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醫方彙編》~ 第一冊 (3)
第一冊 (3)
1. 口齒舌症
口舌生瘡,皆膀胱移熱於小腸,上為口糜。蓋小腸者,心之腑也。諸經之熱皆應於心,心脈部舌上,心火上炎,故口舌為患。外用利口丹加黃連,內服導赤散。脾脈部舌下,脾熱生痰,熱涎相搏,亦生瘡者尤多,宜瀉黃散。二者,諸涼劑皆可用。若口瘡連年,手足逆冷,肚腹作痛,中氣虛寒,當以理中湯;小便頻數,腎水有虧,又宜八珍加減,不可概用寒涼而傷生氣。
赤痛發於胃者,喜冷而惡熱,宜清胃散加葛根、薄荷、荊芥;發於大腸者,多喜熱而惡寒,宜調胃承氣,或六郁湯。若虛火上炎,以致牙痛,右(尺)無力,非八味不效。蟲牙作痛,胃有濕熱,甘露飲。牙疳,因素有癖疾,積熱上攻,輕為牙癖,重則牙疳,以消疳生肌散敷之。
白話文:
口舌生瘡的中醫診治
口舌生瘡,都是因為膀胱的熱氣傳到小腸,進而向上蔓延到口腔,形成口糜。因為小腸是心臟的腑臟,而各經絡的熱氣都會反映到心臟,而心臟的經脈連接著舌頭,心火上炎就會導致口舌患病。
外用利口丹加黃連,內服導赤散。
脾臟的經脈連接著舌頭下方,脾熱會生痰,熱痰互相交織也會導致口瘡,這種情況較多見,宜用瀉黃散。
無論哪種情況,各種涼性藥物都可以使用。
如果口瘡連年不愈,手腳冰冷,肚子疼痛,中氣虛寒,就應該服用理中湯。如果小便頻繁,腎水不足,就應該服用八珍湯加減,不可一概而論使用寒涼藥物,避免傷及生氣。
針對不同部位的疼痛,使用不同的藥物:
- **赤痛發於胃者:**喜冷惡熱,宜用清胃散加葛根、薄荷、荊芥。
- **赤痛發於大腸者:**多喜熱惡寒,宜用調胃承氣湯,或六郁湯。
牙痛的治療:
- **虛火上炎導致牙痛:**伴隨右邊手無力,則非八味湯無效。
- **蟲牙作痛:**伴隨胃有濕熱,宜用甘露飲。
- **牙疳:**由於脾胃積熱上攻,輕則牙癖,重則牙疳,可以用消疳生肌散敷於患處。
若陰虛內熱,牙齒搖動,六味湯加補骨脂。骨槽風,一名穿腮毒,初生於耳,下及項,略有小核,漸大如慄,牙齒腫痛,寒熱交作,腐爛不已,有憂思驚悲所致,當用甘桔湯加芩、荊、防、川芎、鬱金。上齶癰發於口內,懸生於上齶,壯如葡萄,屬肺與心胞二經,令人寒熱大作,舌不能伸縮,口不能開合,再兼有三焦積熱者,鼻中時出紅涕,當急急砭去惡血,再服普濟消毒飲。
白話文:
如果體內陰虛內熱,導致牙齒搖動,可以服用六味湯加入補骨脂。骨槽風,又稱穿腮毒,一開始出現在耳朵,蔓延到脖子,會出現小硬塊,逐漸長大如栗子,牙齒腫痛,寒熱交替,腐爛不止,這是由於憂思驚恐導致,應該服用甘桔湯加入芩、荊、防、川芎、鬱金。上齶癰生長在口腔內,懸掛在上齶,形狀像葡萄,屬於肺經和心包經,會讓人寒熱交加,舌頭無法伸縮,嘴巴無法張合,再加上三焦積熱,鼻腔會流出紅色鼻涕,應立即用砭石去除惡血,再服用普濟消毒飲。
牙叉發於左右牙叉骨接處,腫脹攻及牙關,張口不得,因諸熱上攻,或多食煎炙之物,以致牙縫中破出膿血,由陽明經之鬱熱所致,治宜清胃散或甘露飲三五劑,又不可過服寒涼,使火不能歸源;若遇過服寒涼,久而不愈者,須以理中之屬投之。如舌脹腫而不仁者,為木舌;舌下復生一物,形似小舌,為重舌,皆心經血熱所致。
俱當瀉心為主,導赤散。口唇,上屬陽明,下屬大腸,燥則干,熱則裂,風則潤,寒則揭。若唇乾,以舌潤之,潤至何處,干至何處,名唇風,以生地膏潤之即愈。若因七情火動,或因厚味積熱傷脾,腫生痞癗,名曰繭舌。大要審本證,察兼證,清胃氣,生脾津,或滋腎水,令燥自潤,火自降,風息腫消,症自除矣。患者忽略,治者不察,輕變為消渴,重至唇反、肉敗、色青、筋絕,無能為矣。
