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醫方彙編》~ 第一冊 (4)
第一冊 (4)
1. 咽喉
夫咽喉乃出納之官,一有疾患,生死立判,治此尤當加意焉。如喉中兩旁作腫,為雙乳娥;一邊者,為單乳娥,以形似乳頭故名。須以小刀鉤出紫血,以雞內金散吹之。如腫痛不悶者,切不可用砭法,只以一釐丹吹之即安。若連日頭目眩暈,胸膈緊塞,氣急短促,咽喉腫痛,手足厥冷,氣閉不通,飲食不下,痰毒壅盛,為纏喉風,其症最急。又有兩塊結於喉旁,大如雞卵。
氣塞不通,痰鳴不止,為鎖喉風。二症更劇,勿用砭法,急以奪關散。若牙關噤者,按男左女右搗足心自開,再兼服消毒之劑。又有喉痛諸藥不效者,非喉痛,乃鼻中生紅絲如發,懸黑泡如珠,垂掛咽喉,致飲食不入,用土牛膝末醋調,滴鼻孔中,絲斷珠破即愈。
白話文:
咽喉是人體呼吸和吞嚥的重要通道,一旦生病,生死攸關,治療時必須格外用心。例如喉嚨兩側腫脹,叫做雙乳娥;一邊腫脹,叫做單乳娥,因為形狀像乳頭而得名。要用小刀刮出紫色的血,再用雞內金散吹入患處。如果腫痛不伴有胸悶,千萬不能用砭石療法,只要用一釐丹吹入即可。如果持續頭昏眼花,胸悶氣塞,呼吸急促,喉嚨腫痛,手腳冰冷,呼吸不暢,吃不下飯,痰液阻塞,這是纏喉風,病情非常危急。還有一種情況是喉嚨兩側各長出一個雞蛋大小的腫塊,呼吸不暢,痰鳴不止,叫做鎖喉風。這兩種情況都非常嚴重,不能用砭石療法,要立即服用奪關散。如果牙關緊閉,就按壓男性左腳、女性右腳的腳心,就能打開牙關,還要同時服用消毒藥物。還有一些喉嚨痛,用各種藥物都无效的情况,其實不是喉嚨痛,而是鼻子里長出像頭髮一樣的紅絲,以及像珠子一樣的黑泡,懸掛在咽喉,導致無法進食,可以用土牛膝末用醋調和,滴入鼻孔,紅絲斷了,黑泡破了,病就好了。
有咽噎乾燥時,若草刺時,妨硬物,嘔出酸水,噦出甜涎,甚至口舌生白胎,唇若礬色,音啞痰喘等症,當作虛火上炎,治之宜八味地黃湯,加元參、牛子、麥冬,不可誤用芩連之劑。更有驀然喉痹、氣塞不通、脈浮無力者,乃陽氣飛越,不急治立斃;大劑參附,或補中益氣湯大用人參亦可。
雞內金散
治咽喉一切瘍症。
雞髀胵(二錢,焙),硼砂(錢半),南山豆根(二錢)
白話文:
如果出現咽喉乾燥、有刺痛感、難以吞咽硬物、嘔吐酸水、打嗝吐出甜唾液,甚至口舌生白苔、嘴唇發白、聲音嘶啞、痰喘等症狀,應當是虛火上炎,可用八味地黃湯加元參、牛膝、麥冬治療,不可誤用黃芩、黃連等寒涼藥物。若突然出現喉嚨閉塞、呼吸不暢、脈象浮弱無力,則是陽氣外散,必須緊急治療,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可以用大劑量的人參、附子,或補中益氣湯加大量人參來治療。
雞內金散可以治療咽喉一切潰瘍病症。
配方:雞內金(二錢,焙)、硼砂(半錢)、南山豆根(二錢)
共為細末,以葦筒吹患處,神效。
一釐丹
治乳娥、喉閉、嗓瘊。
黃連,青黛,白礬,朴硝,殭蠶,薄荷葉(各等分),硼砂,膽礬(減半)
共為細末,臘月初一日豬膽拌勻,裝入膽內,再用皂紙包膽,將地刳一坑方深各一尺,一竹竿橫懸豬膽於地內,上用草蓋,再用土壓固,俟立春日取出陰乾。每用少許吹患處,神效。
奪關散
巴豆(七粒,去皮,三生四熟,用燈火燒灰),玉金(一粒),雄黃(指頂一塊),蓖麻子(去皮,五個)
白話文:
「一釐丹」是治療乳蛾、喉閉和嗓瘊的藥方。
