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便》~ 醫便提綱 (5)
醫便提綱 (5)
1. 醫便提綱
加味越鞠丸(一百三)
常服調脾開鬱思食。
加味犀角地黃丸(一百四)
治吐血嘔血衄血,蓋諸失血,乃火載血上,錯經妄行,其脈必芤,此方主之。身熱脈大,難治。血症復下惡痢易愈。附:潮熱論。又二方。
玄霜膏(一百五)
治吐血虛嗽。
生地黃飲(一百六)
治下焦痛為血淋,不痛為溺淋。附:小兒溺血。
清心蓮子飲(一百七)
治遺精,夢泄,赤白濁。
金櫻煎丸(一百八)
治夢遺精滑,小便後遺瀝,或赤白濁。
歸脾湯(一百九)
思慮過度,損傷心血,健忘怔忡,不寐,此藥解鬱結,養心健脾,生血。
黃耆白朮湯(一百十)
治陽虛自汗。
當歸六黃湯(一百十一)
盜汗陰虛。附:耳鳴,肺火盛,腎氣虛。
通靈丸(一百十二)
治耳聾。附:耳疳出膿。
四物三黃湯(一百十三)
治目赤,暴發雲翳赤腫,痛不可忍。
石膏羌活散(一百十四)
久患眼目,不睹光明,遠近內外氣瘴,風熱上攻昏暗。
加味羊肝丸(一百十五)
治一切目疾,翳膜內外瘴。
育神夜光丸(一百十六)
明目去翳瘴。附:洗眼二方。
清胃散(一百十七)
胃熱牙根腫,牽引頭腦俱痛,或面發熱,並效。
附風蟲牙疼痛不止。
白蒺藜散(一百十八)
治牙疼,根腫動搖,常擦固齒。附:烏須固齒方。
治陰虛氣鬱牙出鮮血(一百十九)
附舌上出血。附:小兒走馬牙疳。
既濟丹(一百二十)
治口舌瘡。附小兒口瘡不下乳。附:蒼耳丸。治鼻流涕不止,名曰鼻淵。
治血熱入肺名曰酒渣鼻(一百二十一)
附喉痹十八症。附:青龍膽,治咽喉閉塞,單雙蛾。
牛蒡子散(一百二十二)
治風熱上攻,咽喉閉塞,或成癰瘡潰爛。
烏須羊肝丸(一百二十三)
不獨烏須,亦能明目。附:染須方。
冬月諸症治例,中風口禁先用通關散,後用此方。
通關散(一百二十四)
治中風吹鼻。
愈風散(一百二十五)
治半身不遂,手足欠利,語言費力,口眼歪,頭眩,目昏,痰火骨痛,頭痛心悸。
烏藥順氣散(一百二十六)
治男婦風氣,攻注四肢,骨節疼痛,手足癱瘓,語言澀,筋攣,腳氣腰軟,婦人血氣,老人冷氣,胸膈脹滿,心腹刺痛,吐瀉腸鳴等症。
稀薟丸(一百二十七)
治肝腎風氣,四肢無力,筋骨疼,腰膝痿弱,二十五般風眼,此丸不可盡述。
搜風順氣丸(一百二十八)
治三十六風,七十二氣,上熱下冷,腰腳疼,四肢軟,黃瘦下痿,氣塊,老人尤宜。
五積散(一百二十九)
治冬月傷寒,婦人經候不調並宜服。
加減消風百解散(一百三十)
冬月傷感風寒,頭疼,身體痛,四肢倦,痰壅喘嗽,唾稠,自汗惡風,並治。
白話文:
醫便提綱
-
加味越鞠丸 (103): 常服用可調理脾胃,疏通鬱結,增進食慾。
-
加味犀角地黃丸 (104): 治療吐血、嘔血、鼻出血等各種出血症狀。這些出血症狀是因為火熱之邪迫血上行,導致經絡運行紊亂所致,脈象通常會呈現虛弱的狀態。此方為主要治療藥方。若患者伴隨身熱、脈象有力等症狀,則治療較為困難。若出血症狀合併下痢等症狀,則較易痊癒。附:潮熱論及其他兩個方劑。