白話文:
牙齦發炎腫脹,從牙齒和牙槽骨交接的地方開始,腫脹蔓延到下巴,導致嘴巴張不開,這是因為體內熱氣上攻,或者吃太多油炸燒烤食物,導致牙縫裡流出膿血,屬於陽明經的熱氣鬱結所致。治療方法是用清胃散或甘露飲,服用三到五劑,但不可過度服用寒涼藥物,否則會導致火氣無法回歸正常,如果因為過度服用寒涼藥物而久治不癒,就需要用理中湯之類的溫補藥物來治療。
如果舌頭腫脹且失去知覺,稱為木舌;如果舌頭下方又長出一個像小舌頭一樣的東西,稱為重舌,這都是心經血熱造成的。
治療時應以瀉心為主,服用導赤散。嘴唇屬於陽明經,下部屬於大腸經,乾燥則會嘴唇乾裂,熱氣則會嘴唇裂開,風邪則會嘴唇潤滑,寒氣則會嘴唇脫皮。如果嘴唇乾燥,用舌頭舔潤,潤到哪裡就乾到哪裡,稱為唇風,可以用生地膏潤濕即可痊癒。
如果因為七情火氣上升,或者因為吃太多油膩食物導致脾胃積熱,而出現舌頭腫脹生瘡的現象,稱為繭舌。治療時一定要仔細辨別本症,觀察兼證,清胃氣,生脾津,或者滋養腎水,讓乾燥的嘴唇自然恢復潤澤,火氣自然下降,風邪消散腫脹消退,病症自然會消失。如果患者疏忽,醫生也不細心,輕則會變成消渴,重則會導致嘴唇翻轉,肉體潰爛,顏色發青,筋脈斷裂,就無能為力了。
舌腫出口,妨於飲食者,以陳繡子火熏之自縮。
導赤散
治小腸有火,便赤淋漓疼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瘡,咬牙口渴。
生地,木通,甘草稍,竹葉(各等分)
水煎服。
瀉黃散
治脾胃伏火,口燥唇乾,口瘡舌臭,煩渴易飢,熱在肌肉。
防風(四錢),藿香(七分),山梔(一錢,炒),石膏(五分),甘草(二錢)
白話文:
舌頭腫脹卡住嘴巴,影響飲食的人,可以拿陳舊的絲線用火烤,讓它自己縮回去。
導赤散可以用來治療小腸有熱,大便赤紅,排尿時疼痛,臉色發紅,神志煩躁,嘴巴糜爛,舌頭生瘡,牙齒緊咬,口乾舌燥的症状。
配方:生地、木通、甘草少許、竹葉(各等份)
用法:用水煎服。
瀉黃散可以用來治療脾胃積熱,口乾唇燥,嘴巴生瘡,舌頭有異味,口渴,容易飢餓,熱氣在肌肉中的症状。
配方:防風(四錢)、藿香(七分)、山梔(一錢,炒)、石膏(五分)、甘草(二錢)
共為細末,蜜水調服。
八珍湯
治氣血兩虛。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炙草(一錢),當歸(酒洗),熟地(各三錢,涼血用生地),酒芍(一錢),川芎(錢半)
水煎服。
清胃散
生地,丹皮,川連,當歸,升麻(各一錢)
八味地黃湯
熟地,山藥,萸肉,澤瀉,茯苓,粉丹皮,肉桂,附子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水調和服用。八珍湯用於治療氣血兩虛。配方:人參、白朮、茯苓各兩錢,炙甘草一錢,當歸(酒洗)三錢,熟地(涼血用生地)三錢,酒炒芍藥一錢,川芎一錢半。水煎服。清胃散配方:生地、丹皮、川連、當歸、升麻各一錢。八味地黃湯配方:熟地、山藥、山茱萸肉、澤瀉、茯苓、丹皮、肉桂、附子。
清咽利膈湯,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乳娥喉癰,重舌,煩熱飲冷。
連翹,黃芩,甘草,桔梗,荊芥,防風,山梔,薄荷,銀花,黃連,牛蒡,元參(各一錢)
水煎,食後服。壯者,加硝黃。
隨經止痛湯
生地,丹皮,石膏,青皮,防風,荊芥,甘草(各一錢)
