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便》~ 醫便提綱 (3)
醫便提綱 (3)
1. 醫便提綱
加減補中益氣湯(五十五)
治飲食勞力,讀書勤政傷神,飢飽失時,瘧狀發熱惡寒,頭疼身痛,勞極復感風寒,則頭痛如破,是外感傷寒之症,不可發表,以致傷人。
附子理中湯(五十六)
治房勞內傷,寒邪中陰,面青腹痛,六脈沉微,無頭疼大熱宜用,陽症不用。
生薑五苓湯(五十七)
治大飲冷水傷脾,過飲酒而傷氣。
半夏神麯湯(五十八)
治過食寒冷硬物瓜果,致傷太陰厥陰,嘔吐痞悶,腹痛惡食,此治傷之輕者。
神保丸(五十九)
消一切生冷積滯,此治傷之重者。
枳實清皮丸(六十)
治食熱物過傷太陰厥陰,嘔吐膨脹下痢。
萬病遇仙丹(六十一)
治濕熱內傷血分之重者。
加味小青龍湯(六十二)
治春初寒邪傷肺咳嗽。
升麻葛根湯(六十三)
治大人小兒,時氣瘟疫,發熱頭疼,及瘡疹已發未發,疑似之間,並宜服之極穩。
防風通聖散(六十四)
通治諸風濕熱瘡毒,時行熱病。
加味(治中湯六十五)
治春月肝木乘脾,腹痛久瀉不止。
人參敗毒散(六十六)
治感冒非時傷寒,頭痛身熱拘急,憎寒壯熱,及時行瘟疫熱毒。
附:單方
瘟疫不相傳染二方(六十七)
神木散(六十八)
治閩廣山嵐瘴氣,不伏水土等症。
紫金錠(六十九)
治山嵐瘴氣,並嶺南兩廣蠱毒。若從宦於此,才覺意思不快,即服一錠,或吐或痢,隨手便瘥。又誤中一切毒物,若牛馬六畜中毒,亦以此藥解之。
發散傷寒單方(七十七)
附:發散傷風單方。
注夏病(七十一)
夏初春末,頭疼腳軟,食少體熱,精神困憊,名曰注夏。病屬陰虛,元氣不足,此方治之。
生脈散(七十二)
止渴生津,救天暑之傷庚金,夏至後宜常服之。
益原散(七十三)
治暑月身熱,小便不利。附:身熱汗出惡寒而渴者,名曰中暍。此方主之。一名六一散。
人參白虎湯(七十四)
夏月發熱惡寒,身重頭痛,小便澀,毛聳,手足冷,前板牙燥,表裡中暍也。
黃連香薷飲(七十五)
治傷暑腹痛,自汗噁心,或吐或瀉,身熱。
清暑益氣湯(七十六)
治長夏濕熱蒸人,人感之則四肢困倦,精神減少,懶於動作,胸滿氣促,肢節疼痛,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悶,小便黃而數,大便溏而頻,或痢或渴,不思飲食,自汗體虛。
六和湯(七十七)
治心脾不調,氣不升降,霍亂轉筋,嘔吐泄瀉,寒熱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滿,頭目昏痛,肢體浮腫,嗜臥倦怠,小便赤澀,或痢疾中酒煩渴,並婦人胎產嘔吐立效。附:霍亂吐瀉論:附,濕症。
加味胃苓半夏湯(七十八)
治諸濕隨症加減。
山精丸(七十九)
白話文:
[醫便提綱]
(五十五) 加減補中益氣湯:治療因飲食勞累、勤奮讀書工作傷神、飢飽無常,以及瘧疾樣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等症狀,尤其勞累後又受風寒,頭痛劇烈如頭要裂開,此為外感傷寒,不可發汗,以免加重病情。
(五十六) 附子理中湯:治療房事過度內傷、寒邪入侵下焦,症狀為面色青白、腹痛、脈象沉微,沒有頭痛發熱等症狀。此方適用於陽虛寒症,陽盛實證不宜使用。
(五七) 生薑五苓湯:治療飲用大量冷水傷脾,或飲酒過度傷氣。
(五十八) 半夏瀉心湯:治療過食寒涼堅硬瓜果,損傷脾胃,出現嘔吐、胸悶、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狀,此為輕度損傷。
(五十九) 神保丸:治療一切生冷積滯,此為重度損傷。
(六十) 枳實清皮丸:治療食用辛辣燥熱食物過度損傷脾胃,出現嘔吐、腹脹、腹瀉等症狀。
(六十一) 萬病遇仙丹:治療濕熱內傷,損傷血分較重的病症。
(六十二) 加味小青龍湯:治療早春寒邪侵犯肺部引起的咳嗽。
(六十三) 升麻葛根湯:治療大人小孩的時疫瘟疫,症狀為發熱頭痛,以及瘡疹發作或將要發作,或疑似瘟疫者,皆可服用,效果穩定。
(六十四) 防風通聖散:治療各種風濕熱邪、瘡毒,以及流行性感冒。
(六十五) 加味治中湯:治療春季肝氣過盛克伐脾土,導致腹痛久瀉不止。
(六十六) 人參敗毒散:治療非季節性傷寒感冒,症狀為頭痛、發熱、肌肉拘緊、畏寒發熱,以及流行性瘟疫熱毒。
附:單方
(六十七) 瘟疫不相傳染二方:(略)
(六十八) 神木散:治療閩廣山區的瘴氣,水土不服等症狀。
(六十九) 紫金錠:治療山嵐瘴氣,以及嶺南兩廣地區的蠱毒。若官員到此地,稍感不適,即服一錠,或嘔吐或腹瀉,即可痊癒。也可用於解救誤食各種毒物,例如牛馬等牲畜中毒,亦可使用此藥解毒。
(七十七) 發散傷寒單方:(略)
附:發散傷風單方。(略)
(七十一) 注夏病方:治療夏初春末,頭痛腳軟,食慾不振,體熱,精神疲倦的「注夏」病症,此病屬陰虛,元氣不足。
(七十二) 生脈散:治療口渴,生津止渴,解救夏日暑熱傷肺的症狀,夏至後宜常服用。
(七十三) 益原散:治療夏季發熱,小便不利。附:發熱汗出惡寒且口渴者,稱為中暑,此方主治。又名六一散。
(七十四) 人參白虎湯:治療夏季發熱惡寒,身重頭痛,小便不利,毛髮豎立,手足冰冷,前牙乾燥,此為表裡俱傷的中暑。
(七十五) 黃連香薷飲:治療傷暑引起的腹痛、自汗、噁心、嘔吐或腹瀉、發熱。
(七十六) 清暑益氣湯:治療長夏濕熱侵襲人體,出現四肢倦怠、精神不振、懶於活動、胸悶氣促、關節疼痛,或氣喘、發熱煩躁、心下痞滿、小便黃赤量多、大便稀溏頻繁,或腹瀉或口渴、食欲不振、自汗體虛等症狀。
(七十七) 六和湯:治療心脾不調,氣機升降失常,霍亂轉筋,嘔吐泄瀉,寒熱往來,痰喘咳嗽,胸膈痞滿,頭痛眩暈,肢體浮腫,嗜睡倦怠,小便赤澀,或痢疾伴酒後煩渴,以及婦女孕產期嘔吐,療效顯著。附:霍亂吐瀉論及濕症治療。
(七十八) 加味胃苓半夏湯:治療各種濕證,根據症狀加減藥物。
(七十九) 山精丸:(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