-
玄霜膏 (105): 治療吐血、虛弱咳嗽。
-
生地黃飲 (106): 治療下焦疼痛伴隨血尿(血淋),不疼痛伴隨尿頻(溺淋)。附:小兒血尿。
-
清心蓮子飲 (107): 治療遺精、夢遺、白濁或赤濁。
-
金櫻煎丸 (108): 治療夢遺、遺精、排尿後尿滴瀝不盡,或白濁或赤濁。
-
歸脾湯 (109): 治療因思慮過度損傷心血,導致健忘、心悸、失眠等症狀。此藥能解鬱結、養心、健脾、生血。
-
黃耆白朮湯 (110): 治療陽虛導致的自汗。
-
當歸六黃湯 (111): 治療陰虛導致的盜汗。附:耳鳴、肺火旺盛、腎氣虛弱。
-
通靈丸 (112): 治療耳聾。附:耳部感染化膿。
-
四物三黃湯 (113): 治療眼睛紅腫、突然發作的雲翳、眼部紅腫疼痛難忍。
-
石膏羌活散 (114): 治療長期眼疾,視力模糊不清,遠近視力均受影響,因風熱上攻導致視力昏暗。
-
加味羊肝丸 (115): 治療各種眼疾,包括內外障翳。
-
育神夜光丸 (116): 明目去翳障。附:兩種洗眼方。
-
清胃散 (117): 治療胃熱導致的牙根腫痛,疼痛牽連頭部,或面部發熱,均有效。附:治療因風蟲引起的牙痛不止。
-
白蒺藜散 (118): 治療牙痛、牙根腫痛、牙齒鬆動,常擦拭可固齒。附:烏須固齒方。
-
治陰虛氣鬱牙齒出血 (119): 附:舌頭出血。附:小兒走馬牙疳。
-
既濟丹 (120): 治療口腔潰瘍。附:小兒口腔潰瘍導致拒絕哺乳。附:蒼耳丸,治療鼻涕流不止,稱為鼻淵。
-
治血熱入肺名曰酒渣鼻 (121): 附:喉痹十八症。附:青龍膽,治療咽喉閉塞,單雙蛾。
-
牛蒡子散 (122): 治療風熱上攻,咽喉閉塞,或形成癰瘡潰爛。
-
烏須羊肝丸 (123): 不僅能烏須,也能明目。附:染髮方。冬月諸症治療原則:中風口禁先用通關散,再用此方。
-
通關散 (124): 治療中風導致的鼻塞。
-
愈風散 (125): 治療半身不遂、肢體活動不便、語言困難、口眼歪斜、頭暈、目眩、痰火、骨痛、頭痛、心悸。
-
烏藥順氣散 (126): 治療男女風濕症,風濕侵犯四肢關節,導致骨節疼痛、手足麻痺、語言遲鈍、肌肉痙攣、腳氣、腰軟、婦女血虛、老人寒氣、胸膈脹滿、心腹刺痛、嘔吐腹瀉腸鳴等症狀。
-
稀薟丸 (127): 治療肝腎風濕症,四肢無力、筋骨疼痛、腰膝酸軟、二十五種風眼等症,此丸藥效不盡於此。
-
搜風順氣丸 (128): 治療三十六種風症、七十二種氣症、上熱下寒、腰腳疼痛、四肢軟弱、消瘦、下肢痿弱、氣塊等症,老年人尤為適用。
-
五積散 (129): 治療冬月傷寒,婦女經期不調亦可服用。
-
加減消風百解散 (130): 治療冬月感受風寒,頭痛、身體疼痛、四肢倦怠、痰壅喘咳、唾液黏稠、自汗怕風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