配方包括:黃連、青黛、白礬、朴硝、殭蠶、薄荷葉(各等份)、硼砂、膽礬(膽礬用量減半)。
所有成分混合研磨成細末,於臘月初一日,以豬膽汁拌勻,放入豬膽中,再以皁紙包裹豬膽。在地面上挖一個長和寬各一尺的坑,將一枝竹竿橫放在坑裡,把豬膽掛在竹竿下,上方覆蓋草,再用土固定。等到立春日取出後陰乾。使用時取少量吹到患處,效果神奇。
「奪關散」是用於治療的藥方,包含:去除皮的巴豆七粒(三生四熟,用燈火燒成灰)、玉金一粒、雄黃(取頂部一小塊)、去皮的蓖麻子五個。
共為細末,每用一分,茶滷調下,候痰出,再進一付。
八味地黃湯
熟地,山藥,萸肉,澤瀉,丹皮,茯苓肉桂,附子,元參,牛子,麥冬
補中益氣湯
炙耆(錢半),人參,歸身,甘草,白朮(各一錢,土炒),陳皮(五分)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份,用茶鹵調服,等痰吐出來後,再服用下一付。
八味地黃湯:熟地、山藥、萸肉、澤瀉、丹皮、茯苓、肉桂、附子、元參、牛子、麥冬
補中益氣湯:炙黃耆(半錢)、人參、當歸身、甘草(各一錢,用土炒)、陳皮(五分)
2. 耳症
生於耳輪者,為耳發,屬三焦風熱,漸腫如李,或如蜂之狀,或赤或紫,疼痛徹心,以芩連消毒飲主之。若常出黃水,為聤耳;出紅膿者,為風耳;出白膿者,為纏耳;臭穢者為耳疳;耳內虛鳴,常流清水,為震耳。雖有五般,其源一也,皆足少陰、手少陽風濕上壅而然,六味湯加磁石、桑螵蛸。
又有不作膿、不寒不熱,外無壅腫,耳塞不通,當作腎虛論,七味地黃湯。若寒熱大作,痛楚難禁者,當作耳疔論,點舌丹、化生丸。若寒熱兼作,腫痛日增,為耳癰,用鼠黏子湯。生於耳根,狀如核桃,重按而微痛者,為耳根毒,屬三焦、膽二經,當視人之壯弱,或汗或下或解。生於耳下一寸三分,結塊如拳,肉色不變,按之微痛,為耳後疽,一名夭疽,難療。
白話文:
如果耳輪上長了東西,就叫做耳發,屬於三焦經風熱引起的,會漸漸腫脹,像李子一樣大,或像蜂窩狀,顏色可能是紅色或紫色,疼痛會一直傳到心臟,可以用芩連消毒飲治療。如果經常流出黃色水,就叫做聤耳;流出紅色膿液,就叫做風耳;流出白色膿液,就叫做纏耳;有臭味的就叫做耳疳;耳朵裡面空虛作響,經常流出清水,就叫做震耳。雖然有五種情況,但病根都是一樣的,都是足少陰經和手少陽經風濕上壅造成的,可以用六味湯加磁石、桑螵蛸治療。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流膿,也不寒也不熱,外面沒有腫脹,耳朵塞住不通,應該當作腎虛治療,可以用七味地黃湯。如果寒熱交替,疼痛難忍,應該當作耳疔治療,可以用點舌丹、化生丸。如果寒熱同時出現,腫痛越來越嚴重,就叫做耳癰,可以用鼠黏子湯治療。如果耳根長了東西,形狀像核桃,按壓時稍微疼痛,就叫做耳根毒,屬於三焦經和膽經,治療時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可以用汗法、下法或解法。如果耳根下方一寸三分的地方長了腫塊,像拳頭一樣大,肉色沒有變化,按壓時稍微疼痛,就叫做耳後疽,又叫做夭疽,很難治療。
生於前聽會穴,為耳門癰,屬三焦經,未潰,三黃湯主之;如發熱焮痛,或生寒熱,乃三焦兼膽經風熱,用小柴胡湯加防風、白芷、牛子;內熱口乾,屬腎虛,用地黃湯以滋陰。生於耳上,黃汁流出,漸沿前後,俗呼旋耳滲濕,藥末敷之即愈。
芩連消毒飲
