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3)

1. 診五臟脈輕重法

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是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部也。

白話文:

剛開始把脈時,感覺脈搏像三顆豆子重量的輕微力量,這個脈象與皮膚毛髮相應,是肺部的脈象。感覺脈搏像六顆豆子重量的力量,這個脈象與血管相應,是心臟的脈象。感覺脈搏像九顆豆子重量的力量,這個脈象與肌肉相應,是脾臟的脈象。感覺脈搏像十二顆豆子重量的力量,這個脈象與筋脈平齊,是肝臟的脈象。用力按壓直到觸摸到骨頭,然後快速抬起手指,感覺脈搏快速回彈,這是腎臟的脈象。

2. 辨脈形狀

浮脈。按之不足,舉之有餘,但浮於指下。 沉脈。舉之不足,按之有餘,重按乃得。 澀脈。細而遲,往來難且散,或一止復來。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如散。 滑脈。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與數相似。一曰浮中如有力,一曰碌碌如欲脫。 洪脈。極大在指下。 細脈。小大於微,恆有但細爾。 微脈。極細而軟,或欲絕,若有若無。 弦脈。舉之無,按之如弓弦狀。 緊脈。數如切繩,一曰如轉索,無常也。 遲脈。呼吸三至,去來極遲。 數脈。去來但促急,一曰一息六至。 緩脈。去來亦遲,小駛於遲,一曰浮大而軟。 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欲絕指下。一曰按之乃得,舉之即無。 動脈。見於關上,無頭尾,大如豆,厥厥然動。 伏脈。極重指著骨乃得,一曰關上沉不出,名曰伏。 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一曰指下無,兩旁有。 軟脈。極軟而浮細,曰軟。 虛脈。遲大而軟,按之不足,隱指下豁豁然,曰虛。 實脈。大而長,微強,按之隱指愊愊然,曰實。 促脈。去來皆疾,時止曰促。 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脈結者生。 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名曰代,不可治。 散脈。大為散,散者氣實血虛,有表無里。 革脈。有似沉伏,實大長微弦。

弦與緊相類。 浮與芤相類。 軟與弱相類。 微與澀相類。 沉與伏相類。 緩與遲相類。 革與實相類。 滑與數相類。

白話文:

浮脈:輕按時感覺明顯,重按時反而感覺不足,像漂浮在手指下。 沉脈:輕按時感覺不明顯,重按時才感覺到,需要用力按壓才能摸到。 澀脈:脈搏細小且緩慢,跳動時感覺困難且分散,有時會停頓一下又繼續跳動;也有一種說法是浮而短,或是短而停頓,或是像散開一樣。 滑脈:脈搏跳動時來回流暢,像滾珠一樣滑動,速度快且頻繁,與數脈相似;也有說法是輕按時感覺有力,或是像要脫離手指一樣滑動。 洪脈:脈搏極大,在手指下感覺非常明顯。 細脈:比微脈稍大,但始終細小。 微脈:脈搏極細且柔軟,幾乎感覺不到,有時好像存在,有時又好像沒有。 弦脈:輕按時感覺不到,重按時像弓弦一樣繃緊。 緊脈:脈搏跳動像切繩子一樣有力,也有一種說法是像轉動繩索一樣,跳動沒有規律。 遲脈:呼吸三次脈搏才跳動一次,來去速度非常慢。 數脈:脈搏跳動速度很快且急促,也有一種說法是一次呼吸脈搏跳動六次。 緩脈:脈搏跳動速度較慢,比遲脈稍快,也有一種說法是浮大而柔軟。 弱脈:脈搏非常柔軟且沉細,重按時幾乎感覺不到,也有一種說法是重按時才摸到,輕按時就感覺不到。 動脈:在關部出現,沒有頭尾,大小像豆子一樣,跳動有力。 伏脈:需要非常用力按壓到骨頭才能摸到,也有一種說法是脈搏沉伏在關部,無法輕易摸到。 芤脈:輕按時感覺浮大柔軟,重按時中間空虛,兩邊感覺實在;也有一種說法是手指下感覺不到脈搏,但在兩側卻感覺得到。 軟脈:脈搏非常柔軟,輕浮且細小。 虛脈:脈搏緩慢、寬大且柔軟,重按時感覺空虛,在手指下感覺鬆散無力。 實脈:脈搏寬大而長,稍微有力,重按時感覺脈搏充滿手指。 促脈:脈搏跳動快速,且不規律地停頓。 結脈:脈搏跳動緩慢,有時會停頓一下又繼續跳動,這種情況如果出現,還算是好的。 代脈:脈搏跳動時會停頓,但不能自己恢復,需要下一次脈搏跳動才能恢復,這種情況預後不良。 散脈:脈搏寬大且散亂,這種情況表示體內氣虛血弱,是表證而非里證。 革脈:感覺像沉伏一樣,實際是脈搏寬大、長且稍有弦的感覺。

