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第五冊 (17)

回本書目錄

第五冊 (17)

1. 多骨疽

此症因瘍久潰,氣血不能榮於患處,邪氣陷襲,則爛筋腐出也。屬三陰虧損之症,用補中益氣以固本、六味以旺水或八味以益火;外用熨法使氣和血調,再以推車散敷孔內,過周時,無骨出,則知內無腐骨矣,方用收斂之法。夫腎主骨,若腎氣虧損,其骨漸腫,荏苒歲月,潰而出骨,亦用前法。若投以克伐之劑,復傷真氣,鮮有不誤者。

推車散

專治多骨。

取推車蟲,炙研細末。每一錢,入乾薑五分,研極細,用葦筒吹送孔內。內有骨,次日不痛自出。再上,過周時,無骨出,則知內無,再上潤肌收口之藥。

白話文:

這病症是因為瘍癤長時間破潰,身體的氣血無法充分滋養到患部,邪氣侵襲導致組織壞死,筋骨腐爛。這是屬於三陰經絡氣血虧損的病症,治療上應使用補中益氣湯來強化身體根本,或使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養腎水,或者八味地黃丸來補益腎火。外部治療上,使用溫熱療法讓氣血運行順暢,再使用推車散敷在患部,過了一週,如果沒有骨頭排出,就知道內部已無腐骨,接下來就使用收斂療法。

而腎臟主管骨骼,如果腎氣不足,骨骼會逐漸腫大,隨著時間流逝,最終會潰爛並排出骨頭,同樣的,也使用上述的治療方法。如果使用了具有攻擊性的藥物,反而會傷害到身體的正氣,這樣很容易造成病情的惡化。

【推車散】

專門治療多骨疽。

取推車蟲,燒燼後研磨成細末。每次使用一錢,加入五分乾薑,研磨至極細,用葦筒將藥粉吹送進患部。如果內部有骨頭,第二天就不會感到疼痛,骨頭會自行排出。再上藥,過了一週,如果沒有骨頭排出,就知道內部已經沒有腐骨,再使用滋潤皮膚,促進傷口癒合的藥物。

2. 癜風

(癘瘍是汗斑,癜風是白斑片,赤者名赤疵)

此症有紫白二種,皆風濕邪氣客於腠理,與正氣相搏,不能消散,以致皮膚皸起,斑點漸如雲形,宜汗之,宜浮萍散,外以不二丹擦之。

浮萍散

浮萍(二錢),荊芥,川芎,甘草,麻黃(各一錢)

加白芍、當歸,共搗粗末。水一碗,蔥白一寸,豆豉一錢,同煎至一半。熱服,汗出為度。

定風丹

治遊風,行走無定處,作腫,或如甌如盤,如著腹背臂腳,悉主之。

海藻,茯苓,防風,獨活,附子,白朮(各錢半),大黃(二錢半),當歸(五分),鬼箭(五分)

酒煮溫服。

豆蔻散

草果,花粉(為粗末,等分)

以絹包,蘸好醋搽之。

陰陽不二丹

治紫白癜風。

硫黃(白用一錢,紫用一分),大黃(白用一分,紫用一分)

共為細末。白者,加冰片少許。用雞蛋黃炒,取油調搽。紫者,加麝香少許,用雞子清調搽。奇效,屢試屢驗。

白話文:

這病症有紫色和白色兩種,都是因為風濕邪氣侵入肌膚表層,與身體正常的氣血相互抗爭,無法消散,導致皮膚出現突起,斑點逐漸擴散如同雲朵般,應採取發汗療法,適合服用浮萍散,外用不二丹來擦拭。

【浮萍散】

藥材:浮萍(2錢)、荊芥、川芎、甘草、麻黃(各1錢)。

再加入白芍、當歸,共同研磨成粗粉末。取一碗水,加入一寸長的蔥白,一錢的豆豉,一起煎煮到剩一半的量。趁熱服用,直到出汗為止。

【定風丹】

用於治療遊走不定的風濕,可能造成局部腫脹,形狀可能像甕、像盤子,或者出現在腹部、背部、手臂、腳部等部位。

藥材:海藻、茯苓、防風、獨活、附子、白朮(各1錢半)、大黃(2錢半)、當歸(5分)、鬼箭(5分)。

用酒煮沸後溫服。

【豆蔻散】

藥材:草果、花粉(研磨成粗末,等份)。

用綢布包裹,沾上好醋來擦拭患處。

【陰陽不二丹】

適用於治療紫色或白色的白癜風。

藥材:硫磺(白色白癜風使用1錢,紫色白癜風使用1分)、大黃(白色白癜風使用1分,紫色白癜風使用1分)。

混合研磨成細末。對於白色白癜風,可添加少量冰片。使用雞蛋黃炒製,取出雞蛋油調和後擦拭。對於紫色白癜風,可添加少量麝香,使用雞蛋白調和後擦拭。效果顯著,多次實驗均有效。

