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御製《太平聖惠方》序

回本書目錄

御製《太平聖惠方》序

1. 御製《太平聖惠方》序

朕聞皇王治世,撫念為本。法天地之覆載,同日月以照臨;行道德而和慘舒,順寒暄而知盈縮;上從天意,下契群情,罔憚焦勞,以從人慾,乃朕之願也!且夫人稟五常,藥治百病。能知疾之可否,究藥之徵應者,則世之良醫也。至如風雨有不節之勞,喜怒致非理之患,疾由斯作,蓋自物情。

苟非窮達其源,窺測其奧,徒煩服食以養於壽命,消息可保於長生矣,自古同,多乖攝治,疾之間起,積之於微。勢兆已形,求諸服餌。方既弗善,藥何救焉?書曰:藥不螟眩,厥疾弗瘳。誠哉是言也!且如人安之道,經絡如泉。或馳騁性情,乖戾形體,莫知傷敗,致損壽齡。

蓋由血脈榮枯,肌膚盛弱,貪其嗜欲,不利機關,及至虛羸,不防他故。四時逆順,六氣交爭,賢者自知,愚者未達。是以聖人廣茲仁義,博愛源深。故黃帝盡岐伯之談,虢君信越人之術。揆度者,明於切脈;指歸者,探乎幽玄。論之,則五音自和,聽之,則八風應律,譬猶影響,無不相從。

求妙刪繁,備諸方冊,討尋精要,演說無所不周,詮詁簡編,探賾悉聞盡善,莫不考秘密,搜隱微。大矣哉,為學乃至於此耶!則知天不愛其道,而道處其中;地不愛其寶,而寶舍其內。夫醫者,意也。疾生於內,藥調於外。醫明其理,藥效如神。觸類而生,參詳變易,精微之道,用意消停。

執見庸醫,證侯難曉。朕昔自潛邸,求集名方,異術玄針,皆得其要,兼收得妙方千餘首,無非親驗,並有準繩。貴在救民,去除疾苦。並偏於翰林醫官院,各取到經乎家傳應效藥方,合萬餘道。令尚藥奉御王懷隱等四人,校勘編類。凡諸論證,並該其中;品藥功效,悉載其內。

凡候疾之深淺,先辨虛實,次察表理,然後依方用藥,則無不愈也。庶使天高地厚,明王道之化成;春往秋來,布群黎之大惠。昔炎帝神農氏,長於姜水,始教民播種,以省殺生;嘗味百草,區別藥性,救夭傷之命,延老病之生,黔首日用而不知,聖人之至德也。夫醫道之難,昔賢猶病。

設使誦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別,別而未能明,明而未能盡,窮此之道者,其精勤明智之士歟!朕尊居億兆之上,常以百姓為心,念五氣之或乖,恐一物之失所,不盡生理,朕甚憫焉!所以親閱方書,俾令撰集,冀溥天之下,各保遐年,同我生民,躋於壽域。今編勒成一百卷,命曰《太平聖惠方》,仍令雕刻印版,遍施華夷。

凡爾生靈,宜知朕意。

白話文:

我聽說,帝王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關懷百姓。應該效法天地覆蓋萬物的恩德,如同日月照耀大地;以道德來調和陰陽,順應季節的變化來了解萬物的盛衰;上合天意,下順民情,不畏勞苦,以滿足人民的願望,這就是我所希望的!

人稟受五常的德性,藥物可以治療各種疾病。能夠了解疾病的輕重,探究藥物的療效,才是世上的良醫。至於風雨失調,導致人們勞累;情緒的喜怒無常,導致不正常的疾病,這些疾病的產生,都是因為外在環境和情緒的影響。

如果不能徹底了解疾病的根源,探究其中的奧秘,只是盲目地服用藥物來保養身體,想要達到長生不老,自古以來都很少成功。很多人因為不懂得調養,導致疾病逐漸累積,從小病變成大病。等到病勢已經形成,才想用藥物治療,如果藥方不對症,藥物又怎麼能有效呢?古書說:「藥物不能產生頭暈的反應,疾病就無法痊癒。」這句話說得真是對啊!人的健康之道,經絡就像泉水一樣流動。如果放縱自己的情緒,違背身體的自然規律,卻不知道傷害,就會減損壽命。

這都是因為氣血的運行、肌肉的強弱,以及貪圖口腹之慾,對身體機能造成不利影響,等到身體虛弱時,就容易被其他疾病侵襲。四季的變化、六氣的交替,賢明的人自然懂得,愚笨的人卻不明白。所以聖人廣施仁義,愛護百姓。黃帝才向岐伯請教醫理,虢君才相信越人的醫術。懂得診脈的人,能夠明白其中的奧妙;能根據脈象判斷疾病的人,能探究其中的幽微之處。討論起醫學來,就能像五音一樣和諧,聽起來,就能像八風一樣應和時節,就像影子和聲音一樣,彼此相隨。

為了探求醫術的精妙之處,刪除繁雜的內容,將各種藥方編寫成冊。尋找其中的精要,詳細地說明,沒有遺漏,詮釋簡潔明瞭,探究深奧的醫理,力求做到盡善盡美,無不考證其中的秘密,搜尋隱藏的細微之處。學問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真是太偉大了!要知道,天道並不是不願意將其道理傳授,而是道理就存在於天地之間;大地並不是吝惜其寶藏,而是寶藏就藏於大地之內。所謂的醫,就是心意。疾病產生於身體內部,藥物則是在身體外部調養。醫生如果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藥物就能發揮神奇的功效。能夠觸類旁通,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方,精微之道,都需要用心去體會。

如果執迷於庸醫,就難以了解疾病的真正情況。我以前在當王子的時候,就開始收集各種名醫的藥方,以及不同的醫術和針灸方法,都掌握了其中的要點,還收集到了一千多個有效的藥方,這些藥方都是我親自驗證過的,並且具有明確的療效。我認為醫術最重要的是救治百姓,解除他們的痛苦。我還命令翰林醫官院的官員,將他們家傳的有效藥方都收集起來,總共有一萬多個。然後命令尚藥奉御王懷隱等四人,負責校對和分類。凡是各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都包含在其中;藥物的功效,也都詳細地記錄在裡面。

凡是診斷疾病的輕重,首先要辨別虛實,然後觀察表裡,然後根據藥方用藥,這樣就沒有治不好的疾病。希望能夠使天地之間,充滿聖明君王的教化;使四季的變化,為百姓帶來福祉。過去的炎帝神農氏,出生在姜水邊,開始教導人民種植五穀,以減少殺戮;親自品嚐各種藥草,區分藥性,拯救早夭的生命,延長衰老病弱者的壽命,百姓每天都在使用卻不知道,這真是聖人的崇高德行。醫道是非常困難的,即使是古代的賢人也感到困擾。

如果只是誦讀卻不能理解,理解了卻不能辨別,辨別了卻不能明白,明白了卻不能完全掌握,能夠窮究醫道的人,一定是精明勤勉的人。我身為君王,統治萬民,始終以百姓為念,擔心天氣的變化,擔心萬物沒有得到妥善的照顧,而不能盡情地發揮其生命力,我對此感到非常痛心!所以我親自閱讀醫書,並且下令編撰成冊,希望普天之下的人民,都能夠保健身體,和我的人民一起,達到長壽的境界。現在已經編成一百卷,命名為《太平聖惠方》,並且下令雕刻印版,廣泛地 распространяться到各地。

凡是天下生靈,都應該知道我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