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緩遺風》~ 和緩遺風捲上 (1)
和緩遺風捲上 (1)
1. 和緩遺風捲上
2. 上海沈賡生(壬子年首方)
胃熱則蟲動,蟲動則廉泉開,廉泉開則唾涎沫,此病能篇之言也,涎之源也。一由脾不攝其津,一由腎不納其水,唾之來也,半由水火之升騰,半由胃熱之蒸灼。木火消爍精華,形容為之日瘦,陽氣不潛於陰,寤寐為之日少。涎入於胃與火相搏,上擾請陽神識,有時煩躁,下阻濁道更衣,有時堅結。
在脈搏指而急,右脈搏指而滑。涎沫即是津液,津液即是至寶。愈唾愈傷,愈傷愈竭,陽動陰涸,在所不免。欲保陰液務在甘酸,欲潛氣火端在鹹苦。
青龍齒、棗仁、淮牛膝、川貝母、陳膽星、白芍、淡甘草、生竹茹、橘紅、茯神、左牡蠣、犀角汁。
白話文:
如果胃部過熱,會導致體內的蟲活動增加,進而使得廉泉穴開放,廉泉穴開放後,就會出現吐口水或泡沫的情況,這是疾病發展的現象,也是口水產生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脾臟無法正常控制身體的水分,另一方面可能是腎臟無法正常吸收水分,口水的產生,一半是因為身體內的水火失衡,一半是因為胃部過熱引發的。
肝火旺盛消耗身體的精華,導致外觀日漸消瘦,陽氣無法潛藏於陰分中,使得睡眠時間逐漸減少。口水進入胃部與火氣相互作用,幹擾清陽神識,有時會感到煩躁不安,同時也會阻礙排便,有時會造成大便堅硬。
從脈象上看,左手脈象急促,右手脈象滑順。口水和泡沫實際上就是體內的津液,而津液是人體的珍貴資源。越吐口水,體內的津液就越受損耗,越受損耗,津液就越枯竭,陽氣亢奮,陰分乾涸,這種情況難以避免。若想保護陰液,應該多攝取甘酸食物,要讓氣火沉降,就應多吃鹹苦的食物。
治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青龍齒、棗仁、淮牛膝、川貝母、陳膽星、白芍、淡甘草、生竹茹、橘紅、茯神、左牡蠣、犀角汁等藥材。
3. 又複方
風有癇症,近加唾涎。腎不納氣而為唾,脾不攝津而為涎。就此而論,關係脾腎。內經篇云:脾為涎,腎為唾,是其證也。涎沫為胃中之津液,津液乃身中之元氣。自唾涎沫巳逾匝月,津液竟日趨於困窮,元氣逐日淪於凋敞。胃納尚強,定是胃火。火盛不獨令涎沫而上湧,亦且灼津液而釀痰。
痰盛非特阻嬌臟之清通,抑且窒氣機之升降。寤寐或有或無,神識時躁時靜。左脈搏指為大,右脈弦急而滑。治當甘酸,一可補救津液,約束涎沫。參用鹹苦,半瀉膽胃實火,半潛龍相虛火。
青龍齒、茯神、橘紅粉、丹皮、犀角汁、左牡蠣、淡甘草、棗仁、白芍、川貝、陳膽星元。
白話文:
[再談複方治療]
患者有癲癇症狀,近期更出現多唾多涎的情況。這是由於腎臟無法正常收攝氣息導致產生過多唾液,脾臟無法正常控制體內津液,導致涎液分泌過多。從這些症狀來看,問題出在脾和腎的運作失調。正如《黃帝內經》所述,脾主涎,腎主唾,這正是其病徵。
涎沫是胃中的津液,而津液則是人體內的元氣。患者自述已連續一個月多唾多涎,導致體內津液日益匱乏,元氣逐漸衰弱。雖然患者食慾仍佳,但這可能是胃火旺盛的表現。胃火過旺不僅會導致涎沫上湧,也會燒灼津液,進而形成痰。
痰多不僅阻礙肺部清潔通暢,更可能影響氣機升降。患者睡夢中或清醒時,狀態時好時壞,情緒時而焦躁,時而平靜。左手脈搏較強,右手脈象緊繃且滑順。治療上應採用甘酸藥物,一方面可以補充津液,抑制涎沫分泌。同時輔以鹹苦藥物,一方面清除膽胃實火,另一方面能抑制肝火上升。
所用藥物包括:青龍齒、茯神、橘紅粉、牡丹皮、犀角汁、左牡蠣、淡甘草、酸棗仁、白芍、川貝、陳膽星元。
4. 又三複方
本病癇症大發,昨夜不寐,達旦煩躁,狂舞,起坐不定,總有陰陽錯亂,水火乖戾,遂使陽動化風,火盛生痰,痰火相搏,蒙敝膽胃,膽失中正,言語處世不獲周旋,胃失通降,水穀精華陡化痰涎,涎沫滔滔於口,竟未有所底止,津液騰騰於上,逐漸形容枯耗,五志之陽由此煽動,七情之火亦為熾升,陽極似陰,手指自覺厥冷,陽蒸於陰,胸膺時覺有汗,左脈搏指,右脈急疾,重按六部,至數不明,口渴需飲,舌質薄白。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唾涎沫亦屬於火。
治法大旨援些二義,真西珀、陳膽星、橘紅、淨棗仁、犀角汁、左牡蠣、川貝、竹茹、青龍齒、石決明、茯神、元參心、白金丸。
白話文:
