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吉益為則

《類聚方》~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醫之學也,方焉耳。炎黃氏,邈矣,靡得而聞已。周室之盛,以療萬民之病,則有醫職之設。其既有醫職之設,其法豈可不精焉。惜夫官失其職,籍滅其傳,迷方之士,奚所得其門而入之,而睹藥劑之富,法術之妙乎。後有曰扁鵲者,謂秦越人也,名著天下。余初讀其傳,少覺疾醫之法,竊以為己師。然而扁鵲之沒也,籍亦不傳,吾雖有祈嚮者,其奈之何。當漢之時,張氏之為方也,雖復稍後扁鵲,而其藥劑之富,法術之存,蓋莫古焉。而醫之學也,方焉耳。吾亦何求,疾醫之法,其可以復耶。曰何不可也。吾常恨其世之與時移,籍非其舊,將稽之諸家,以復之於古。

仲景氏,吾如爾何。自漢已降,以人以籍,孰可以憲章者。吾其舍此亦何依。遂以扁鵲為法,臨張氏之籍,久之而後知扁鵲之與張氏醫法一也。乃今而後味之淄澠可以辨,見之毫釐可以晰,而後若置其身於千載之上,親受其指揮也。蓋夫張氏之籍之難讀也,方之與證之散在諸篇,使夫學者惑焉。今也列而類之,附以己所見,其有疑者,矩之以方焉。名曰類聚方,庶幾使夫學者,雖非易牙,淄澠可以味矣;雖非離婁,毫釐可以見矣。遂命剞劂之師,遺之篤信好古之士云爾。

寶曆壬午夏六月 阿岐吉益為則撰

白話文:

[自序]

醫學這門學問,不過是方法和技術罷了。炎黃時期的事蹟已遙遠無從考據。周朝盛世,為了治療百姓的疾病,開始設立醫官的職位,既然有了醫官的設置,其醫療技術當然不能不精進。可惜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官職漸漸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古籍也逐漸消失,對於那些渴望學習醫術的人來說,找不到進入醫學殿堂的門徑,無法看到豐富的藥方和高超的醫術。

後來出現了一位名叫扁鵲的大醫,也就是秦越人,他的名聲響徹天下。我最初閱讀他的傳記,對他的醫術感到驚嘆,便將他視為我的導師。但扁鵲去世後,他的醫書也未能傳承下來。即使我有心追隨,卻也無能為力。漢朝時,張氏的醫術雖然晚於扁鵲,但他的藥方豐富,醫術保存完整,堪稱古來罕見。我還能有什麼更高的追求呢?是否可以再次見識到扁鵲的醫術呢?當然可以。我常常遺憾時代的變遷,古籍的流失,我將尋求各家之言,試圖恢復古人的醫術。

仲景氏,我該如何評價你呢?自漢朝以來,誰可以成為我們的典範呢?除了扁鵲,我又能依賴誰呢?我選擇以扁鵲的醫術為準則,研究張氏的醫書,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我發現扁鵲和張氏的醫術其實是一致的。現在,我終於能分辨出淄澠的不同,看清毫釐的細微差別,彷彿置身千年之前,親自接受他們的指導。然而,張氏的醫書難以理解,醫方和病症分散在各個篇章中,讓學習者感到困惑。因此,我將它們分類整理,並加入自己的理解,對於有疑問的部分,我用方藥作為規範,並將它命名為《類聚方》,希望讓學習者即使不是易牙,也能品嘗淄澠的差異;即使不是離婁,也能看清毫釐的細微差別。最後,我請刻工將這些內容刻印下來,留給那些篤信和喜愛古籍的人。

寶曆壬午年夏六月,阿岐吉益為則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