酒芩,酒連(各錢二分),柴胡(一錢),羌活(三分),荊芥,防風,川芎(各錢半),白芷,枳殼(各八分),桔梗(一錢),連翹(錢半),麝香(八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耳門長癰,屬於三焦經,未潰時可用三黃湯治療。若發熱疼痛,或寒熱交替,則是三焦經與膽經風熱,可用小柴胡湯加防風、白芷、牛子治療。若內熱口乾,屬於腎虛,則用地黃湯滋陰。耳上長瘡,流出黃汁,逐漸蔓延至前後,俗稱旋耳滲濕,可用藥末敷之即可治癒。
先加大黃,利一二次後,以此方理之,加人參、當歸調理。為末,生薑水煎,入牛子末一撮,再煎。有痰,加竹瀝薑汁服。
六味湯
熟地,山藥,萸肉,丹皮,澤瀉,茯苓,磁石,桑螵蛸
點舌丹
乳香(去油),沒藥(去油),硃砂(水飛),硼砂,苦葶藶,血竭(各二錢),明礬(二錢),牛黃,冰片,沉香(各一錢),熊膽,麝香(各五分),珍珠(六分,煅)
白話文:
先用大黃瀉瀉,排泄一兩次後,再用這個方子調理,加入人參、當歸補氣血。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水煎煮,加入一點牛子末,再煎煮。如果有痰,就加入竹瀝和薑汁服用。
另外,六味湯的藥材包括熟地、山藥、萸肉、丹皮、澤瀉、茯苓、磁石、桑螵蛸。
點舌丹則由乳香、沒藥、硃砂、硼砂、苦葶藶、血竭、明礬、牛黃、冰片、沉香、熊膽、麝香、珍珠組成。
共為細末,用蟾酥錢二分、以乳汁泡化,將前藥末入酥和勻,為丸如綠豆大,真金為衣,每服一丸,黃酒下。
化生丸
桔梗(五錢),桃仁(一錢,去皮尖,炒)
為丸。
鼠黏子湯
治耳內生瘡,此症不宜利大便。
柴胡(三分),連翹,黃芩,牛子,歸尾,生地,黃連(各二分),蒲黃,炙草,龍膽草,昆布,榆木,甘草(各一兩,生用),紅花(少許)
白話文:
【生化丸】
桔梗(五錢),桃仁(一錢,去皮尖,炒)混合研磨成細末。將前藥末加入蟾酥錢二分,並以乳汁泡化,使其溶解,再將藥末與蟾酥充分混勻。最後,將其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狀,外層覆蓋真金,每次服用一丸,以黃酒送服。
【鼠黏子湯】
此方適用於治療耳內生瘡,對於此類病症,不應使用通便藥物進行治療。
成分包括:柴胡(三分),連翹,黃芩,牛子,歸尾,生地,黃連(各二分),蒲黃,炙草,龍膽草,昆布,榆木,甘草(各一兩,生用),紅花(少量)。所有材料需一同煎煮後服用。
水煎服。
聰耳地黃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遠志、石菖蒲、牛膝各一兩,杏仁八錢,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全蠍地黃丸
八味地黃丸,每付三錢。壯盛之人,須六味用丸,加全蠍四十九個,連尾足全用,泡去鹽性,焙為末,分作三付。
四生散
白話文:
水煎服。聰耳地黃丸就是六味地黃丸加遠志、石菖蒲、牛膝各一兩,杏仁八錢,做成蜜丸,每個丸子大小像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酒送服。全蠍地黃丸就是八味地黃丸,每付三錢。身體壯盛的人,應該用六味地黃丸做成丸子,再加上全蠍四十九個,連尾巴和腳都用,泡去鹽分,烘乾研磨成粉,分作三付。
治頹症上注,耳鳴,目癢,鼻赤;下注,陰濕瘙癢,臁腿生瘡,及婦人血風等症。
白附子,蒺藜(炒,去刺),黃耆,羌活(各等分)
