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便》~ 序
序
1. 序
道術亂而世法歧,操術皮而人心惑。歧故多病,惑則迷方。世之貿貿於對症也,夫豈期夕。故吾夫子教人拔去病根,而一言蔽之曰: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然則,堯舜之猶病與支離之神全,其要渺政可想見。如必待盧華越人而後已病,則世所寄命之道蓋寡矣。嗚呼!此余有感於《醫便》之所由作也。
按是編為王侍御公按秦時所輯,久之以參知劉公分守吳興,益廣其傳。余先公得而寶之,為補其提綱,以資省覽。蓋故直指陳岷麓公令清溪時所遺也。先公故喜談醫,又時時軫余善病,每計偕必授與俱行。乃余出入宦邸,嘗比於《孝經》《大小學》,無須臾敢去案頭。而江表之役,尤十七在呻吟間,反而取諸橐中,罔不應手,即不乏習盧華越人而精其傳者。
白話文:
在醫學之道混沌不明、社會法則歧視紛繁的時代,醫術的應用往往模稜兩可,讓人產生困惑。這樣的混亂和迷惑導致疾病頻發,人們對於療癒之道變得迷惘。世人追求對症下藥,但這並非一蹴可及的解決方案。因此,我們的孔夫子教育人們要根除疾病的根源,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能從自身近處尋找類似的情況來作為借鑒,這就可以稱得上是仁德的方法了。”由此可知,即使是像堯舜這樣的聖賢也會有未能克服的問題,而像支離散這樣的人,他們的精神卻能保持完備。這說明瞭修身養性的深遠意義。
這部醫學著作最初是由王侍御公在秦朝時期整理編纂的,後來由參知政事劉公在吳興駐守期間,進一步擴大了其影響力。我的祖父得到這本書後珍藏起來,並為其添加總綱要點,以方便人們閱讀。這本書原本是岷麓公在清溪任縣令時留下的。我的祖父平時就喜歡談論醫學,並且經常關心我身上的健康問題,每次出門都會送我一本醫書。在我出入官府的期間,我總是把這本書放在案頭,就像學習《孝經》和《大小學》一樣,一刻也不敢離手。特別是在江南的戰爭期間,我更是經常在病痛中,回頭取出書籍,每回都能找到對應的療法,甚至有人能夠深入研究盧華、越人的醫學理論並加以運用。
大都匪是,則無以佐其不逮。蓋近取若斯之效也。惟是紙故墨諭而俯仰往今,其人又俱為異物,懼其久而失傳。故乘息肩稍暇,事復新之。非敢必世之不惑不歧,姑以行吾所信有如此者。
巡按直隸監察御史姚江念之道人徐應登題
白話文:
如果大體方向不對,那麼就無法補足其不足之處。這就是通過近時的舉措獲得這樣的效應。只是這些文字與墨跡都已年久失傳,人們也都變成了其他生物,我擔心時間久了會遺忘這些知識。因此在稍微有空閑的時候,重新整理和更新這些內容。並不是自以為一定不會讓人困惑或誤解,只是暫時以這是我所相信並有此效果的方式行事。
巡按直隸監察御史姚江念之道人徐應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