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第五冊 (14)

回本書目錄

第五冊 (14)

1. 脫疽

謂疔患於足指,或足指黑黯上延,重者潰脫,故名之曰脫疽。因貪饕房勞,損傷脾胃腎故也。有先渴而後患者,有先患而後渴者。若色赤作痛自潰者,可治;色黑不潰者,不治。色赤作痛者,元氣虛而濕毒壅盛也。先用隔蒜灸、活命飲、托裡之劑,或十全大補湯、加味八味丸。

色黯不痛者,腎氣敗而虛火盛也。隔蒜灸、桑枝灸,亦用十全大補湯、加減八味丸;再以拔毒解毒之藥洗之,則毒氣不致上侵,元氣不致虧損,庶可保生。亦有因手足修剔及口咬等傷而致者,若黑黯上延,亦多致死。重者須腳刀轉解周髀,輕泄其毒,則筋隨骨出而毒得泄,亦不痛。

否則,脫去一節而仍上潰,則浸浸不已矣。不若,灸法為良。重者須解去為善。故孫真人云:在內則割,在指則截。善親之遺體,雖不忍傷,而遂至夭歿,則尤傷矣。況解法無痛,患者之自審耳。

加味八味丸

山藥(二兩),桂心(去皮,五錢),萸肉(二兩,杵膏),澤瀉(蒸,焙),茯苓(各一兩),五味(炒,二兩),丹皮(兩五錢),地黃(生用,四兩,酒拌,銅器蒸半日,搗膏)

為粗末,入二膏拌勻,曬乾,再為細末,煉蜜,加水為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五更初、未言語前,或空心,鹽湯送下。

白話文:

[脫疽]

這是指在腳趾上發生的疔瘡,或者腳趾變黑且情況向上蔓延,嚴重時會導致組織壞死脫落,因此被稱為脫疽。這種病症通常是由過度縱慾和勞累,以及脾胃腎功能受損所引起的。有的患者先是口渴後纔出現脫疽症狀,有的則是先有脫疽後才感到口渴。如果病變部位紅色疼痛並自然潰爛,治療效果較好;如果病變部位黑色且不潰爛,治療效果較差。紅色疼痛的情況,是因為身體元氣虛弱而濕毒壅盛。首先可以使用隔蒜灸法,再配合服用活命飲、託裡之劑,或者十全大補湯、加味八味丸。

若是病變部位黑色但不疼痛,這是腎氣衰弱且虛火旺盛的表現。同樣地,可以使用隔蒜灸和桑枝灸,並服用十全大補湯和加減八味丸;同時使用拔毒解毒的藥物清洗患處,這樣可以防止毒素向上擴散,保護元氣不受損失,從而保住生命。有些情況是因修剪手腳甲或口腔咬傷導致的,如果黑色蔓延,也會造成死亡。嚴重的病例可能需要通過腳部切開,排出毒素,使筋隨骨頭一起出來,這樣毒素得以排出,疼痛也能得到緩解。

如果不這樣做,可能導致一節一節的組織壞死並持續潰爛,情況將越來越糟。相比之下,灸法是比較好的選擇。對於嚴重的病例,最好進行切除處理。因此,孫真人曾說:如果在體內,就進行切割;如果在手指,就進行截肢。雖然對親人的身體不忍心傷害,但如果因此導致早逝,那纔是更大的傷害。況且,切除方法不會那麼痛苦,患者自己可以權衡。

加味八味丸

藥材包括山藥(二兩)、桂心(去皮,五錢)、萸肉(二兩,搗成膏)、澤瀉(蒸煮,焙乾)、茯苓(各一兩)、五味(炒,二兩)、丹皮(五錢)、地黃(生用,四兩,酒拌,銅器蒸半天,搗成膏)。將這些藥材磨成粗粉,加入兩種膏狀藥材拌勻,曬乾,再磨成細粉,加入煉製的蜂蜜和水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七十粒,在凌晨五更初、還未說話之前,或者空腹時,用鹽水送服。

