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捷

《醫方絜度》~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卷二

甘露消毒丹(天士)

主濕溫時疫,發熱,倦怠,胸滿,腹脹,肢酸,咽腫,斑疹,黃疸,頤腫,口渴,吐瀉,瘧痢。

滑石(十五兩),茵陳(十一兩),黃芩(一兩),菖蒲(六兩),川貝,木通(各五兩),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蔻(各四兩)

為末,每服三錢。

王孟英曰:此濕溫時疫之總方也。《六元正紀》五運分步,每年春分後十三日交二運,徵火王,天乃漸溫;芒種後十日交三運,宮土王,地乃漸濕。溫濕蒸騰,更加烈日之暑,爍石流金,人在氣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氣,留而不去,乃成濕溫疫癘之病。但看舌苔淡白,或厚膩,或黃滑者,是暑濕熱疫之邪尚在氣分,悉以治之,立效。

白話文:

甘露消毒丹(天士)

主治:

濕溫時疫,症狀包括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體酸痛、咽喉腫痛、斑疹、黃疸、下巴腫脹、口渴、嘔吐、腹瀉、瘧疾和痢疾。

成分:

滑石(十五兩)、茵陳(十一兩)、黃芩(一兩)、菖蒲(六兩)、川貝母、木通(各五兩)、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蔻(各四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三錢。

王孟英曰:

此方為濕溫時疫的總方。根據《六元正紀》的五運分步理論,每年春分後十三日交二運,徵火王,天氣開始轉溫;芒種後十日交三運,宮土王,地氣開始轉濕。溫濕蒸騰,再加上烈日酷暑,暑氣逼人,人們在氣交之中,吸入暑濕熱邪,停留在體內,就容易患上濕溫疫病。觀察舌苔,如果舌苔淡白、厚膩或黃滑,則表明暑濕熱邪仍在氣分,可以用此方治療,效果顯著。

六一散(守真)

主暑濕,瘧痢,黃疸,水腫,泄瀉,疹㾦,口瘡,口臭。

滑石(六兩,水飛),甘草(一兩)

為末,新汲水調服。

汪訒庵曰:滑石,滑能通竅,寒能清熱,淡能滲濕,色白能開肺氣而下輸膀胱。甘草和中,緩滑石滲利,故能隨引而走內走外也。其數六一者,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故又名天水散。

徐靈胎曰:滑利清涼,通達水道而不傷陰,所以為佳。

茯苓丸(指迷)

主痰停中脘,兩臂疼痛,食滯,脘痛拒按。

白話文:

六一散

來源: 守真

主治: 暑濕、瘧痢、黃疸、水腫、泄瀉、疹癘、口瘡、口臭。

組成: 滑石(六兩,水飛)、甘草(一兩)

用法: 研為細末,用新汲取的清水調服。

汪訒庵曰: 滑石性滑,能通暢身體各處的竅道;性寒,能清熱;味淡,能滲除濕氣;顏色白,能開通肺氣,向下輸送到膀胱。甘草能調和脾胃,緩解滑石的滲利作用,因此可以引導滑石藥效內外兼行。六一散的命名,取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古義,因此又稱為天水散。

徐靈胎曰: 六一散具有滑利清涼的功效,能暢通水道而不傷陰,因此藥效極佳。

茯苓丸

來源: 指迷

主治: 痰停中脘、兩臂疼痛、食滯、脘痛拒按。

生半夏,茯苓(各一兩),枳殼(五錢),風化硝(二錢五分)

為末,生薑汁糊丸。

汪訒庵曰:半夏燥濕化痰,茯苓和脾滲濕,枳殼行氣化滯,風化硝軟堅消積,生薑製半夏之毒而散結,故不特為痰飲之良方,尤為食滯之妙藥。

徐靈胎曰:方極和平,義精效速,重者宜控涎丹。

連翹金貝煎(《景岳》)

主熱毒紅腫之瘍在陽分者。

連翹,大貝,金銀花,夏枯草,蒲公英,紅藤(各等分)

白話文:

取半夏、茯苓各一兩,枳殼五錢,風化硝二錢五分,研成細末,用生薑汁和成丸子。 汪訒庵說:半夏乾燥濕氣、化解痰液,茯苓調和脾胃、滲出濕氣,枳殼疏通氣機、化解積滯,風化硝軟化堅硬、消散積聚,生薑製去半夏的毒性,同時散結,所以這不僅是治療痰飲的良方,更是治療食積的妙藥。 徐靈胎說:這個方子十分平和,藥效精準快速,病情嚴重者可服用控涎丹。 連翹金貝煎(出自《景岳全書》)主治陽分熱毒紅腫之瘍。 取連翹、大貝、金銀花、夏枯草、蒲公英、紅藤各等分。

水煎服。

錢韻之曰:此方治陽分之瘍,清熱解毒,和營消腫,大有神功。暑瘍熱癤,並可用之。

保胎飲(孟英)

主血虛有熱,屢次墮胎。

竹茹,桑葉,絲瓜絡,杜仲(各三錢)

水煎服。

王孟英曰:此方皆養血清熱而熄內風。凡物之堅強,莫如竹皮。《禮》云:如竹箭之有筠是也。皮肉之緊貼,亦莫如竹。故竹雖簁而皮肉不相離,實為血證之要藥,觀塞舟不漏可知矣。桑葉,蠶食之而成絲,杜仲皮亦有絲,絲瓜絡筋膜聯絡,質韌子堅,具包羅維繫之形,且皆色青入肝,肝虛而胎系不牢者,勝於他藥多矣。

白話文:

水煎服用。這個方子可以治療陽氣外表的瘡瘍,清熱解毒,調和氣血,消除腫脹,效果非常顯著。夏季的瘡瘍和熱毒引起的瘡癤,都可以用它來治療。

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血虛有熱,導致多次流產的情況。

取竹茹、桑葉、絲瓜絡、杜仲各三錢,水煎服用。

這個方子中的藥材都能滋養血液、清熱、止內風。所有堅硬的東西,沒有比竹子更堅硬的,《禮記》中說:就像竹箭需要竹皮一樣。皮肉緊密相連,也沒有比竹子更緊密的。所以,竹子雖然空心,但皮肉卻不分離,是治療血虛症的重要藥物,就像塞住船的漏洞,水不會漏出來一樣。桑葉是蠶吃了之後吐絲的,杜仲皮也有絲,絲瓜絡是筋膜相連的,質地堅韌,形狀像包羅萬象,而且都是青色的,歸入肝經,肝虛導致胎兒不穩固的,比其他藥物更有效。

青龍散(守真)

主風成熱中,目黃,煩渴。

仙靈脾,地黃,首烏(各三錢),防風,荊芥(各一錢五分)

為末,沸湯調服三錢。

《內經·風論》曰:「風氣與陽明入胃,上循目內眥,不得泄,則熱中而目黃。」仙靈脾氣味辛寒,散風泄熱;首、地行血熄風;荊、防宣表散郁。庶得血行。郁散而病自瘳矣。名曰青龍者,青龍乃東方之神,龍行而鬱散也。

參附湯(《局方》)

主陽脫,汗多,肢冷,脈伏。

白話文:

青龍散用於治療風熱入中,導致眼睛發黃、口渴煩躁的症状。方劑以仙靈脾、地黃、首烏三味藥各三錢,防風、荊芥各一錢五分,研磨成粉末,用沸水調和服用三錢。青龍散的藥理是,仙靈脾辛寒,可散風泄熱;首烏、地黃可行血熄風;荊芥、防風可宣散表邪,使血行通暢,鬱結消散,從而達到治療效果。青龍散的命名,取自東方之神青龍,意指龍行而鬱散,藥效如同青龍行風,祛除病邪。

參附湯則用於治療陽氣虛脫,導致汗出不止、四肢冰冷、脈象微弱的症状。

人參,附子(各等分)

水煎服。

錢鬥保曰:先身而生謂之先天,後身而生謂之後天。先天之氣在腎,是父母之所賦;後天之氣在脾,是水穀之所化。先天之氣為氣之體,體主靜,故子在胞中,賴母息以養生氣,則神藏而機靜;後天之氣為氣之用,用主動,故育形之後,資水穀以奉生身,則神發而運動。天人合德,二氣互用,故後天之氣得先天之氣,則生生而不息;先天之氣得後天之氣,始化化而不窮也。補後天元氣,無如人參;補先天陽氣,無如附子。

二藥相須,用之得當,則能瞬息化氣於烏有之鄉,頃刻生陽於命門之內,方之最神捷者也。

白話文:

人參和附子各取等量,用水煎服。

錢鬥保說:人生之前稱為先天,出生之後稱為後天。先天之氣存在腎臟,是父母遺傳的;後天之氣存在脾臟,是由飲食轉化的。先天之氣是氣的本源,主靜,所以嬰兒在母體中依靠母親的呼吸來養育生氣,精神內藏而動作靜止;後天之氣是氣的運用,主動,所以出生之後,依靠飲食來滋養身體,精神外發而活動頻繁。人與天地相合,兩種氣相互運用,所以後天之氣得到先天之氣,才能生生不息;先天之氣得到後天之氣,才能變化無窮。補益後天元氣,沒有比人參更好的藥物;補益先天陽氣,沒有比附子更好的藥物。

這兩種藥物相互配合,使用得當,就能瞬間化氣於虛無之境,頃刻生陽於命門之中,可謂是最神速的藥物。

固根湯(天士)

主下虛不固,沖氣上衝,咳喘,失血,遺滑,腰痛,面赤,足冷,多汗。

人參(五錢),枸杞(二兩),牡蠣,紫石英,鉛(各一兩),竹茹(三錢)

水煎服。

錢韻之曰:昔黃帝有以人應木之語,譬如人者,木也;人之腎,猶木之根也;人之血,猶木之津也。腎中陰陽,不可偏倚。陰精一虧,腎自不固,則如木之根浮,暴風莫御。若衝陽上衝,精血失守,無非藏納之失司。藥取質靜濃厚,重著歸下。血脫益氣,故用人參、枸杞培補精血;英、鉛收鎮衝脈,包裹大氣之散越;牡蠣收其氣液,導陽歸海。務使腎職封藏,衝陽不動,根本自固矣。

白話文:

固根湯(天士)

主治: 下元虛弱、根基不固,沖氣上衝,咳嗽喘息,失血,遺精滑精,腰痛,面紅,足寒,多汗。

藥材: 人參(五錢)、枸杞(二兩)、牡蠣、紫石英、鉛(各一兩)、竹茹(三錢)

用法: 水煎服。

錢韻之曰: 古時黃帝曾說「人應木」的道理,比喻人就像樹木,人的腎臟就如同樹根,人的血液就像樹木的汁液。腎臟中的陰陽要保持平衡,不可偏頗。若陰精虧損,腎臟就會虛弱不固,就像樹根浮動,無法抵擋狂風。若沖陽上衝,精血外洩,都是因為腎臟封藏功能失調。因此,此方選用質地沉靜濃厚的藥材,重著歸於下方。用人參、枸杞培補精血,以益氣補血;紫石英、鉛收鎮沖脈,防止氣血散失;牡蠣收斂氣液,引導陽氣歸於腎臟。藥物配合,務使腎臟的封藏功能恢復,沖陽不再上衝,根本得以固守。

王孟英曰:凡氣喘吸促,根蒂欲漓者,可重用杞子,殊勝他藥也。以其純甘多液,能補精神氣血之耗傷,又可以養心營,可以潤肺燥,可以緩肝急,可以補脾陰,其用多矣。竹皮堅韌,能固氣液之脫而清虛火,即房勞而氣液兩虧者,亦可以此法接續一線之生機。復以參之大補氣血,金石以鎮逆,介屬以潛陽。凡氣液虛而氣不納者,可以挽性命於旦夕之間。

交感丹(鐵甕)

主心腎不交,肝鬱侮土,心忪,痞滿,遺泄,陰痿,脘痛,納食難運。

香附,茯神(各一兩)

白話文:

王孟英說:對於呼吸困難、氣喘頻繁的情況,如果症狀嚴重到似乎隨時會衰竭,那麼使用大量的枸杞子治療,效果會比其他藥物更顯著。枸杞子性質純正甘甜,富含水分,能夠補充因消耗而減弱的精神、氣血,同時它還能滋養心臟、調節營養供應,潤澤乾燥的肺部,緩解肝部的緊張,補充脾臟的陰液,用途十分廣泛。竹皮堅韌耐久,能夠穩定氣息和液體流失,清熱去虛火,即便是因房事過度導致氣體和液體雙重損失的患者,也能夠藉助這種方法保持生命線的活力。此外,加入大量的人參來補充氣血,使用金石類藥物來抑制逆流,介屬類藥物來調理陰陽。對於氣血虛弱、氣息無法收納的患者,在生死攸關的緊要時刻,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輓回生命。

交感丹(鐵甕): 主要針對心腎功能不協調、肝氣鬱結影響脾土,表現為心悸不安、腹部脹滿、尿瀉、男性性功能障礙、胃部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 香附(各一兩):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
  • 茯神(各一兩):能調節心神,安神定志,對失眠、心慌有很好的效果。

為末,蜜丸。

脾胃之氣不運,升降失司,上下否塞;心火不降,腎水不升;又或肝氣抑鬱,橫凌中土,為病不止一端。故以茯神補心火以生土,香附解肝鬱以疏土。使中焦流運,上下斡旋,五內和諧,互相交感,何虞諸恙不已哉?

枇杷葉湯(天士)

主濕溫白㾦,身熱有汗。

枇杷葉(五錢,去毛),杏仁(去皮尖搗),茵陳,豆卷(各三錢)

水煎服。

平胃散(龍宮)

主脾經積濕,中滿飲痞。

蒼朮(五兩),厚朴,陳皮(各三兩),甘草(二兩)

白話文:

最後,做成蜜丸。脾胃之氣運作不順暢,升降失調,上下阻塞;心火不下降,腎水不上升;還可能肝氣鬱結,橫衝直撞影響脾胃,造成各種疾病。因此用茯苓補益心火以生脾土,香附解肝鬱以疏通脾土,使中焦運作通暢,上下協調,五臟和諧,互相影響,怎麼會還有各種疾病呢?