四門牙,上屬心,加黃連、麥冬;下屬腎,加黃柏、知母。兩邊牙,上屬腎,加川芎、知母;下屬脾,加白朮、白芍。左盡牙,上屬大腸,加大黃、枳殼;下屬肺,加黃芩、桔梗。
白話文:
清咽利膈湯可用於治療積熱引起的咽喉腫痛、痰多、乳蛾喉癰、舌苔厚膩、發熱口渴等症狀。配方包括連翹、黃芩、甘草、桔梗、荊芥、防風、山梔、薄荷、銀花、黃連、牛蒡、元參各一錢,水煎服,飯後服用。體質強健者可以加硝黃。
隨經止痛湯則針對不同牙齒疼痛的部位,加入不同的藥材。例如,上四門牙疼痛,上屬心,加黃連、麥冬;下屬腎,加黃柏、知母。兩邊牙疼痛,上屬腎,加川芎、知母;下屬脾,加白朮、白芍。左盡牙疼痛,上屬大腸,加大黃、枳殼;下屬肺,加黃芩、桔梗。
發斑喉閉
元參,升麻,牛子(炒),甘草
水煎服。
木通
治骨槽風,乃牙根盡處結腫,連及耳項作痛。
升麻,白芷,黃芩,牛子,連翹,石膏,防風,當歸,荊芥,白蒺藜(各等分),甘草(五分)
水煎服。
中和湯
治骨槽風已經穿潰,膿水臭穢不可近,疼痛不止。
人參,黃耆,甘草,白朮,白芷,川芎,當歸,桔梗,白芍(各一錢),肉桂,麥冬,藿香(各五分)
白話文:
發斑喉閉,可用元參、升麻、牛子(炒)、甘草水煎服用。
骨槽風,即牙根處結腫,連及耳項作痛,可用升麻、白芷、黃芩、牛子、連翹、石膏、防風、當歸、荊芥、白蒺藜(各等分)以及甘草(五分)水煎服用。
骨槽風已經穿潰,膿水臭穢,疼痛不止,可用人參、黃耆、甘草、白朮、白芷、川芎、當歸、桔梗、白芍(各一錢)、肉桂、麥冬、藿香(各五分)煎服。
薑棗引,水煎服,入酒一小盅。
蘆薈消疳飲
治走馬牙疳,身熱氣粗,牙齦腐爛,及穿腮破唇。
蘆薈,銀柴胡,胡黃連,黃連,牛子,元參,桔梗,山梔,石膏,薄荷,羚羊(各一錢),甘草,升麻(各五分),淡竹葉(十片)
水煎服。
加味甘桔湯
治咽喉腫痛。
桔梗(一兩),甘草(一兩),赤芍(二錢),芥穗(錢半),元參(二錢),牛子(三錢),射干(一錢),南山豆根(二錢)
白話文:
將生薑和紅棗一起用清水煮,然後加入少許酒服用。
這個方劑叫做蘆薈消疳飲,用於治療走馬牙疳,症狀包括身體發熱、呼吸急促、牙齦腐爛、甚至穿破臉頰和嘴唇。
藥材包括蘆薈、銀柴胡、胡黃連、黃連、牛子、元參、桔梗、山梔、石膏、薄荷、羚羊角(各一錢)、甘草、升麻(各五分)、淡竹葉(十片),用水煎服。
這個方劑叫做加味甘桔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
藥材包括桔梗(一兩)、甘草(一兩)、赤芍(二錢)、芥穗(錢半)、元參(二錢)、牛子(三錢)、射干(一錢)、南山豆根(二錢)。
金鑰匙
治喉閉、纏喉風,痰涎壅盛,口噤不開。
焰硝(兩半),硼砂(五錢),片腦(二錢半),白殭蠶(一錢),雄黃(二錢)
共為末,以竹筒吹患處。
利口丹
治口內一切瘍症。
硼砂(八分),膽礬(八分),青黛(錢六分,飛),薄荷(為末,錢六分),黃柏(為末,三錢二分),片腦(一分)
以米泔水漱淨,以葦筒吹患處即愈。
紫袍散
白話文:
金鑰匙方可治喉嚨閉塞、纏喉風,以及痰涎阻塞,導致嘴巴緊閉不開的症狀。將焰硝、硼砂、片腦、白殭蠶、雄黃研磨成粉末,用竹筒吹入患處。利口丹則可用於治療口腔內各種潰瘍。將硼砂、膽礬、青黛、薄荷、黃柏、片腦研磨成粉末,用米泔水漱口後,用葦筒吹入患處即可痊癒。紫袍散則……
治口內一切痞□潰爛等症。
石青,青黛,硃砂(俱水飛),硼砂(各一兩),膽礬,人中白(煅),元明粉(各五錢),冰片(三分),山豆根(二錢)
共為極細末。
生肌散
珍珠(五分,煅),海巴,象牙(煅),乳香(去油),沒藥(去油),龍骨(各一錢,煅),冰片(三分),輕粉(三分),真紅褐子(三分,燒灰存性,或舊織錦亦可)