弦脈與緊脈相似,浮脈與芤脈相似,軟脈與弱脈相似,微脈與澀脈相似,沉脈與伏脈相似,緩脈與遲脈相似,革脈與實脈相似,滑脈與數脈相似。

3. 分別脈病形狀

凡診脈。視其人大小長短。及性氣緩急。脈之。皆如其人形性則吉。反之者則凶。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理。短則氣病。數則心煩。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

短而急者病在上。長而緩者病在下。弦而沉者病在內。浮而洪者病在外。滑而微浮病在肺。下緊上虛病在脾。長而弦者病在肝。脈小血少病在心。大而緊者病在腎。脈實者病在內。脈虛者病在外。浮而大者風。浮而絕者氣。沉細疾者熱。遲緊者為寒。諸腑脈為陽。主熱。諸臟脈為陰。

主寒。陽微則汗。陰浮自下。陽數則口瘡。陰數則惡寒。陽芤則吐血。陰芤則下血。

脈與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可下之。弦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宜溫藥。緊數者。可發汗。

寸口脈浮大而疾者。名曰陽中之陽。病苦煩滿。身熱。頭痛。腹中熱。

寸口脈沉細者。名曰陽中之陰。病苦悲傷不樂。惡聞人聲。少氣。時時汗出。陰氣不通。兩臂不舉。

尺脈沉細。名曰陰中之陰。苦兩脛痠疼。不能久立。陰氣衰。小便餘瀝。陰下濕癢。

尺寸脈牢而長。關中無。此為陰乾陽。苦兩脛重。小腹引腰痛。

寸口脈壯大。尺中無。此為陽干陰。苦腰背痛。陰中傷。足脛寒。

尺脈浮而大。為陽干陰。苦小腹痛滿。不能溺。溺即陰中痛。大便亦然。寸口脈緊者中風。風攻頭痛。

夫瘧脈自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初持脈如躁之狀。久久按之細而牢。苦腰腹相引痛。不能食。足脛重。

脈來乍大乍小。乍短乍長。為禍祟。脈來但實者。為心勞。脈來洪大嫋嫋者。禍祟。寸口脈弦。中手短者。頭痛。脈來過寸口入魚際者。遺尿。脈來中手弦長者。腰疼。足脛痛。脈來中手弦。從上緊者。肩背痛。脈但數。心下結。熱盛。脈盛滑緊者。痛在外。脈小實緊者。痛在內。

脈小弱而浮滑。久病。脈澀浮而疾。新病。脈沉而弦者。其人有痃。腹內痛。脈來緩滑者。熱在胃中。脈來盛緊者。腹脹。脈弦急。疝瘕。小腹痛。脈出魚際。逆氣喘急。脈來伏者。霍亂。脈來弦急疾者。癖病。脈來大堅疾者。癲病。脈浮而緩。皮膚不仁。風寒入肌肉。脈沉而緊。

下焦寒。得冷即大小便痛。脈來遲而澀。胃中寒。有癥結。脈來快而緊。有積聚。擊痛。脈沉而細。下焦寒。小便數。苦㽲痛。下重痢。脈滑而浮散者。有風。脈短而滑者。病酒。脈緊而滑者。吐逆。脈遲而緩者。脾胃有寒。脈弦而鉤。脅下如刀刺。狀如飛屍。至困而不死。

脈沉而遲。腹藏有冷病。脈浮而細滑。傷於寒飲。脈沉而數。其人中水。冬時不治自愈。脈滑者。陽氣盛。脈微而緊者。有寒。脈澀細而緊者。痹病。脈沉而滑。為下重。背膂痛。脈短而數。心痛必煩。脈緊而數。寒熱俱發。必當下之乃愈。脈微弱者。有寒。少氣。脈實緊者。

白話文:

凡是診脈,要觀察病人體型大小、高矮胖瘦,以及性格是溫和還是急躁。如果脈象與病人的體型性格相符,那就是吉象,反之則為凶象。

脈搏是血液的府邸。脈搏長表示氣順,短表示氣病;脈搏跳動快表示心煩,跳動大表示病情加重;上部脈搏強盛表示氣往上衝,下部脈搏強盛表示氣脹;脈搏時有時無表示氣衰,脈搏細表示氣少。