枇杷葉湯,出自天士,主治濕溫白喉,身體發熱且伴有汗。

藥方:枇杷葉(五錢,去除毛),杏仁(去除皮尖,搗碎),茵陳,豆卷(各三錢)

水煎服。

平胃散,出自龍宮,主治脾經積濕,腹部脹滿,飲水不消化。

藥方:蒼朮(五兩),厚朴,陳皮(各三兩),甘草(二兩)

為末,調服。

王孟英曰:卑監乃是脾德。有慚土不勝濕,健運失職,陽氣不升,非胃病也。夫脾字從卑,原為陰土,其性惡濕。燥補相宜,脾濕去而不滯,脾得補而健運,則是方也,乃調脾土之卑監。而名曰平胃者,以脾氣健而升,胃自平而降耳。

人中黃散(震亨)

主溫疫熱毒,疙瘩瘟,霍亂,痧痢。

人中黃(一兩),硃砂,雄黃(各一錢五分)

為末,調服。

凡病人人相染,即為疫毒。朱、黃稟天地純陽之氣,專闢瘟邪,大解疫毒。中黃本甘草之體,藉糞尿之精,氣味鹹寒,大清熱毒,且與穢濁同氣相求,引穢濁熱毒使從下趨也。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適量水調和後服用。

王孟英說:卑監指的是脾臟的運化功能。如果脾臟虛弱,無法抵抗濕氣,運化失常,陽氣無法上升,這就不是胃病。脾字從卑,本義為陰土,性喜乾燥,厭惡濕氣。因此,應該採取乾燥的方法來補益脾臟,讓濕氣排出體外,脾臟恢復運化功能,這就是此方的作用,調和脾土的卑監。而稱之為平胃,是因為脾氣健運而上升,胃氣自然下降平順。

人中黃散主治溫疫熱毒、疙瘩瘟、霍亂、痧痢。

人中黃(一兩)、硃砂、雄黃(各一錢五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適量水調和後服用。

凡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感染,就是疫毒。硃砂和雄黃秉承天地純陽之氣,專門用來驅除瘟邪,能有效解毒。人中黃本是甘草的藥性,藉由糞尿的精華,氣味鹹寒,能清熱解毒,而且與穢濁之氣相通,能引導穢濁熱毒從下部排出。

滋營養液膏(生白)

主肝氣不和,頭暈、耳鳴,久不愈。

女貞子,旱蓮草,沙苑,蒺藜,桑葉,芝麻,枸杞,菊花,白芍,歸身,地黃,穭豆,南燭,茯神,玉竹,陳皮,甘草(各四兩)

以天泉水、桑火熬膏,收以阿膠、白蜜各三兩,貯好,日服五、六錢。

薛生白曰:此方為林下服食之大藥,肝氣不和之妙品。貞、蓮二味,法二至以暗轉陰陽;佐以桑、麻,為調風氣,應候播植生機;助以杞、菊,為升降之春秋,亦承留以宣化;歸芍辛酸,一通一泄,使無壅滯之情;地黃、蒺藜,一填一養,不致肌虛之困;穭豆滋水熄肝;南燭培元益氣;茯神、玉竹,為營衛報使;橘紅、甘草,為喉舌真司;阿膠濟水,造成激濁揚清之凜冽;蜂蜜,百花釀就,和風甘雨之仁慈。服之不特調元卻病,且以見天地之生生,有如是也。

白話文:

滋營養液膏(生白)

功效: 主要治療肝氣不和導致的頭暈、耳鳴,久治不癒的症狀。

藥材:

  • 女貞子、旱蓮草、沙苑、蒺藜、桑葉、芝麻、枸杞、菊花、白芍、歸身、地黃、穭豆、南燭、茯神、玉竹、陳皮、甘草(各四兩)

製法:

  1. 以天泉水和桑火熬膏。
  2. 收取後加入阿膠和白蜜各三兩。
  3. 儲存好,每日服用五至六錢。

薛生白評註: 此方是林下服食的良藥,也是治療肝氣不和的妙方。

  • 女貞子和旱蓮草,遵循二至之法,暗中轉化陰陽。
  • 佐以桑葉和芝麻,調和風氣,應時播種生機。
  • 輔以枸杞和菊花,作為升降之春秋,亦承留以宣化。
  • 歸身和白芍,辛酸並用,一通一泄,使無壅滯之情。
  • 地黃和蒺藜,一填一養,不致肌虛之困。
  • 穭豆滋水熄肝。
  • 南燭培元益氣。
  • 茯神和玉竹,作為營衛的使者。
  • 橘紅和甘草,為喉舌的真主。
  • 阿膠滋養水液,造成激濁揚清的凜冽之氣。
  • 蜂蜜,百花釀成,如和風甘雨般仁慈。

服用此方不僅能調和元氣、去除疾病,更能感受到天地生生不息的奧妙。

珍珠母丸(叔微)

主魂魄不安,不寐,驚悸。

珍珠母,龍齒,虎睛(各等分)

為末,蜜丸,朱衣。

許叔微曰:珠母為鎮驚第一,龍齒安魂,虎睛定魄,各言其類也。東方青龍,屬肝而藏魂;西方白虎,屬肺而藏魄。故治魂飛揚者,宜以龍齒;治魄不寧者,宜以虎睛。萬物有成理而不失,亦在夫人達之而已。

通絡湯(天士)

主水濕橫溢,一身洪腫,二便澀少。

蔥須(洗),絲瓜絡,忍冬,赤豆(各等分)

白話文:

珍珠母丸是由許叔微所創,主要用於治療魂魄不安、失眠、心悸等症狀。藥方包含珍珠母、龍齒、虎睛,三者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外用朱砂衣包裹。

許叔微認為珍珠母是鎮驚的首選藥材,龍齒能安魂,虎睛能定魄,三者各有其效用。根據五行學說,東方屬青龍,與肝臟相應,肝臟主藏魂;西方屬白虎,與肺臟相應,肺臟主藏魄。因此,治療魂魄飛揚的症狀,宜用龍齒;治療魄不寧的症狀,宜用虎睛。萬物都有其運作規律,只要用心領悟,就能明白其中道理。

通絡湯是由天士所創,主要用於治療水濕停滯、全身浮腫、大小便不暢等症狀。藥方包含蔥須(洗淨)、絲瓜絡、忍冬、赤豆,四者等量混合。

水煎服。

大凡經絡為病,總以宣通為是。濕熱相蒸,經隧阻塞,表裡俱病。是方四味並通經絡,冬豆泄之於內,蔥須祛之於外,合瓜絡則宣通太陽、太陰之氣化,氣化則水自行也。《內經》「開鬼門,神犀丹」,正指此也。

然照湯(孟英)

主暑穢挾濕,霍亂吐下,惡寒肢冷,脘痞。

梔子(炒),佩蘭,半夏(治,各一錢五分),厚朴(四分),豉(三錢,綿裹),滑石(二錢)

水煎服。

薛生白曰:霍亂本是濕熱穢濁直犯中焦。故以梔豉上下分開之,半滑中外滲泄之,芳香辛散之藥橫解之,以廓清諸邪,吐下自止。

白話文:

水煎服。

一般來說,經絡生病,都要以疏通為原則。濕氣和熱氣相互蒸騰,導致經絡阻塞,內外都生病。這個方子裡四種藥材都能通經絡,冬豆從內部泄解,蔥須從外部祛除,瓜絡則疏通太陽、太陰的氣化,氣化了,水就會自然排出。《內經》中「開鬼門,神犀丹」就是指這個道理。

這個方子主要是針對暑熱夾雜濕氣,導致霍亂、嘔吐、腹瀉、怕冷、四肢冰冷、脘腹脹滿的病症。

梔子(炒),佩蘭,半夏(制,各一錢五分),厚朴(四分),豉(三錢,用布包裹),滑石(二錢)

水煎服。

薛生白說:霍亂本是濕熱穢濁直接侵犯中焦。所以用梔子和豉來上下分開,用半夏和滑石來中外滲透泄解,用芳香辛散的藥材來橫向解毒,以徹底清除邪氣,嘔吐腹瀉自然會停止。

王孟英曰:霍亂而凜寒厥逆,舌苔白厚,有似寒象,實濕熱穢濁內蒙也。故必須具然犀之照,庶不為病所蒙。

交加散(叔微)

主營衛不通,經脈不調,癥瘕寒熱。

生地(生薑汁炒),生薑(生地汁炒)

各炒乾為末,溫酒下三錢。

氣血不行,營衛不通,邪聚經絡,故以通絡脈,和血積之地黃,引辛散之生薑直入經絡,行氣散結。氣行結散,經絡自和。且姜得地而不燥,地得姜而不凝,交加取義若此。凡邪深而祛邪之藥不能直達病所者,皆可伊此,用同氣藥引之也。

檀香飲(天士)

白話文:

王孟英說,霍亂患者出現手腳冰冷、四肢厥逆,舌苔白厚,看似寒症,其實是濕熱穢濁內阻所致。所以一定要有明察秋毫的眼光,才能不被病症蒙蔽。

交加散(叔微方)

主要用於治療營衛不和,經脈不調,腹內癥瘕寒熱。

生地(用生薑汁炒過),生薑(用生地汁炒過)

各別炒乾研末,溫酒送服三錢。

氣血運行不暢,營衛不通,邪氣聚集在經絡中,因此用地黃通絡脈,和血積;用生薑辛散直達經絡,行氣散結。氣血通暢,結塊消散,經絡自然恢復和諧。而且生薑與生地互相調和,不燥不凝,交加取義就在於此。凡是邪氣深重,祛邪藥物無法直達病灶的,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以同氣藥引導藥力到達病所。

檀香飲(天士方)

主膻中郁遏,肝氣不和,心痛欲死。

檀香(二兩),丹參(五錢),砂仁(一錢)

水煎服。

錢韻之曰:思慮過度,大怒傷肝,膻中郁遏,氣壅不通,或瘀血不通,其痛大作。檀香辛鹹溫而氣香,利氣和肝,散郁醒脾。檀字從亶,膻亦從亶,理能入膻勻氣。丹參苦辛色紫,人心調血;砂仁開曠胸中。氣血調和,膻中清靜,則志意治,陽氣固,病自除矣。怒氣傷肝,宜用紫檀;思慮傷脾,宜用白檀。臨證施用,各有所宜也。

白話文:

主要是因为膻中部位郁结不通,肝气不调和,导致心痛得想要死。

用檀香两两,丹参五钱,砂仁一钱,用水煎服。

钱韵之说:过度思虑,大怒伤肝,导致膻中郁结,气机阻塞不通,或者瘀血不通,疼痛加剧。檀香辛温性咸,气味芳香,能行气和肝,散郁醒脾。檀字和膻字都带“亶”字,说明檀香有进入膻中,调理气机的功效。丹参苦辛,颜色紫红,能调理心血;砂仁可以开通胸中郁闷。气血调和,膻中清净,精神就会安定,阳气充实,疾病自然就会痊愈。怒气伤肝,应该用紫檀;思虑伤脾,应该用白檀。临床上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有其用处。

駐車丸(《千金》)

主下利崩脫,日久不愈。

黃連(六兩),乾薑(二兩),當歸,阿膠(各三兩)

為末,膠丸。

陳修園曰:張路玉謂人身有車,皆附脊而行,以精氣神之運度。羊車屬肺分,當在上,以職司化氣生精,故位反在下;鹿車屬腎分,當在下,以職司化火益氣,故位反在中;牛車屬脾分,當在中,以職司化味歸神,故位反在上。此平人之常度也。平人失其常度而患下利崩脫,良由鹿車過駃,趲動羊車,過動以致精不藏;牛車過疲,不能隨鹿車之駐驟,以致水穀不克。

白話文:

《駐車丸》方劑解說:

方劑出處: 《千金方》

主治: 下痢不止、身體虛弱、久治不愈。

藥物組成:

  • 黃連(六兩)
  • 乾薑(二兩)
  • 當歸(三兩)
  • 阿膠(三兩)

製法: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與阿膠製成丸劑。

方劑註解:

陳修園曰:張路玉認為人體內有三個虛擬的「車」,分別代表不同的臟腑功能,都附著在脊柱上運作。

  • 羊車:屬肺,應在上方,負責化氣生精,但實際上位置卻在下。
  • 鹿車:屬腎,應在下方,負責化火益氣,但實際上位置卻在中間。
  • 牛車:屬脾,應在中間,負責化味歸神,但實際上位置卻在上。

這是正常人的生理規律。

當人體失去這種正常的運作規律而出現下痢、虛脫、久治不愈的症狀時,可能是因為:

  • 鹿車過於活躍,衝動羊車,導致精氣不能收藏;
  • 牛車過於疲憊,無法配合鹿車的運行,導致水谷消化吸收不良。

因此,駐車丸就是針對這種病理情況而設計的方劑,旨在通過藥物的作用,調整人體內「車」的運行規律,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故用乾薑以助牛車之健運,黃連以挽鹿車之傾危,阿膠以救羊車之奔迫,當歸以理血氣之散亂。庶精、氣、神各歸其統,而無崩脫之虞。且冷利得乾薑可瘳;熱利得黃連可瘳;冷熱交錯,得姜連可解。阿膠可滋乾薑之燥,當歸可和黃連之寒,不特為久利神丹,尤為休息之專藥。

五花煎(椿田)

主氣滯血凝,脘痛,石瘕,腹疼,經水不調。

月季花,山茶花,紅桃花,玫瑰花,水紅花(各等分)

白話文:

因此用乾薑來幫助牛車順利運作,用黃連來防止鹿車傾覆,用阿膠來救助羊車奔馳,用當歸來理順散亂的血氣。這樣精、氣、神各歸其位,就不會出現崩潰的情況。而且,寒性腹瀉用乾薑可以治癒;熱性腹瀉用黃連可以治癒;寒熱交雜,用乾薑和黃連就可以解決。阿膠可以滋潤乾薑的燥性,當歸可以調和黃連的寒性,不只是久瀉的特效藥,更是休息的專用藥物。

五花煎,由椿田所創。

主治氣滯血凝、胸腹疼痛、石瘕、腹痛、月經不調。

藥材:月季花、山茶花、紅桃花、玫瑰花、水紅花(各等份)。

水煎服。

凡屬積聚,多由肝經悒鬱,氣不運行,血凝成瘕。此方獨取其花,取花以散之也。且皆色赤,氣溫味苦,能走血絡而和之行之,足可卻疾,非破積除癥之猛劑也。虛人、老人,不耐攻伐者,皆可採用也。

稀涎散(《局方》)

主中風暴僕,痰涎壅盛,氣閉不通,牙緊喉閉。

白礬,皂角,巴豆,藜蘆(各等分)

為末,溫水灌五分,取吐痰涎為度。

徐靈胎曰:此急救吊痰之法。實見其痰在膈上則可用,否則提其上升,反成厥冒等疾。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凡是積聚的病症,多半是由於肝經鬱結,氣機運行不暢,導致血液凝結成塊。此方獨取紅花,利用其散結功效。紅花性溫味苦,色澤鮮紅,能走血絡,使血流通暢,達到祛除疾病的效果。此方並非破除積聚、消除癥結的猛烈藥物,虛弱之人、老年人以及不耐受攻伐的患者皆可使用。

稀涎散出自《局方》,主要用於治療中風昏迷、痰涎壅盛、氣息不通、牙關緊閉、喉嚨閉塞等症狀。

方劑由白礬、皂角、巴豆、藜蘆等分組成,研磨成粉末,用溫水灌服五分,以吐出痰涎為止。

徐靈胎指出,此法為急救吊痰之法,如果痰結在膈膜上,則可使用此方。若痰結不在膈膜上,則不應強行使其上升,否則可能導致厥逆、昏迷等症狀。

白薇湯(叔微)

主血厥內熱,經色漸淡,或結塊,帶下,寒熱。

白薇,當歸,人參(各二錢),甘草(五分)

水煎服。

謝映廬曰:形瘦多火,面紅脈大,汗多厥逆,名曰血厥。火氣焚灼,血液衰弱。陰陽相抱,乃能動靜有常。若陽失陰守,則陽氣上而不下,而為厥逆,月事超前或陽維為病。而苦寒熱,法當生陰以維陽。白薇降而涼血,達衝任而利陰,故主忽忽不知人,狂惑。參、歸生血液而固氣,合甘草以緩火勢也。

杉木湯(洵美)

白話文:

白薇湯用於治療血厥內熱,症狀包括經期血量逐漸減少、血塊、白帶、寒熱交替。藥方由白薇、當歸、人參(各兩錢)、甘草(五分)組成,水煎服。

謝映廬認為,形體消瘦、體內火熱、面紅脈大、汗多且出現厥逆現象,稱為血厥。火氣過盛灼傷血液,導致血液衰弱。陰陽相輔相成,才能維持正常生理功能。陽氣失守,則陽氣上升而不下降,導致厥逆,月經提前或陽維受損。苦寒藥物能滋陰以維護陽氣。白薇性涼,能清熱涼血,通達衝任二脈,滋陰潤燥,因此可用於治療神志恍惚、神經錯亂。人參、當歸能滋補血液,固護元氣,甘草緩解火勢。