共為末。每服二錢,鹽酒調下。
蔓荊子湯
治內熱,耳出膿汁。
升麻,木通,麥冬,赤白芍,生地黃,前胡,甘菊,甘草,桑白皮,赤茯苓,蔓荊子(各等分)
白話文:
治療虛弱無力、氣血上衝,導致耳鳴、眼癢、鼻紅;或氣血下陷,引起陰部濕癢、小腿潰瘍,以及婦女血風等病症。將白附子、炒蒺藜(去刺)、黃耆、羌活等份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鹽酒調服。
治療內熱,耳道流膿。將升麻、木通、麥冬、赤白芍、生地黃、前胡、甘菊、甘草、桑白皮、赤茯苓、蔓荊子等份混合使用。
上用薑棗水煎,食後服。
清上散
治上焦風熱,耳出膿汁,頭面瘡癤。胎熱,眼睛腫赤,糞色稠黃,肚熱啼哭及身上紅腫。
川鬱金,甘草,桔梗,花粉,乾葛,薄荷葉(各等分)
上為末,入蜜拌勻,白湯下三五七分或一錢。仍用艾葉煎濃湯,溫浸足底,以引其熱下行。
當歸龍薈丸
治肝膽風熱,耳中鳴,出青膿,名曰震耳。大便秘,小便黃赤,連服數劑,即能宣通血氣,調順陰陽。
白話文:
上焦風熱,耳朵流膿、頭面長瘡,胎熱、眼睛紅腫、大便乾硬發黃、肚子發熱哭鬧,以及身上紅腫,可以服用薑棗水煎服,飯後飲用。方劑名為清上散,由鬱金、甘草、桔梗、花粉、乾葛、薄荷葉等藥材組成,研末後用蜜調勻,白開水送服,每次三五七分或一錢。同時可用艾葉煎濃湯,溫熱浸泡足底,引熱下行。另外,肝膽風熱導致耳朵鳴叫,流出青色膿液,稱為震耳,並伴隨大便秘結、小便黃赤,可服用當歸龍薈丸,此方能宣通血氣,調和陰陽。
當歸,龍膽草,柴胡(各一兩),青黛(飛),膽星,大黃,藿香(各五錢),麝香(五分),梔子,酒芩,酒黃連,黃柏(各一兩),木香(二錢半)
上為末,煉蜜為丸小豆大。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
清黃散
治耳內出黃膿、紅膿,名曰膿耳,及舌上生瘡,如楊梅狀者。
黃連(酒炒,三錢),滑石(六錢,飛),甘草,辰砂(各一錢),薄荷(六分),犀角(磅屑,二錢)
白話文:
當歸、龍膽草、柴胡各一兩,青黛少許,膽星、大黃、藿香各五錢,麝香五分,梔子、酒芩、酒黃連、黃柏各一兩,木香二錢半。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
此方名為清黃散,主要治療耳內流出黃膿或紅膿的膿耳,以及舌頭上長出類似楊梅狀的瘡。
黃連用酒炒過,三錢;滑石研磨成粉末,六錢;甘草、辰砂各一錢;薄荷六分;犀角磨成粉末,二錢。
上為末,每服錢五分,蜜拌薄荷湯下,夜再服。
清白散
治肺熱,痰火上壅,耳出白膿,名曰纏耳,兼治咳嗽。
桑白皮(蜜炒),地骨皮(各三錢),甘草(一錢),貝母(二錢),寒水石(三錢,煅),天花粉,酒芩,天冬(各錢半)
上為末,以蜜水調,食後服,或白通草煎湯下,尤妙。
白話文:
清白散用來治療肺熱、痰火上涌,導致耳朵流出白色膿液,俗稱纏耳,同時也能治咳嗽。配方包含桑白皮、地骨皮、甘草、貝母、寒水石、天花粉、酒芩、天冬等藥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蜜水調服,飯後服用,或者用白通草煎湯服用效果更好。
交感丹
治耳中疳臭,名曰伍耳,或怒氣上逆,上下不得宣通,遂成聾耳。
香附米(童便浸透,炒,三錢),茯神,黃連(各二錢),桂心,甘菊花(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錢五分,燈心湯下。