脈搏短而急表示病在上部,長而緩表示病在下部;脈搏像琴弦般又沉在裡面的,表示病在內臟;脈搏浮在表面又洪大的,表示病在體表;脈搏滑潤又略浮的,表示病在肺部;下部脈搏緊,上部脈搏虛的,表示病在脾臟;脈搏長而像琴弦的,表示病在肝臟;脈搏細小表示血少,病在心臟;脈搏大而緊的,表示病在腎臟;脈搏有力表示病在內部,脈搏虛弱表示病在外部;脈搏浮而大表示有風邪,脈搏浮而斷絕表示氣虛;脈搏沉細而快的表示有熱,脈搏慢而緊的表示有寒。身體各器官的脈搏屬於陽,主熱;臟腑的脈搏屬於陰,主寒。陽氣虛弱則會出汗,陰氣虛弱則會下肢浮腫。陽氣過盛則會口瘡,陰氣過盛則會怕冷。陽氣虛弱而脈搏中間空虛則會吐血,陰氣虛弱而脈搏中間空虛則會便血。

脈搏與肌肉狀態相協調,按著脈搏持續一段時間脈象變強的,可以考慮用瀉下的方法治療;脈搏像琴弦般細小又緊的,也可以考慮用瀉下的方法治療;脈搏像琴弦般但跳動緩慢的,適合用溫熱的藥物;脈搏緊而跳動快的,可以發汗。

寸口脈浮大而跳動快的,叫做「陽中之陽」,病人會感到煩躁不安、身體發熱、頭痛、腹中發熱。

寸口脈沉細的,叫做「陽中之陰」,病人會感到悲傷不樂、不喜歡聽到人說話、呼吸短促、時常出汗、陰氣不暢通、兩臂無法舉起。

尺脈沉細的,叫做「陰中之陰」,病人會感到兩小腿痠痛、無法久站、陰氣衰弱、小便滴滴答答排不乾淨、陰部潮濕搔癢。

寸口和尺脈都強實而長,中間的關脈卻摸不到,這是陰氣乾枯陽氣過盛,病人會感到兩小腿沉重、小腹連帶腰部疼痛。

寸口脈強壯而大,尺脈卻摸不到,這是陽氣乾枯陰氣過盛,病人會感到腰背疼痛、陰部受傷、足部和小腿發冷。

尺脈浮而大的,這是陽氣乾枯陰氣過盛,病人會感到小腹脹痛、無法小便,小便時會感到陰部疼痛,大便也是如此。寸口脈緊的,是中風,風邪會引起頭痛。

瘧疾的脈象本身就像琴弦,像琴弦般跳動快的多半是熱證,像琴弦般跳動慢的多半是寒證。剛把到脈時脈象躁動不安,按久一點會發現脈象細而堅實,病人會感到腰腹部互相牽引疼痛、吃不下東西、足部和小腿沉重。

脈搏時大時小、時短時長的,表示有邪祟作怪。脈搏只感覺到實的,表示過度勞累。脈搏洪大而輕柔的,也是邪祟作怪。寸口脈像琴弦,按住中間感覺短的,是頭痛。脈搏越過寸口進入魚際的,會遺尿。脈搏按住中間感覺像琴弦又長的,是腰痛、足部和小腿痛。脈搏按住中間感覺像琴弦,而且從上面感覺到緊的,是肩背痛。脈搏只感覺到快,心下有結塊,表示熱盛。脈搏盛大、滑潤而緊的,表示疼痛在體表;脈搏細小而實在又緊的,表示疼痛在內部。

脈搏細弱而浮滑的,是久病;脈搏澀而浮又快的,是新病。脈搏沉而像琴弦的,這個人有痃氣,腹內疼痛。脈搏緩慢而滑潤的,表示胃中有熱。脈搏盛大而緊的,表示腹脹。脈搏像琴弦般急促的,是疝氣,小腹疼痛。脈搏從魚際處發出,表示氣逆喘急。脈搏伏在深處的,是霍亂。脈搏像琴弦般急促而快的,是癖病。脈搏大而堅實又快的,是癲病。脈搏浮而緩的,表示皮膚麻木,風寒侵入肌肉。脈搏沉而緊的,表示下焦寒冷,遇到冷就大小便疼痛。脈搏慢而澀的,表示胃中有寒,有腫塊。脈搏快而緊的,表示有積聚,按壓時疼痛。脈搏沉而細的,表示下焦寒冷,小便頻繁,感到小便疼痛,腹部下墜想拉肚子。脈搏滑潤而浮散的,表示有風邪。脈搏短而滑潤的,表示飲酒過度。脈搏緊而滑潤的,表示想吐。脈搏慢而緩的,表示脾胃有寒。脈搏像琴弦又像鉤子的,脅下疼痛如刀割,如同飛屍,痛苦至極卻不會死。

