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吉益為則

《類聚方》~ 正文 (1)

回本書目錄

正文 (1)

1. 正文

桂枝湯。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歠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

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可與之。(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

(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太陽病、外證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太陽病先發汗不解。

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和諧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

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鬚髮汗。若頭痛者必衄。),(傷寒)發汗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傷寒)醫下之、績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

)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桂枝湯。(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解表。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

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

白話文:

[桂枝湯的組成:]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以上五味藥材,稍微搗碎後,加入七升水,用小火煮至三升,去除藥渣。調整到適中的溫度,每次服用一升。服藥後,過一會兒,喝一碗熱稀粥,來幫助藥效發揮。蓋上被子保暖,大約一個小時左右。如果身體微微出汗,感覺濕潤,效果最好。但不要讓汗出得像水流一樣,那病就不能痊癒。如果服用一劑藥就出了汗,病也好了,就可以停止服用後面的藥,不一定要把所有藥都吃完。如果沒出汗,可以再服一次,方法和之前一樣。如果還是沒出汗,可以縮短服藥的間隔時間。

大約半天內,把三服藥都喝完。如果病情嚴重,可以一天一夜都服用,觀察情況。如果服用一劑藥後,病情還在,可以再煮藥服用。如果一直不出汗,可以服用兩到三劑藥。

(太陽中風的症狀:)陽氣浮盛而陰氣虛弱,陽氣浮盛會發熱,陰氣虛弱會出汗,還會微微怕冷。怕風,身體發熱,鼻塞,想乾嘔。(這是太陽病的症狀。)頭痛發熱,出汗怕風,(也是太陽病的症狀。)如果有氣往上衝的感覺,可以服用桂枝湯。方法如前面所說。如果沒有氣往上衝的感覺,就不適合用桂枝湯。 (太陽病)剛開始服用桂枝湯,反而感到煩躁不安,沒有好轉,

(應該先刺風池穴和風府穴,然後再服用桂枝湯,就會好轉。)(太陽病)發汗、吐、下或使用溫針等方法治療三天後,病情仍未緩解,這就屬於病情惡化的情況。不適合再用桂枝湯。應該觀察病人的脈象和症狀,了解犯了什麼禁忌,然後根據症狀來治療。

(桂枝湯本來是用來解表肌的。如果病人脈象浮緊,發熱但不出汗,就不可以用桂枝湯。一定要記住這一點,不要用錯。)(如果是喝酒的人生病,也不可以用桂枝湯。喝了湯會嘔吐,因為喝酒的人不喜歡甘甜的味道。)(太陽病,外在的症狀還沒有解除,脈象浮弱,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太陽病,外在的症狀還沒有解除,不可以瀉下,瀉下會使病情加重。想要解除外在的症狀,)(太陽病先用發汗的方法治療但沒有好轉,

又用了瀉下的方法。如果脈象仍然是浮的,病就不會好。因為浮脈表示病在體表,而用瀉下是反向治療,所以病不會好。現在脈象是浮的,所以知道病在體表,應該用解表的方法治療才會好。)(如果病人經常自己出汗,這是因為營氣調和。營氣調和,則表示身體的抵抗力失調。這是因為衛氣不能與營氣調和,營氣在脈中運行,而衛氣在脈外運行。如果能再次發汗,讓營衛調和,病就會好。)病人如果沒有其他疾病,只是時常發熱(自己出汗而且無法痊癒,

這是因為衛氣不和),應該在發熱的時候發汗治療,就會痊癒。(傷寒)大便不通六七天,頭痛發熱,應該服用承氣湯。(如果小便清澈,表示病不在裡,還在表,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頭痛,很可能會流鼻血。)(傷寒)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後,過了半天左右,又感到煩躁,脈象浮數,(可以再次發汗。)(傷寒)醫生用瀉下的方法治療,結果導致持續腹瀉,排出清稀的食物殘渣,身體疼痛,(這時應該趕快治療裡證。)

之後身體疼痛,大便恢復正常,(這時應該趕快治療表證。治療裡證)應該服用四逆湯。(治療表證)應該服用桂枝湯。(太陽病)發熱出汗,(這是因為營氣虛弱,衛氣強盛,所以才會出汗。想要驅除邪風,) (傷寒)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後,又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導致心下痞塞,怕冷,(說明表證)還沒有解除。不可以治療痞塞。(應該先解除表證,解除表證後)才可以治療痞塞。應該服用桂枝湯來解表,服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來治療痞塞。(陽明病)脈象遲緩,出汗多,微微怕冷,(說明表證還沒有解除,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

病人感到煩躁發熱,出汗後就會好轉,又像瘧疾一樣,在傍晚的時候發熱,(這屬於陽明病。)脈象實的,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脈象浮虛的,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再用大承氣湯瀉下。發汗應該服用桂枝湯。(太陰病,脈象浮的,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下利,腹部脹滿,身體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