽二經,由風熱、血虛、鬱怒所致。若發熱作渴者,用柴胡清肝散;疼甚者,活命飲加減。然此際三焦之絡終於此,斷不可妄用刀針。

柴胡清肝散

柴胡(錢半),連翹(錢半),黃芩(錢半,炒),山梔(錢半,炒),川芎(一錢),桔梗(八分),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白話文:

這個病症發生在耳上頭髮邊緣的凹陷處,屬於肝膽二經,是由風熱、血虛、鬱怒等因素引起的。如果患者出現發熱口渴的情況,可以使用柴胡清肝散;如果疼痛嚴重,則可以使用活命飲加減治療。然而,這個部位是三焦經絡的終點,因此不可隨意使用刀針。

柴胡清肝散的組成藥物:

  • 柴胡(錢半)
  • 連翹(錢半)
  • 黃芩(錢半,炒)
  • 山梔(錢半,炒)
  • 川芎(一錢)
  • 桔梗(八分)
  • 甘草(五分)

4. 顴疽

此症生於顴骨,屬胃經鬱火所致。卒然而痛,經宿寒熱,宜活命飲加升麻、葛根等。

白話文:

這個病症發生在額頭,是因為胃經裡的鬱積之火所導致。突然感到疼痛,伴有隔夜後出現的寒熱不適,適合使用加了升麻、葛根的活命飲進行治療。

5. 鼻症

鼻生息肉者,乃肺經之鬱熱上蒸,如雨霽之地突生芝菌也。甘桔湯加茯苓、桑白皮、山梔、辛夷。鼻中生疳,乃肺胃二經之濕熱,清胃散加茯苓、枯芩。鼻赤,俗名酒齄,多因好飲之人而得,亦有肺經素有風熱,雖不飲酒亦生此症,以瀉白散加元參、杷葉、黃芩、天冬。鼻衄,乃肺經火旺,逼血妄行而從鼻竅出,清胃散加茅花、羚羊角,或用黃連、枳殼加大黃大劑服之。

白話文:

鼻部疾病的中醫解讀:

鼻息肉: 鼻子長息肉,是因為肺經鬱熱上蒸,就像雨後土地上突然長出菌菇一樣。可以用甘桔湯加上茯苓、桑白皮、山梔、辛夷來治療。

鼻中生疳: 鼻子裡長疳,是因為肺胃二經濕熱所致。可以用清胃散加上茯苓、枯芩來治療。

鼻赤(酒齄): 鼻子發紅,俗稱酒齄,多數是因為愛喝酒的人引起的。但也有一些人,即使不喝酒,也會因為肺經本身有風熱而導致鼻赤,可以用瀉白散加上元參、杷葉、黃芩、天冬來治療。

鼻衄: 鼻子流血,是因為肺經火旺,逼迫血液亂跑,從鼻孔流出來。可以用清胃散加上茅花、羚羊角來治療,也可以用黃連、枳殼加上大黃,大劑量服用來治療。

清胃散

生地,丹皮,黃連,當歸,升麻(各一錢)

一方加煅石膏。

瀉白散

桑白皮(一錢,炙),地骨皮(一錢),甘草(五分),粳米(百粒)

辛夷散

治鼻生息肉。

辛夷,白芷,升麻,藁本,防風,細辛,木通,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清胃散由生地、丹皮、黃連、當歸、升麻各一錢組成,有些配方會額外加入煅石膏。瀉白散則以桑白皮一錢(炙)、地骨皮一錢、甘草五分和粳米百粒為藥材。辛夷散則用於治療鼻息肉,配方包括辛夷、白芷、升麻、藁本、防風、細辛、木通和甘草,各取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茶送下。

桑白皮散

治鼻發乾。

桑白皮,木通,大黃(各一兩),升麻(兩半),石膏,葛根(各三兩),炙草(兩)

共為細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涼膈散

治肺液不足,鼻孔發乾。

梔子(酒拌微炒,一錢),桔梗(一錢),麥冬(一錢),黃芩(一錢,酒炒),竹葉(廿片),炙桑皮(錢半),連翹(二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桑白皮散用桑白皮、木通、大黃、升麻、石膏、葛根、炙草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茶水送服,可以治療鼻子乾燥。涼膈散則用梔子、桔梗、麥冬、黃芩、竹葉、炙桑皮、連翹、甘草等藥材,每次服用三錢,水煎服用,可以治療肺液不足、鼻孔乾燥。

水煎服。

鼻淵膿血

貝子(煅研為末)

酒服二錢,日二服。

麗澤通氣湯

治鼻不聞香。

黃耆(四錢),蒼朮,羌活,獨活,防風,升麻,葛根(以上各三錢),炙草(二錢),麻黃(不去節,冬月加),川椒,白芷(以上各一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棗二枚、蔥白三寸同煎,至一盞,去粗溫服。食遠忌一切冷物,及風寒涼處坐臥行立。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

鼻腔流膿血。

用牡蠣,煅燒研磨成粉末。

用酒送服兩錢,一天服用兩次。

麗澤通氣湯

治療鼻子聞不到香味。

黃耆四錢、蒼朮、羌活、獨活、防風、升麻、葛根各三錢、甘草二錢、麻黃(不去節,冬天加),川椒、白芷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生薑三片、大棗兩枚、蔥白三寸一起煎煮,煮至一盞,去渣溫熱服用。飯後忌食一切寒涼食物,以及在風寒涼處坐臥行走。

硇砂散

治鼻痔肺熱,鼻內息肉,閉塞孔竅,不宣通。

硇砂(一錢),輕粉(三分),冰片(五釐),雄黃(三分)

