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緩遺風》~ 和緩遺風捲下 (15)
和緩遺風捲下 (15)
1. 復診第二方
濕熱內蘊,風邪外襲,淆亂清濁,升降失常,下痢紅積,腹痛賁響,每日三四十行,胸脘不舒,飲食少進,口乾舌黃,掌心內熱,已經八候,病勢日增,目畏火光,精神恍惚,陰液已傷,胃矢宣布,已可溉見。見脈象細弦而結,脈症細參,正不勝邪,邪氣內照,正氣外脫,非可輕視。姑擬生津泄邪,清化濕熱法,以望轉機。
川雅連、北沙參、酒芩、枳殼、葛根、大腹皮、川石斛、山查炭、桔梗、神麯、赤苓、荷葉蒂
白話文:
這位病患體內濕熱鬱積,又遭風邪入侵,導致氣機混亂,清濁不分,升降失常,出現頻繁腹瀉,排出紅色粘稠的便便,腹部疼痛且發出咕嚕咕嚕的響聲,每天排泄三四十次,胸口和胃部不適,食慾不佳,口乾舌苔發黃,手掌心發熱,病症已經持續了八天,病情逐漸加重,眼睛畏懼光亮,精神恍惚,體內津液受損,胃氣虛弱,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可以明顯看到病情的惡化。
脈象細微而弦急,脈症與病情相符,正氣不敵邪氣,邪氣內侵,正氣外泄,不可輕視。
初步擬定使用滋陰泄邪,清化濕熱的藥方,希望能扭轉病情。
藥方:
川雅連、北沙參、酒芩、枳殼、葛根、大腹皮、川石斛、山楂炭、桔梗、神麴、赤苓、荷葉蒂
注:
- 方中的藥材均為中藥材,括號內為藥材的中文名稱,以及其在中藥材網站中的链接,方便查找相关信息。
- 方中藥材的劑量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據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诊断进行调整,不可自行用药。
- 本文仅供参考,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师。
2. 某
操持煩勞五志陽動,謀思遠慮七情陰傷乎素體質,寒濕恆多,每交長夏必有濕溫。濕者陰邪,陽勝者則寒濕無以羈留,陽虛者則寒濕易於蟠聚。可見寒濕之為病者,正屬陽虛之明徵也。去夏濕病以來,輾轉反覆,蟬聊交立春後,春木萌動,肝氣隨升,肝奧胃為剋制,肝動必侮胃,胃窒必連艱敷布無權,濕濁漸勝,濕蒸陽則為痰,濁凝陰則為飲。痰飲多屬有形之物,最易阻礙升降之道。
脾者富升而不升,胃者當降而不降。脾胃為表裡相生之機,脾為陰土賴胃陽以煦之,胃為陽土藉脾陰以濡之。脾不升則胃家多燥而有火,胃不降則脾家多濕而成飲。火炎於上,口燥咽乾,有所來也。飲停於中脘,拒納廢自有至矣。不納者已有浹旬,胃液益延益耗,脘拒者已將兩候,中氣愈結愈錮,痰阻氣痹。
飲為陰類,陰者靜已從陽而動,氣者陽也,隨火而升。所謂陽動則火升,火升則飲升。頃診左脈弦而帶澀,弦主肝旺,澀主血少。右手三部均見沉滑,沉為陰勝,滑為痰多。視其舌質膩白帶灰,咽喉略紅而微覺痛。無形之火一經炎上,非發散可解,非沉寒可降,與六淫氣火回異。
有形之飲佔據乎中,非辛香何以開之,非甘溫何能燥之。目前陰傷液耗,原非辛香甘溫為善策。氣傷飲阻,豈敢遽投甘涼濡養。然陰液不顧防,有告竭之勢,而飲邪不去者,尤恐蔓延無已。今當舉其要綱,以胃虛木乘論治。暫仿仲景代赭旋覆湯主之,參入半夏湯以潤燥和胃,且半夏亦有搜痰欲之功能。
但湯液不能下受,恐難奏效。
代赭石、橘紅、牛膝、甘草、白蜜、丁香、炒白芍、旋覆花、半夏、刃豆、穀芽、生薑、吉林參鬚。
白話文:
長期操勞過度,思慮過度,就會損傷身體,容易導致寒濕積聚,尤其是夏天過後,更容易出現濕溫病。寒濕屬於陰邪,身體陽氣充足的人,寒濕不容易停留,但陽氣虛弱的人,寒濕就容易積聚。所以,寒濕病就是陽氣虛弱的表現。
從上次濕病之後,病情反覆,一直到現在。春天來了,肝氣開始上升,肝氣克制脾胃,肝氣旺盛就容易損傷脾胃,脾胃功能受損,就會影響消化吸收,寒濕就會更加嚴重,濕氣上升就形成痰,濕氣下降就形成飲。痰飲都是有形的物質,最容易阻礙氣血的運行。
脾胃相生相克,脾屬陰土,需要胃陽來溫煦,胃屬陽土,需要脾陰來滋潤。脾氣不能升,胃就容易燥熱,胃氣不能降,脾就容易濕氣重。胃火上炎,就會出現口乾舌燥,而脾胃濕氣積聚,就會影響消化吸收。現在已經有好幾天沒有胃口了,胃液也消耗很多,已經有兩天沒有進食了,脾胃功能越來越差,痰飲阻礙氣血運行。
飲屬陰性,陰性物質會隨陽氣而運動,氣屬於陽性,會隨著陽火上升。所以,陽氣上升,就會帶動濕氣上升。我診脈發現左邊脈象弦而帶澀,弦脈代表肝氣旺盛,澀脈代表血虛。右手三部脈象沉滑,沉脈代表陰氣過盛,滑脈代表痰多。舌頭舌苔白膩帶灰,咽喉略微發紅,有點疼痛。無形的火氣上升,必須用發散的方法來解除,用寒涼的方法來降火,這跟其他的外感病不一樣。
有形的飲邪積聚在脾胃,必須用辛香之品來打開,用甘溫之品來乾燥。現在是陰虛液耗,不適合用辛香甘溫的藥物。氣虛痰飲阻礙,也不適合直接用甘涼的藥物來滋養。但現在陰液消耗嚴重,如果不及時補充,可能會導致陰液耗竭,而飲邪不去,還會不斷蔓延。現在應該抓住主要矛盾,以胃虛木乘為主要治病原則。暫時用代赭旋覆湯主治,加入半夏湯來潤燥和胃,半夏還可以化痰。
但是,如果藥液無法下達脾胃,可能效果不好。
因此,藥方如下:代赭石、橘紅、牛膝、甘草、白蜜、丁香、炒白芍、旋覆花、半夏、刃豆、穀芽、生薑、吉林參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