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普濟本事方釋義》~ 顧序
顧序
1. 顧序
天下事,精其藝者必有心傳,學其藝者每有心得。今與古以心相印,乃成不朽之業也。予幼拋舉業,從事岐黃,凡《內經》、《素問》、《金匱》,靡不童而習之。以及丹溪、東垣、節庵諸大家,亦嘗博覽兼收,特所見異辭,所聞異辭,莫能得其融會貫通之所在。厥後,得許學士《本事方》一書。
觀其因症著方,因方辨症,始覺豁然心目。然猶以為人所共見之書也,及得葉香岩先生《釋義》,探原索委,使許氏未發之奇,不傳之巧,盡剖而出之。予一旦秘之枕中,勝讀十年書矣。嗟乎,古今人氣體不相同也。無論上古之世,即如仲景以來數千年,氣體厚薄,迥乎有別。
白話文:
天下所有的事情,精通其技藝者必定有獨特的傳承,學習其技藝者也會各有心得。如今與古人以心靈相印,才能成就永垂不朽的事業。我從小就放棄仕途,專心從事醫術,凡是《內經》、《素問》、《金匱》等經典著作,無不仔細研讀學習。還有丹溪、東垣、節庵等醫學大家的作品,也都廣泛涉獵,只是所見所聞的各種說法,都無法融會貫通。
後來,我得到了許學士的《本事方》一書。
觀其根據症狀開方,根據方藥辨別症狀,才頓時感到豁然開朗。然而,我仍然認為這是一本大家都能見到的書。直到我得到葉香岩先生的《釋義》,深入探究其根源,才使許氏未曾闡述的奇特之處,不為人知的巧妙之法,盡數顯露出來。我一下子把它珍藏在枕邊,勝過讀十年書。唉!古今人們的氣質不同啊。不論是上古時代,還是像張仲景以來數千年,人們的氣質厚薄,都迥然有別。
以古人之成方,治今人之氣體,不亦泥哉!而許學士僅去今六百餘載,香岩先生,予曾肩隨共事,則是書尤覺切近於斯世也。夫先生得學士書,遂升堂入室,療疾如神。學士得先生注,則義顯理明。苦心悉見,是兩人相須正殷,所謂精其藝者有心傳,學其藝者有心得,非虛言也。
予雖椎魯,敢讓先生以獨得而不為分惠乎。且將以先生所得者,為予心得云。
乾隆五十六年歲次辛亥仲冬吳縣顧文烜西疇氏撰
白話文:
用古人的方子来治疗现代人的体质,未免过于拘泥。而许学士距今不过六百多年,香岩先生我曾与他一起共事,因此他的书更贴近我们这个时代。先生得学士之书,便能深入其中,医术精湛。学士得先生注解,则义理更加明晰。两人苦心钻研,相互成就,可谓精通医术者有传承,学习医术者有所得,并非空话。
我虽愚钝,却不敢独享先生的独到见解而不与人分享。我将以此作为我自己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