禹餘糧丸
治聤耳出膿水。
禹餘糧(煅,醋淬七次),海螵蛸(去背上硬骨),百草霜,伏龍肝(各二錢),大附子(去皮臍,生用,一枚)
白話文:
交感丹
治療:耳中疳蟲引起的臭味,俗稱「伍耳」,或因怒氣上衝,導致氣機上下不通,進而造成耳聾。
藥方:
- 香附米(童子尿浸泡後炒製,三錢)
- 茯神(二錢)
- 黃連(二錢)
- 桂心(一錢)
- 甘菊花(一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燈心湯送服。
禹餘糧丸
治療:耳內流膿水。
藥方:
- 禹餘糧(煅燒後用醋淬煉七次)
- 海螵蛸(去除背部硬骨)
- 百草霜
- 伏龍肝(各二錢)
- 大附子(去皮臍,生用,一枚)
上為末,以綿裹如圓眼核大,安耳內,次日再易之。如不差,乃有蟲也。
滋陰地黃丸
治腎虛耳鳴、膿汁不幹、腎陰不足。
熟地(一兩),茯苓(四錢),萸肉(五錢),甘菊(四錢),丹皮(四錢),首烏(黑豆蒸三次),黃柏(四錢)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五丸。
耳濕腫
荊芥,防風,黃芩,大黃(熟,各等分)
水煎服。
蟲倉蠆尾散
治耳底久不愈。
五倍子(炒,一錢),青皮(一錢),蠍稍(燒灰存性,七個),海浮石(煅,二錢)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棉花包裹成像眼珠核一樣大小,塞入耳朵裡,第二天再換新的藥棉。如果耳疾沒有好轉,就可能是蟲子在作怪。
滋陰地黃丸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耳鳴、耳流膿水不癒、腎陰不足等症狀。
將熟地黃、茯苓、山茱萸肉、甘菊、丹皮、黑豆蒸三次後製成的首烏、黃柏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五粒。
耳濕腫用荊芥、防風、黃芩、熟大黃等量,加水煎服。
蟲倉蠆尾散用於治療耳底久治不癒。將五倍子炒過、青皮、蠍子尾燒成灰、煅燒的海浮石等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即可。
共為細末,加麝香少許,吹之即愈。內熱加黃連。
黃馬散
治耳內外惡瘡,乃頭瘡、肥瘡。
黃柏(為末,五錢),馬齒莧(為末,一兩)
調勻敷之。
耳底初起
燒酒(兩),綿胭脂(一錢)
共為一處,擠脂色盡,用酒灌耳。
耳底腫痛
鉤藤(四錢),白芍(酒洗,二錢),青皮(八分),梔子(炒,一錢),栝蔞(碎的,半個),花粉(二錢),生地(酒洗,二錢),炙草(一錢),南夏枯(一兩),柴胡稍(二錢)
水煎溫服。
聤耳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少量麝香,吹入耳中即可治癒。如果伴有內熱,再加入黃連。
黃馬散,用於治療耳內外惡瘡,包括頭瘡和肥瘡。
將黃柏研磨成粉末五錢,馬齒莧研磨成粉末一兩,混合均勻後敷於患處。
耳底剛開始發病時,將兩兩燒酒和一錢綿胭脂混合,擠壓出胭脂的顏色,用酒灌入耳中。
耳底腫痛時,用四錢鉤藤、二錢白芍(用酒洗淨)、八分青皮、一錢炒梔子、半個碎栝蔞、二錢花粉、二錢生地(用酒洗淨)、一錢炙草、一兩南夏枯、二錢柴胡稍,加水煎煮,溫服。
