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類證普濟本事方釋義》~ 序

回本書目錄

1.

余幼習舉子業,丹鉛之暇,喜涉獵岐黃家言。自《素問》、《難經》,及漢、唐、宋諸名家所著書,靡不旁搜博覽,以廣見聞。歲十四,遭先君子憂,既孤且貧,不能自給。因棄舉子業,而一意肆力於岐黃,得睹家藏宋許學士《本事方》。學士諱叔微,字知可,官集賢院學士,蓋士而精於醫者也。

觀其用藥制方,窮源悉委,深得古人三昧。苟非三折肱,良不易辨。蓋其心存普濟,於以闡發前人之秘,以嘉惠後人者,厥功偉矣。顧世之不知者或疑之,以其官居禁中,豈其一無所建白於世,而顧不以功名顯,並不以文章名。考之《宋史》,姓名不少概見,即儒林、藝術,曾不得一側名其間,而僅見之稗官野史,抑又何也?不知宋自高廟而後,國事日非,奸良莫辨。學士以文章經濟之身,處閒散之位,事權不屬,強聒何為。

白話文:

我從小就學習科舉,在研習經史之餘,喜歡涉獵醫學典籍。從《素問》、《難經》,到漢、唐、宋各代醫學名家著作,無不廣泛閱讀,以增長見識。十四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我孤苦無依,家境貧困,無法自給。於是,我放棄了科舉之路,專心致志學習醫術,有幸得到家裡收藏的宋代許學士《本事方》。這位學士名叫許叔微,字知可,曾官拜集賢院學士,是一位精通醫術的儒士。

我閱讀他的藥方,發現他用藥精準,深入淺出,深得古人醫學精髓。如果不是醫術精湛,經驗豐富,很難理解他的方劑。顯然,他心中存有普濟眾生的願望,希望將前人的醫術精華發揚光大,造福後人,功績偉大。然而,世人卻不了解他的貢獻,有些人甚至質疑他,認為他身居高位,為何不為國家建言獻策,反而專注於醫術,不求功名,也不以文章聞名。查閱《宋史》,他的姓名只在一些零星記載中出現,在儒林、藝術等方面都未曾留下名號,僅在野史中有所記載,這又是為何呢?其實,宋朝自高宗之後,國事日益衰敗,奸佞當道,忠良難辨。許學士身懷文章才華,卻只能擔任閒散官職,無權無勢,即使有話也無處訴說,何必強求呢?

因發憤著書,以自抒無聊之志,所謂邦無道,危行言孫。學士固不求人知,人又何能知學士也?且《宋史》成於元代,於中朝士,多所簡略,安知非蒐羅未及而故逸之也。雖然君子不得志於時,而著書立說,藏之名山,傳之後世,亦未可為不幸。今其書具在,讀者誠能服膺而勿失,於以壽人而壽國,何莫非學士之力乎?余懼其久而湮沒弗彰也,因不揣鄙陋,為箋釋其義而授之梓,因為弁數言於首。

乾隆十年歲次乙丑十二月上旬長洲後學葉桂識

白話文:

我因為想要抒發心中鬱悶的心情,才下定決心寫書。就像國家衰敗時,賢人要謹言慎行,學者本就不求他人知曉,別人又怎麼可能了解學者的想法呢?而且《宋史》是在元朝寫成的,對宋朝士大夫的記載很多都簡略帶過,也許只是資料收集不全,才會遺漏許多事跡。雖然君子無法在當時施展抱負,但寫書立說,將之藏在名山,流傳給後世,也不算不幸。現在書稿已經完成,讀者如果能用心領會並牢記書中內容,對於延續生命、振興國家,哪一樣不是學者的功勞呢?我擔心這本書時間久了會被埋沒,所以不畏自己的淺薄,為它寫了註解,並且付梓出版,並在開頭寫下這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