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捷

《醫方絜度》~ 卷三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6)

1. 卷三

荷米煎(養老)

主津液不升,清陽下陷,便泄,口渴。

荷葉(三錢),葛根粉(一錢),粳米(一合)

煮粥食。

脾胃氣衰,清陽下陷,津液不升,故以荷葉升清陽而引生氣,葛根啟津液以上潮,粳米補胃氣而生津。

四妙湯(示吉)

主痘後瘍潰調理。

黃耆,當歸,銀花,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蔣示吉曰:此方益氣、和血、解毒、托裡、排膿,最為神妙。

護心丹(《景岳》)

主邪氣攻心,神未昏者。

黃蠟,白礬末(各一兩)

以蠟溶化,入礬末和丸。

蠟成於蜜,蜜者,密也。主固密護心。礬主收神明而護心。凡見腳氣,露瘀癰毒,蛇蟲咬毒,將欲攻心,於神未昏時,急服此丹,可免攻心昏憒,即用祛邪解毒,逐瘀治本,所謂留人治病法也。

真人活命飲

主一切腫瘍。

白芷,防風,陳皮,角刺,山甲,土貝,花粉,當歸,赤芍,乳香,沒藥,銀花,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王晉三曰:瘍科之方最繁,皆無深義,難以選擇。茲取和營消腫,化毒清熱,腫瘍可以通用者錄之。

碧雪

主熱極火閉,昏狂煩躁,咽喉腫痛,口糜齦爛,舌瘡喉閉,時疫發斑,便秘。

寒水石,火硝,朴硝,芒硝,牙硝,石膏(研末),青黛(各等分)

用甘草一把煎湯,溶化諸藥,入膏,黛俟凝,涼水化下,不能咽物者吹之。

錢韻之曰:此鹹寒瀉火法也。

錫類散(瑞符)

主爛喉時症,乳蛾牙疳,口舌腐爛。

象牙屑(焙),珍珠(各三分),青黛(六分),冰片(三釐),壁錢(十二個),牛黃,指甲(各五釐)

研極細末,吹患處。

王孟英曰:此方張瑞符傳,此救人而得之,故餘名之曰錫類散。功效甚著,不能殫述。

百勞丸方

勞瘵積滯疾,不經藥壞者,百勞丸主之。

當歸(炒),乳香,沒藥(各一兩),人參(二兩),大黃(四兩),梔子(十四枚,去皮熬),虻蟲,水蛭(各十四枚,熬黑)

為末,煉白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百勞水下,取下惡物為度,服白粥十日。

張石頑曰:虻蟲、黃、歸、乳、沒,以散血結。即用人參以緩中補虛,兼助藥力以攻乾血。梔子以開通熱鬱。服用百勞水者,取其行而不滯也。仲景按證用藥,不慮其峻。此方即血痹虛勞大黃䗪蟲丸一證。其授陳大夫以此方,已略為降等,猶恐誤施,故復云:一切勞瘵積滯疾,不經藥壞者主之,可見慎重之至也。

調氣飲方

赤白利,小腹痛不可忍,下重或面青,手足俱變者,調氣飲主之。

黃蠟,阿膠(各三錢)

同溶化,入黃連末五錢,攪勻,分三次熱服。

李時珍曰:黃蠟味淡而性澀質堅,故止泄痢。仲景治利有此方,屢用屢驗,乃知《本經》主下利膿血之言,深當膺服也。善用《本經》者,惟長沙一人而已。

此二方乃仲景所制,故變例書之。

白話文:

荷米煎(養老)

主要治療體內津液無法上升,清陽之氣下陷,導致腹瀉、口渴等症狀。

藥材:荷葉三錢,葛根粉一錢,粳米一合。

做法:將上述藥材煮成粥食用。

此方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清陽之氣下陷,津液無法向上輸佈所致。因此,用荷葉提升清陽之氣,引導生氣向上,用葛根引導津液向上,用粳米補養胃氣,生成津液。