治療聤耳。
治聤耳生膿,並黃水瘡。
枯白礬(五分),綿胭脂(灰,二分半),麝(少許),片腦(一分),爐甘石(煅,五分)
共為細末。先以綿杖子展干膿水,以葦筒吹,神效。
聤耳出汗
枯礬(一兩),黃丹(炒,一錢)
為末吹之,並治騾馬含毒。
耳痛或流血
蛇蛻燒灰存性,為末吹之。
又:杏仁炒黑,研爛綿裹塞之,亦止痛。
耳鳴方
石菖蒲,細辛,生地,烏賊骨,白芷,防風,松香(等分)
白話文:
治療耳朵流膿,還有黃水瘡。
將枯礬(五分)、綿胭脂(灰,二分半)、麝香(少許)、冰片(一分)、爐甘石(煅,五分)研磨成細粉。先用棉籤擦乾膿水,再用蘆葦管吹入藥粉,效果很好。
治療耳朵出汗。
將枯礬(一兩)、黃丹(炒,一錢)研磨成粉末,吹入耳朵中。這個方法也可以治療騾馬含毒。
治療耳朵疼痛或流血。
將蛇蛻燒成灰,保留其藥性,研磨成粉末,吹入耳朵中。
另外,將杏仁炒黑,研磨成粉末,用棉花包裹塞入耳朵中,也可以止痛。
治療耳鳴的藥方。
石菖蒲、細辛、生地、烏賊骨、白芷、防風、松香(等份)。
為末,熔蠟為丸,如小棗核大,綿裹塞耳中,一天一易。
耳鳴不止
川烏頭(燒灰),菖蒲(等分)
為末,綿裹塞之,一日再易,取效。
耳鳴耳聾
卒聾及腎虛,耳內如風水鐘鼓之聲。
川山甲(一大片),蛤粉(炒山甲用),赤蠍稍(七個),麝香(少許)
為末,麻油少許,融燭作梃,綿裹塞之。
耳卒聾閉
磁石一塊,入病耳中,再用鐵砂入不病耳內,自然通透。
腎虛耳聾
吸鐵石(一塊),川山甲(炒,存性,一片)
白話文:
【耳鳴不止】
使用粉末,熔化蠟製成藥丸,大小如同小棗核,用棉布包裹後塞入耳朵中,每天更換一次。
【耳鳴耳聾】
對於突然耳鳴或耳聾,尤其是因為腎虛所引起的,耳朵裡聽到像是風水鐘鼓般的聲音。
【川烏頭(燒灰)】、【菖蒲(等分)】
將這兩種材料研磨成粉末,用棉布包裹後塞入耳朵中,每天更換兩次,直到療效出現。
【耳鳴耳聾】
對於突然耳聾或是腎虛導致的耳鳴情況。
【川山甲(一大片)】、【蛤粉(炒山甲用)】、【赤蠍稍(七個)】、【麝香(少量)】
研磨成粉末,加上少量的麻油,熔化蠟棒,用棉布包裹後塞入耳朵中。
【耳卒聾閉】
將磁石放入患耳中,再將鐵砂放入健康耳中,這樣可以自然通暢耳朵。
【腎虛耳聾】
使用吸鐵石(一片)、【川山甲(炒,存性,一片)】。
為末,新綿裹塞耳內,口內含生鐵一塊,覺耳內如風雨聲即通。
諸般耳聾
細辛末,融燭為丸鼠屎大,綿裹一丸塞之。
耳底腫痛
桑螵蛸(炒,存性),麝(少許)
研末。每用半字滲入。有膿者,先絞淨。
耳聾方
炒梔子(二錢),黃芩(錢半),石膏(生,研,四錢),黃柏(酒炒,錢半),知母(生用,錢半)
水三盅,煎六分,研入鐵鏽少許,溫服。藥用磁石塞耳,右耳聾塞右,左耳聾塞左,兩耳聾全塞。
白話文:
最後,用新棉花塞住耳朵,嘴裡含一塊生鐵,感覺耳朵裡像風雨聲一樣,就通了。
對於各種耳聾,可以用細辛研成粉末,用蠟燭融化成鼠屎大小的丸子,用棉花包裹一丸塞進去。
耳根腫痛可以用桑螵蛸(炒過,保留藥性)和麝香(少許)研成粉末,每次用半錢滲入耳中。如果有膿,先擠乾淨。
治療耳聾可以用炒梔子(二錢)、黃芩(一錢半)、生石膏(研磨,四錢)、酒炒黃柏(一錢半)、生知母(一錢半),加水三盅,煎煮至六分,研入少量鐵鏽,溫熱服用。藥用磁石塞耳,右耳聾塞右耳,左耳聾塞左耳,兩耳聾就全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