這病症昨天晚上非常嚴重,患者一夜無法入睡,直到清晨都感到煩躁不安,甚至出現失控的舞蹈動作,坐立難安。整體看來,是因為陰陽失調,水火運作不順,導致身體內的陽氣過度活動,產生類似風邪的狀態,火氣旺盛進而生成痰濕,痰與火相互作用,影響了膽和胃的功能。膽的功能失衡,使得患者在語言表達和社交應對上出現困難;胃的消化功能受阻,食物中的精華轉變為痰濕,從口中大量分泌出泡沫般的口水,這種情況持續不斷,身體的津液大量消耗,外貌逐漸消瘦憔悴。內在的情緒波動也隨之加劇,各種情緒的火氣上升,陽氣達到極限,卻呈現出陰寒的假象,患者會感覺手指冰冷,但實際上體內的陽氣正在蒸發陰液,胸部偶爾會有出汗的現象。左手脈搏跳動有力,右手脈象急促,深度按壓六脈,脈搏的節奏不明顯,患者感到口渴需要喝水,舌頭表面有一層薄薄的白色舌苔。
所有狂躁失控的行為都與火氣旺盛有關,過多的口水分泌也是由火氣引起。
治療上,主要採用清熱去火的原則,使用的藥物有:真西珀(一種礦物質)、陳膽星(陳年的膽星)、橘紅(橘子皮)、淨棗仁(棗子的種子)、犀角汁(犀牛角的提取物)、左牡蠣(一種貝殼)、川貝(一種貝母)、竹茹(竹子的內膜)、青龍齒(一種礦物質)、石決明(一種貝殼)、茯神(一種菌類)、元參心(一種植物的根部)、白金丸(一種綜合藥物)。
5. 又四複方
巔輿狂有陰陽之分,狂與癇有痰火之殊,歷久不痊,根蒂深固,非草木藥所能療。有愈之方,其仙乎?要知人之言語,處世周旋,全賴膽腑決斷有權。膽失央斷,源由蒙則樞轉失司而機關欠利,久而久之,牽及神志。心為臟神,腎為臟志,心腎不交,水火不濟,有時恬寐,有時不寐,口唾液沫,由來已久,涎為陰之靜物,無有不從火升。脈象左搏指,右弦滑,古質難伸越而色白。
病雖由於根本發生,而目前圖治,仍宜從標,以滌痰為君而潛火為臣。
青龍齒、雲茯神、淨棗仁、竹茹、犀角汁、左牡蠣、橘紅、陳膽星、白金丸、川貝母、遠志、元參、濂珠紛。
白話文:
[再談四複合方]
精神疾病分爲陰陽兩類,狂症與癇症在病理上分別由痰和火引起。若病情長期未愈,病根就會深深紮根,一般的草藥難以治癒。是否有能治癒的方法,這或許只有神仙知道吧?但重要的是理解,人的言語表達,社交應對,全依賴於膽腑的果斷決策。一旦膽腑失去決斷力,就會導致中樞調節功能失調,機關運行不暢,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精神狀態。心是臟器的主宰,腎則是臟器的意志,當心腎無法協調,水火無法相濟,就會出現時而沉睡,時而不眠,口中吐出泡沫的現象。這種情況由來已久,口水作爲陰性的物質,沒有不由火氣上升引發的。脈象顯示左邊搏動強烈,右邊則呈弦滑狀,體質雖堅韌卻難以舒展,面色蒼白。
雖然疾病源於根本,但在當前治療上,仍應從表面症狀着手,以清除痰溼爲主,潛伏的火氣爲輔。
治療處方包括:青龍齒、雲茯神、淨棗仁、竹茹、犀角汁、左牡蠣、橘紅、陳膽星、白金丸、川貝母、遠志、元參、濂珠紛。
6. 又復五方
舊患巔狂未劇,新恙涎沫已減。巔狂是陰陽之錯亂,遂使神不清,志不定。涎沫乃君相之蒸騰,致令津不斂,液不藏。神氣多動少靜,有時面紅戴陽,寤寐多醒少恬。有時肉顫身掣,火炎於上,胃不減食,食停於中,脾不輸精,徒化濕濁,釀成頑痰。腎之坎水枯耗損,及臟陰,肝之巽風掀騰,牽動腦筋。
有限之陰水日少,無潛之陽人,日炎轉瞬,一陽萌動,或有大興風波。左脈仍形博指,右豚依然弦滑。壯水潛陽以寧神志,熄風滌痰以宣清竅。
青龍齒、棗仁粉、丹皮、竹茹、犀角磨汁、左牡蠣、元參心、川貝母、白金丸分沖、遠志、廣橘紅、茯神、濂珠紛。
白話文:
[再談五行理論]
舊有的精神疾病狀況並未惡化,新發的口吐泡沫症狀已有改善。精神錯亂是因為身體內的陰陽失調,導致神智不清,意志不定。口吐泡沫是由於心肺功能過度亢奮,使得唾液無法正常收斂,水分無法妥善儲存。患者的精神活動多動少靜,時常臉色潮紅,這是虛火上升的現象,睡眠品質差,多醒少眠。偶爾會出現肌肉震顫和抽搐,上火嚴重,但胃口不受影響,食物在消化過程中停留,脾臟無法有效運送養分,只轉化為濕氣和濁氣,形成頑固的痰液。腎臟的陰性能量逐漸枯竭,影響到整體的陰性能量,肝臟的風性活動過盛,牽動腦部神經。
有限的陰性水能量逐漸減少,無潛力的陽性能量日漸旺盛,轉瞬之間,一點微弱的陽性能量萌生,可能引起大波動。左手脈搏依然強勁有力,右手脈搏依舊緊繃且滑順。需滋養陰性水能量,抑制過剩的陽性能量,以安撫心神,平息風邪,清除痰液,疏通經絡。
所需藥材包括:青龍齒、酸棗仁粉、牡丹皮、竹茹、犀牛角磨成的汁液、左牡蠣、玄參心、川貝母、白金丸分次服用、遠志、廣橘紅、茯神、濂珠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