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之

《和緩遺風》~ 和緩遺風捲上 (5)

回本書目錄

和緩遺風捲上 (5)

1. 溫馥園

營虛胃弱,風淫未疾,兩手麻而難握,兩足木而不仁,此半年之久病,不足以為慮也。現在朋吃緊者,氣升呃忒頻作,舌質燥絳無津,脈象細弦無神,陽津耗於上,陰液衰於下,離脫兩字,不得不防。究其呃忒之源,定是下元不固,衝任之氣無以歸納,濁陰之邪乘機上逆。氣升屬肝,鎮肝為圖治之扼要;液燥屬腎,滋腎亦為理必需。

大熟地、淡從蓉、代赭石、吉休參、淮牛膝、麥冬、刀豆子、全覆花、左牡蠣、白芍、炙甘草、柿子蒂

白話文:

【溫馥園】內容如下:

病患營養不良且胃部功能較弱,風邪侵襲但尚未形成疾病,雙手麻木難以握物,雙腳像木頭般失去知覺,這樣的病情已持續半年,但並不必過度擔憂。真正令人焦慮的是,患者頻繁地打嗝,舌頭乾燥無津液,面色憔悴,脈搏細微而無力,這顯示上身的陽性津液已經消耗,下身的陰性液體也在衰竭,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要小心防範。進一步探究打嗝的根本原因,肯定是下元不固,導致衝任二脈的氣無法歸納,使混濁的邪氣有機會向上逆流。打嗝是由肝臟問題引起,因此鎮定肝臟是治療的關鍵;口乾則與腎有關,滋補腎臟也是必要的治療方式。

治療用藥如下:大量熟地黃、淡從蓉、代赭石、吉休參、淮牛膝、麥門冬、刀豆子、全覆花、左牡蠣、白芍、炙甘草、柿子蒂。

2. 潘調梅夫人

肝氣不調,肺絡失宣,風寒濕痰乘機蟠聚,右肋痛制偏,體廢楚,脘滿氣逆,咳而欲嘔,形寒形熱,脈弦脈滑,當調肝肺以宣氣絡。

吳萸炒川連鉤藤法半夏川鬱金冬桑葉白芥子瓜蔞皮白杏仁橘紅絲瓜格家蘇子竹二青。

白話文:

【潘調梅夫人】

肝臟的功能失調,肺部的經絡無法正常運行,風、寒、濕、痰趁虛而入,積聚在身體內。因此出現右側肋骨下方疼痛,身體活動受限,腹部有飽脹感且氣血上逆,咳嗽時有嘔吐感,身體時冷時熱,脈搏呈現弦滑的特徵,應當調理肝肺功能,以恢復氣血和經絡的順暢。

處方:吳茱萸炒過的四川黃連、鉤藤、法半夏、川芎、冬季採摘的桑葉、白芥子、瓜蔞皮、白杏仁、橘紅、絲瓜絡、蘇子、竹茹和青黛。

3. 金谷人夫人

情志不樂,心神不寧。五志之火鬱而上炎,亦腑之氣痹而不宣。火炎則生痰,氣痹則生脹。痰溢於口,如涎如沫。脹及於腹,如膈如窒。心怔仲而多疑,樅膽驚怯而少寤寐。頭暈目昏,巔脹耳嗚。胃納索然,更衣燥結。左脈弦滑,右脈弦細。陰陽逆亂,志意悖謬。治法鎮心寧神,參用清肝泄膽。

紫丹參、橘紅、紫石英、淨棗仁、陳膽星、淡甘草、青龍齒、白芍、淮麥、石決明、遠志、肉竹茹。

白話文:

心情鬱悶,精神無法安定。情緒的壓力積聚在心中,導致熱氣上升,同時也讓臟腑的運作受到阻礙,無法順利運行。熱氣上升會產生痰,臟腑運作受阻會造成脹氣。痰多到從口中溢出,像唾液或泡沫一樣。脹氣影響到腹部,讓人感到像是有東西堵在胸口或呼吸困難。心悸頻繁且容易疑慮,膽小易驚,睡眠品質差。頭暈眼花,頭頂脹痛,耳朵嗡嗡作響。胃口不佳,大便乾燥且排便困難。左手脈象緊繃滑數,右手脈象緊繃細弱。身體的陰陽失調,思想行為混亂。治療方法為安撫心神,配合使用清肝膽的藥物。

使用的藥物有:紫丹參、橘紅、紫石英、淨棗仁、陳膽星、淡甘草、青龍齒、白芍、淮麥、石決明、遠志、肉竹茹。

4. 又郎

肺與大陽為表裡,肺邪移於大腸,生有腸紅,繼而鼻涕中見紅,痰中亦紅,此肺熱而兼胃熱也。擬清肺參以清胃法。

桔梗、淡甘草、川石斛粉、丹皮、桑葉、辛夷、綿耆青、防風、甘菊花、白杏仁、茅根、前胡。

白話文:

肺部和大腸在中醫學理上是互為表裡的關係,當肺部有異常影響到大腸時,可能導致大腸出血的情況。隨後,可能會出現鼻涕帶血,甚至痰中也夾雜著血絲,這通常是由於肺部和胃部過熱所導致的。因此,我們應該採用既能清肺又能清胃的療法。

具體的藥方包括:桔梗、淡甘草、川石斛粉、牡丹皮、桑葉、辛夷、綿耆青、防風、甘菊花、白杏仁、茅根、前胡等藥材。

5. 孫筱莊(媛)

前軀胸肋高突,名謂龜胸;後軀背脊高突,名謂龜背。有時痛掣,有時酸楚;咳嗆氣逆,如哮如喘;目紅鼻血,乍有乍無。脈象小弦而數,舌質淨白帶絳。臟腑之外,又入任督。壯水制火,以潛陽;善養金,柔木以滋陰。

西洋參、冬蟲草、白芍、炙龜板、牡蠣粉、丹皮、炙鱉甲、女貞子、橘紅、杞子、川旦、絲瓜絡。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的前胸和肋骨部位異常突出,我們稱之為「龜胸」;而如果後背脊椎部分異常突出,則被稱為「龜背」。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會時常感到疼痛或抽搐,以及身體某部位的痠痛;同時也可能出現咳嗽、呼吸困難,其症狀類似哮喘或喘息;眼睛可能充血泛紅,偶爾還會有鼻血的情況,這些症狀時有時無。從脈搏來看,呈現出細小且頻率快的弦脈,舌頭顏色偏淨白但夾帶著些許深紅色。疾病不僅影響了臟腑,也波及到了任脈和督脈。治療上,應當滋養腎水以抑制過旺的火氣,使陽氣得以內斂;同時調理肺部,柔化肝木,以達到滋陰的效果。

治療此病的藥方包括:西洋參、冬蟲夏草、白芍、炙龜板、牡蠣粉、牡丹皮、炙鱉甲、女貞子、橘紅、枸杞子、川旦、絲瓜絡等。

6. 某右

肺弱無神,舌光無澤。氣血耗則身體作痛,津液少則口中覺燥,八脈失固,帶下多也。

西洋參、杞子、真滁菊、牡蠣、佛手花、木蝴蝶、金櫻子、白芍、雲茯苓、桑葉、淨棗仁、夜交藤。

白話文:

[某右]的狀況是:肺部機能較弱,精神不振,舌頭表面無光澤。因為氣血消耗過度,導致身體感到疼痛,體內津液不足,因此感覺口乾舌燥,八脈(中醫認為人體的八條主要經脈)失去穩固,造成分泌物增多。

治療建議使用的藥材有:西洋參、枸杞子、真正的滁州菊花、牡蠣、佛手花、木蝴蝶、金櫻子、白芍、雲南茯苓、桑葉、去核的棗仁、夜交藤。

7. 孫成章

濕痰用事,機關欠利,腰介痛,足底亦痛,大便溏,形體畏寒,脈右滑,舌苔黃。健脾利胃以搜濕痰。

潞黨參、廣木香、雲苓、桂枝、炒白芍、綿杜仲、冬術、炙甘草、陽春砂、廣皮、炒粟殼、姜、半夏、紅棗。

白話文:

這是由孫成章提出的診斷與處方。他指出患者因為濕痰過多,導致身體機能不順暢,有腰痛及腳底疼痛的症狀,且大便不成型,身體常感到寒冷。從脈象看來,右手脈象滑,舌苔呈現黃色。基於這些症狀,他認為應該要強化脾胃功能,排除體內濕痰。

開立的藥方包括:潞黨參、廣木香、雲苓、桂枝、炒白芍、綿杜仲、冬術、炙甘草、陽春砂、廣皮、炒粟殼、生薑、半夏、紅棗。這些都是用於調理脾胃、去濕化痰的中藥材。

8. 張瑞生

氣餘是火,火升血溢,痰中見紅是其徵也。陽動化風,濕勝釀痰,風旋清竅,頭或眩量,痰阻氣絡,脅或掣痛,脘有滿悶,夢有遺泄,脈象關弦尺大,治當熄風滌痰。旋覆花、川貝母、橘紅、雲茯神、冬桑葉、白蓮鬚、女貞子、全白芍、竹茹、石決明、絲瓜絡、真滁菊。

白話文:

氣有多餘就是火旺,火氣上升會導致血液上溢,從痰中看到血絲就是這樣的徵兆。陽氣過度會轉化為風邪,濕氣太重會生成痰,風邪影響到頭部的清竅,可能造成頭暈或頭痛,痰阻礙了氣血的運行,可能會導致脅下抽痛,胃部有時會感到脹悶,晚上睡覺時可能有遺精或尿失禁的情況,脈象表現為關脈弦緊和尺脈強大,治療上應該要平息風邪和清除痰濕。使用的藥物有旋覆花、川貝母、橘紅、雲茯神、冬桑葉、白蓮鬚、女貞子、全白芍、竹茹、石決明、絲瓜絡、真滁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