2. 瘤贅

《內經》云:肝統筋而藏血,心生血而主脈,脾主肉而統血,肺主氣而司腠理,腎統骨而主水。若怒動肝火,血涸而筋攣者,其自筋腫起,按之如筋,久而或有赤縷,名曰筋瘤,用六味地黃丸、四物、山梔、木瓜之類。若勞役火動,陰血沸騰,外邪所搏而為腫者,其自肌肉腫起,久而赤縷,或皮俱赤,名曰赤瘤,用四物、茯苓、遠志之類。

若鬱結傷脾,肌肉漸薄,外邪所搏而為腫者,其自肌肉腫起,按之實軟,名曰肉瘤,用歸脾、益氣二湯。若勞傷肺氣,腠理不蜜,外邪所搏而為腫者,其自皮膚腫起,按之浮軟,名曰氣瘤,用補中益氣之類。若勞傷腎水,不能榮骨而為腫者,其自骨腫起,按之堅硬,名曰骨瘤,用地黃丸、補中益氣湯主之。夫瘤者,留也,隨氣凝滯,皆因臟腑受傷,氣血乖違,當求其屬而治其本。

大凡肝膽二經結核者,用八珍加山梔、膽草以養氣血、清肝火。血燥,須生血涼血,用四物、二地、丹皮、酒炒黑膽草、山梔。中氣虛者,兼服補中益氣湯。若治失其法,則榮不能滋養於患處,以致久不生肌而成漏,更不可用寒涼之劑、藥線纏縛之法。

歸脾湯

人參,白朮(炒),茯神,元肉,棗仁(炒),遠志(去骨),當歸(酒洗,各一錢),炙耆(錢半),炙草(錢半),木香(取汁,沖)

水煎服。

藥線

芫花(二錢半),壁錢(一錢)

用白線錢半,水一碗,同煮至湯干為度,取衣線陰乾。患大者,用雙線。扣繫於根蒂,兩頭留線,日漸緊之,自然枯落。落後用珍珠散收口為妙。

海藻丸

海藻(酒洗),川芎,當歸,官桂,白芷,細辛,藿香,白蘞,昆布(酒洗),明礬(煅,二兩),海蛤(煅),松蘿茶(各七分)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食後銜化。

海藻玉壺湯

治癭瘤初起,或腫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者,俱宜服之。

海藻,川貝,陳皮,昆布,青皮,川芎,當歸,半夏,連翹,獨活(各一錢),海帶(五分)

水煎服。忌厚味,斷嗜欲。

神仙枯瘤法

硫磺(四兩),雄黃(二錢),硃砂(二錢),川烏(五錢),草烏(五錢),白及(五錢)

各為細末。先將硫磺磁碗內化開,入眾藥攪勻,離火俟溫,入冰麝末各五分,作成錠,點之。

消瘤膏

生薑搗汁一碗,牛皮膠四兩,蔥白搗汁一碗,共入砂鍋內煅成膏,離火,加麝香五分,貼之,三天一易。

血瘤

用甘草煎膏,以筆塗周圍,一日上三次。又:芫花、大戟、甘遂各等分,為末,醋調,另以新筆塗甘草圈內,勿近甘草。次日縮小,再如前塗三四次愈。

流痰腫塊

甘松,三奈,南星(各一兩),粉草(二兩)

煎濃汁,將三味入甘草汁內收干,焙燥細末,薑汁調敷患上,數次即愈。

白話文:

【瘤贅】

《內經》指出:肝臟管轄筋絡且儲存血液,心臟生成血液並主管脈絡,脾臟主宰肌肉並且控制血液,肺臟管理氣體運行並負責腠理(皮膚毛孔)的開合,腎臟統管骨骼且掌控水分代謝。如果因為憤怒而激發肝火,導致血液乾涸和筋絡收縮,那麼腫瘤可能從筋絡開始腫脹,摸起來像筋絡一樣,久而久之可能會出現紅色絲狀物,這種稱為筋瘤,治療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四物湯、山梔子、木瓜等藥物。