白話文:
治療口內各種腫塊、潰爛等症狀。將石青、青黛、硃砂(皆用水飛)、硼砂(各一兩)、膽礬、人中白(煅)、元明粉(各五錢)、冰片(三分)、山豆根(二錢)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稱為生肌散。生肌散還包含珍珠(五分,煅)、海巴、象牙(煅)、乳香(去油)、沒藥(去油)、龍骨(各一錢,煅)、冰片(三分)、輕粉(三分)、真紅褐子(三分,燒成灰保留藥性,或用舊織錦亦可)。
共為末,擦數次即愈。
消疳散
治上下疳瘡。
乳香(一分),龍骨(一分,煅),靈棗樹根皮(向北入土者佳,焙乾,一錢半)
忌油調。
牙⿸疒宣
象牙(為末炒黃,一錢半),牡蠣(煅,研,水飛,一錢),褐子(燒灰存性,二錢),瓦楞子(煅,水飛,一錢),冰片(一分)
走馬牙疳
桃花信,雄黃,飛白麵(各等分)
水合作餅,曬乾。用時為末敷之。
白話文:
治療上、下疳瘡可以用消疳散,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塗抹患處幾次即可痊癒。消疳散的配方是:乳香、龍骨(煅燒)、靈棗樹根皮(向北入土者最佳,焙乾),忌用油調和。
治療牙疳可以用牙⿸疒宣,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炒至黃色,再用冰片混合,塗抹患處。牙⿸疒宣的配方是:象牙(炒至黃色)、牡蠣(煅燒研磨)、褐子(燒灰)、瓦楞子(煅燒)、冰片。
治療走馬牙疳可以用桃花信、雄黃、飛白麵混合,加水做成餅狀,曬乾後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
金腮瘡蝕
初生如米豆,久則穿蝕。
雞髀胵,鬱金(等分)
為末,以鹽水漱口,貼之。忌食米食。
牡蠣陷物
爐甘石(煅,水飛),寒水石(煅,水飛,各等分)
為末。每用少許擦牙齒,忌用刷牙。久久自密。
牙齒日長
漸至難食,名曰髓溢。
白朮一味煎湯,漱服。取效為度。
牙齒動搖及觸傷
蒺藜(炒,去刺,五錢)
入青鹽,煎湯溫漱。以蒺藜根燒灰貼之亦牢。
白話文:
【金腮瘡蝕】
起初像小米豆般大小,時間久了就會穿孔腐蝕。
雞腿骨、黃連(等量分開)
研磨成粉末,用鹽水漱口後敷上。避免食用米類食物。
【牡蠣陷物】
爐甘石(煅燒後用水研磨)、寒水石(煅燒後用水研磨,兩者等量分開)
研磨成粉末。每次使用少量擦牙齒,避免使用刷牙。長期使用會使牙齒變得堅實。
【牙齒日長】
逐漸到達難以咀嚼的程度,稱為髓溢。
單獨使用白朮煎湯,漱口飲服。以達到效果為度。
牙齒搖動或受傷
蒺藜(炒熟去刺,五錢)
加入青鹽,煮湯溫和漱口。以蒺藜根燒成灰末貼上也穩定。
【牙齒動搖及觸傷】
使用炒熟去刺的蒺藜(五錢)
加入青鹽,煮湯溫和漱口。以蒺藜根燒成灰末貼上也穩定。
牙不生
雄鼠屎(用兩頭尖的,廿一粒)
每日以一粒揩牙根,揩至二十一日生。
牢牙散
治牙疳內潰動者。
升麻(二錢),羌活(五分),龍膽草(酒洗,七分),羊脛骨(燒灰,二錢)
共為細末,擦之神效。
鋦牙方
牙動能堅,牙稀能密,牙短能長。
當歸,熟地,青鹽,細辛,榆白皮,沒石子(用一雌一雄),雄鼠脊骨(酒炙,各等分)
白話文:
雄鼠屎(用兩頭尖的,廿一粒),每天用一粒擦牙根,擦到二十一天牙齒就會長出來。
治療牙齒潰爛疼痛的方劑:升麻二錢,羌活五分,龍膽草(用酒洗,七分),羊脛骨(燒成灰,二錢),混合研磨成細粉,擦拭患處,效果神奇。