四妙湯

主要治療痘瘡痊癒後,瘡瘍潰爛的調理。

藥材:黃耆、當歸、金銀花、甘草,各等份。

做法:加水煎煮後服用。

蔣示吉說:此方能補益氣血、調和氣血、解毒、托裡、排膿,效果非常神奇。

護心丹

主要治療邪氣侵襲心臟,但神志尚未昏迷者。

藥材:黃蠟、白礬末,各一兩。

做法:將黃蠟融化,加入白礬末攪拌均勻,搓成藥丸。

黃蠟由蜂蜜製成,蜂蜜具有封藏之意,因此黃蠟能固護心臟。白礬能收斂心神,保護心臟。凡是出現腳氣、瘀血、癰毒、蛇蟲咬傷等,毒邪將要侵犯心臟,在神志尚未昏迷時,趕緊服用此藥,可以避免毒邪攻心導致昏迷。之後再使用祛邪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以治療根本病因,這就是所謂的「留人治病」的方法。

真人活命飲

主要治療各種腫瘍。

藥材:白芷、防風、陳皮、皂角刺、穿山甲、土貝母、花粉、當歸、赤芍、乳香、沒藥、金銀花、甘草,各等份。

做法:加水煎煮後服用。

王晉三說:外科腫瘍的方劑非常繁雜,但大多沒有深奧的道理,難以選擇。我選取這個能調和營血、消腫、化解毒素、清熱的方子,各種腫瘍都可以通用。

碧雪

主要治療熱毒熾盛、火熱閉塞所導致的昏迷、狂躁、煩悶、咽喉腫痛、口糜齦爛、舌瘡、喉嚨閉塞、時疫發斑、便秘等症狀。

藥材:寒水石、火硝、朴硝、芒硝、牙硝、石膏(研成粉末)、青黛,各等份。

做法:用甘草煎湯,溶解上述藥粉,加入青黛,待藥液凝固後,用涼水化開服用。如果不能吞嚥,可以吹入咽喉。

錢韻之說:這個方子是用鹹寒藥來瀉火的方法。

錫類散

主要治療爛喉痧、乳蛾(扁桃體炎)、牙齦潰爛、口舌腐爛等症狀。

藥材:象牙屑(焙製)、珍珠(各三分)、青黛(六分)、冰片(三釐)、壁錢(十二個)、牛黃、指甲(各五釐)。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吹灑在患處。

王孟英說:這個方子是張瑞符傳授的,他救人無數才得到此方,所以我將它命名為「錫類散」。其功效顯著,難以完全說盡。

百勞丸方

主要治療勞瘵(結核病)導致的積滯病症,使用一般藥物無法治癒者。

藥材:當歸(炒)、乳香、沒藥(各一兩),人參(二兩),大黃(四兩),梔子(十四枚,去皮熬煮),虻蟲、水蛭(各十四枚,熬黑)。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的白蜜調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百勞水送服,以排出穢物為度。服用後,再食用白粥十日。

張石頑說:虻蟲、大黃、當歸、乳香、沒藥,都是用來散開瘀血的。用人參來緩解藥性,補養虛弱的身體,同時也能幫助藥力攻破乾血。梔子可以疏通鬱熱。服用百勞水,是為了使其藥性順暢運行而不停滯。張仲景會根據具體病情來用藥,不擔心藥性過於猛烈。此方與《傷寒論》血痺虛勞的大黃䗪蟲丸治療證型相似。他把這個方子傳授給陳大夫時,已經略微降低了藥力,但仍然擔心誤用,所以又說,一切勞瘵導致的積滯病症,使用一般藥物無法治癒者才能使用此方,可見他非常謹慎。

調氣飲方

主要治療赤白痢疾,小腹疼痛難忍,伴有下墜感,或者面色發青,手腳冰涼的症狀。

藥材:黃蠟、阿膠(各三錢)。

做法:將黃蠟和阿膠一同融化,加入黃連末五錢,攪拌均勻,分三次趁熱服用。

李時珍說:黃蠟味淡,性澀而質地堅硬,因此可以止瀉痢。張仲景治療痢疾的方子中也有此方,多次使用都有效驗,可見《本草經》中說黃蠟能治療下痢膿血的說法,是值得信服的。善用《本草經》的,只有張仲景一人而已。

這兩個方子都是張仲景所創製,因此特別列出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