3. 血風瘡

此症乃風濕邪熱交感而發。瘙癢無度,破出滋水,日漸沿開者,為薄皮瘡。若破成空殼,而無膿水者,即血風瘡也,以消風涼血之劑自愈。久則紫黑堅硬,氣血不行,須砭去黑血方瘥。

白話文:

這個病症是由風濕和邪熱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病患會感到極度的搔癢,病竈破裂後會滲出液體,且逐日擴散,這就是薄皮瘡。如果破裂後形成空殼,且沒有膿水,那就是血風瘡,這種情況通常使用能消除風濕、清涼血液的藥物就能自行康復。但若病情延長,病竈可能轉變成紫黑色且質地變硬,這是因為血液循環受阻,這種情況必須透過針刺放血,移除黑色血液才能痊癒。

4. 㾦癗

陽氣外虛之人則多汗,汗出當風,風氣入於肌膚,與熱氣相搏則生。小如豆、大如李,癢而不痛,甚及全身,俗名鬼風。有經驗洗方,一治即安。

浴鬼風

俗名鬼風疙瘩。

川大黃(二錢),歸尾(三錢),防風(二錢),銀花(三錢),艾葉(五錢),荊芥(二錢),槐柳枝(各十四五寸)

水煎洗。

白話文:

對於陽氣在外虛弱的人,他們通常會有多汗的現象。當汗水在風中蒸發,風氣就會滲入皮膚,與體內的熱氣相互作用,進而產生一種疾病。這種病狀小如豆子,大如李子,雖癢但不痛,嚴重時可能擴散至全身,一般稱之為「鬼風」。有一種傳統的洗浴療法,一旦使用就能得到舒緩。

這種疾病俗稱為「鬼風疙瘩」。

所需藥材包括:川大黃兩錢,歸尾三錢,防風兩錢,銀花三錢,艾葉五錢,荊芥兩錢,以及槐柳枝各約十四五寸。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用來洗浴即可。

5. 浸淫瘡

初生如疥,瘙之生汁,相連胤生。從口流向四肢者,生,可治;四肢流入口者,不可治。往往散及遍身,乃心肺風熱所發。外用膽汁調蘆薈末頻塗,內服當歸飲子、去黃耆、加犀角、羚羊,兼以浴藥,早晚趁熱頻洗。

當歸飲子

當歸,白芍,川芎,生地,白蒺藜,防風,荊芥(各一兩),何首烏,黃耆,甘草(各五錢)

為末。瘙癢,加苦參、蔓荊子各一兩,去黃耆。水煎服。

治天寶瘡

硃砂(飛,五分),雄黃(三錢,飛),川山甲(五分,炒),槐花(五分,炒),老鴉爪(炒,五分),輕粉(三錢),雪余炭(五分)

合小棗為丸。用茯苓銀花引子,先服防風通聖散三付,後服黃連解毒湯三付。

白話文:

[病症: 浸淫瘡]

剛開始發病時,症狀類似疥瘡,搔抓後會流出液體,病竈會逐漸蔓延擴大。如果瘡從口腔開始向四肢擴散,這屬於可治癒的情況;但若瘡從四肢向口腔擴散,則病情較重,難以治癒。此病通常會散佈全身,是由心肺風熱引發的。治療上,外用藥可用膽汁調和蘆薈粉末頻繁塗抹於患處,內服藥則推薦當歸飲子,不過要將黃耆去掉,並加入犀角和羚羊角,同時配合藥浴,早晚趁熱頻繁清洗身體。

方劑: 當歸飲子

藥物成分包括當歸、白芍、川芎、生地、白蒺藜、防風、荊芥(各一兩),何首烏、黃耆、甘草(各五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末。若患者有瘙癢感,可再加入苦參、蔓荊子各一兩,並去掉黃耆。用水煎煮後服用。

治療天寶瘡

所需藥材有硃砂(飛,五分)、雄黃(三錢,飛)、川山甲(五分,炒)、槐花(五分,炒)、老鴉爪(炒,五分)、輕粉(三錢)、雪餘炭(五分)。將上述藥材與小棗製成丸狀。使用茯苓銀花作爲引導藥,首先服用防風通聖散三劑,之後再服用黃連解毒湯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