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便》~ 序
序
1. 序
道術亂而世法歧,操術皮而人心惑。歧故多病,惑則迷方。世之貿貿於對症也,夫豈期夕。故吾夫子教人拔去病根,而一言蔽之曰: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然則,堯舜之猶病與支離之神全,其要渺政可想見。如必待盧華越人而後已病,則世所寄命之道蓋寡矣。嗚呼!此余有感於《醫便》之所由作也。
按是編為王侍御公按秦時所輯,久之以參知劉公分守吳興,益廣其傳。余先公得而寶之,為補其提綱,以資省覽。蓋故直指陳岷麓公令清溪時所遺也。先公故喜談醫,又時時軫余善病,每計偕必授與俱行。乃余出入宦邸,嘗比於《孝經》《大小學》,無須臾敢去案頭。而江表之役,尤十七在呻吟間,反而取諸橐中,罔不應手,即不乏習盧華越人而精其傳者。
大都匪是,則無以佐其不逮。蓋近取若斯之效也。惟是紙故墨諭而俯仰往今,其人又俱為異物,懼其久而失傳。故乘息肩稍暇,事復新之。非敢必世之不惑不歧,姑以行吾所信有如此者。
巡按直隸監察御史姚江念之道人徐應登題
白話文:
[序] 道理和技術混亂導致世間的法則分歧,人們只掌握表面的醫術技術,使得人心感到困惑。分歧導致了更多的疾病,困惑使人們迷失了方向。世人對於治病救人,往往期待著迅速的療效。因此,我的老師教育我們去除疾病的根源,他總結說:能夠從身邊的事物找到類比,這可以稱為治病救人的方法。然而,即便是像堯舜這樣的聖人也會生病,而身體健全的人也可能有隱藏的疾病,這些深奧的道理令人難以捉摸。如果一定要等到像扁鵲那樣的名醫來治療疾病,那麼世上能寄託生命的醫療之道就太少了。唉!這正是我對於《醫便》這本書產生感觸的原因。
根據這本書的編纂者,御史大夫王公在秦朝時期整理了這本書,後來由參知政事劉公在吳興地區進一步推廣。我的父親珍視這本書,並補充了一些重點,以方便閱讀。這本書最初是由前任直指陳岷麓公在清溪縣任職時留下的。我的父親喜歡討論醫學,而且他時常擔心我容易生病,每次出門都會讓我帶著這本書。我從事官職,常常將它與《孝經》和《大學》、《小學》一起放在案頭,不敢有一刻離開。特別是在我服役江表的時候,我常常處於病痛之中,但只要從口袋裡拿出這本書,總是能找到解決的方法,即使沒有扁鵲那樣的名醫,也能夠精通其中的知識。
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不是這樣做,我們就無法補足自己的不足。這就是從身邊的事物找到類比的效果。然而,由於紙張和墨跡的年代久遠,而且那些編寫這本書的人都已經去世,我擔心這本書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傳承。因此,我趁著稍微空閒的時刻,重新編輯這本書。我不敢保證世人不會再感到困惑或分歧,但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人瞭解這本書的價值。
巡按直隸監察御史姚江念之道人徐應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