共為末。用草桔咬毛蘸藥勤點,自然漸化為水。

瓜蒂散

治鼻內發乾。

牙硝(一錢),瓜蒂(十四枚),冰片(少許)

共為末。用豆許吹之,效。

齒鼻瘡疳

糞中尾蛆(炒焦為末,一錢),蠍子灰(五分)

和勻敷之。

齒疳爛通

白話文:

硇砂散用於治療鼻痔、肺熱、鼻內息肉、鼻塞不通。將硇砂、輕粉、冰片、雄黃研磨成粉末,用草桔的毛蘸取藥粉,勤點患處,藥粉會自然化成水。

瓜蒂散則用於治療鼻內乾燥。將牙硝、瓜蒂、冰片研磨成粉末,取少量吹入鼻中,即可見效。

齒鼻瘡疳則用炒焦的糞中尾蛆和蠍子灰混合敷於患處。

齒疳爛通則未提及具體治療方法。

鹿角(一兩,砂瓷內武火炒成末),枯白礬(兩),頭髮(五錢,燈火燒存性)

上為末。用花椒湯洗淨,搽之三四次即愈。如瘡不收口,用瓦松燒灰存性,研為末,干搽之即收。

鼻中生瘡

元參,苦參,細辛(等分,為末)

以生地煎汁調塗,或將眾藥拌勻,以棉包塞之,干則再易。

鼻息肉臭

杏仁(去皮尖,去油,一兩),輕粉(一錢),雄黃(五分),麝香(少許)

白話文:

鹿角一兩,用砂瓷器皿以武火炒成粉末,枯白礬兩,頭髮五錢,用燈火燒至無煙留存藥性,研磨成粉。將三者混合,用花椒湯洗淨患處後,塗抹三次即可痊癒。若瘡口不癒合,可用瓦松燒成灰,研磨成粉,乾燥後塗抹即可。

若鼻腔生瘡,可以用元參、苦參、細辛等分研磨成粉,用生地煎汁調和後塗抹,或將藥粉用棉花包裹塞入鼻腔,乾燥後更換。

若鼻腔息肉伴有臭味,可以用杏仁去皮尖和油後研磨成粉一兩,輕粉一錢,雄黃五分,麝香少許,混合使用。

共研細末。臨臥時,以骨簪點少許於內。

鼻衄

大蒜搗爛,貼足心,止則立去。

鼻衄不止

黃連(生用,三錢或五錢),枳殼(等分,炒),大黃(酒蒸,減半)

煎服。

鼻赤法

杏仁,桃仁(俱去皮尖,生用),核桃仁(去皮,同研細),水銀,生棗肉,麥冬(等分)

先將棗肉同水銀搗至無星,方入眾藥為丸。每洗面後,二目緊閉,以此敷之,數天而愈。

又方

硫黃(五錢,入布袋內,外用豆腐煮),元明粉(五分),明礬(五錢),硃砂(五分),冰片(三分)

白話文:

  1. 「共研細末。臨臥時,以骨簪點少許於內。」
  • 「鼻衄」(鼻出血):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晚上睡前在鼻孔內使用骨簪點上微量。
  1. 「大蒜搗爛,貼足心,止則立去。」
  • 「鼻衄不止」(鼻血不止):將大蒜搗爛後貼在腳心,當鼻血停止時馬上移除。
  1. 「黃連(生用,三錢或五錢),枳殼(等分,炒),大黃(酒蒸,減半)」
  • 「鼻赤法」(治療鼻子紅腫):使用黃連、枳殼、大黃等藥材煎煮後服用。
  1. 「杏仁,桃仁(俱去皮尖,生用),核桃仁(去皮,同研細),水銀,生棗肉,麥冬(等分)」
  • 「又方」(另一種方法):將杏仁、桃仁、核桃仁、水銀、生棗肉、麥冬等藥材研磨成細粉,先將棗肉和水銀搗成糊狀,再加入其他藥材混合成丸,每天洗臉後,雙眼閉合,使用此藥丸敷在鼻子上,幾天即可痊癒。
  1. 「硫黃(五錢,入布袋內,外用豆腐煮),元明粉(五分),明礬(五錢),硃砂(五分),冰片(三分)」
  • 這部分是描述另一個配方的組成成分,包括硫黃、元明粉、明礬、硃砂、冰片等藥材。具體用法未詳細說明。

共為細末。晚間用少許,以唾調和,搽鼻上。

鼻生息肉

蝟皮(炙),苦礬,通草,細辛,藜蘆

共為細末,綿裹塞孔中。

又方

土木鱉子(二個,去殼),甘遂(一分)

共搗為丸,塞鼻中,其臭氣息肉自化,血水流出即消。覺喉中疼痛,去甘遂,止用土木鱉搗丸塞鼻,以消為度。

白話文:

  • 晚上使用少量,與唾液混合後,塗抹在鼻子上。

  • 鼻子長息肉的治療方法:

  • 蜈蚣皮(烤熟),苦礬石,通草,細辛,藜蘆, 將這些材料一起研磨成細末,用綿花包裹後塞入鼻子的孔中。

  • 另一個配方:

  • 土木鱉子(兩個,去除外殼),甘遂(一分量), 將這兩種材料一同研磨成丸狀,然後塞入鼻子中,鼻子的異味和息肉會自行消失,當血液和水分流出時,息肉就會消散。如果感到喉嚨疼痛,則去掉甘遂,只使用土木鱉子研磨成丸後塞入鼻子中,直到息肉消失為止。

請注意:這些療法僅供參考,實際使用前應諮詢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