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之

《和緩遺風》~ 和緩遺風捲下 (13)

回本書目錄

和緩遺風捲下 (13)

1. 又八方(十九日)

昨夜交十二點鍾,少腹痛更劇於前頃,視舌苔,前牛剝蝕,更多於昔,左部脈象大勢稍退,右部脈象數勢未靜,每餐所入水穀僅有三四調羹,入夜所得之寐僅醒三四小時,身熱時輕時重,大便忽行忽止,經泛才過營分必虛,熱病既久,氣分亦傷,餘波之熱鬱遏之火,畢竟未獲廓然而清,胃津腎液失於敷布,日中燥為渴而欲飲,治法仍用甘涼養胃,藉此可以恢復津液,以胃為生機之總司,尤為津液之源頭也

西洋參、元參、滁菊、甘中、黃茅根、石決明剖、麥冬、連翹、山梔、牡丹皮、桑葉、芽谷湯煎藥

白話文:

昨夜午夜時分,小腹疼痛比之前更加劇烈。觀察舌苔,發現舌苔前端如同牛剝蝕般,比之前更多。左邊脈象整體略微退卻,右邊脈象跳動頻率尚未平靜。每次進食僅能吃下三四湯匙水穀,夜晚睡眠也不得安穩,僅能睡上三四個小時。身體時冷時熱,大便時通時不通。由於經脈氣血已經超過營分,必然虛弱。熱病已久,氣分也受傷,餘熱鬱積的熱氣如同被壓抑的火焰,始終無法徹底清除。胃液和腎液無法正常滋潤身體,白天乾燥便感到口渴,想要喝水。治療方法仍然採用甘涼滋養胃部的藥物,藉此可以恢復津液。胃是生機的總司,也是津液的源頭。

藥方:西洋參、元參、滁菊、甘草、黃茅根、石決明、麥冬、連翹、山梔、牡丹皮、桑葉、芽谷,以湯煎服。

2. 又九方(二十日)

繞臍作痛,劇於夜半。大便兩日不見其下,身體發熱,不甚猖熾。口覺苦味,渴不多飲,胃納不多,寤寐不少。目睫盜汗,沾濡於衣。耳竅鳴響,略形聰靈。熱病久未,始不傷津液。經才過,未必不傷營陰。氣之邪,營之熱,固不易就其衰。既云痛必有滯,痛喜接必無積。左脈弦緊而大,右脈弦細而數。舌質如昨,法從舊章。

西洋參、元參心、石決明、青皮、池菊茅根、筧麥冬、甘中黃、穭豆衣、丹皮、桑葉、芽谷湯煎藥。

白話文:

病人感到肚臍周圍疼痛,特別在半夜疼痛加劇。已經兩天沒有大便,身體發熱,但並不十分厲害。口中感到苦味,口渴但喝水不多,胃口不好,睡眠也不安穩。睡覺時眼睛睫毛有盜汗,汗水浸濕了衣服。耳朵裡面有鳴響,聽力稍微好一些。

這個病症是熱病,發病時間較久,起初沒有傷及津液,但是由於經期剛剛過去,不排除傷及營陰的可能性。氣邪和營熱,都不容易減退。既然說疼痛一定有阻塞,疼痛頻繁就說明沒有積聚。左邊脈象弦緊有力,右邊脈象弦細而快。舌苔和昨天一樣,說明病情沒有明顯變化。

藥方使用西洋參、元參心、石決明、青皮、池菊茅根、筧麥冬、甘中黃、穭豆衣、丹皮、桑葉,以水煎服。

3. 又十方(二十一日)

氣不平則腹鳴,氣不通則腹痛,鳴有水聲,痛繞於臍。大腸、小腸屈折之處,必有飲邪阻礙流動,所謂痛必有滯,滯必有痛,滯常去而氣通,通則不痛。大便不下,已有三日,臍腹疼痛,由陣而作,痛主於氣,愈聚愈散,附以痛勢忽作忽輟。熱病已久,氣分已傷,經過未遠,營分亦虛,左脈弦緊,舌見點剝,育氣液疏氣滯。