鋦牙方,可以讓牙齒牢固、稀疏的牙齒變得密集、短的牙齒變長。將當歸、熟地、青鹽、細辛、榆白皮、沒石子(一雌一雄)和雄鼠脊骨(用酒炙)各等分混合使用。
為末,擦牙縫上。
離骨丹
急性子(一錢),茄科(以馬尿泡三日,曬乾,炒,為末,三錢),玉簪花根(取汁合曬為末)
以燈心草點牙根少許,二三次自落。
取牙不犯手
草烏(生用),蓽茇(各五錢),川椒,細辛(各一兩)
共為細末,每用少許,擦患牙內外,其牙自落。
風火牙痛方
官粉(一錢),皮硝(二錢),冰片(二分),硼(一錢)
共為細末。蒜三錢打爛,將藥入內調勻,攤青布上,要一錢多厚,貼患處。燒香至三寸,其疼立止。
白話文:
將馬尿泡曬乾炒成粉末,取一錢,再將玉簪花根的汁液混合曬乾磨成粉末,共三錢,混合在一起,然後用燈心草沾取少許藥粉塗抹在牙根上,反覆幾次,牙齒就會自行脫落。另外,將草烏、蓽茇、川椒、細辛研磨成細粉,每次取少許塗抹在患牙內外,牙齒也會自然脫落。最後,將官粉、皮硝、冰片、硼研磨成細粉,與打碎的蒜泥混合調勻,塗抹在患處,用香火熏烤三寸,牙痛就能立刻止住。
漱風牙疼痛方
露蜂房一塊,置磁器內,用上好燒酒漫高一指,以火點著,俟火將滅,息火。候酒溫頻漱。
回手散
立止牙痛。
樟腦(五錢),川椒(三錢),南薄荷(一錢)
拌勻,以新蒜罐入藥於內,以茶中覆住,鹽泥封固四圍,文武火升半炷香,取茶中底上霜。疼時以指蘸藥拭牙,回手即止。其渣加食鹽少許,亦能止痛。
漱牙止痛方
治一切牙痛俱宜。
當歸(二錢),白芷(一錢),川芎(一錢),細辛(五分),青鹽(一錢),川椒(一錢)
白話文:
漱風牙疼痛方
**材料:**露蜂房一塊
做法:
- 將露蜂房置於磁器內。
- 倒入上好的燒酒,漫過露蜂房一指高。
- 用火點燃燒酒,待火將滅時熄火。
- 待酒溫熱後,頻頻漱口。
回手散
**功效:**立止牙痛
材料:
- 樟腦五錢
- 川椒三錢
- 南薄荷一錢
做法:
- 將以上三味藥材拌勻。
- 將藥材放入新蒜罐中。
- 用茶葉覆蓋藥材,以鹽泥封固罐口四周。
- 以文武火加熱半柱香時間。
- 取出茶葉中底部凝結的霜。
- 牙痛時,用手指蘸取藥霜塗抹牙齒,回手即可止痛。
- 將剩餘的藥渣加入少許食鹽,亦可止痛。
漱牙止痛方
**功效:**治療一切牙痛
材料:
- 當歸二錢
- 白芷一錢
- 川芎一錢
- 細辛五分
- 青鹽一錢
- 川椒一錢
水煎濃湯,漱口即愈。
治口瘡奇效方
吳萸,蒼朮,白朮,車前子(各三錢),檳榔(錢半)
共為細末,陳醋煮數沸,作丸置足心中,以綿塞之即愈。
取蟲牙法
白芷(一錢),花椒(五分),樟腦(三分),韭子(五分)
共為細末,以紙包少許,塞鼻內片時。以藥貼牙痛處,其蟲盡在藥上黏之。
熏蟲牙方
天仙子不拘多少、燒煙,置瓦片上,向耳熏之,其蟲儘自耳出。
白話文:
用這些藥材煎成濃湯,漱口就能治癒口瘡。另外,將吳萸、蒼朮、白朮、車前子、檳榔等藥材磨成細粉,用陳醋煮沸,製成丸藥,塞入腳心,以棉花塞住即可痊癒。至於蟲牙,可用白芷、花椒、樟腦、韭子等藥材磨成細粉,用紙包好塞入鼻孔,並將藥粉貼在牙痛處,蟲牙就會黏在藥粉上。最後,用天仙子燃燒產生的煙熏耳朵,也可以將蟲牙驅出。
治牙疼驗方
雞髀胵,青鹽(各一錢),細辛(八分),川椒(七粒)
上共為細末,搽牙止痛,神效。
面上風癬皯皰
酒磨鹿角汁塗之。
喉閉方
麝香,雄黃
用獨蒜頭一個,搗爛。先將麝香、雄黃末按男左女右放在虎口穴上,後以蒜蓋在藥上,用核桃半個扣住,以布扎之,不一時,患喉自消。穴上起以泡,以銀針刺破,毒水流出,以黃丹敷之即愈。
牙疳
大棗(去核,入人中白如棗核大一塊)
白話文:
治療牙痛的驗方:雞髀胵、青鹽各一錢,細辛八分,川椒七粒,共研為細末,塗於牙齒止痛,效果顯著。
治療面上風癬皯皰:用酒磨鹿角汁塗抹患處。
治療喉閉的方子:取麝香、雄黃,用獨蒜頭一個搗爛。先將麝香、雄黃末按男左女右放在虎口穴上,然後以蒜頭覆蓋在藥物上,再用核桃半個扣住,以布綁住。不久,患喉自會消退。穴位上會起泡,用銀針刺破,毒水流出後,以黃丹敷之即可痊癒。
治療牙疳:取大棗一個,去核,放入人中白如棗核大小的一塊。
以束之燒炭存性,加麝香少許為細末,搽患牙上立愈。
清熱補氣湯
治中風虛熱,口舌如無皮狀,或發作渴。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焦杭芍(各一錢),升麻,五味,麥冬,炙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如不應,加炮姜;更不應,加附子。
清熱補血湯
治舌生瘡,體倦少食,日晡益甚,或目澀熱痛。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酒洗,各一錢),元參(七分),知母,五味,黃柏,麥冬,柴胡,丹皮(各五分)
白話文:
將布包住燒成炭,留下藥性,加入少許麝香磨成細粉,塗抹在患牙上,馬上就能痊癒。
清熱補氣湯
治療中風引起的虛熱,口舌像沒了皮一樣,或者發作時口渴。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焦杭芍(各一錢),升麻、五味、麥冬、炙草(各五分)
以上藥材用水煎服。如果效果不佳,加入炮姜;如果仍然無效,加入附子。
清熱補血湯
治療舌頭生瘡,身體倦怠,食慾不振,下午症狀更為嚴重,或者眼睛澀痛。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用酒洗淨,各一錢),元參(七分),知母、五味、黃柏、麥冬、柴胡、丹皮(各五分)
上水煎服。如不應,用補中益氣加五味治之。
元參升麻湯
治心脾虛壅熱,舌上生瘡,木舌、舌脹或連頰,兩項腫痛。
元參,升麻,犀角,赤芍,桔梗,貫眾,黃芩,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盅半,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
甘露丸
解壅毒,退風熱,治口舌乾燥。
寒水石(二斤,燒令赤,攤於地上一宿出火毒),馬牙硝(研細,三兩),鉛霜(研細),龍腦(研細),甘草(炙赤,各七分)
白話文:
將元參、升麻、犀角、赤芍、桔梗、貫眾、黃芩、甘草等藥材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四錢,用一碗半水煎煮七分,去渣,不限時間服用。如果效果不佳,可以改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藥來治療。
甘露丸則由寒水石、馬牙硝、鉛霜、龍腦和甘草組成,可以解毒退熱,治療口舌乾燥。
上為細末,研勻,以糯米飯和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食後用新汲水磨化服。
口舌糜爛
治膀胱移熱於小腸,上為口糜生瘡,心胃壅熱,水穀不下。
地骨皮,柴胡(各三錢)
水煎服。
瓜蔞根散
治風熱,口中乾燥,舌裂生瘡。