杉木湯的藥方內容沒有提供。

主濕毒瘀血,腳氣上衝,脘腹痞硬欲死。

杉節,橘葉(各一升),大腹子(七枚,搗),丹參(一兩),童便(一杯,衝入)

水煎服。

錢韻之曰:唐·柳柳洲云:元和間得腳氣病,夜半脘脅結痞如石,不知人,目上視,用此湯服之立愈。蓋足部有病,多因濕毒,經久不愈,與瘀血為伍,若衝至心肺則不治。杉節堅硬屬金,取節以止之,金能鎮逆、燥濕、通氣、流利關節,橘以疏肝利氣,檳則達下降逆,丹參通瘀活血,從上達下,勢若奔馬,童便領邪從濁道而出。故一二劑即可救死。

白話文:

濕毒瘀血積聚,導致腳氣向上蔓延,胸口腹腔脹滿堅硬,快要死了。用杉節、橘葉各一升,大腹子七枚搗碎,丹參一兩,童便一杯冲入,水煎服用。據說唐代柳柳洲在元和年間患腳氣病,半夜胸口腹側結塊如石,神志不清,眼睛向上看,服用此湯藥後立刻痊癒。因為腳部疾病大多是濕毒引起的,長期不治,就會與瘀血糾纏在一起,如果向上衝到心肺,就無法救治。杉節堅硬屬金,用其節來止住病症,金能鎮逆、燥濕、通氣、舒展關節,橘葉能疏肝利氣,檳榔則能向下引導逆氣,丹參通瘀活血,從上到下,勢如奔馬,童便引導邪氣從下焦排出。所以一兩劑就能救死。

但斯證終不除根,不過使其仍歸於足而已。

桑螵蛸散(寇氏)

主精神失守,遺精,溲數,健忘,心悸。

人參,茯神,遠志,龍骨,當歸,石菖蒲,桑螵蛸(各等分)

為末,龜膠泡湯調,臨臥服。

葉天士曰:神傷於上,精敗於下,心腎不交,里真無藏,腎關不固,心動神馳,神馳精敗。故急以螵蛸、龍骨固之,當歸滋血,人參益氣,菖蒲益心智,龜膠滋腎精,茯神理心脾以交腎,遠志固腎氣以寧心,色色俱到。

白話文:

桑螵蛸散主要是針對精神失守、遺精、尿頻、健忘、心悸等症狀,藥方由人參、茯神、遠志、龍骨、當歸、石菖蒲、桑螵蛸等藥材組成。雖然這些藥方能改善症狀,但治標不治本,只是讓病情暫時穩定,並沒有徹底根治。

柴胡地骨湯(守真)

主陰氣素虧,熱入骨髓,骨蒸內熱,盜汗,口糜,牙宣。

銀柴胡,地骨皮(各一兩)

水煎服。

陰虧內熱,或因素稟,或因暑熱病後,必見脈數,舌黃。柴地俱有滋陰養液之功,又有直清髓熱之力,若兼濕者,甘露飲尤妙。

竹茹湯(在涇)

主胃火上逆,喘咳,呃逆,嘔惡,吐血。

竹茹(一升),葦根(一尺),枇杷葉(五張,去毛)

白話文:

柴胡地骨湯用於陰氣不足、熱邪入侵骨髓,導致骨蒸發熱、盜汗、口糜、牙齦腫痛等症狀。銀柴胡、地骨皮各一兩,水煎服。陰虛內熱,可能是先天不足,也可能是暑熱病後所致,通常脈象數而舌苔黃。柴胡地骨湯能滋陰養液,直清髓中熱邪。若兼有濕氣,則甘露飲效果更佳。

竹茹湯用於胃火上炎,引起喘咳、呃逆、嘔吐、吐血等症狀。竹茹一升,葦根一尺,枇杷葉五張,去毛,水煎服。

水煎服。

汪訒庵曰:胃火上衝,肝膽之火助之,肺金之氣不得下降,方以竹茹清肝膽火,葦根清胃火,枇杷葉降肺氣。藥雖平衍無奇,卻有輕以去實之能。

紫菀湯(元義)

主肺氣不化,胸痹,便閉,不寐,不食,咳喘,身熱,時邪症汗下溫清不應者。

紫菀(八錢),蘇子,鬱金,栝蔞皮(各一錢五分),杏仁(三錢),枳殼(一錢),桔梗(三分),枇杷葉(四錢,去毛)

白話文:

將藥材用清水煎煮後服用。汪訒庵認為,此方針對胃火上炎、肝膽之火助長,導致肺金之氣無法下降的症狀。藥方以竹茹清肝膽之火,葦根清胃火,枇杷葉降肺氣。藥材雖然平淡無奇,卻能輕輕地去除病邪,達到治療的效果。此方主治肺氣不化,胸部悶痛,便秘,失眠,食慾不振,咳嗽喘息,發熱,以及因時邪感染而導致汗出不暢、溫清不應的症狀。藥方成分包括紫菀八錢、蘇子、鬱金、栝蔞皮各一錢五分、杏仁三錢、枳殼一錢、桔梗三分、枇杷葉四錢(去毛)。

水煎服。

葉天士曰:天氣下降則清明,地氣上蒸則晦塞。上焦不行,下脘不通,陽氣痹塞,濁陰自聚。治法獨取太陰者,以肺主一身之氣化也。紫菀開肺之郁,潤腸之燥,旋運清陽,一物而三扼其要,蘇、郁宣其鬱結,桔、枳升降氣機,枇、杏、蔞皮清肅氣化,由肺直達大腸,上痹之邪,可從下解矣。用之得當,立奏奇功;不中病機,亦無大害,誠妙方也。

藿香正氣散(《局方》)

感夏月不正之氣,憎寒壯熱,頭痛頭眩,瘧痢泄瀉,脘悶嘔惡。

藿香,紫蘇,白芷,大腹皮,蒼朮,茯苓(各三兩),陳皮,半夏,厚朴(各二兩),桔梗,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葉天士說:天氣下降則清明,地氣上升則阻塞。上焦不通暢,下脘也阻塞,陽氣受阻,濁陰積聚。治療方法單獨取用太陰經,因為肺主一身之氣化。紫菀能開肺郁,潤腸燥,旋轉運化清陽,一味藥物就掌握了三個關鍵點。蘇葉、郁金宣通鬱結,橘皮、枳殼升降氣機,枇杷葉、杏仁、蔞皮清肅氣化,從肺直達大腸,上焦的邪氣,可從下焦解開。用藥得當,立刻奏效;不中病機,也沒有大害,真是妙方。

為末,每服五錢。

王孟英曰:此治風寒外感,食滯內停,或兼濕邪,或吸穢氣,或傷生冷,或不服水土等證的是良方。若溫暑熱證,不兼寒濕者,在所切禁。名曰正氣,謂非時不正之氣,此方皆能正之。

金鈴子散(守真)

主肝木犯胃,氣滯血凝,下焦濕熱,心痛,脘痛,嘔逆,癥瘕,溺赤,淋濁,下利,腹痛,奔豚,帶下,疝。

金鈴子(三錢),延胡索(一錢)

為末,調服。

李時珍曰: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雖小制,配合存神,卻有應手取效之功,勿以輕淡而忽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

王孟英說:這個方子用於治療風寒外感、食積內停,或伴隨濕邪、吸入穢氣、受寒涼、水土不服等症狀,效果很好。如果出現溫暑熱症,不伴隨寒濕的,就絕對不能使用。方名叫做「正氣」,指的是非時不正之氣,這個方子都能夠矯正。

金鈴子散(守真)

主要治療肝木犯胃、氣滯血凝、下焦濕熱、心痛、脘痛、嘔逆、癥瘕、小便赤澀、淋濁、腹瀉、腹痛、奔豚氣、帶下、疝氣等症狀。

金鈴子(三錢)、延胡索(一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調服。

李時珍說:這個方子的妙處不可言喻。雖然方子簡單,但藥材搭配精妙,卻能立竿見影,不要因為它看起來輕淡而忽略它的功效。

葉天士曰:川楝苦寒,清熱化濕,直泄肝陽;延胡專理氣滯血凝之痛,以肝主疏泄故也。

王晉三曰:此方治熱厥心痛。厥者,逆也。經以諸痛皆屬於心,而熱厥屬於肝逆。金鈴非但泄肝,功專導去小腸膀胱之濕熱,引心胞相火下行,而堅下焦之陰,延胡和周身氣血而止痛。凡肝經鬱熱者,皆可用之。

治瘧湯(元功)

主暑溫,伏暑,瘧疾,不寐。

夏枯草(一兩),生薑衣(一錢),半夏(治,二錢),桑葉(五張)

露水煎服在發熱時。

錢韻之曰:經謂「夏傷於暑,秋必痎瘧」。又曰「夏暑汗不出,秋成風瘧」。瘧者,暑熱伏於少陽,秋涼束於皮毛。少陽乃陰陽交界之所,故以夏枯至夏即枯,由陽入陰,內清暑熱;半夏至夏方生,由陰達陽,領邪外出。二藥相濟,陰陽交界之邪可出。即以桑葉、姜皮解肌發汗,在表之邪從汗走泄矣。此熱瘧皆可用之。至若不寐,亦惟調和陰陽而已。

白話文:

葉天士說:川楝性苦寒,能清熱化濕,直接瀉去肝陽;延胡索專門治療氣滯血凝導致的疼痛,這是因為肝臟主疏泄的緣故。

王晉三說:這個方子治療熱厥心痛。厥,指的是逆。經書上說,所有疼痛都歸屬於心,而熱厥則屬於肝逆。金鈴子不單單瀉肝,它專門引導小腸膀胱的濕熱排出,並引導心包的相火下降,鞏固下焦的陰氣,延胡索調和周身氣血,止痛。凡是肝經鬱熱的人,都可以使用這個方子。

治瘧湯(元功)

主治暑溫、伏暑、瘧疾、失眠。

夏枯草(一兩),生薑皮(一錢),半夏(炮製,二錢),桑葉(五張)

用露水煎服,在發熱時服用。

錢韻之說:經書上說:「夏天受暑邪侵害,秋天就會得瘧疾」。又說:「夏天暑熱出汗不暢,秋天就會得風瘧」。瘧疾是暑熱伏在少陽經,秋涼收斂在皮毛之中。少陽是陰陽交界的地方,因此用夏枯草,它在夏天就枯萎,從陽入陰,內清暑熱;用半夏,它在夏天才生長,從陰達陽,引邪外出。兩種藥物互相配合,就能將陰陽交界處的邪氣驅除。再用桑葉、薑皮解肌發汗,將表面的邪氣從汗液排出。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熱瘧,至於失眠,也是因為陰陽失調,調和陰陽即可。

黃砂洗毒散(椿田)

主疫毒百病。

雄黃(五錢),硃砂(一兩,水飛)

為末,調服。

此辟邪殺鬼,敗瘟解毒,安神定魄之神方也。

交泰丸(曉瀾)

主肝胃不和,相火妄行,脘痛,嘔,口糜,舌碎。

肉桂,黃連(各等分)

為末,蜜丸。

顧曉瀾曰:夫人身氣血即天地之陰陽,必二氣交泰,方為穗歲。偶有偏倚,變幻即生。今肝胃不和,心火上炎,腎火妄行,非此莫愈。蓋桂為平肝之聖藥,既可引火歸原,又能入心養營。佐以黃連交濟,俾水火兩得,交感而無背戾。自然龍藏海底,金養水中,血漸生而氣有所附,不至或升或降,遊騎無歸矣。

白話文:

黃砂洗毒散(椿田)

主要治療瘟疫毒氣引起的各種疾病。

雄黃五錢,硃砂一兩(用水研磨成粉末)。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調服。

此方具有辟邪殺鬼、消滅瘟疫解毒、安神定魄的神奇功效。

交泰丸(曉瀾)

主要治療肝胃不和,相火妄動,導致脘腹疼痛、嘔吐、口腔潰爛、舌頭潰瘍等症狀。

肉桂和黃連等量。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蜜丸。

顧曉瀾說:人體的气血就像天地之间的阴阳,必须阴阳交泰,才能保持健康。偶尔出现阴阳失衡,就会导致各种病变。现在肝胃不和,心火上炎,腎火妄动,唯有此方才能治愈。因为肉桂是平肝的聖藥,可以引火歸原,又能滋养心血。佐以黃連,使水火相濟,相互交感而无冲突。这样,肾气就会潜藏于海底,金气就滋养于水中,血逐渐生成,气有所依附,就不会出现上冲下泻,无依无靠的状况了。

此方一寒一熱,一補一瀉,一者正治,一者反治,乃治火證之良方也。

蘇連飲(生白)

主肺胃不和,乾嘔,呃逆。

蘇葉(三分),黃連(五分)

水煎徐徐服。

王孟英曰:此方藥止二味,分不及錢,不但治上焦宜劑小而輕,竟可愈重病,所謂去實輕可也。蓋氣貴流通,而邪氣擾之,則周身窒滯,失其清虛靈動之機,反覺實矣。惟劑以輕清,則正氣宣布,邪氣潛消,而窒滯自通。設投重劑,不但已過病所,病不能去,而無病之地,反先遭其克伐矣。

黃連不但治濕熱,乃苦以降胃火之上衝;蘇葉味辛甘而氣芳香,通降順氣,獨擅其長。然溫散之性,故雖有黃連並駕,尚減分許而節制之,可謂方成知約矣。用以治胎前惡阻甚妙。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一寒一熱,一補一瀉,一個是正治,一個是反治,是治療火證的良方。

蘇連飲(生白)

主治肺胃不和,乾嘔,呃逆。

蘇葉(三分),黃連(五分)

用清水煎煮,慢慢服用。

王孟英說:這個藥方只有兩種藥材,份量都很少,不但治療上焦適合用量小而輕的藥材,甚至可以治好重病,這就是所謂的「去實輕可」的道理。因為氣需要流通,邪氣干擾它,就會導致周身阻塞,失去清虛靈動的狀態,反而感覺很實。只有用量輕清,正氣才能宣佈,邪氣才會潛消,阻塞自然會通暢。如果用量過重,不僅會超過病症所在,病症無法消除,反而會傷害沒有病的地方。

黃連不僅治療濕熱,還可以苦寒下降胃火的上衝;蘇葉味道辛甘,氣味芳香,通降順氣,有它獨特的功效。但是它溫散的特性,所以雖然有黃連搭配,還是要減少一些分量來控制它,可謂是藥方制定得精確。用它來治療懷孕前惡阻效果很好。

保和丸(震亨)

主食滯不消,脘痛拒按,吞酸,惡食,泄瀉。

山楂(三兩),神麯,茯苓,半夏(治,各一兩),陳皮,萊菔子,連翹(各五錢)

為末,神麯糊丸,麥芽湯下。

凡感證而兼食滯,則以此取一二味,參於感證方中,如肉滯用山楂,麵食用萊菔,糯米用麥芽,若但食滯而無他證者,則用此丸服三四錢。名保和者,謂食滯胃中,則元氣潛消,此方功專化滯而不傷正氣,即是保合太和元氣也。

白話文:

保和丸(震亨)

主治: 食物積滯不消化,胃脘疼痛按之拒按,吞酸,食慾不振,腹瀉。

藥物組成:

  • 山楂(三兩)
  • 神麴(一兩)
  • 茯苓(一兩)
  • 半夏(治,一兩)
  • 陳皮(五錢)
  • 萊菔子(五錢)
  • 連翹(五錢)

製法: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神麴糊丸,用麥芽湯送服。

用法用量: 若有感受外邪而兼有食積者,可取其中一至兩味藥,加入治療外邪的方劑中,如肉積滯用山楂,麵食積滯用萊菔子,糯米積滯用麥芽。若僅是食積而無其他病症者,可服用此丸三至四錢。

藥物功效: 名為保和丸,是因為食積停滯於胃中,會損耗元氣,此方專治化解食積而不傷正氣,能使元氣保持和諧,故名為保和丸。

分清泄濁丸(楊起)

主下焦濕火,敗精瘀血阻竅淋濁。

生大黃(研),琥珀(研,各等分)

雞子白為丸。

淋屬肝膽,濁屬心腎,最宜分別。其有濕火下注,或敗精瘀血阻塞隧道,皆能成此。大黃苦寒,清火化濕,滌精敗瘀,同琥珀則直走小便。其道得通,淋濁自止。

十灰散(可久)

主火亢迫血妄行,吐血如湧。

腳氣,小薊,藕節,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丹皮,棕櫚(各等分)

白話文:

分清泄濁丸由大黃和琥珀研磨製成,主治下焦濕熱,敗精瘀血阻礙小便道而引起的淋濁。淋濁分屬肝膽和心腎,需分別治療。濕熱下注或敗精瘀血阻塞小便道,都能導致淋濁。大黃苦寒,能清熱化濕,滌除敗精瘀血,與琥珀一起直達小便道,通暢水道,淋濁自然止住。十灰散主治火氣亢盛導致血妄行,吐血不止。腳氣則可用小薊、藕節、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丹皮、棕櫚等藥物治療。

燒存性,為末,墨汁調服。

周揚俊曰:留得一分自家之血,即減得一分上升之火,故當急止耳。

劉若金曰:諸灰治血,取其由水而化血,又由血而歸水,故能療血之病於火者。總由水火合化之元,更取水火轉化之氣。原非用於止澀,由水火轉化之氣,更取水火蛻化之功。亦且用之益虛,握樞機以轉關矣。

啟蒙煎(天士)

主風暑上蒙,目赤,頭脹,耳頤腫痛。

夏枯草,鮮菊葉,荷葉邊,綠豆衣,土貝(去心),桑葉(各三錢),苦丁茶(一錢五分),羚角(二錢)

白話文:

將藥物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墨汁調和服用。周揚俊認為,保留一分自身精血,就能減少一分上升的熱氣,所以要緊急止血。劉若金認為,各種灰燼治療血症,是利用其由水轉化為血,再由血歸於水的特性,因此能夠治療因熱而引起的血液病。總之,藥效是來自水火相互轉化的根本,以及水火轉化之氣。並非用於止澀,而是利用水火轉化之氣,以及水火蛻化之功。同時也能益補虛弱,掌握樞紐轉化關節。

啟蒙煎方,主治風暑上蒙,眼睛發紅,頭脹,耳朵和腮幫子腫痛。

藥材:夏枯草、鮮菊葉、荷葉邊、綠豆衣、土貝(去心)、桑葉(各三錢)、苦丁茶(一錢五分)、羚羊角(二錢)。

水煎服。

葉天士曰:頭面清竅,皆清陽交會之所,就外邪來乘,亦必無質清邪。經謂上焦如霧,非清芬輕揚氣味,何以卻邪?壅遏得宣,蒙竅啟清矣。

黃芩滑石湯(鞠通)

主濕熱相蒸,身熱,汗多不解。

黃芩(一錢五分),滑石(三錢)

水煎服。

吳鞠通曰:濕家本有汗,故不可汗解;濕熱兩傷,亦不可偏治。故以黃芩清濕中之熱,滑石利熱中之濕,合則共成宣氣利小便之功。氣化則濕熱化,小便利則濕熱去矣。然非汗多舌黃,不可輕投。

羊脂煎(《千金》)

白話文:

水煎服。

葉天士說:頭面五官,都是清陽之氣交匯之處,外邪入侵,也必然是無質之邪。經書說上焦如霧,若非清香飄揚之氣味,如何能抵禦邪氣?阻塞得宣通,蒙蔽的竅穴得以暢通明朗了。

黃芩滑石湯(鞠通)

主治濕熱交蒸,身體發熱,汗出不止。

黃芩(一錢五分),滑石(三錢)

水煎服。

吳鞠通說:濕邪本就伴隨汗液,所以不可用汗法治療;濕熱兩傷,也不能偏治一方。因此用黃芩清濕邪中的熱,滑石利濕邪中的熱,兩者合用,就能共同發揮宣氣利小便的功效。氣化則濕熱化解,小便通暢則濕熱排出。但是,若非汗多舌黃,不可輕易使用此方。

羊脂煎(《千金方》)

主虛人久利。

羊脂,白蠟,白蜜,白米(各等分)

煎如粥服。

張石頑曰:羊脂性滑利,人用治久利,取滑利以通虛中留滯也。

臥龍丹

主中惡霍亂,五絕,諸般卒倒急暴之證。

牛黃,金箔(各四分),冰片,荊芥,羊躑躅,花蕊(各二錢),麝香(五分),硃砂(六分),牙皂(二錢五分),燈心炭(二錢五分)

研末,磁器密收。

王孟英曰:羊躑躅辛溫大毒,不入湯劑,入酒飲能殺人,近目即昏翳。今以此為君藥,少許搐鼻取嚏,救急最速。垂危重證,亦可以涼開水調灌分許。癰疽發背,蛇蠍蜈蚣受傷,用酒塗患處極效。

白話文:

針對虛弱體質長期腹瀉的問題,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 羊脂(等份)
  • 白蠟(等份)
  • 白蜜(等份)
  • 白米(等份)

將這些材料混合後煮成粥狀飲用。

張石頑指出,羊脂性質滑利,用於治療長期腹瀉,是利用其滑利的特性來疏通虛弱體質中積聚的滯塞。

臥龍丹則用於治療中邪導致的霍亂、五種極端症狀和各種突然發作的急症。

主要成分包括:

  • 牛黃(等份)
  • 金箔(等份)
  • 冰片(等份)
  • 荊芥(等份)
  • 羊躑躅(等份)
  • 花蕊(等份)
  • 麝香(等份)
  • 硃砂(等份)
  • 牙皁(等份)
  • 燈心炭(等份)

以上所有成分研磨成粉末後,需放置在瓷器中密封保存。

王孟英提到,羊躑躅具有辛溫大毒,不適合加入熱水煎煮,但若加入酒中則能殺死人命,接近眼睛會造成視力模糊。現今將其作為藥方中的主藥,少量吸入鼻中引發打噴嚏,能最快應對緊急情況。對於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也可以使用涼開水調和藥粉,每次服用一小許量。對於癰疽、發背、被蛇蠍或蜈蚣咬傷的情況,使用酒塗抹傷口效果極佳。

補中益氣湯(明之)

主中氣不足,久利久瀉,脫肛,溲長。

黃耆,人參,白朮(各一錢五分),當歸,甘草(各一錢),陳皮,升麻,柴胡(各五分)

水煎服。

《口問篇》曰:「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中氣者,脾氣也。脾氣不足則清陽下陷,下關不收,瀉利無度。脾宜升則健,故以升、柴升之,所以健其脾。氣虛者,補之以甘溫,參、朮、歸、陳甘溫氣味,所以益其氣。補之猶恐不及,復以黃耆固在外之元氣,甘草填在內之元氣。故王晉三曰:不僅名之曰補中,而復申之曰益氣也。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主要用於治療中氣不足導致的久瀉久利、脫肛和尿液稀長等症狀。方劑中包含黃耆、人參、白朮、當歸、甘草、陳皮、升麻和柴胡等藥材,水煎服用。中氣不足會導致大小便失常,而補中益氣湯通過補脾益氣,升提中氣,以改善這些症狀。

徐靈胎曰:此方以升提中氣為主。如果中氣下陷者,最為合度。若氣高而喘,則非升柴所宜,學者不可誤用也。

二母湯(傅滋)

主溫邪爍肺,熱痰,燥痰,喘咳,身熱有汗。

知母(三錢,去毛),貝母(五錢,去心)

水煎服。

錢韻之曰:少陰熱熾,煉液化痰,或外感化火,灼爍肺津,化源欲絕。故以知母甘苦寒,清熱瀉火,滋液潤燥,復肺金清肅之權;貝母甘淡,化痰開鬱,且其形象心,又能護衛宮城。凡溫熱時邪,將欲入營者,此方最妙。喻嘉言曰: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

白話文:

徐靈胎曰:此方以升提中氣為主。如果中氣下陷者,最為合度。若氣高而喘,則非升柴所宜,學者不可誤用也。

徐靈胎說:這個方子主要是提升中氣。如果中氣下陷的人,最適合使用。但如果氣往上衝而喘不過氣,就不適合用這個方子,學者們不可誤用。

二母湯(傅滋)

主治:溫邪灼傷肺部,熱痰、燥痰、喘咳,發燒伴有汗。

知母(三錢,去毛),貝母(五錢,去心)

水煎服。

錢韻之曰:少陰熱熾,煉液化痰,或外感化火,灼爍肺津,化源欲絕。故以知母甘苦寒,清熱瀉火,滋液潤燥,復肺金清肅之權;貝母甘淡,化痰開鬱,且其形象心,又能護衛宮城。凡溫熱時邪,將欲入營者,此方最妙。喻嘉言曰: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

錢韻之說:少陰經熱盛,導致津液被燒灼成痰,或者外感熱邪化火,灼傷肺部的津液,導致津液快要耗盡。因此用甘苦寒的知母來清熱瀉火,滋養津液,潤燥,恢復肺臟清肅的功能;貝母甘淡,可以化痰開郁,而且它形狀像心臟,也能保護心臟。凡是溫熱邪氣想要入侵營衛的時候,這個方子最有效。喻嘉言說:所有的肺病,只要有胃氣就能夠活下去,沒有胃氣就會死亡。胃氣就是肺臟的母氣。

本草有知母之名,謂肺藉其清涼,知肺以清涼為母也;貝母者,謂肺藉其豁痰,豁痰為肺之母也。然屢施於火逆上氣,咽喉不利,而屢不應者,名不稱矣。

瀉白散(仲陽)

主腎火刑金,喘咳氣急,內熱有汗,浮腫。

桑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甘草(五錢)

為末,每服二錢,入粳米百粒水煎。

張綺石曰:桑白皮辛能瀉肺氣之有餘,甘能補肺氣之不足,苦能逐三焦之水濕。上部得之,清火而滋陰;中部得之,利濕而益土;下部得之,逐水而消腫。凡虛人喘、腫二候,金逆為火所逼,高而不下則為喘;土卑為水所侮,陷而失堤則為腫。天崩地陷之象也,惟桑皮可以調之。

白話文:

中藥「知母」能清肺熱,因為清涼是肺的根本;「貝母」能化痰,因為化痰是肺的根本。然而,如果多次用於治療肺熱上逆、咽喉不適,卻沒有效果,就說明藥名不符實際。

瀉白散(仲陽)主治腎火灼傷肺金,導致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內熱出汗、浮腫等症狀。

配方:桑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甘草五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百粒粳米,用水煎服。

張綺石說:桑白皮辛味能瀉肺氣之餘,甘味能補肺氣之不足,苦味能驅除三焦的水濕。上部藥力可清熱滋陰;中部藥力可利濕益土;下部藥力可利水消腫。虛弱的人出現喘息、浮腫,是因肺金被腎火逼迫,上逆而不降導致喘息;脾土被水濕侵襲,下陷而失去堤防導致浮腫,如同天塌地陷。只有桑白皮能調節這種失衡狀態。

骨皮,枸杞之根也,入土最深,故名地骨,以其在下,故能資腎家真水;以其皮,故能舒肺葉之焦枯;以其寒,故能退骨髓之炎蒸。粳米調中,不致倒胃;甘草甘緩,不致滑脾。施治允當,功力萬全。若有一毫寒邪、風邪,便宜禁服。

安東散(雲林)

主肝胃不和,胃脘作痛。

蘇羅子(一兩),瓦楞子,蛤殼(各五錢),香櫞(三錢)

為末,調服。

肝為剛藏,官稱將軍,其性躁暴。病則侮其所勝,其因不一,若因氣鬱動肝,或乘其王令,或土弱受侮,或金虛不制者,皆宜此方安之。天師慄安東方之木,疏肝氣之郁;楞、蛤介屬屬金,金能柔木;香櫞調氣散郁,則遂其條達之性而自安矣。

白話文:

地骨皮是枸杞的根,它深入土壤,因此得名地骨,因為它在地下,所以能滋補腎臟的真水;因為它是皮,所以能舒緩肺部的燥熱;因為它性寒,所以能退去骨髓的熱氣。粳米調和脾胃,不至於引起反胃;甘草性甘緩和,不至於滑傷脾胃。治療方法得當,藥效就能發揮到最大。如果有一絲寒邪或風邪,就應該停止服用。

蘇羅子(一兩),瓦楞子、蛤殼(各五錢),香櫞(三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調服。

肝臟是剛強的臟器,被稱為將軍,它的性質急躁暴烈。生病時就會侵犯它所克制的臟器,原因很多,如果因為氣鬱動肝,或者乘機作亂,或者脾土虛弱受到侵犯,或者金氣虛弱不能控制,都應該用此方來安撫它。天師慄能安撫東方之木,疏通肝氣的鬱結;瓦楞子、蛤殼屬於金,金能柔克木;香櫞可以調和氣機,散解鬱結,這樣肝氣就能順暢,自然而然地恢復安寧。

金甲夜光散(旌陽)

主瘧臌。

雄黃,穿山甲,夜明砂,常山,硃砂(各等分)

為末,調服。

瘧疾截之太早,或久而不愈,或變為瘧母者有之,變為臌脹者有之,此方治瘧臌者也。雄黃主寒熱百蠱,明砂主寒熱積聚,常山搜剔伏邪,硃砂安鎮神明,使正氣存內,邪氣外達。寒熱仍作,則可祛邪從表而泄矣。

珍珠(仲陽)

主肝風上僭,脾胃虛寒,瘛瘲,失血,吐瀉。

黃土(二兩)

白話文:

金甲夜光散(旌陽)

主治:瘧疾合併腹脹

成份:

  • 雄黃(等分)
  • 穿山甲(等分)
  • 夜明砂(等分)
  • 常山(等分)
  • 硃砂(等分)

製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調服。

藥理:

瘧疾如果治療過早或治療時間過長而未痊癒,可能會演變成瘧母(指瘧疾反复发作,難以根治),甚至發展成腹脹。此方專治瘧疾合併腹脹。

  • 雄黃:能驅除寒熱百蠱。
  • 夜明砂:能化解寒熱積聚。
  • 常山:能搜剔潛伏的邪氣。
  • 硃砂:能安鎮神明,使正氣內守,邪氣外散。

服用此方後,若寒熱症狀仍舊持續,則可通過祛除邪氣,從表而泄的方式來治療。

珍珠(仲陽)

主治:

  • 肝風上犯,導致眩暈、抽搐等症狀。
  • 脾胃虛寒,導致腹痛、腹瀉等症狀。
  • 瘛瘲(一種癲癇病症)。
  • 失血。
  • 吐瀉。

成份:

  • 珍珠(適量)
  • 黃土(二兩)

水煎服。

劉若金曰:黃土本火土相生之義,俾水土各奠其位,又必因水土合德之義,俾土木互相為用,是則黃土之用,非漫然去濕也,正欲用陽以化陰,而俾濕化得行也。濕化行而血乃化,所以治血證者,非以止澀為功,蓋補生化之原,乃為固脫耳。更欲化陰以和陽,而俾風化得平也,風化平而氣乃化。所以療風證者,非以疏散為功,蓋益其合化之原,乃為靜風耳。

神犀丹(天士)

主溫暑疫毒逆傳入營,痙厥,昏狂,譫語,癍疹,痘瘄,口糜,目赤,咽腐,神煩。

烏犀,菖蒲,黃芩(各六兩),生地,銀花(各一斤),金汁,連翹(各十兩),板藍根(九兩),豉(八兩),元參(七兩),花粉,紫草(各四兩)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煮服用。劉若金說:黃土是火土相生之意,讓水土各自安定在應有的位置,又必須依循水土合德之意,讓土木互相利用。因此,使用黃土不是單純為了去濕,而是利用陽氣來化解陰氣,讓濕氣得以化解。濕氣化解後血液才能化生,所以治療血症,不在於止澀,而是補益生化之源,從而固護元氣。同樣地,還需要化解陰氣以調和陽氣,使風氣得以平息。風氣平息後,氣才能化生,所以治療風症,不在於疏散,而是增益其合化之源,讓風氣安定。

神犀丹(天士)

主要用於治療溫暑疫毒逆傳入營,導致痙厥、昏狂、譫語、癍疹、痘瘡、口糜、目赤、咽腐、神煩等症狀。

藥材包括:烏犀、菖蒲、黃芩(各六兩)、生地、銀花(各一斤)、金汁、連翹(各十兩)、板藍根(九兩)、豉(八兩)、元參(七兩)、花粉、紫草(各四兩)。

生研爛為丸,開水化下。

王孟英曰:溫暑疫毒,邪不即解,耗液傷營,逆傳內陷,但看舌乾光,或紫絳,或元硬,或黑苔,皆以此丹救之。若初病即覺神情昏躁,而舌赤口乾者,是溫暑直入營分。酷暑之時,陰虛之體及新產婦人,患此最多。急須用此,多可挽回,切勿拘泥日多,誤投別劑,以僨事也。

桃花丸(椿田)

主痰飲固結,發狂咳嗽。

桃花(一兩),硼砂(一兩五錢),白芥子(八錢)

為末,水泛丸。

痰飲日久,根蒂牢固,非此方不能破其固結。桃花苦溫,消痰、滌飲、通便最速,復以硼之咸以軟堅,芥之辛以開結,堅結一解,痰從便泄矣,何有狂咳之患哉?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丸狀,用開水送服。

王孟英說:溫暑疫毒,邪氣沒有立即消解,消耗津液傷了氣血,逆流傳入內部,只要觀察舌頭乾燥光亮,或呈紫紅色,或硬如木板,或有黑苔,都可以用這個藥丸來救治。如果剛開始生病就感到精神昏沉躁動,並且舌頭發紅口乾,這是溫暑直接侵入營分。酷暑季節,陰虛體質的人和產婦最容易患這種病。必須馬上用這個藥丸,多能挽回生命,千萬不要拘泥於病程長短,誤用其他藥物,導致延誤治療。

桃花丸

主治痰飲積聚,導致神志不清和咳嗽。

桃花(一兩),硼砂(一兩五錢),白芥子(八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成丸。

痰飲積累日久,根基牢固,只有這個藥方才能化解積聚。桃花性苦溫,消痰、滌除痰飲、通便速度最快,再用硼砂的鹹味軟堅,白芥子的辛味開結,堅硬的結塊一解開,痰飲就會隨著大便排出,怎麼會有狂咳的症狀呢?

五仁丸(震亨)

血虧氣滯,腸液枯少,大便閉結。

麻仁,桃仁,柏仁,松仁,郁李仁(各一兩)

搗爛為丸。

華岫云曰:便閉一證,本有承氣火劑之猛下,豬膽蜜煎之外潤,可謂無餘蘊矣。然竟有不效者,蓋因血液枯燥而氣亦滯,致氣血結痹者,非五仁養潤陰液,行氣活血,不能奏功也。

敗毒飲(存橘)

主風溫內襲,胸膈赤痛,身熱咳嗽。

紫荊皮,羚羊角(各二錢),薄荷,甘草(各七分),牛蒡子(三錢,搗)

白話文:

五仁丸(震亨)

適用症狀: 血虛氣滯,腸液枯竭,大便秘結。

藥材: 麻仁、桃仁、柏仁、松仁、郁李仁(各一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爛製成丸劑。

方義: 華岫云曰:便秘症狀,本有承氣湯等火性峻猛的瀉下藥,以及豬膽汁蜜煎的潤腸方法,可謂已經盡善盡美。然而,仍然有藥效不顯者,是因為血液乾燥,氣血瘀滯,導致氣血運行受阻,非用五仁滋潤陰液,行氣活血,才能奏效。

敗毒飲(存橘)

適用症狀: 風溫內襲,胸膈灼痛,發熱咳嗽。

藥材: 紫荊皮、羚羊角(各二錢)、薄荷、甘草(各七分)、牛蒡子(三錢,搗碎)

以水入羚角,煮一沸,內諸藥,俟再沸,入薄荷葉,溫服取微汗。

錢韻之曰:風熱襲於肌腠,胸膈赤痛,名曰赤膈。從古患者多死,至戈氏得此方,全活甚眾。其大意在清熱泄風之中,借荊皮之活血敗毒耳。

煉雄丹(《夷堅甲志》)

主暑毒,濕毒,瘧痢,泄瀉。

雄黃(水煮九次,為末)

蒸餅糊丸,甘草湯下。

《夷堅志》曰:昔虞丞相允文久患泄瀉,醫藥莫痊。一夕夢見壁上有韻語一方,讀之云: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泄則痢,不痢則瘧,獨煉雄黃,蒸餅和藥,甘草作湯,服之安樂。如法服之果效,後凡見是證,屢試屢驗。

白話文:

將羚羊角放入水中煮沸,加入其他藥材後再煮沸,最後放入薄荷葉,溫熱服用,讓身體微微出汗。這種方法可以治療風熱入侵肌膚、胸膈灼痛的赤膈症,古時候許多患者因此病去世,直到戈氏發明此方,才拯救了許多人。此方主要功效是清熱解風,並藉助荊皮活血解毒。

八汁飲(曉瀾)

主胃陰不足,虛火上衝,噎膈,吐血。

藕汁,梨汁,蔗汁,白蜜,竹瀝,萊菔汁(各一杯),白果汁(半杯),生薑汁(三匙)

和勻服。

人身水火一負則一勝,若胃中之陰液一虧,陽火必然升越。然非有餘之火,胡可以苦寒直折?且苦味入口,其勢必吐。諸汁氣味甘寒,滋補胃中津液,清上逆之虛火。藕瀝又可止血,蔗蜜又可緩急,梨菔又可順氣,白果其頭向北,能令腎水以上濟虛火。少佐生薑,以宣三陽之結。其氣清芬味美,則胃氣自醒,順序下行,何有吐噎之虞?

三甲煎(生白)

白話文:

八汁飲(曉瀾)

主治: 胃陰不足,虛火上衝,噎膈,吐血。

藥方:

  • 藕汁一杯
  • 梨汁一杯
  • 蔗汁一杯
  • 白蜜一杯
  • 竹瀝一杯
  • 萊菔汁一杯
  • 白果汁半杯
  • 生薑汁三匙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服用。

方義:

人體內水火相互制衡,陰虛則陽盛。若胃中陰液虧損,陽火必然上炎。但這不是過剩的陽火,不可用苦寒之藥直接抑制。而且苦味入胃,容易引起嘔吐。此方諸汁氣味甘寒,滋補胃中津液,清降上逆的虛火。

  • 藕汁可止血。
  • 蔗蜜可緩解疼痛。
  • 梨菔汁可順氣。
  • 白果頭朝北,能令腎水上升滋養虛火。
  • 少佐生薑,宣通三陽之結。

此方氣味清香芬芳,口感美味,能使胃氣甦醒,順利下降,何愁吐噎之虞?

三甲煎(生白)

(此處缺少三甲煎的藥方和方義,請補充完整信息)

主邪入厥陰,主客交混,神昏不語,久不愈。

地鱉蟲(二錢,酒醉),鱉甲(三錢,醋炒),穿山甲(一錢五分),桃仁(十二粒),柴胡(三分),生殭蠶(四錢)

水煎服。

許益齋曰:百脈一宗,悉致其病,元氣不布,邪氣淹留,乃祖仲景用異類靈動之物。鱉甲入厥陰,用柴胡引之,俾陰中之邪盡出於表;䗪蟲入血,用桃仁引之,俾血分之邪盡泄於下;山甲入絡,用殭蠶引之,俾絡中之邪亦從風化而散。緣病久氣鈍血滯,非拘拘於恆法所能愈也。

通津玉靈湯(《保命》)

主裂胞難產,血水已乾,產戶枯澀。

白話文:

邪氣入侵厥陰,導致主客交雜,患者神志昏迷不語,久治不愈。可以使用地鱉蟲、鱉甲、穿山甲、桃仁、柴胡和生殭蠶等藥材,用水煎服。其中,鱉甲入厥陰,柴胡引導其邪氣外泄;地鱉蟲入血,桃仁引導其邪氣下泄;穿山甲入絡,殭蠶引導其邪氣散發。此病症由於病程長、氣血瘀滯,一般的治療方法難以奏效,因此需用這些特殊藥材。

通津玉靈湯是治療裂胞難產、血水枯竭、產道乾燥的方劑。

龍眼肉汁(六兩),牛漆梢酒(一兩)

汁、酒和服,半日即產。

王孟英曰:龍眼甘溫,大能補血,力勝參耆,如遇難產,即並膝共瀹。凡氣血不足,單用龍眼蒸服,殊勝他藥,易產亦可服。

阿膠湯(元功)

主燥傷陰分,柔痙汗多。

阿膠,生地,小麥(各三錢),麥冬(一錢五分),甘草(一錢),豬膽汁(二匙,衝入)

水煎服。

錢韻之曰:津血大虧,風陽上僭,經絡枯燥。經謂肺移熱於腎,傳為柔痙。肺主皮毛,故有汗而痙也。以阿地滋液熄風,膽汁清火和陽,甘麥緩急止汗也。

白話文:

龍眼肉汁六兩,牛漆梢酒一兩,混合後服用,半日即可生孩子。王孟英說,龍眼性甘溫,非常滋補血氣,功效勝過人參和黃耆,遇到難產,就用龍眼和酒一起煮沸服用。一般氣血不足,單獨用龍眼蒸服,效果比其他藥物都好,容易生孩子也可以服用。

阿膠湯,主治燥傷陰分,筋攣汗多。藥方包括阿膠、生地、小麥各三錢,麥冬一錢五分,甘草一錢,豬膽汁二匙,加入水中煎服。錢韻之說,津液血氣嚴重虧損,風陽上逆,經絡乾燥。經書上說,肺部的熱氣傳到腎臟,就會引起筋攣。肺主皮毛,所以會出汗並且抽筋。用阿膠和生地滋陰熄風,豬膽汁清熱和陽,甘草、麥冬緩解痙攣止汗。

歸附丸(《千金》)

主氣亂血病,月事愆期,崩帶胎產腹痛。

當歸(四兩),香附(八兩)

為末,水法丸。

婦女肝多抑鬱,鬱則氣機愆度,氣愆則不能帥血,血病則月事愆期,或崩或帶,病非一端。故以香附疏肝、散郁、流氣,氣運則血自運;當歸調和營血,則血滯者可行,虛者可補,結者可散,通者可止,使血有所歸,上下循環,月事以時下。胎前用之,可以安胎;產後用之,可以調營,誠妙方也。

甘豆湯(蘇頌)

主毒邪百病。

甘草(一兩),綠豆,黑豆(各半升)

白話文:

歸附丸

出處: 《千金方》

主治: 氣血失調導致的各種婦科疾病,例如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產腹痛。

藥物組成: 當歸(四兩),香附(八兩)

製法: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製成丸劑。

功效: 婦女肝臟容易鬱結,鬱結則氣機失調,氣機失調則無法統攝血液,導致血液病變,進而出現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症狀,病症繁多。香附可以疏肝解鬱、行氣,使氣機運行通暢,血液自然也能順暢運行;當歸可以調和營血,使血瘀者通暢,血虛者補益,血結者散結,血溢者止血,使血液歸於正常狀態,上下循環,月經按時來潮。懷孕前服用,可以安胎;產後服用,可以調和血氣,可謂是妙方。

甘豆湯

出處: 蘇頌《圖經本草》

主治: 百病,特別是毒邪侵襲所致的各種疾病。

藥物組成: 甘草(一兩),綠豆(半升),黑豆(半升)

水煎服。

錢韻之曰:此解毒之統劑,並神劑也。

心脾雙補丸(生白)

主心脾氣鬱,化火傷陰,遺精,怔忡。

人參,元參,茯神,麥冬(各一兩),五味,棗仁,柏仁,白朮,川貝,甘草,丹參,香附,硃砂(各五錢),遠志(四錢),桔梗(三錢),生地(一兩五錢),黃連(三錢五分)

為末,桂圓肉搗,為丸,如彈大。

薛生白曰:經以心、脾為女子立命之根。凡心脾氣鬱,鬱則從火,久久不解,漸耗五陰,特製此方。取人參養心氣,麥冬益心津,生地、元、丹益心陰,茯神、柏、遠安心神,味、棗收心液,連、草瀉心陽,桔梗利心氣,硃砂鎮心怯,龍眼補心血,白朮健脾陽,香附暢脾陰,川貝療脾郁。為丸而細嚼吞下,不致直趨下焦,其功倍著矣。

白話文:

水煎服。

錢韻之說:這是一個解毒的通用藥方,也是一個神效的藥方。

心脾雙補丸(生白)

主要用於治療心脾氣鬱,化火傷陰,遺精,怔忡等症狀。

方劑:

  • 人參、元參、茯神、麥冬(各一兩)
  • 五味子、棗仁、柏仁、白朮、川貝、甘草、丹參、香附、硃砂(各五錢)
  • 遠志(四錢)
  • 桔梗(三錢)
  • 生地(一兩五錢)
  • 黃連(三錢五分)

製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桂圓肉搗成彈丸大小的丸子。

薛生白說:

經書中記載,心脾是女子立命之根本。凡是心脾氣鬱,鬱結久了就會化為火,久而久之,就會耗損五陰,因此特製此方。

  • 人參可以養心氣
  • 麥冬可以益心津
  • 生地、元參、丹參可以益心陰
  • 茯神、柏仁、遠志可以安心神
  • 五味子、棗仁可以收心液
  • 黃連、甘草可以瀉心陽
  • 桔梗可以利心氣
  • 朱砂可以鎮心怯
  • 龍眼可以補心血
  • 白朮可以健脾陽
  • 香附可以暢脾陰
  • 川貝可以療脾郁

將藥丸細嚼吞下,避免藥效直接到達下焦,如此藥效才能更顯著。

肉蓯蓉湯(《景岳》)

主邪少虛多,噤口痢久不愈,便閉。

肉蓯蓉(五錢,漂)

