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一百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 (15)

1. 具列四十五人形

小兒臍腫。灸腰後。針臍骨節間。三壯。炷如小麥大。

小兒脫肛瀉血。每廁臟腑撮痛不可忍者。灸百會一穴三壯。在頭中心陷者是也。炷如小麥大。

小兒新生二七日內。若噤不吮奶。多啼者。是客風中於臍。循流至心脾二臟之經。遂使舌強。唇痙。嗍奶不得。此疾所施方藥。不望十全爾。大底以去客風無過。灸承漿一穴七壯。在下唇稜下宛宛中是也。次灸頰車二穴各七壯。在耳下曲頰骨後。炷並如雀尿大。

小兒食時頭痛。及五心熱者。灸噫嘻二穴各一壯。在第六椎下兩傍各三寸宛宛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三五歲。兩眼。每至春秋忽生白翳。遮瞳子。疼痛不可忍者。灸第九椎節上一壯。炷如小麥大。

小兒斑瘡入眼。灸大杼二穴各一壯。在項後第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奶癧目不明者。灸肩中俞二穴各一壯。在肩甲內廉。去各三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羊癇。目瞪吐舌羊鳴也。灸第九椎下節間三壯。炷如小麥大。

小兒飲水不歇。面目黃者。灸陽綱二穴各一壯。在第十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羸瘦。食飲少。不生肌膚。灸胃俞穴各一壯。在第十二椎下。兩傍各一寸半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胎疝。卵偏重者。灸囊後縫十字文當上。三壯。春灸夏效。夏灸秋效。秋灸冬效。冬灸春效。炷如小麥大。

小兒急驚風。灸前頂一穴三壯。在百會前一寸。若不愈。須灸兩眉頭。及鼻下人中一穴。炷如小麥大。

小兒但是風病。諸般醫治不瘥。灸耳上入髮際一寸五分。嚼而取之。蟀谷穴也。

小兒嘔吐奶汁。灸中庭一穴一壯。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目澀怕明。狀如青盲。灸中渚二穴各一壯。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雀目。夜不見物。灸手大指甲後一寸。內廉橫文頭白肉際。各一壯。炷如小麥大。

小兒睡中驚掣。灸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各一壯。炷如小麥大。

小兒多涕者。是腦門被風拍著及肺寒也。灸囟會一穴三壯。炷如小麥大。在上星上一寸。直鼻。

小兒急喉痹。灸天突穴一壯。在項結喉下三寸兩骨間。炷如小麥大。

小兒食癇者。先寒熱灑淅乃發也。灸鳩尾上五分三壯。炷如小麥大。

小兒牛癇。目直視腹脹乃發也。灸鳩尾一穴三壯。在胸蔽骨下五分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馬癇。張口搖頭身反折馬鳴也。灸僕參二穴各三壯。在足跟骨下白肉際陷者中。拱足取之。炷如小麥大。

小兒陰腫。灸內崑崙二穴各三壯。在內踝後五分。筋骨間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白話文:

嬰幼兒臍部腫脹,灸治腰部後方;針刺臍與骨節之間,每次三壯,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脫肛伴隨出血,每次如廁時臟腑絞痛難忍,灸治百會穴三次,每次三壯,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凹陷處,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新生兒出生後十四天內,若緊閉嘴巴不吸奶,哭鬧不止,這是受風邪侵犯臍部,循經絡至心脾二臟,導致舌頭僵硬,嘴唇抽搐,無法吸吮乳汁。此病施治藥物難以十全十美,根本上還是要驅除風邪。灸治承漿穴七壯,承漿穴位於下唇正中;再灸治頰車穴各七壯,頰車穴位於耳垂下方,咀嚼肌後方。艾炷大小如雀鳥尿滴。

嬰幼兒進食時頭痛,或出現五心煩熱,灸治噫嘻穴各一壯,噫嘻穴位於第六節胸椎下方兩側各三寸處。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三到五歲的嬰幼兒,春秋季節兩眼忽生白翳,遮蔽瞳孔,疼痛難忍,灸治第九節胸椎上方一壯,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患有斑瘡並波及眼部,灸治大杼穴各一壯,大杼穴位於項部第一節胸椎下方兩側各一寸半凹陷處。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奶瘡導致眼睛看不清,灸治肩中俞穴各一壯,肩中俞穴位於肩胛骨內緣,向下各三寸凹陷處。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患有羊癇症,症狀為眼球突出,吐舌,並發出羊叫聲,灸治第九節胸椎下方三次,每次三壯,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飲水不止,面容發黃,灸治陽綱穴各一壯,陽綱穴位於第十節胸椎下方兩側各三寸凹陷處。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消瘦,食慾不振,皮膚不長,灸治胃俞穴各一壯,胃俞穴位於第十二節胸椎下方兩側各一寸半凹陷處。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患有先天性疝氣,睾丸下垂,灸治陰囊後縫線十字紋正上方,三次,每次三壯,春季灸治夏季見效,依此類推。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患有急驚風,灸治前頂穴三次,每次三壯,前頂穴位於百會穴前方一寸。若無效,則需灸治兩眉頭,以及鼻下人中穴。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各種風症,經多種治療無效,灸治耳上髮際一寸五分處,此處為蟀谷穴。

嬰幼兒嘔吐奶汁,灸治中庭穴一壯,中庭穴位於膻中穴下一寸凹陷處。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眼睛乾澀怕光,類似青盲症狀,灸治中渚穴各一壯,中渚穴位於手小指次指(無名指)指節後方凹陷處。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患有雀盲症,夜間看不見東西,灸治手拇指大指甲後方一寸,內側橫紋頭部白色肉際處,各一壯。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睡夢中驚搐,灸治足大拇指與次指(食指)指尖,距指甲如韭葉長度,各一壯。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流鼻涕不止,這是因為腦門受風寒,或肺部受寒,灸治囟會穴三次,每次三壯,囟會穴位於上星穴(頭頂正中)上方一寸,直對鼻樑。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患有急喉痹,灸治天突穴一壯,天突穴位於頸部喉結下方三寸,兩塊骨頭之間。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患有食癇,先有寒熱交替,然後發病,灸治鳩尾穴上方五分,三次,每次三壯,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患有牛癇,症狀為眼球直視,腹部膨脹,灸治鳩尾穴三次,每次三壯,鳩尾穴位於胸骨下端下方五分凹陷處。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患有馬癇,症狀為張口,搖頭,身體反折,並發出馬叫聲,灸治僕參穴各三次,每次三壯,僕參穴位於腳跟骨下方白色肉際凹陷處,屈足取穴。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嬰幼兒患有陰囊腫脹,灸治內崑崙穴各三次,每次三壯,內崑崙穴位於內踝後方五分,筋骨間凹陷處。艾炷大小如小麥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