如果因為過度勞累而引發火氣上升,使得陰血沸騰,再加上外來病原體的影響而形成腫脹,這種腫瘤可能從肌肉開始腫脹,久而久之會出現紅色絲狀物,或者皮膚也呈現紅色,這稱為赤瘤,治療可以使用四物湯、茯苓、遠志等藥物。

如果因為長期鬱悶影響脾臟健康,使得肌肉逐漸變薄,加上外來病原體的影響而形成腫脹,這種腫瘤可能從肌肉開始腫脹,摸起來實質卻軟,這稱為肉瘤,治療可以使用歸脾湯、益氣湯等藥物。

如果因為勞累傷害肺臟氣體,導致腠理不夠密實,再加上外來病原體的影響而形成腫脹,這種腫瘤可能從皮膚開始腫脹,摸起來浮軟,這稱為氣瘤,治療可以使用補中益氣類的藥物。

如果因為勞累傷害腎臟水分,導致無法滋養骨骼而形成腫脹,這種腫瘤可能從骨骼開始腫脹,摸起來堅硬,這稱為骨瘤,治療可以使用地黃丸、補中益氣湯等藥物。腫瘤之所以形成,是因為氣血凝滯,都是由於臟腑受損,氣血運行不順所致,應根據其特徵來治療根本原因。

通常肝膽兩條經絡的結節,可以使用八珍湯加山梔子、膽草來滋養氣血、清除肝火。如果血液乾燥,則需補充血液並降溫,可以使用四物湯、生地黃、牡丹皮、酒炒黑膽草、山梔子等藥物。如果中氣虛弱,可以同時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治療方法不當,則身體無法滋養患處,久而久之可能無法生長新肌,甚至變成潰瘍,此情況下不宜使用寒涼藥物或藥線纏繞的方法。

【歸脾湯】

人參、白朮(炒)、茯神、龍眼肉、酸棗仁(炒)、遠志(去心)、當歸(酒洗)、炙黃耆、炙甘草、木香(取汁,沖)各等份。用水煎煮服用。

【藥線】

芫花(二錢半)、壁錢(一錢)。取白線一錢半,加一碗水一起煮至水分蒸發完畢,取出線晾乾。對於較大的病竈,可以使用雙線。將線扣在病竈根部,兩端留下線頭,逐漸拉緊,病竈會自然枯萎脫落。脫落後使用珍珠散收口效果更佳。

【海藻丸】

海藻(酒洗)、川芎、當歸、官桂、白芷、細辛、藿香、白蘞、昆布(酒洗)、明礬(煅,二兩)、海蛤(煅)、松蘿茶各七分。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使用一丸,在飯後含化。

【海藻玉壺湯】

治療初期的頸部或頜下的腫塊,無論是腫脹還是硬化,無論是否發紅,只要尚未破裂,都適合服用。

海藻、川貝母、陳皮、昆布、青皮、川芎、當歸、半夏、連翹、獨活各一錢,海帶五分。用水煎煮服用。忌口重口味食物,戒除性行為。

【神仙枯瘤法】

硫磺(四兩)、雄黃(二錢)、硃砂(二錢)、川烏(五錢)、草烏(五錢)、白及(五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先將硫磺在瓷碗中熔化,再加入其他藥材攪拌均勻,待稍微冷卻後加入冰片和麝香各五分,製成錠狀,用於點塗。

【消瘤膏】

生薑搗成汁一碗,牛皮膠四兩,蔥白搗成汁一碗。將所有材料放入砂鍋中熬煮成膏狀,離火後加入麝香五分,貼在病竈上,每三天更換一次。

【血瘤】

使用甘草煎成膏狀,用毛筆塗抹在病竈周圍,每天三次。另一種方法:芫花、大戟、甘遂各等份,研磨成末,用醋調和,再用新的毛筆塗抹在甘草圈內,避免接觸到甘草。第二天病竈會縮小,再按照上述步驟塗抹三到四次即可痊癒。

【流痰腫塊】

甘松、三奈、南星各一兩,甘草粉二兩。煎煮成濃稠的汁液,將前三種藥材放入甘草汁中,待水分蒸發乾燥後,烘烤至乾燥,研磨成細末,用薑汁調和敷在病竈上,多次使用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