水煎服。

吳鞠通曰:蓯蓉感馬精而生,精血所生之草而有肉者也。稟少陰水火之氣而歸太陰坤土之藥,補下焦陽中之陰有殊功。噤口痢日久,陰陽兩傷,水土俱損,蓯蓉乃確當之品也。且濡潤之質,鹹甘之味,復腸中之津液,津足則糞矢自下矣。

澤術麋銜散(《內經》)

主酒風,汗下如浴。

澤瀉,朮,麋銜(為末,以三指撮)

百沸湯調服,復以後飯。

白話文:

《景岳全書》中記載的肉蓯蓉湯,主要用於治療邪氣少而虛多,導致噤口痢久治不愈、大便不通的情況。方劑以肉蓯蓉五錢,漂洗後水煎服。吳鞠通認為,肉蓯蓉因受馬精而生,具有滋補精血的作用,屬於補益下焦陽中之陰的良藥。噤口痢日久,會導致陰陽兩傷,水土俱損,肉蓯蓉是治療此症的有效藥物。此外,肉蓯蓉性質潤滑,鹹甘味,可以補充腸道津液,津液充足則大便自通。

《內經》中記載的澤術麋銜散,用於治療酒風引起的汗出如浴。方劑以澤瀉、術、麋銜共研為末,以三指撮取,用百沸湯調服,飯後服用。

張隱菴曰:山澤通氣,澤瀉生於澤中,而能瀉水;術得山氣,能通散脾氣於四旁;麋銜無風自動,有風不搖,能去風除濕。合三指撮者,三乃木數,取風木製化土氣。後飯者,復以穀氣助脾也。

涼血湯(元功)

主熱利純血。

槐花(炒),紅曲,貫眾(各三錢),黃芩(一錢五分),藕汁(一杯,沖),砂糖(二錢)

水煎服。

熱毒入於血分,故用槐、芩、曲、眾、藕汁,清血中之熱;砂糖以緩急,通利小腸。若熱毒下利成溲,貫眾尤為要藥。

白話文:

張隱菴曰:山澤通氣,澤瀉生於澤中,而能瀉水;術得山氣,能通散脾氣於四旁;麋銜無風自動,有風不搖,能去風除濕。合三指撮者,三乃木數,取風木製化土氣。後飯者,復以穀氣助脾也。

張隱庵說: 山和澤互相通氣,澤瀉生長在澤地,所以能瀉水;蒼朮得山氣,能通散脾氣到四肢百骸;麋鹿銜草,無風也能自己擺動,有風也不搖晃,能去除風濕。用三個手指捏取藥材,三是木的數字,取風木製化土氣之意。飯後服用,再以穀氣幫助脾胃。

涼血湯(元功)

主治: 熱症導致的便血。

組成:

  • 槐花(炒),紅曲,貫眾(各三錢)
  • 黃芩(一錢五分)
  • 藕汁(一杯,沖)
  • 砂糖(二錢)

用法: 水煎服。

方解: 熱毒侵入血液,故用槐花、黃芩、紅曲、貫眾、藕汁,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砂糖緩和藥性,通利小腸。若熱毒下泄成尿,貫眾尤為重要。

六神湯(堯封)

主痰迷心竅,癲狂,咳嗽,產後神昏譫語,惡露仍通者,或嘔吐,頭貟。

菖蒲(一錢五分),旋覆花(三錢,綿裹),半夏(治,二錢),膽星(七分),茯神(五錢),橘紅(五分)

水煎服。

錢韻之曰:《內經》云:「氣因於中,中氣如樞。」樞機不旋,津液化痰,痰阻機關,病非一端,狂言在心,嘔吐入胃,喘咳支肺,眩暈注肝,泄瀉踞脾,胸脘痞滿,一切怪證,都屬於痰。若病具如是,而脈滑舌乾光者,即當用之。蓋此非津液竭而無苔,實有苔如膜耳。

白話文:

六神湯(堯封)

主治: 痰迷心竅,導致癲狂、咳嗽、產後神志昏迷、語無倫次,惡露仍然排出者;或出現嘔吐、頭暈等症狀。

藥方:

  • 菖蒲(一錢五分)
  • 旋覆花(三錢,用棉布包裹)
  • 半夏(去皮,二錢)
  • 膽星(七分)
  • 茯神(五錢)
  • 橘紅(五分)

用法: 水煎服。

錢韻之註解:

《內經》中說:「氣源於內,內氣如同樞紐。」樞紐不轉動,津液就會化成痰,痰阻礙了機體功能,疾病表現出多種形式。如狂言在心,嘔吐在胃,喘咳在肺,眩暈在肝,泄瀉在脾,胸脘痞滿等等,這些奇奇怪怪的症狀,都屬於痰證。

如果病人出現以上症狀,並且脈象滑利,舌苔乾燥光亮,就可以使用六神湯。因為這不是津液枯竭導致無舌苔,而是舌苔如同薄膜一般。

是方也,旋覆有旋轉中氣之功,菖蒲有蠲飲宣陽之力,星、半則開結滌痰,橘紅則化痰流氣,茯神上安心主,下利小便,則痰飲不致復生,清陽可以四布,氣機流運,痰飲自化,病從何生?

蒿丹散(松峰)

主瘧久不止。

青蒿(三錢),黃丹(一錢五分)

為末,陰陽水調服。

此截瘧方也。瘧發有期,必邪踞肝膽有情識之藏府,故以青蒿色青入肝,領邪氣由少陽而出表,即以黃丹質重之藥鎮其虛怯。葉氏所謂凡壯膽肝之氣,皆可止瘧也。然必邪氣欲清,瘧發無休,脈舌如平者,方可用之,若早用之,有脹腫癥瘕之累矣。

白話文:

這方子裡,旋覆花能旋轉中氣,菖蒲能消水腫、宣發陽氣,星、半夏則能打開結塊、清除痰液,橘紅則能化痰、通暢氣機。茯苓能安神寧心,還能利尿通便,這樣就能避免痰飲復發,清陽之氣才能暢通無阻,氣機流通順暢,痰飲自然化解,疾病又從何而來呢?

蒿丹散,出自松峰醫案。

主治瘧疾久治不愈。

青蒿三錢,黃丹一錢五分。

研磨成粉末,用陰陽水調和服用。

這是治療瘧疾的方子。瘧疾發作有規律,是因為邪氣侵犯肝膽等有情志的臟腑,所以用青蒿,其色青入肝,引導邪氣由少陽經排出體外;同時用黃丹,質重鎮壓肝膽的虛弱。葉氏說,凡是能壯膽肝之氣的藥物,都能止瘧。但必須邪氣欲散,瘧疾發作不停,脈象舌苔正常,才能使用此方。如果過早使用,可能造成腫脹、積塊等副作用。

資生丸(仲淳)

主老人幼稚脾胃虛弱百病。

人參,白朮(各三兩),橘紅,楂肉,神麯(各二兩),茯苓(一兩五錢),甘草(五錢),黃連,白蔻仁(各三錢五分)

為末,蜜丸,砂仁湯下。

王孟英曰:《廣筆記》云:「妊娠三月,胃脈養胎,陽明脈衰,胎無所養,而易墮者,宜此丸。」洄溪曰:「此治懷妊氣阻,用消補互兼之法,以止惡阻,而固胎氣。」意頗可取。余謂保胎止吐,皆健運脾胃之功,故曰:資生。夫脾胃位鎮中樞,而司出納,為人後天之本,一失健運,百病叢生。

白話文:

資生丸(仲淳)

**主治:**老年人和兒童脾胃虛弱,百病纏身。

藥方:

  • 人參、白朮(各三兩)
  • 橘紅、山楂肉、神麴(各二兩)
  • 茯苓(一兩五錢)
  • 甘草(五錢)
  • 黃連、白蔻仁(各三錢五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蜜丸法製成丸劑,用砂仁湯送服。

古人論述:

  • 王孟英引《廣筆記》記載:「懷孕三月,胃脈負責滋養胎兒,陽明脈氣虛弱,胎兒得不到滋養容易流產,適合服用此丸。」
  • 洄溪說:「此丸治療懷孕期間氣阻,運用消補兼顧的方法,既能止嘔止惡,又能固護胎氣。」此說法頗有道理。
  • 我認為保胎止吐,都是健運脾胃的功效,所以稱之為「資生丸」。脾胃居於人體的中樞位置,負責營養吸收和排泄,是人體後天之本,一旦脾胃失調,百病叢生。

凡衰老稚弱及飢飽不時,勞逸過度,思慮久傷之輩,脾胃尤易受傷。若能常服此丸,俾升降不愆,周流無滯,揮霍撩亂於是弭也。

清營湯(天士)

主溫熱入營,內陷心包,神昏譫語。

犀角(一錢,磨沖),元參(四錢),連翹(二錢),鬱金(一錢五分),竹瀝(一杯),石菖蒲(七分)

水煎沸,和瀝汁服,牙緊者啟齒灌之。

葉天士曰:暑濕熱氣,內郁化火,心營、肺衛、胃液悉受熱焰蒸迫,聰明智慧之氣俱被濁氣矇蔽。既為邪蒙,精華氣血不肯流行,諸竅失司聰明矣。急當宣解氣血之壅,故以連翹入心,散心包客熱;犀、參啟腎水上濟心陰,以清燎原之熱;菖、郁辛香,宣竅滌痰;竹瀝救胃中津液,除熱化痰。無形令其旋轉,三焦自有專司,庶無內閉外脫之虞。

白話文:

凡是年老體弱、幼小、飢飽不節、過勞過逸、思慮過度的人,脾胃特別容易受傷。如果能經常服用此丸,就能使脾胃升降運化正常,氣血周流無阻,心神安定,不再慌亂。

清營湯(天士)

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邪入侵營分,內陷心包,出現神志昏迷、胡言亂語的症狀。

犀角(一錢,磨成粉末,用溫水沖服),生地黃(四錢),連翹(二錢),鬱金(一錢五分),竹瀝(一杯),石菖蒲(七分)

用清水煎煮沸騰,加入竹瀝,一起服用。牙齒緊閉的病人,要撬開嘴灌服。

葉天士說:暑濕熱邪,在體內鬱積化火,心營、肺衛、胃液都被熱邪蒸灼,聰明智慧之氣都被濁氣蒙蔽。由於邪氣阻礙,精華氣血無法正常運行,各個竅道失去正常功能,導致神志不清。因此,要急需宣泄解開氣血鬱結,所以用連翹入心經,散解心包內的熱邪;犀角、生地黃滋養腎陰,上濟心陰,以清熱解毒;石菖蒲、鬱金辛香,可以開竅化痰;竹瀝可以補充胃中津液,除熱化痰。無形的氣血在體內自然旋轉,三焦自有專司的功能,這樣就不會出現內閉外脫的情況。

若閉結太甚,此方不能宣竅清神,宜調入至寶丹一粒,或牛黃丸亦可。

百花煎(《濟生》)

主肺氣虛寒,背寒咳嗽,經久不休。

百合,百部,款冬花(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

錢韻之曰:此治肺氣虛寒經年咳嗽之方也。百合眾瓣合成,象肺補肺,百部溫肺散寒,款冬溫肺止咳。大凡溫藥皆燥,此二物性溫而潤,故亦不礙於肺虛也。

白話文:

如果患者閉塞太過嚴重,這個方子就無法宣通竅道、清神醒腦,可以加一粒至寶丹,或是牛黃丸也行。百花煎出自《濟生》一書,主治肺氣虛寒、背部發寒、咳嗽久治不癒的症狀。方子由百合、百部、款冬花各一錢五分組成,水煎服。錢韻之說,此方專治因肺氣虛寒導致多年咳嗽的病症。百合由許多瓣片組合而成,形狀像肺,能補益肺氣;百部溫肺散寒;款冬溫肺止咳。通常溫性藥物會燥熱,但這兩種藥物性溫且潤,因此不會損傷虛弱的肺氣。

溫膽湯(《局方》)

主膽逆於胃,熱痰為患,嘔苦不眠,驚悸。

茯苓(七錢),半夏(治),竹茹(一兩),廣皮(一兩五錢),枳實(一兩),甘草(四錢)

水煎服。

王晉三曰:膽氣橫逆,移熱於胃而為病,欲其旁通膽氣,退熱為溫,非膽寒而溫之也。用半、苓和胃降逆,合橘皮則化痰,合甘草則補中,復以竹茹清上焦熱痰,枳實泄下焦熱痰。膽為生氣所出之府,不得以苦寒傷之,故用此輕劑也。命曰溫者,無過泄之戒詞。

羅東逸曰:膽屬東方木德,少陽溫和之氣也。若宿飲未消,餘熱未盡,必致傷少陽之和氣。茯、半有化痰滌飲之功,陳、草有運氣和中之力,竹茹清少陽之熱,枳實降熱痰之逆。痰熱去,則少陽膽氣溫和矣。

白話文:

溫膽湯(《局方》)

適用症狀:

膽氣逆上犯胃,熱痰阻塞,導致嘔吐苦水、失眠、心悸。

藥物組成:

  • 茯苓 (7錢)
  • 半夏 (適量)
  • 竹茹 (1兩)
  • 廣皮 (1兩5錢)
  • 枳實 (1兩)
  • 甘草 (4錢)

用法:

水煎服。

藥理分析:

王晉三認為:膽氣逆流,將熱氣傳導至胃部引起疾病,治療需要疏通膽氣,退去熱氣,溫和膽氣,而非因膽寒而溫之。方中半夏、茯苓和胃降逆,配合橘皮化痰,甘草補益脾胃,再加入竹茹清熱化痰,枳實泄下焦熱痰。膽是生氣之源,不可用寒涼藥物傷其功能,因此此方以溫和藥性為主。稱之為“溫”者,意在提醒不可過度使用寒涼藥物。

羅東逸認為:膽屬東方木性,屬於少陽溫和之氣。若體內積留的寒濕未消,餘熱未盡,則會損傷少陽之氣。方中茯苓、半夏化痰滌飲,陳皮、甘草運氣和中,竹茹清熱少陽之熱,枳實降逆熱痰。痰熱去除,則少陽膽氣溫和。

天地煎(生白)

主濕熱化風,口噤,肢痙,神昏,角弓反張。

生天蟲,桑葉,絲瓜絡(各三錢),活地龍(三條,洗),桑枝(一兩),竹茹,羚角,秦艽,威靈仙(各一錢五分)

以水入羚角先煮一沸,內諸藥,煎沸啟齒灌之。

錢韻之曰:人身皮腠之內,經絡也。觀仲祖邪走經絡,必用蟲類攻逐。故薛氏於濕熱化風,走竄經絡,特製此方以療治之。天、地、羚羊、蟲類,搜攻絡中風熱,合竹、桑、絲、艽、靈仙,亦皆通絡、熄風、清熱、化濕耳。

白話文:

天地煎主要治療濕熱化風引起的口噤、肢痙、神昏、角弓反張等症狀。方劑包括生天蟲、桑葉、絲瓜絡各三錢,活地龍三條洗淨,桑枝一兩,竹茹、羚角、秦艽、威靈仙各一錢五分。將羚角先用清水煮沸,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沸騰後,趁熱灌服。錢韻之認為,人體皮肉內部有經絡,觀仲祖認為邪氣侵入經絡,必須用蟲類藥物驅逐。薛氏針對濕熱化風,邪氣侵襲經絡的病症,特製此方進行治療。天蟲、地龍、羚羊、蟲類藥物,能搜剔經絡中的風熱,而竹茹、桑葉、絲瓜絡、秦艽、威靈仙等藥材,則具有通絡、熄風、清熱、化濕的功效。

