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受孔

《醫便》~ 醫便提綱 (4)

回本書目錄

醫便提綱 (4)

1. 醫便提綱

治健脾去濕,息火消痰,養血,方見滋補類。

附薏苡仁粥,方見養老類。附:泄瀉五症

加味胃苓湯(八十)

治諸瀉痢。

加味香炒枳朮丸(八十一)

治飲食所傷,脾胃不和,欲作瀉痢,並七情所傷,痞悶嘔血,不思飲食,瀉痢後理脾胃去余滯,此藥一運一動,一補一消,極有奇效。

參苓白朮丸(八十二)

治瀉痢後調理脾胃極效。附:老少脾泄久不愈方。

養脾進食丸(八十三)

治瀉痢後脾胃虛弱,飲食減少。附:瘧症論。

柴苓平胃湯(八十四)

治瘧初起,熱多寒少,宜此方分利。

清脾飲(八十五)

服前方一二服不止,即服此方。附:常山飲、截瘧神方。

加味補中益氣湯(八十六)

瘧後調理脾胃餘熱。附:露姜飲。脾胃聚痰發為瘧。

咒山方(八十七)

治瘧不問新久,一次即愈。

枳殼大黃湯(八十八)

痢初一二日,元氣未虛,用此方下之。附:痢論。

止痢極效方(八十九)

痢既下之後,即以此方止之。

二妙香連丸(九十)

治赤白痢立效。附:萬氏治痢十法。附:火症。

升陽散(火湯九十一)

治男婦四肢發熱,筋骨間熱,表熱如火,燎於肌膚,捫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虛而得,或過食冷物,郁遏陽氣於脾土之中,並治,此火鬱發之義也。附:火症論。

黃連解毒湯(九十二)

實火燥亂煩渴,蓄熱內甚。附:滋陰降火湯。陰虛火動,起於九泉,此補陰妙劑。

加味二陳湯(九十三)

痰症論。附:半夏湯,消痞化痰甚捷。

滾痰丸(九十四)

治一切宿滯,及風熱之痰。附:清心化痰丸,養心,消痰,降火,極效。

清肺化痰丸(九十五)

清痰降火,酒客尤宜。附:眩運症,清陽除眩湯。

嘔吐翻胃(九十六)

大半夏湯加減。附:翻胃膈食。

茵陳五苓散(九十七)

治黃疸症。附:棗礬丸。治黃胖。附:夏月時氣瘟疫,並傷寒傷風,並宜十神湯。附:河間先生論。

參蘇飲(九十八)

治秋月傷寒,發熱頭疼咳嗽,或中脘痞滿,嘔吐痰水,寬中快膈,不致傷脾,感冒風邪,鼻塞,憎寒壯熱,名曰重傷風。服之極效。附:秋諸症論。

十六味木香流氣飲(九十九)

治男婦五臟不和,三焦氣壅,心胸痞悶,咽塞不通,腹脅脹滿,嘔吐不食,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浮,四肢腫,小便秘,大便結,憂思太過,陰陽之氣鬱結不散,壅滯成痰,腳氣腫痛,並氣攻肩背脅肋,走注疼痛,並宜服之。

五磨飲子(一百)

治七情鬱結等氣,或脹痛,或走注攻痛。

開鬱湯(一百一)

惱怒思慮,氣滯而鬱,一服即效。

鐵甕先生交感丹(一百二)

貧富貴賤,終身不得意,婦人七情鬱結,並治。

白話文:

醫便提綱

健脾祛濕、清熱化痰、養血的方劑,詳見滋補類。

薏苡仁粥的方劑,詳見養老類。另附:泄瀉五症的治療方法。

加味胃苓湯(八十):治療各種瀉痢。

加味香炒枳朮丸(八十一):治療飲食傷損、脾胃不和、將要瀉痢,以及七情所傷導致的痞悶、嘔血、不思飲食等症狀,瀉痢之後也可用於調理脾胃、去除餘滯。此方劑一瀉一補,一消一長,療效奇特。

參苓白朮丸(八十二):治療瀉痢後調理脾胃,療效極佳。另附:治療老年人和兒童脾虛泄瀉久治不愈的方劑。

養脾進食丸(八十三):治療瀉痢後脾胃虛弱、食慾減少。另附:瘧疾論述。

柴苓平胃湯(八十四):治療瘧疾初期,發熱多寒少,宜用此方利濕。

清脾飲(八十五):服用前方一兩劑無效時,改服此方。另附:常山飲、截瘧神方的介紹。

加味補中益氣湯(八十六):治療瘧疾後調理脾胃餘熱。另附:露姜飲。脾胃積聚痰濕可導致瘧疾。

咒山方(八十七):治療瘧疾,無論新久,一劑即可痊癒。

枳殼大黃湯(八十八):痢疾初發一二日,元氣未虛時,可用此方瀉下。另附:痢疾論述。

止痢極效方(八十九):痢疾瀉下之後,即用此方止瀉。

二妙香連丸(九十):治療赤白痢疾,療效迅速。另附:萬氏治痢十法。另附:火症的治療。

升陽散(火湯九十一):治療男女四肢發熱、筋骨間疼痛、體表熱如火灼,皮膚觸之如烙鐵般灼熱。此病多由血虛或過食寒涼、陽氣鬱遏於脾土所致,此方治其陽氣鬱滯之症。另附:火症論述。

黃連解毒湯(九十二):治療實火燥熱、煩渴、內熱積聚。另附:滋陰降火湯。陰虛火旺,可追溯到根本,此方是滋陰妙方。

加味二陳湯(九十三):痰症論述。另附:半夏湯,消痞化痰甚速。

滾痰丸(九十四):治療一切宿食積滯及風熱痰飲。另附:清心化痰丸,養心、化痰、降火,療效極佳。

清肺化痰丸(九十五):清痰降火,尤其適合飲酒過多者。另附:眩暈症,清陽除眩湯。

嘔吐翻胃(九十六):大半夏湯加減。另附:翻胃、膈食的治療。

茵陳五苓散(九十七):治療黃疸。另附:棗礬丸,治療黃疸水腫。另附:夏季時疫、傷寒感冒,宜用十神湯。另附:河間先生論述。

參蘇飲(九十八):治療秋季傷寒,發熱頭痛咳嗽,或胃脘痞滿、嘔吐痰涎,寬中利膈,不傷脾胃;治療感冒風寒,鼻塞,惡寒發熱,名曰重感冒,服之療效顯著。另附:秋季諸症論述。

十六味木香流氣飲(九十九):治療男女五臟不和,三焦氣滯,心胸痞悶,咽喉阻塞,腹部脅肋脹滿,嘔吐不食,上氣喘促,咳嗽痰多,面浮肢腫,小便不通,大便秘結,憂思過度,陰陽氣機鬱結不散,壅滯成痰,腳氣腫痛,以及氣機攻竄肩背脅肋,疼痛走注等症。

五磨飲子(一百):治療七情鬱結所致的氣滯,或脹痛,或走竄疼痛。

開鬱湯(一百一):治療惱怒思慮,氣機鬱滯的症狀,一劑見效。

鐵甕先生交感丹(一百二):治療貧富貴賤,終身不得志,以及婦女七情鬱結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