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痧疫指迷
清朝醫家費養莊所著《重訂痧疫指迷》,是一部深入探討痧疫,特別是其危重急症的專著。本書不僅繼承了前人對痧疫的認識,更結合作者的臨床經驗與獨到見解,對這種高傳染性、變化迅速的疾病提出了系統性的辨治方法。書中內容圍繞痧疫的診斷、辨證及急救展開,尤其側重於區分相似病症,並提供療效顯著的方藥。
本書開篇《急救溯原》即點出痧疫中最危急、關乎生死存亡的病機——「閉痧」。作者強調,閉痧發病迅速,瞬息萬變,對救治藥物的要求極高,且需速效。他批評當時市面上流通的一些痧藥丸,雖然有驗,但藥性多偏燥烈,若用於感受暑燥熱邪所致的痧疫,則如同抱薪救火,反而加劇病情。費氏觀察到,時年夏暑酷烈,秋燥更甚,因此由寒濕導致的病症較少,而暑燥熱邪為病者居多。若不分寒熱,一概使用燥烈之藥,恐弊多於利。
基於此認識,作者主張研製「寒熱通用」的藥物以應急。他特別推崇「太乙紫金丹」和「飛龍奪命丹」兩方。太乙紫金丹被讚譽為「不熱不涼」,兼具解毒開閉之功,是濟生仙品。飛龍奪命丹則因其「芳杳闢穢,化毒祛邪,宣氣通營」,尤其妙在人中白能「駕輕就熟,為使迅掃濁邪,下趨濁道」,具有「斬關奪隘,起死回生」之力。作者認為這兩方藥性平和,寒熱症均宜,實為應急之良藥,鼓勵廣為修合、傳播。同時,他也比較了市售常見的痧氣丸(含茅朮、雄黃、冰、麝、蟾酥等成分),認為其僅適用於寒濕受邪者,遇暑熱症則有害無益,進一步突顯了辨證用藥的重要性。
《辨證要訣》是全書的核心與關鍵所在,被作者視為「辨症絕大之關鍵,死生之出入也」。在痧疫的急救中,最大的難點在於區分「閉症」與「脫症」。這兩種病症在危急時常有相似的表現,若將脫症誤認為閉症而使用開閉之藥,將加速死亡。因此,作者詳細列舉了閉症與脫症的具體形象,教導醫者務必臨證細心體認,確切辨明。
閉症的典型表現包括手指麻木、神志迷濛似昏、膚色青紫、心胸煩悶或痞滿、四肢冰冷、兩手無脈、神情躁亂、口噤不語、面色紫漲或灰垢、腹脹腹痛、顛倒不安、唇口指甲皆青、手面皆黑,甚至神昏不省。脫症則與之大略相似,但在關鍵細節上有所不同:脫症汗多而閉症汗少;脫症神識多清爽而閉症多迷濛;脫症小便清長不熱而閉症小便短澀赤黃;脫症舌苔宣潤和潤而閉症舌苔黏膩渾濁;最重要的是,脫症的脈象是逐漸微弱以至將絕,而閉症的脈象是忽然便無。作者強調掌握這幾點,便可基本無誤地辨識。此外,本章也簡要區分了閉症、脫症與尋常霍亂的區別,指出尋常霍亂初起雖有吐瀉、手腳麻木等,但其神氣如蒙若雲霧,面色紫漲,手足心如烙等特徵,可助早期辨識。
《急救閉症方》則具體闡述了用於急救閉症的方藥,提供了太乙紫金丹、飛龍奪命丹和速效丹三方。 太乙紫金丹用於霍亂、痧脹、時氣、溫疫、嵐障、中惡、暑濕溫疫等邪氣瀰漫、神明昏亂諸症。方中包含山慈菇、川文蛤、紅芽大戟、安息香、蘇合油、千金霜、血琥珀、上梅片、當門子、白檀香、明雄黃等貴重藥材,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外裹金衣,涼開水送服。作者坦承藥價昂貴,但允許根據實際情況合半料或十分之一,體現了濟世的務實精神。 飛龍奪命丹主治感受溫暑、障疫、穢惡、陰晦諸邪,引起的霍亂、輕筋痧脹、腹中急痛、心腹悶塞、煩躁不安,乃至手面遍身青黑、四肢厥冷、兩手無脈、瞀亂昏狂、神昏危急,以及時疫逆傳、神迷狂譫、機竅閉塞等危重症候。方中藥味包括硃砂、西牛黃、當門子、真珠、人中白、明雄黃、杜蟾酥、蓬砂、梅水、明礬、燈心炭、火硝、牙皂、麻黃、青黛、飛真金等。此方用法獨特,可取少量吹入鼻孔取嚏,重者可調服。作者再次鄭重警告,此丹只適用於閉症,若遇脫症(神氣清爽、自汗多、小便清長、舌苔宣潤、脈漸弱),絕對不可誤用,可見辨證之重要性在用藥環節被反覆強調。 速效丹則用於治療諸痧引起的手足麻木、牙關緊急、目閉不語、胸背紅點、咽腫心痛,以及風餐露宿、塞暑雜感等危急情況。方中藥味較為常見,如北細辛、枯礬、貫眾、製半夏、白芷、牙皂、陳皮、薄荷葉、防風、廣木香、硃砂、甘草、桔梗。此方可吹鼻或調服,作者特別提到孕婦若禁服紫金丹和奪命丹,可考慮以此方替代,擴大了方藥的適用範圍。此方價值低廉,功效顯著,尤其適用於風餐露宿、感穢濁之氣而發病的患者。作者並考證此方與道光元年治麻腳瘟之方關聯,並提及時人改名為「雷擊散」。
《定亂丸》一方,主要用於祛除病邪,治療伏暑霍亂及時行溫熱疫癘等霍亂初起,才覺手腳麻木、胸口滿悶、頭目昏眩、神氣如蒙若雲霧,隨即出現吐瀉交作的症狀。同時也適用於感冒穢濁邪氣、寒熱痧脹以及寒暑雜感、伏暑化疫等。方中藥味包括香薷、澤瀉、廣木香、廣陳皮、川連、白檀香、紫蘇梗、生香附、白茯苓、朴、炒山梔、江西香豉、白朮、白萜豆、甘草、廣藿香等,可按比例配製後水法為丸,以藿香陳皮煎湯送服。此方針對的是痧疫和霍亂的早期或一般狀態,與前述急救閉症方針對的極危重閉證有所區別,是治療急性發作期病邪的方藥。
總體而言,《重訂痧疫指迷》透過這幾部分的內容,清晰地呈現了費養莊對痧疫急症的認識與救治體系。他從當時的臨床現實出發,指出了辨證用藥的重要性,特別是針對痧疫最兇險的閉症,強調了與脫症的鑑別診斷,並提供了多種實用有效的急救方藥。本書不僅是清代痧疫研究的重要文獻,也反映了中醫在應對急性傳染病時,高度重視病機轉化、精準辨證和快速反應的臨床思路與實踐智慧。書中對具體方藥的組成、用法、禁忌以及變證加減的說明,都體現了作者在臨床上的細緻與經驗的積累,對於後世理解和應用中醫治療痧疫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然而,由於篇幅所限(根據提供的內容),書中提到的「大量的臨床病例」未能呈現,若能結合病例分析,將更能全面展現作者的辨證論治精髓。儘管如此,單憑這幾章,本書已足以展現其作為痧疫專著的急救指南特色,尤其在辨析危候與提供應急措施方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