至寶丹(《局方》)

主熱入心包,神昏不語,熱疫,煩躁,或心肺積熱,嘔吐,邪氣攻心,神魂恍惚。

犀角,玳瑁,琥珀,硃砂,雄黃(各一兩),龍腦,麝香(各一分),牛黃(五錢),水安息香(二兩)金箔,銀箔(各五六片)

為末,水安息糊丸,金銀箔為衣。

王晉三曰:此以有靈之品開通心竅,重墜之藥安鎮神明,佐以芳香,搜剔幽隱諸竅。故熱入心包,神昏舌絳者,以此丹入諸清營方中,能立展神明,有非他藥之可及。若病起頭痛而後不語者,此肝虛魂升於巔,又非至寶所能蘇也。凡心神外越,神明撩亂者皆宜。

白話文:

至寶丹(《局方》)

功效:

此丹主要治療熱氣侵入心包,導致神志昏迷不語、熱病、煩躁不安,或心肺積熱引發嘔吐、邪氣侵犯心臟、神魂恍惚等症狀。

藥材:

  • 犀角、玳瑁、琥珀、硃砂、雄黃(各一兩)
  • 龍腦、麝香(各一分)
  • 牛黃(五錢)
  • 水安息香(二兩)
  • 金箔、銀箔(各五六片)

製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安息香糊成丸,以金箔、銀箔包裹。

藥理分析:

王晉三認為,此丹以靈性之物開啟心竅,以沉重之藥安撫神明,並加入芳香藥物,以疏通隱藏的經絡。因此,對於熱氣侵入心包,導致神志昏迷、舌頭發紅的患者,將此丹加入清熱解毒的方劑中,可以迅速恢復神志,效果遠超其他藥物。然而,對於因肝氣虛弱,導致魂魄上浮頭疼不語的患者,此丹則無效。凡是心神失常、神志迷亂的患者,皆可服用此丹。

椒附湯(叔微)

主腎氣攻背,項強不能轉仄。

附子(二錢),川椒(二十粒),生薑(七片),鹽(少許)

水煎服。

許叔微曰:「《千金方》有腎氣攻背,項強等證,予處此方,一服即瘥。」蓋逆行至此,用椒以引,歸經則安矣。腎氣上達,椒下達。詩云:「椒聊且貽我握。」皆此意也。

枳桔湯(朱肱)

主邪蔽胸膈,胸痞,吐酸,呃逆,咳嗽。

枳殼(一錢),桔梗(三分)

水煎服。

錢韻之曰:胸為氣息之路,總宜曠若太空。若邪蔽胸中,肺氣不布,清陽郁遏,升降不調而為病者,宜此方。枳殼行氣散結,桔梗開肺宣陽,一降一升,氣機旋運,升降不愆,邪氣自散。

白話文:

椒附湯主要治療腎氣上攻導致背部疼痛、脖子僵硬無法轉動的症状。藥方由附子、川椒、生薑和鹽組成,水煎服用。據說效果顯著,一服即可痊癒。

枳桔湯主要治療胸部鬱悶、胸悶、反酸、打嗝、咳嗽等症状。藥方由枳殼和桔梗組成,水煎服用。枳殼可以行氣散結,桔梗可以開肺宣陽,兩者配合,一降一升,使氣機運行正常,從而消除病症。

雄黃解毒丸(震亨)

主纏喉急痹,陰寒結聚,便閉不通。

雄黃(一兩),鬱金(二錢),巴豆(十四粒,去油)

為末,醋丸,津嚥下。

吳鶴皋曰:纏喉急痹,緩治則死。雄黃能破結氣,鬱金能散惡血,巴豆能下稠涎。此方借治陰結不通,厥氣上逆,屢奏奇功。

黃龍湯(又可)

主虛人實熱,循衣摸縫,或不能運藥者。

生大黃(三錢),生地,蓯蓉(各五錢),元參(三錢五分),人參(二錢五分),當歸(二錢),甘草(八分),芒硝(一合)

白話文:

「雄黃解毒丸」主要用於治療喉嚨緊縮、疼痛,以及陰寒凝結、便秘不通的情況。藥方使用雄黃、鬱金和巴豆,製成醋丸服用,能破除結氣、散除惡血、排出稠涎。吳鶴皋認為,這種病症拖延治療會致命,而此方能有效治療陰結不通、厥氣上逆,屢屢取得良好效果。

「黃龍湯」則適用於虛弱者出現實熱症狀,如沿著衣服摸索,或無法正常服用藥物的情況。藥方使用生大黃、生地、蓯蓉、元參、人參、當歸、甘草和芒硝,能清熱瀉火,補益氣血。

水煎服。

張石頑曰:湯取黃龍命名,專攻中央燥土。雖曰用承氣,不得參、歸等鼓舞胃氣,烏能興雲致雨,或者以為因虛用參,殊不知參在群行劑中,則迅掃之威愈猛,安望其補益之力歟?

吳鞠通曰:虛人熱盛,不下即死;或下之不通,正虛不能運藥者亦死。蓋正氣已虛,邪氣復實,不得不以人參補正,大黃逐邪,芒硝破結,甘、地、蓯、歸增液,下通邪退。即正存一線,亦可大隊補陰而生,此邪正合治也。

瀉黃散(明陽)

主脾胃伏火,口乾,口臭,口瘡,熱在肌肉。

防風(四兩),藿香(七錢),山梔(一兩),石膏(五錢),甘草(二錢)

白話文:

用水煎煮服用。

張石頑說:湯藥取名「黃龍湯」,專門針對中央燥土(脾胃)的病症。雖然說使用承氣湯,但不能加入參、歸等藥物來刺激胃氣,這樣怎麼能使虛火下降,如同雲雨降臨呢?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虛弱的人應該用人參來補益,殊不知人參在群行劑中,反而會加速藥物的峻猛之勢,怎麼能指望它補益呢?

吳鞠通說:虛弱的人熱盛,如果不瀉下就會死亡;或者瀉下不通,正氣虛弱無法運藥也會死亡。因為正氣已經虛弱,邪氣又實,不得不以人參來補正氣,大黃來逐邪氣,芒硝來破結,甘草、生地、蓯蓉、歸脾來增液,讓藥物通暢,邪氣退散。即使正氣只有一線,也可以藉由大劑量補陰藥物而存活,這就是邪正合治的道理。

瀉黃散(明陽)

主要用於治療脾胃伏火,口乾、口臭、口瘡,熱在肌肉的症狀。

防風(四兩),藿香(七錢),山梔(一兩),石膏(五錢),甘草(二錢)

為末,略炒香,蜜酒調服。

吳鶴皋曰:脾中伏火,故用防風升陽散肝火,發脾中伏火,藿香理脾胃之氣,石膏大寒瀉熱,梔子使火屈曲下行,從小便出,甘草和中,又能瀉火,調以蜜酒,所謂先誘之而後攻之也。

端本丸(東宿)

主濕痰下流,遺精,白濁,帶下,面油。

白螺螄殼(煅,四兩),牡蠣(二兩),半夏(治),葛根,柴胡,苦參,黃柏(各一兩)

白話文:

將藥材略微炒香,用蜜酒調和服用。吳鶴皋說:脾胃中積存著火氣,所以用防風升發陽氣,散去肝火,而肝火又會引發脾胃的火氣。藿香理順脾胃之氣,石膏性寒能瀉去熱氣,梔子使火氣屈曲向下,從小便排出,甘草調和脾胃,又能瀉火。以蜜酒調和藥物,先引誘火氣,再進行攻伐。

端本丸主治濕痰下流、遺精、白濁、帶下、面油等症狀。取白螺螄殼(煅燒,四兩)、牡蠣(二兩)、半夏(炮製)、葛根、柴胡、苦參、黃柏(各一兩)。

神麯糊丸。

錢韻之曰:陰氣走泄,濕熱痰飲乘虛下陷,必見脈滑面亮為的。螺螄水中旋行成道,澄清降濁,滲濕化痰;牡蠣固正精而卻邪水,化濕痰;半夏以和陰陽;柴葛以升清氣;黃柏堅陰清火;神麯開發氤氳。為丸緩服,則升者不致劇升,使濕痰去而清者升,則四體泰然,遺濁自止矣。

一貫煎(柳洲)

主肝血衰少,脘痛,脅疼。

北沙參,麥冬,當歸(各一錢五分),枸杞,生地(各三錢),川楝子(二錢)

白話文:

神麴糊丸

錢韻之說:當陰氣外泄,濕熱痰飲趁虛而下,就會出現脈象滑利、面容光亮的症狀。螺螄在水中旋轉而行,形成通道,能清濁降濁,滲濕化痰;牡蠣能固攝精氣,去除邪水,化濕痰;半夏能調和陰陽;柴葛能升清氣;黃柏能堅固陰氣,清熱解毒;神麴能發散溫和的藥氣。將這些藥材製成丸劑,緩緩服用,則升清之氣不會過於猛烈,濕痰去除後清氣上升,身體自然康健,遺濁之症自然消除。

一貫煎(柳洲)

主治肝血不足,心腹疼痛,脅肋疼痛。

北沙參、麥冬、當歸(各一錢五分),枸杞、生地(各三錢),川楝子(二錢)

水煎服。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稍有拂鬱,則橫凌中土,理固然也。若腎水虧損,血液不足,則肝失所養而虛矣。大凡藏氣一衰,必所勝侮之,獨肝性剛暴,虛則不但不肯受制,而反欲侮其所勝矣。倘但見病似實,而抑之平之,是更廣其病機也。夫肝為剛藏,宜濟以柔,魏氏立此方,所以避剛劑也。

生地補腎水,《難經》所謂「虛則補其母」是也;枸杞滋心血,《千金》所謂「子王則氣感於母」是也;麥冬益胃氣,仲師所謂「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是也;沙參養肺氣,即《內經》所謂「勝極必復」,是迎其復氣也;當歸資本藏之血,《金匱》所謂「肝氣盛則肝自愈」是也。然肝為剛暴之藏,恐得補而反助其勢,故復以川楝泄肝之品,以監製之。

白話文:

水煎服。

肝臟是將軍之官,負責思考和謀慮,一旦稍有鬱悶,就會橫行霸道,侵犯脾胃,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如果腎臟的水分虧損,血液不足,肝臟就會失去滋養而虛弱。

一般而言,五臟六腑的精氣一旦衰弱,就會被其所克制的臟器所侵犯。 然而肝臟的性質剛強暴烈,虛弱時不僅不接受制約,反而會反過來侵犯其所克制的臟器。

如果只看到肝臟病症表面上的實證,一味壓制它,反而會加重病情。

肝臟屬於剛強的臟器,應該用柔性的藥物來滋養它,魏氏創立此方,就是為了避免使用剛性的藥物。

生地黃可以補腎水,正如《難經》所說:「虛則補其母」,是補其母臟腎臟之水氣。

枸杞可以滋養心血,正如《千金方》所說:「子王則氣感於母」,是滋養其母臟心臟之血氣。

麥冬可以益胃氣,正如仲師(張仲景)所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是補益脾胃之氣,以助肝臟恢復。

沙參可以養肺氣,正如《內經》所說:「勝極必復」,是迎合肺氣的復原。

當歸可以補充肝臟的精血,正如《金匱要略》所說:「肝氣盛則肝自愈」,是補充肝臟的精血,以助其恢復。

然而,肝臟性情剛強暴烈,擔心補益後反而助長其勢,因此又加入了川楝子來泄肝之氣,以監控其氣勢。

命名一貫,取五藏有相生循環之妙,而一方貫之也。

青娥丸(《局方》)

主腎虛風冷,腰痛而重,喘咳。

胡桃肉(二十個),破故紙(六兩,酒炒),杜仲(十六兩,薑汁炒)

為末,蒜膏丸。

王晉三曰:腎虛為風冷所乘,或處濕地,或墜墮傷損,皆令腰間似有物墜垂也。骨脂、胡桃,以補左性右命之間;杜仲、蒜膏,調和肝腎之氣。溫腎納氣,則喘咳平而腰腳自利矣。一方加青鹽膏,似覺更妙。

白話文:

這個方劑的命名,取自五臟相生相剋、循環往復的道理,將各個藥材的作用貫穿起來。

青娥丸(出自《局方》)

主治:腎虛風寒,腰痛沉重,喘咳。

組成:

  • 胡桃肉(二十個)
  • 破故紙(六兩,酒炒)
  • 杜仲(十六兩,薑汁炒)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蒜膏製成丸劑。

**王晉三說:**腎虛被風寒侵襲,或長期居住濕地,或跌倒受傷,都會導致腰部感覺沉重,像是懸著重物。骨脂、胡桃,用來補益腎臟的陰陽之氣;杜仲、蒜膏,調和肝腎之氣。溫腎納氣,則喘咳平息,腰腳也自然有力。這個方劑可以加一些青鹽膏,效果應該會更好。

五皮飲(澹寮)

主水溢皮膚,遍身浮腫。

五加皮(四錢),桑白皮(一錢五分),大腹皮(三錢),生薑皮(六分),新會皮(五分),茯苓皮(三錢五分)

水煎服。

汪訒庵曰:諸藥滲濕健脾,於散瀉之中,猶寓調補之意。皆取皮者,水溢皮膚,以皮行皮也。

保元湯(明之)

主氣虛發熱,肢軟面白,痘陷不起。

黃耆(三錢),人參(二錢),甘草(一錢),肉桂(三分)

白話文:

五皮飲

出處: 淡寮

主治: 水分停滯皮膚,全身浮腫。

藥物組成:

  • 五加皮 (四錢)
  • 桑白皮 (一錢五分)
  • 大腹皮 (三錢)
  • 生薑皮 (六分)
  • 新會皮 (五分)
  • 茯苓皮 (三錢五分)

用法: 水煎服。

汪訒庵曰: 諸藥皆具有滲濕健脾之功效,在散瀉濕氣的同時,也兼具調補脾胃之意。皆取皮者,因水停滯於皮膚,故以皮行皮,以皮藥來治療皮膚水腫。

保元湯

出處: 明之

主治: 氣虛發熱,肢體無力,面色蒼白,痘疹陷入不起。

藥物組成:

  • 黃耆 (三錢)
  • 人參 (二錢)
  • 甘草 (一錢)
  • 肉桂 (三分)

水煎服。

錢鬥保曰:保元者,保守元氣之謂。黃耆保在外一切之氣,甘草保在中一切之氣,人參保上、中、下、內、外一切之氣,加肉桂以鼓腎間動氣,諸氣治則元氣足矣。

清魂散(《局方》)

主產後眩暈,不知人,神昏,口噤。

澤蘭,人參(各一分),荊芥(一兩),甘草(五錢)

為末,酒下。

汪訒庵曰:產後氣血虛弱,瘀留而又感風邪,神魂蕩越。人參甘草以補正,荊芥以祛風,澤蘭以行瘀。風去瘀行,氣血生則神清矣。肝藏魂,故曰:清魂。

三香湯(天士)

白話文:

用清水煎煮服用。

錢鬥保說:保元指的是保護元氣。黃芪保護外在一切的氣,甘草保護內在一切的氣,人參保護上、中、下、內、外一切的氣,再加上肉桂可以促進腎臟的活動,各種氣都得到治療,元氣就會充足。

清魂散(出自《局方》)

主要治療產後頭暈目眩,神志不清,昏迷不醒,口不能言。

澤蘭、人參(各一錢),荊芥(一兩),甘草(五錢)

