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論拾遺》~ 雜說
雜說
1. 雜說
醫學精微,言難盡述。一要工候,二要見識,三要人品,四要時運,五要人情,六要旁襯。(旁襯者,親戚交遊皆好,住宅房屋華美,此二者亦扶助之一種。)七要不貪利。(貪圖多看,必多失誤。)八要寡言語。(言多必敗。)九要不遊玩,(心耽遊玩,必多失察。)十要存心地。(存心積善以濟人,培子孫之根也。)
看病工夫在讀書,書不在多,如《內經》、仲景《傷寒論》、《金匱玉函》、《本草》、《藥性》、《脈訣》、吳又可《溫疫論》、薛生白《濕熱論》、(二書旭高均編歌訣),方解、(《明醫方論》最好,《醫方集解》略選。)葉天士《溫熱論》(要宜熟讀)。此數種書,三年可以讀完,再加玩索揣摩,已可日進於高明矣。
他如劉河間、朱丹溪、李東垣、張子和亦有好書,雖不必熟讀,亦須細閱。《寓意草》亦好書也。
見識在於虛心,每遇疑難之證,必須與人相商。勝我之人,必虛心請問,不如我之人,亦不可與辯,姑忍耐之,任其開方,則自己好地步也。
見證多,自可以識病情;涉世深,自可以識人情。品行要端方,心思要靈活。
人情世務,李士材不失人情,早已言之矣,不贅。
時運不可缺,譬之行船,走順水,遇順風,便是時運也。遇必艱難,用之無效,便是時運不到。
旁襯,張璐玉蕕(薰)十戒,亦言及之,皆好名趨時之所為耳。
貪利有二說,有貪圖多看數次,則多數次看封,誰知有不宜者,諺云:有利必有害,宜戒之。有設心騙人財物者,有賣偽藥騙人者,此等為下流人物,切勿蹈此轍為戒!
言語之間,容易招懲,多言者順口說去,所失必多。所謂日出萬言,豈無一錯。存心學道者,亦須自戒。
景岳十問篇,言淺而理正,茲錄於下:「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因脈色察陰陽,十從氣味彰神見。見定雖然事不難,也須明哲無招怨。」
凡看病,若病情有不合處,切不可輕言無事,恐其生變也。看重險病,亦不可決絕回報,但曰病已極險,另請相商可耳。十中亦有一活,免貽人笑話耳。
白話文:
[雜談],內容如下:
醫學精深微妙,言語難以詳盡表達。首先,醫者需具備精湛的技能,其次要有豐富的臨牀經驗,第三是高尚的人格,第四是要有良好的際遇,第五是通曉人情世故,第六是周遭的輔佐,這裏所指的輔佐包括親朋好友的支持,以及良好的居住環境,這些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第七是不能貪財,因為貪圖更多的診療,必然會增加出錯的機會。第八是少言寡語,因為話多易失。第九是避免過度娛樂,因為沉溺娛樂,必然會疏忽診斷。最後,醫者應保持善良的心,行善救人,這是為子孫後代奠定良好基礎的方式。
學習醫術的功夫在於閱讀醫書,書籍並不在多,如《內經》、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玉函》、《本草》、《藥性》、《脈訣》、吳又可的《溫疫論》、薛生白的《濕熱論》等,再配合《明醫方論》、《醫方集解》、葉天士的《溫熱論》等書籍的深入研究,這些書籍大約三年可以讀完,再進一步的揣摩理解,就可以逐漸提升醫術水平。
此外,像劉河間、朱丹溪、李東垣、張子和等醫家也有優秀的著作,雖不必熟記,但也需仔細研讀。《寓意草》也是一本好書。
醫學知識的提升在於謙虛,遇到困難的病例,應該與他人討論。對於比自己強的人,要虛心求教,對於不如自己的人,也不該爭辯,應保持耐心,讓他們開方,這也是自我成長的好機會。
見證的病例越多,越能理解病情;經歷的事越多,越能理解人情。醫者的人格必須端正,思維必須靈活。
對於人情世故,李士材已經詳細闡述,這裡不再重複。
良好的時機運氣也很重要,就像行船,如果順水順風,那就是時運到來。如果遇到困難,治療無效,那可能是時運未到。
周遭的輔佐,張璐玉蕕的十戒中也有提及,這些都是為了追求名聲和時尚而做出的行為。
貪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貪圖多次診療,這樣會增加診療費,但未必適合患者,有句俗話說:「有利必有害」,這種行為應該戒除。另一種是故意欺騙患者的財物,或者賣假藥騙人,這類行為屬於低級人物,絕對不要跟隨這種行為。
言語間容易招致懲罰,話多的人往往會口無遮攔,這樣的失誤一定很多。所謂的「日出萬言,豈無一錯」,學習醫道的人,也應該自我警戒。
景嶽的十問篇,語言淺顯,道理正確,現在錄下來:「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因脈色察陰陽,十從氣味彰神見。見定雖然事不難,也須明哲無招怨。」
在診療過程中,如果發現病情有異常,千萬不要輕易告訴患者沒事,以免病情突變。對於嚴重疾病,也不能輕易放棄,可以說病情非常危險,需要進一步商量。這樣即使十個病人中只救活一個,也不會被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