脈搏沉而慢的,表示腹中有寒冷之病。脈搏浮而細滑的,是因寒涼飲料所傷。脈搏沉而快的,這個人可能是水腫,冬天時不治療也會自己痊癒。脈搏滑潤的,表示陽氣旺盛。脈搏微弱而緊的,表示有寒。脈搏澀細而緊的,是痹病。脈搏沉而滑的,是腹部下墜,背部和脊椎疼痛。脈搏短而快的,心痛必然煩躁。脈搏緊而快的,寒熱交替發作,必須用瀉下法才能治癒。脈搏微弱的,有寒,呼吸短促。脈搏實在而緊的,表示胃中有寒,吃不下東西,時常拉肚子,這種情況很難治癒。脈搏像琴弦般又緊的,脅下疼痛。脈搏大而細滑的,表示呼吸短促。脈搏微小的,表示血氣都少。脈搏澀的,表示少血多氣。脈搏滑潤的,表示多血少氣。脈搏大的,表示氣血都多。兩手脈搏前部陽氣斷絕的,會感到心下寒冷、口中發熱。脈搏洪大而緊急的,表示病在體表,會感到頭痛、長癰腫。脈搏細小而緊急的,表示病在內部,會有寒疝、腫塊積聚、腹中疼痛。脈搏浮大的,是中風,會感到頭重、鼻塞。脈搏微浮的,秋天為吉,冬天會發病。脈搏快的表示有熱,慢的表示有寒。脈搏滑潤的表示被鬼怪纏身,脈搏像琴弦般表示刺痛。脈搏沉重且直往前衝,然後斷絕的,表示腹中有血。脈搏沉重且中間散開的,是因為吃了寒冷的食物而形成腫塊。脈搏沉而急促的,表示中暑後突然發作虛熱。脈搏中間散開然後斷絕的,表示患有消渴症。脈搏沉重,前面摸不到寸口,徘徊然後斷絕的,表示病在肌肉,如同殭屍。脈搏像連串的珠子一樣,摸不到寸口,表示有風寒在大腸,停留在裡面不散。脈搏像連串的珠子一樣,突然停止,摸不到寸口,脈象柔軟的,表示熱結在小腸的薄膜中,停留在裡面不散。脈搏微弱的,表示陽氣不足,會有發熱出汗的現象。凡是沒有陽氣的都會昏厥,沒有陰氣的都會嘔吐。陽氣微弱無法呼氣,陰氣微弱無法吸氣,呼吸不足,胸中氣悶。前面大後面小的,是頭痛眩暈;前面小後面大的,是胸悶氣短。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這個人想吐卻吐不出來就會死亡。陽邪來襲,脈象會呈現浮而洪大;陰邪來襲,脈象會呈現沉而細微。食物消化正常,脈象會呈現實在而堅強。脈搏浮而滑的,表示有宿食;脈搏洪大的,表示傷寒熱病;脈搏像琴弦般又細小的,表示有寒癖。脈搏浮滑又快速的,表示食物消化不良,脾臟功能不佳。關脈堅實而滑的,表示有蛔蟲。尺脈沉滑的,表示有寸白蟲。三部脈搏有時有時無,表示胃中有冷氣,導致脈搏不通暢。

脈搏緊而急促的,表示如同殭屍;脈搏緊而且超過寸口的,是疰病。關脈浮的,表示胃中有積熱。尺脈浮的,表示下焦有客熱。

各種浮脈、緊脈、弦脈、沉脈、澀脈、滑脈,如果出現在寸口部位,表示橫膈膜以上的疾病;如果出現在關脈部位,表示胃部以下的疾病;如果出現在尺脈部位,表示腎臟以下的疾病。寸口脈沉的,表示胸中氣短。如果弦脈出現在寸口上面的,表示有宿食,引起頭痛。如果只有表證而無裡證的,邪氣會停留在那個地方,可能會導致鬼病。什麼是表裡?寸口和尺脈為表,關脈為裡。兩頭有脈,關脈卻完全摸不到,這表示尺脈不能上達到關脈為陰氣斷絕,寸脈不能下達到關脈為陽氣斷絕,陰氣和陽氣都斷絕,都會死亡,無法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