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

汪訒庵說:產後氣血虛弱,瘀血滯留又受了風寒,神魂迷亂。人參、甘草用來補益正氣,荊芥用來祛風,澤蘭用來活血化瘀。風寒去除,瘀血消散,氣血恢復,神志就會清醒。肝臟藏魂,所以稱為清魂散。

三香湯(出自天士)

主暑濕穢濁,不飢,不食,不便,不寐,胸煩。

瓜蔞皮(炒),鬱金(各一錢五分),山梔(炒),降香(各一錢),豆豉(三錢),枳殼(七分)

水煎服。

葉天士曰:濕濁暑穢,觸自口鼻,由膜原直走中道,遂致清肅不行,機竅不靈,故以清熱開鬱,芳香逐穢法也。

甘露飲(《局方》)

主胃經濕火,口臭,舌碎,吐衄,齒血。

枇杷葉(去毛),生地,天冬,枳殼,茵陳,麥冬,石斛,甘草,黃芩(各等分)

白話文:

主要是因为暑湿秽浊导致身体不饥、不食、不便、不寐,胸部烦闷。可以用瓜蔞皮(炒)、鬱金(各一钱五分)、山梔(炒)、降香(各一钱)、豆豉(三钱)、枳殼(七分)水煎服用。叶天士说:湿浊暑秽从口鼻进入,直接沿着膜原到达中道,导致清肃之气无法运行,机窍不灵,所以要用清热开鬱、芳香逐秽的方法治疗。

甘露饮(《局方》)可以治疗胃经湿火引起的口臭、舌碎、吐血、齿血等症状,方剂包括枇杷叶(去毛)、生地、天冬、枳殼、茵陳、麥冬、石斛、甘草、黄芩(各等分)。

水煎服。

天之暑熱一動,地之濕濁自勝,人在氣交之中,感受其氣,身中心火、胃濕熏蒸上竅,或腎水不足,而致胃火上升,或胃之陰虛,而虛陽上冒者,甘露飲最為的對。此以陰虧而火王,火王而濕動。除其火熱則陰自生而濕自化也。名曰「甘露」,謂甘露從天下降,炎暑自掃蕩無餘。

然降露之夜,必天朗氣清,故方中以枇杷葉之清涼,肅清肺氣,以象降露之天;露之質,究屬是水,故以二冬、甘、斛,滋津養液,以象化露之水;露之性,甘潤清涼,故以地、芩甘苦氣寒,清熱瀉火,以象甘露之性。如是則甘露成,陰得養而熱自清,濕可化矣。然濕熱雖化而不使下泄,仍有上蒙之患,故復以枳殼通幽門,茵陳通火府,使濕熱濁邪一齊下趨矣,制方之妙若此。

白話文:

甘露飲方解

用法: 水煎服。

病機: 天氣炎熱,地氣濕濁,人體處於氣交之際,感受暑熱濕邪,導致心火上炎,胃濕蒸騰,上衝頭面。或因腎水不足,引發胃火上炎。或因胃陰虛弱,虛火上浮。此種情況,甘露飲最為合適。

方義: 此方針對陰虛火旺,火旺濕動的病機。以清熱瀉火,滋陰生津,利濕化濁為主要治法。消除火熱,則陰氣自生,濕氣自然化解。

方名解說: 方名「甘露」,取自甘露從天而降,消暑降熱之意。

藥物解說:

  • 枇杷葉: 性涼,味甘,能清肺熱,化痰止咳,象徵降露之天。
  • 二冬、甘草、麥冬: 性寒,味甘,能滋陰養液,生津止渴,象徵化露之水。
  • 生地、黃芩: 性寒,味苦,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象徵甘露之性。

方藥配伍:

  • 枇杷葉肅清肺氣,二冬、甘草、麥冬滋陰養液,生地、黃芩清熱瀉火,共同作用於降熱化濕,滋陰生津。
  • 枳殼、茵陳分別通幽門和火府,使濕熱濁邪下泄,防止濕熱上蒙頭面。

總而言之: 甘露飲以清熱瀉火、滋陰生津、利濕化濁為主要治法,藥物配伍精妙,能有效治療暑熱濕邪所致的心火上炎、胃濕熏蒸、腎水不足等症狀。

斑龍丸(《青囊》)

主督脈虧損,天柱骨傾,頭重高搖,久利遺精,崩漏帶下。

鹿角膠,鹿角霜,鹿茸,補骨脂,柏仁,菟絲子,熟地(各等分)

為末,膠糊丸。

葉天士曰:鹿茸升督脈之陽,角霜通督脈之氣,鹿膠補督脈之血,骨脂獨入命門,以收散越陽氣,柏子涼心以益腎,熟地味厚以填腎,菟絲就少陰以升氣固精。古語云:「尾閭不禁滄海竭,九轉靈丹都漫說。惟有斑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關下闕」。故治下部陽虛督損之病也。

白話文:

斑龍丸

出自《青囊》

主治: 督脈虧損,天柱骨傾斜,頭部沉重搖晃,久瀉遺精,崩漏帶下。

配方: 鹿角膠、鹿角霜、鹿茸、補骨脂、柏仁、菟絲子、熟地(各等分)

製法: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膠水糊成丸子。

葉天士曰: 鹿茸能提升督脈的陽氣,鹿角霜能疏通督脈的氣血,鹿角膠能滋補督脈的血氣,補骨脂獨入命門,收斂散失的陽氣,柏子能涼心益腎,熟地味厚能滋補腎氣,菟絲子入少陰經,能升氣固精。古語云:「尾閭不禁滄海竭,九轉靈丹都漫說。惟有斑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關下闕」。所以斑龍丸能治下部陽虛、督脈損傷的疾病。

汪訒庵曰:凡此峻補氣血之劑,陽虛者宜之。若真陰虧損,虛火上乘者,不可輕投,恐反涸其水。

控涎丹(無擇)

主痰飲膠結,四肢牽引釣痛,手足冷痹。

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

為末,薑汁糊丸。

王晉三曰:控,引也;涎,湎涎也,水流貌,引三焦之水湎涎流出於水道也。白芥白色入肺,走皮裡膜外之水飲;甘遂色黃入脾,決經隧之水飲;大戟色黑入腎,逐藏府之水飲。三者引經各異,湎涎於水道則同,當審用之,能收奇功也。

徐靈胎曰:此乃下痰之方,人實證實者用之。

白話文:

汪訒庵曰:凡此峻補氣血之劑,陽虛者宜之。若真陰虧損,虛火上乘者,不可輕投,恐反涸其水。

汪訒庵說:凡是這些峻猛補氣血的藥方,陽虛的人適合服用。但如果真陰虧損,虛火上升的人,不可輕易服用,恐怕反而會耗損體內的水分。

控涎丹(無擇)

控涎丹(藥方無需選擇藥材)

主痰飲膠結,四肢牽引釣痛,手足冷痹。

主治痰飲凝結,四肢牽引疼痛,手足冰冷麻木。

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

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份)

為末,薑汁糊丸。

研磨成粉末,用薑汁做成丸藥。

王晉三曰:控,引也;涎,湎涎也,水流貌,引三焦之水湎涎流出於水道也。白芥白色入肺,走皮裡膜外之水飲;甘遂色黃入脾,決經隧之水飲;大戟色黑入腎,逐藏府之水飲。三者引經各異,湎涎於水道則同,當審用之,能收奇功也。

王晉三說:控,就是引導的意思;涎,就是水流的樣子,引導三焦的水分流出水道。白芥顏色白,入肺經,引導皮膚、肌肉、血管外邊的水分;甘遂顏色黃,入脾經,引導經脈、血管內的水分;大戟顏色黑,入腎經,引導臟腑內的水分。三者引導的經脈不同,但引導水分流出水道的目的相同,應當慎重使用,才能收到奇效。

徐靈胎曰:此乃下痰之方,人實證實者用之。

徐靈胎說:這個方子是治療痰飲的方劑,適合實證的人使用。

烏蠍四君子湯(士瀛)

主慢驚風。

川烏(五分),全蠍(三隻),白朮(一錢五分),甘草(四分),人參(二錢),茯苓(三錢)

水煎服。

錢韻之曰:慢脾驚風之稱,何謂也?慢者,緩也,脾之性也;驚者,肝膽之情也。由於病久元虛,脾陽不健,肝膽之風,逆沖脾土。風性急而病反緩者,不特脾性之緩慢,抑亦邪正之不爭也。病在幼稚者,未得穀味精微耳。若不窮其致風之由,惟治其風淫之標,豈不遺人夭枉乎?烏頭峻補命火,立建脾陽,全蠍善竄,疏絡定風,人參致中和之氣,白朮培中宮,茯苓清治節,甘草調五藏。土氣砥柱,木不動搖;木平風熄,病安從來?

白話文:

烏蠍四君子湯 (士瀛)

主治: 慢驚風。

藥方:

  • 川烏(五分)
  • 全蠍(三隻)
  • 白朮(一錢五分)
  • 甘草(四分)
  • 人參(二錢)
  • 茯苓(三錢)

用法: 水煎服。

錢韻之曰: 何謂「慢脾驚風」?「慢」是指緩慢,為脾臟的特性;「驚」是指肝膽的表現。由於疾病纏綿,導致元氣虛弱,脾陽不健,肝膽之風逆沖脾土。風性急而病反緩,不僅是脾臟的緩慢特性,也是邪氣與正氣交戰不力的結果。對於幼童,尚未得到穀物精華的滋養。若不深入探究風邪的根源,僅治其風邪的表象,豈不遺患無窮,導致夭折嗎?

烏頭能峻補命火,迅速增強脾陽;全蠍善於穿透經絡,疏通血脈,定風止痙;人參調和氣血;白朮補脾益氣,健脾養胃;茯苓清熱利濕,健脾安神;甘草調和五臟。

脾土之氣如同堅固的柱石,使肝木不再搖晃;肝木平靜,風邪自然熄滅,病從何來呢?

妙香散(荊公)

主心氣不足,驚怖悲憂,虛煩不寐,夢遺汗。

茯神(二兩),人參,遠志,甘草(各五錢),龍骨,黃耆(各一兩),益智(四錢),桔梗,硃砂(各三錢),木香(二錢五分),麝香(一錢),山藥(六錢)

為末,調服。

古人謂:五志過極,都從火化。以勞神太過,心液受傷,心陽妄動,相火隨之,火壯食氣,氣不攝精,遺而有夢,是精神兩泄矣,與房勞過度者有別。人身三寶,精、氣、神也。今精、神兩傷,氣孤無偶,故急以人參保之,黃耆固氣以固精,龍骨斂神以斂精,益智補命而澀精,茯神補心而安神,桔梗宣思慮之鬱結,硃砂鎮妄動之心陽,遠志醒脾氣以上安心神,山藥補胃氣以下澀腎精,甘草調和中氣,以交通心腎。然其妙則又在於二香,蓋精神氣血之所以交戀不離者,在乎一氣之運動也。

白話文:

【妙香散】(荊公)

主要用於治療心氣不足、受到驚嚇或悲傷,導致情緒焦慮、不易入眠、夢遺及出冷汗等症狀。

成分如下:

  • 茯神(二兩):具有安神的作用。
  • 人參(五錢):能補益心氣,強壯心陽。
  • 遠志(五錢):能安定心神,助於睡眠。
  • 甘草(五錢):調和諸藥,並有補中益氣的功效。
  • 龍骨(一兩):可收斂心神,強固精氣。
  • 黃耆(一兩):強壯體力,固護正氣。
  • 益智(四錢):補養命門,控制精液流失。
  • 桔梗(三錢):宣暢胸膈,舒解思慮。
  • 紅砂(三錢):鎮定心陽,防止心神妄動。
  • 木香(二錢五分):調理脾胃,促進消化。
  • 麝香(一錢):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 山藥(六錢):滋補胃氣,強固腎精。

此方需研磨成粉末,再調和服用。

古時認為,過度的情感表現,最終都會轉化為內火。這是由於長期勞累心神,使得心液受損,心陽失常,相火隨之升騰,火勢旺盛,消耗氣力,無法有效攝取精液,因而夢中遺精,這表明精神和身體雙重損耗,與房事過度不同。人體的三大寶藏是精、氣、神。現如今精、神雙傷,氣力孤單無伴,因此急需用人參來保護,黃耆固守氣力以維持精氣的穩定,龍骨收斂心神以收斂精液,益智補充命門以控制精液流失,茯神補充心氣以安定心神,桔梗宣暢思慮,紅砂鎮定心陽,遠志醒脾氣以安定心神,山藥滋補胃氣以強固腎精,甘草調和中間的氣息,以調節心腎之間的運行。然而其獨特之處在於兩種香料,他們的存在使得精神、氣血能夠相互依存,這是因為他們共同維持著氣息的流通。

故以二香通行十二經八脈氣分,為之轉輸,不使滯於一處而偏勝,則上下安和,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矣。

解甲風(孔明)

主夏月汗秘,頭疼,惡寒,發熱。

麻黃(八兩),綠豆(十兩)

為末,每服二錢,水茶煎飲。

錢韻之曰:此方乃武候南征所制。時值夏月,軍士解甲之頃,風寒乘汗而入,則無汗、頭疼等症作矣。然風寒外束,內中不無暑熱,故以麻黃散風寒於外,綠豆清暑熱於中,汗出邪散,諸證悉除,豈非神劑乎?

解語湯(資壽)

白話文:

因此用兩種香料,使之通行十二經八脈氣分,幫助氣血流通,避免停滯在一處而造成偏勝,就能使上下安和,陰平陽秘,精神自然康泰。

解甲風(孔明)

主治夏季出汗受阻,頭痛,畏寒,發熱。

麻黃(八兩),綠豆(十兩)

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清水或茶水煎服。

錢韻之說:此方是武侯南征時所制。當時正值夏季,軍士解甲之時,風寒乘着汗水入侵,便出現無汗、頭痛等症狀。但風寒外束,內中難免暑熱,因此用麻黃散風寒於外,綠豆清暑熱於中,汗出邪氣散去,諸症悉除,豈非神藥乎?

解語湯(資壽)

主風中脾絡,舌強不語,半身不遂。

羚角,天麻(各二錢),桂枝(三分),生薑汁(二匙),竹瀝(一杯)

水入羚羊煮沸,再入麻桂,再沸,和瀝汁服。

錢韻之曰:經云:脾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入嘔。此言肝風挾痰飲上衝於脾絡。脾脈絡於舌本,故舌強而不言也。是方取羚、桂、天麻,疏絡定風;合薑、瀝,則滌痰而流利機關也。俟開言後,即當玉屏風善後。

參乳飲

主氣血交虧,先天不足,面黃羸瘦。

人參末,人乳末(各等分)

蜜丸,米飲調服。

汪訒庵曰:人參、人乳,用之以交補氣血,虛人宜常服。

白話文:

風邪侵犯脾經,導致舌頭僵硬不能說話,半身不遂。可以用羚羊角、天麻、桂枝各二錢,生薑汁兩匙,竹瀝一杯,先將羚羊角放入水中煮沸,再加入天麻和桂枝,再次煮沸,然後加入竹瀝一起服用。

這個方子可以疏通經絡,止風,同時還可以用生薑和竹瀝來化痰。等患者能夠說話之後,就應該服用玉屏風散來鞏固療效。

另外,氣血兩虛,先天不足,面色發黃,體瘦的人,可以用人參末和人乳末等量混合,做成蜜丸,用米湯送服。人參和人乳可以補益氣血,虛弱的人可以長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