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吉益為則

《類聚方》~ 題類聚方後

回本書目錄

題類聚方後

1. 題類聚方後

古也者邈矣。無有方書存焉。其存焉者。僅金匱玉函、傷寒論已。此猶天之未喪斯文也。是以歷代為方者。必尊奉張仲景氏矣。雖然尋案多滯。不得其蘊奧。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終令斯文至拂地焉。且其書。歷世之久闕文錯簡。不可勝計。加之以傳者增損之變。不亦悲乎。

獨吾東洞先生。張膽瞋日。朝考夕試。剛亦不吐。柔亦不茹。嬰類而長之。依例而刪之。以著類聚方。舉以視門人。令人人得與斯文。可謂幸甚矣。蓋類聚所以審方意也。方意審。則藥能從。藥能從。則疾疢無所潛慝也。賢臣子不嘗則已。嘗則苦於口。利於疾也。百世一日。

而後醫之從事於仲景氏。日益深乎。則斯文鬱郁乎今者。豈有與仲景氏之世異乎哉。余不勝其雀躍。遂題類聚方後。

門人,阿波,新崎國林謹題

白話文:

[在《類聚方》之後題寫]

自古以來,距離我們遙遠的時代,沒有留下什麼方書。即便留存下來的,也只有《金匱玉函》和《傷寒論》了。這就像是上天並未完全遺棄這些醫學知識。因此,各個時代編纂醫方的人,都必定尊崇張仲景。然而,儘管如此,很多人研究時仍感到困惑不解,無法理解其中深奧的含義。他們對於難解的部分選擇避開或放棄,使得這些珍貴的醫學知識逐漸被世人淡忘。再加上這些書籍經歷漫長的時間,出現了許多缺頁和錯誤,無法數清。再加上傳抄過程中的增刪改動,實在令人惋惜。

唯有我們的東洞先生,勇於挑戰困難,日夜研究實踐,無論多難懂的部分都不放棄,深入淺出,歸納整理,刪減不必要的部分,撰寫了《類聚方》,並展示給弟子們看,讓每一個人都能夠理解和掌握這些醫學知識,這實在是太好了。《類聚方》之所以進行歸類整理,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醫方的用意。理解了醫方的用意,就能正確使用藥物。能正確使用藥物,疾病就無處藏身。就像良臣孝子,如果不嘗試,就不會知道藥物的苦澀,但一旦嘗試,就能對疾病產生好處。時光荏苒,世事如常。

從此以後,醫者們對張仲景的研究會越來越深入。那麼,這些珍貴的醫學知識,如今再次煥發生機,難道不是和張仲景時代一樣偉大嗎?我心中充滿了喜悅,於是為《類聚方》題寫了這段話。

弟子阿波,新崎國林謹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