西洋參、丹皮、茅根、大腹皮、元參心、路路通剖、麥冬、白芍、青皮、小茴香、石決明、芽谷湯煎藥。

白話文:

肚子咕噜咕噜叫是因为气机不顺,肚子痛是因为气机不通,声音像水流声,疼痛绕着肚脐。大肠和小肠弯曲的地方,肯定有寒邪阻碍气血运行,所以疼痛必然有阻塞,阻塞必然有疼痛,阻塞消除气血流通,流通就不会痛。已经三天没有大便了,肚脐周围疼痛,一阵一阵发作,疼痛主要是气机不通,一会儿聚集,一会儿散开,伴随疼痛忽来忽去。热病已经很久了,气分受损,病程还没结束,营分也虚了,左脉弦紧,舌头上有剥落,要补益气血,疏通气滞。

4. 又十一方(二十二日)

左脈弦緊之勢逐漸退舍,右脈弦滑之形未見全去。前半舌質紅絳,少澤後半舌質膩白而鬆。腸中時嗚時息,臍腹時痛時止。鳴必濁飲留聚,痛必氣機窒郁,欲使不暢。甫有四日,腸中不獨濁飲之阻,亦且餘蓄之垢留而未去。胃中津液亦受戕耗,氣分氤氳之邪聚而未化。痛為不通,務在宣通。

參入甘涼養胃泄熱:西洋參、麥冬、丹皮、小茴香、炒白芍、冬瓜仁、銀花、元參心、青皮、茆根、大腹皮、柏子仁、芽谷湯煎藥。

白話文:

左邊脈搏的弦緊狀態逐漸消失,右邊脈搏的弦滑形狀還沒完全消失。舌頭前半部分紅絳,後半部分則膩白鬆軟。腸子時而發出聲音時而安靜,肚臍和腹部時而疼痛時而停止。聲音表明有濁飲積聚,疼痛表明氣機鬱結,想要通暢。才過四天,腸子裡不僅有濁飲阻塞,而且還有積存的污垢留著沒去除。胃裡的津液也受到損耗,氣分中的濕邪聚集未化。疼痛是因為不通暢,務必宣通。

使用甘涼養胃瀉熱的藥物:西洋參、麥冬、丹皮、小茴香、炒白芍、冬瓜仁、銀花、元參心、青皮、茆根、大腹皮、柏子仁、芽谷,用湯煎煮服用。

5. 又十二方(二十三日)

無形之氣聚腹為之痛,有形之瘀阻腹亦為痛。昨夜連次更衣,所下尚少渣滓,而痛勢不減,於則其腸中定有蓄邪。非特此也,經行才過,沖任空虛,血絡易熱,熱則不易歸經,隨聚隨離於絡,窒礙剩街不通,作痛。氣分余蘊之邪亦未廓清,陽明津液之傷尤難來復。右部脈象索滑,舌質前絳後白。緩劑宣通,務使不痛。

西洋參、青皮、麥冬、絲瓜絡、延胡、烏賊骨、金鈴子、茆根、茴芍、九香蟲、丹皮、芽谷湯煎藥。

白話文:

患者腹痛,可能是因為氣滯、血瘀或者邪氣積聚所致。由於患者最近剛結束月經,體質虛弱,血脈容易發熱,導致熱氣在經絡中阻塞,引起疼痛。同時,氣分中還殘留著一些邪氣,陽明經的津液也受損。

醫生根據患者的脈象和舌苔判斷,認為需要服用緩和的藥物來宣通氣血,以緩解疼痛。藥方中,西洋參、麥冬滋陰補氣,青皮、絲瓜絡、延胡索、烏賊骨理氣活血化瘀,金鈴子、茅根清熱利濕,茴香、芍藥理氣止痛,九香蟲、丹皮活血化瘀,芽谷健脾益氣,共同達到宣通氣血、消散瘀滯、清熱利濕、止痛的效果。