栝蔞根,胡黃連,黃芩(各七錢五分),白姜蠶(炒),白蘚皮,大黃(銼炒,各五錢),牛黃(研),滑石(研,各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研勻。每服二錢,不拘時,竹葉湯調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糯米飯和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半丸,飯後用新鮮井水研磨服用。
治療膀胱熱氣移至小腸,導致口腔糜爛生瘡,心胃積熱,飲食不下的症狀。
地骨皮、柴胡各三錢,水煎服。
治療風熱引起的口乾舌裂生瘡。
栝蔞根、胡黃連、黃芩各七錢五分,白姜蠶炒制,白蘚皮、大黃銼炒,各五錢,牛黃研磨,滑石研磨,各二錢五分。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錢,不限時間,用竹葉湯調服。
本事方
治虛痰上攻,口舌生瘡。
草烏(一個),南星(一個),生薑(一塊)
為末,醋調作掩子,貼足心。
續斷舌方
並治蠟燭疳。
用黑狗頭一個,連毛剖開,入黑鉛一兩於腦內,用鹽泥封固,入大炭煅紅,取出聽用。將鉛一錢化開,入汞一錢於內,研極碎,配細藥。
乳香(去油,一錢),沒藥(去油,一錢),輕粉(二分),硼砂(分半),雄黃(一分),寒水石(四分)
上共為細末,同鉛汞和勻,收瓷器內封固,不可泄氣。一料可收一年。如過年,藥性去,不可用矣。如斷舌二三日,俱可治,一日更妙。先以米泔水熬連蔥須,水洗淨後,用綿胭脂擦乾,將藥敷上,一刻舌復原,即去藥;如遲恐太長。
白話文:
治療虛痰上涌,導致口舌生瘡,可以用草烏、南星和生薑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成藥丸,貼在腳心。
另外,治療舌頭潰爛和蠟燭疳,可以用黑狗頭連毛剖開,在腦內放入黑鉛,用鹽泥封固,放在炭火中燒紅,取出待用。將鉛化開,加入水銀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與乳香、沒藥、輕粉、硼砂、雄黃和寒水石等藥材混合均勻,裝入瓷器中封存,不可泄氣。這種藥方可以保存一年,但過了一年藥效就會消失,不能再用。如果舌頭潰爛已經持續兩三天,也能用此藥方治療,最好是一天內就用藥。先用米湯煮蔥鬚,用水清洗患處,用棉花沾胭脂擦乾,再將藥粉敷在患處,一會兒舌頭就會恢復原狀,立即將藥去除,如果時間過長,就可能過度了。
龜頭以蔥煎湯熏洗,上藥一夜可出半寸。如不足,次夜再擦,合勢則止。用甘草水洗淨。忌魚腥、公雞、羊肉一月。
舌強
起泡如豬膽者。
百草霜,醋調敷之。
立馬追
治白口瘡,並黃水瘡,及小兒奶𥻓舌胎。
五倍子(焙),枯礬,黃丹(各等分)
為末,吹口內,即去腐肉一層。
舌脹滿口
陳繡子燒煙燻之。
鳳脫散
治紅白口瘡、牙床疙瘩、並治耳疳、陰疳。
白話文:
將龜頭用蔥煎湯熏洗,一晚上可以長出半寸。如果不足,第二天晚上再擦一次,等到長齊了就停止。用甘草水洗淨,忌食魚腥、公雞和羊肉一個月。
舌頭僵硬,起泡像豬膽一樣,可以用百草霜加醋調敷。
立馬追可以治療白口瘡、黃水瘡,以及小兒奶𥻓舌胎。五倍子(焙)、枯礬、黃丹各等份研磨成粉,吹入嘴裡,就可以去除一層腐肉。
舌頭腫脹塞滿口腔,可以用陳繡子燒煙熏。
鳳脫散可以治療紅白口瘡、牙床疙瘩,以及耳疳、陰疳。
黃連(一錢),兒茶(二錢),雞蛋胞(錢半)
共為末,入冰片少許,擦之即愈。
舌腫
蒲黃擦之。
舌衄
槐花末擦之。
甘露飲
治口舌生瘡、牙宣心熱。
枇杷葉,石斛,黃芩,生地,炙草,麥冬(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消疳生肌散
治一切上下疳症。一名海外生肌散。
珍珠(五分,煅),海巴,象牙(煅),乳香(去油),沒藥(去油),龍骨(各一錢,煅),冰片(三分)
白話文:
取黃連一錢、兒茶二錢、雞蛋殼半錢,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冰片,塗抹患處即可治癒。
舌頭腫脹,可用蒲黃粉塗抹。
舌頭出血,可用槐花末塗抹。
甘露飲治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心煩口渴。取枇杷葉、石斛、黃芩、生地、甘草、麥冬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水煎八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消疳生肌散治各種上下疳症,又名海外生肌散。取珍珠五分(煅)、海巴、象牙(煅)、乳香(去油)、沒藥(去油)、龍骨一錢(煅)、冰片三分,研磨成粉末。
真紅褐子
燒灰存性,三分,或舊織錦亦可。
共為末,擦數次即愈。
六味湯
熟地,山藥,萸肉,丹皮,澤瀉,雲苓,補骨脂
生地膏
治一切損傷,及熱毒暑癤。
生地(一兩二錢),粉甘草(三錢),當歸(六錢),黃占(一兩五錢),香油(六兩)
熬成膏聽用。
普濟消毒飲
治大頭天行,甚則目不能開、咽喉不利、口乾舌燥。
黃芩(酒炒胡),黃連(酒炒),陳皮,生甘草,元參(各二錢),連翹,牛蒡(炒,研),薄荷(各一錢),升麻(七分),姜蠶(洗淨灰絲,炒),柴胡(各一錢),桔梗(二錢),板藍(一錢),馬勃(一錢)
白話文:
【真紅褐子】
以燒製後保留其性質的真紅褐子,取其三分量,或舊織錦亦可。共研磨成細末,每次使用需擦拭數次,即可見效。
【六味湯】
熟地、山藥、茱萸肉、丹皮、澤瀉、雲苓、補骨脂。
【生地膏】
用於治療各種傷害,以及熱毒暑癤等症狀。
生地(一兩二錢)、粉甘草(三錢)、當歸(六錢)、黃佔(一兩五錢)、香油(六兩)。
將上述材料熬煮成膏,待冷卻後可隨意使用。
【普濟消毒飲】
用於治療大頭天行症狀,嚴重時會導致眼睛無法開合、咽喉不適、口乾舌燥等症狀。
黃芩(酒炒)、黃連(酒炒)、陳皮、生甘草、元參(各二錢)、連翹、牛蒡(炒,研)、薄荷(各一錢)、升麻(七分)、姜蠶(洗淨灰絲,炒)、柴胡(各一錢)、桔梗(二錢)、板藍(一錢)、馬勃(一錢)。
水煎服。
理中湯
脈沉無力,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糞溏,厥冷拘急。
白朮(一錢,土炒),人參(二錢),乾薑(炮),炙甘草(各一錢)
女腹滿,去甘草;嘔,去白朮,加半夏。本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治中寒、腹痛不止,四肢拘急。
白話文:
水煎服。理中湯適用於脈沉無力、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糞溏、厥冷拘急等症狀。方劑組成:白朮(一錢,土炒)、人參(二錢)、乾薑(炮)、炙甘草(各一錢)。若為女腹滿,則去甘草;若嘔吐,則去白朮,加半夏。本方加附子,名為附子理中湯,主治中寒、腹痛不止、四肢拘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