  • 沖任二脈是中醫認為與婦女月經、生育功能密切相關的兩個經脈。
  • 陽明經是中醫認為與消化功能密切相關的經脈。
  • 脈象和舌苔是中醫診斷的重要依據,可以反映出患者的體內狀況。
  • 藥方中使用的藥物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 現代醫學認為,腹痛的原因很多,例如胃炎、腸炎、闌尾炎、膽囊炎、子宮內膜異位症等,需要通過檢查來確診。

建議

如果您出現腹痛,請及時就醫,不要自行服用藥物。

6. 又十三方(二十四日)

衝脈任脈皆麗於下,大腸小腸皆位於下,痛至繞臍與腸相連,經行之後,衝脈任脈無有不受影響,積滯既久,大陽小腸未始不受戕傷,衝任虛則易熱,腸腑傷則易滯,滯為不通,致令作痛,熱能阻氣亦使作痛,忽痛忽止,乍嗚乍平,於氣者多,於滯者少,左脈時弦時大,右脈時緊時滑,舌質朝白暮紅,仿用通則不痛,金鈴子、旋覆花、絳帛、西洋參、茆根、辰砂染麥冬、海螵峭、小茴香、炒白芍、丹皮、絲瓜絡、青皮、芽谷湯煎藥。

白話文:

衝脈和任脈都位於身體下部,大腸和小腸也都在下部,疼痛繞著肚臍,與腸道相連。月經來潮後,衝脈和任脈都會受到影響,積聚久了,大腸和小腸也會受到損害。衝任虛弱容易導致發熱,腸道受傷容易導致積滯,積滯不通則會疼痛,熱氣阻礙氣血流通也會導致疼痛。疼痛時有時無,一陣陣的,多半是氣血不通,少部分是積滯不通。左側脈搏時而弦緊時而有力,右側脈搏時而緊縮時而滑利,舌頭顏色早晨白,傍晚紅。可以用通則不痛的原則治療,藥方以金鈴子、旋覆花、絳帛、西洋參、茆根、辰砂染麥冬、海螵蛸、小茴香、炒白芍、丹皮、絲瓜絡、青皮等藥物煎湯服用。

7. 又十四方(二十五日)

熱度低,大邪可許廓清,喉尚燥,餘波未會撲滅。環臍作痛,緩而不止,作輟無常,輕重不一。腸鳴似有若無,更衣欲下不暢,胃納未見加增,寤寐仍不減少。初痛在經,久痛入絡,痛在於臍與腸相連。向來經來臍痛,現在經過未久,奇經衝任二脈未始不受影響。在脈弦多大少,右脈大少緊多。舌質中絳邊白。治法以通為主。

旋覆花、猩絳辰、麥冬、青皮、茴芍、絲瓜絡、西洋參、歸鬚、金鈴子、丹皮、茆根、青蔥管。

白話文:

身體發熱程度不高,雖然大病症狀大致清除,但喉嚨仍感乾燥,餘毒未完全消散。肚臍周圍持續隱隱作痛,時緩時急,時有時無,痛感輕重不一。腸鳴聲時有時無,想換衣服卻感到不順暢,食慾尚未恢復,睡眠也依然不好。疼痛最初在經絡,久而久之則深入經脈,疼痛集中在肚臍周圍與腸道相連的地方。以往月經期間就會出現肚臍疼痛,如今月經結束不久,奇經八脈中的衝脈和任脈也受到影響。脈象弦滑,右脈較緊,舌頭顏色偏紫紅,舌邊發白。治療方法以通絡為主,使用旋覆花、猩紅辰、麥冬、青皮、茴香芍藥、絲瓜絡、西洋參、當歸鬚、金鈴子、丹皮、茅根、青蔥等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