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一百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 (13)

1. 具列四十五人形

後頂一穴。在百會後一寸五分。玉枕骨上陷者中。灸三壯。主目不明。惡風寒。頭目眩痛。

扁骨二穴。在肩端上兩骨間陷者中。灸三壯。主肩中熱。指臂痛也。

腰俞一穴。在第二十一椎節下間。陷者中。灸五壯。主腰疼不能久立。腰以下至足冷不仁。坐起難。腰脊急強。不可俯仰。腰重如石。難舉動也。

陷谷二穴。在足大指次指間。本節後陷者中。灸三壯。主卒疝。小腹痛。頭面虛腫。及痎瘧發寒熱也。

承山二穴。在兌腨腸下分肉間。陷者中。灸五壯。主寒熱癲疾。腳踹痠痛。不能久立。腰膝重。起坐難。筋攣急。不可屈伸。

前頂一穴。在囟會後一寸。直鼻中央陷者中。灸三壯。主頭風目眩。頭皮腫。小兒驚癇病也。

耳門二穴。在耳前起肉當缺陷者中。主耳有膿。及耳底聤耳。耳痛鳴聾。並齒齲。禁不宜灸。有病不過三壯。

少商二穴。在手大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灸三壯。主瘧。寒熱。煩心善噦。唾沫唇乾。嘔吐不下食。腸脹微喘。心下膨膨然。

少海二穴。在肘大骨外。去肝端五分陷者中。屈肘乃得之。灸五壯。主四肢不舉。癲癇吐舌。沫出羊鳴也。

交儀二穴。在內踝上五寸陷者中。灸五壯。主卒疝。小腹痛。小便不利。及婦人漏下赤白。月水不調。

解谿二穴。在系鞋處陷者中。灸三壯。主上氣咳嗽喘息急。腹中積氣上下行。及目生白翳也。

尺澤二穴。在肘中約上兩筋動脈中。甄權云。在臂屈伸橫文中。筋骨罅陷者中。不宜灸。主癲病不可向。手臂不得上頭。

天樞二穴。夾臍兩傍各二寸陷者中。灸五壯。主久積冷氣。繞臍切痛。時上衝心。女子漏下赤白。及腹大堅。食不化。面色蒼蒼也。

曲骨一穴。在橫骨上。中極下一寸。其毛際陷者中。灸七壯。主五淋。小便黃。小病脹滿。婦人帶下赤白。惡合陰陽。小便閉澀不通。但是虛乏冷極者。皆宜灸之。

陽陵泉二穴。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灸一壯。主膝腹內外廉痛不仁。屈伸難。及喉中鳴。驚恐如人將捕之。

丘虛二穴。在外踝如前。去臨泣三寸。灸三壯。主胸脅痛。善大息。胸滿膨膨然。足腕不收。足脛偏細。

夫治小兒之患。診察幽玄。默而抱疾。自不能言也。或即胎中受病。或是生後傷風。動發無時。寒溫各異。且據諸家方論。醫藥多門。藥既無痊。全憑灸法。況小兒灸法散在諸經。文繁至甚。互說不同。既穴點以瘥訛。治病全然紕繆。按諸家明堂之內。精選到小兒。應驗七十餘穴。並是曾經使用。累驗神功。今具編錄於後。

小兒驚癇者。先驚怖啼叫。後乃發也。灸頂上旋毛中三壯。及耳後青絡脈。炷如小麥大。

小兒風癇者。先屈手指如數物乃發也。灸鼻柱上髮際宛宛中。三壯。炷如小麥大。

白話文:

具列四十五人形

後頂穴:位於百會穴後方一寸五分,玉枕骨上方凹陷處。灸三壯。主治眼睛看不清、怕風寒、頭暈目眩疼痛。

扁骨穴:位於肩端上方兩骨之間的凹陷處。灸三壯。主治肩膀疼痛、手指手臂疼痛。

腰俞穴:位於第二十一節椎骨下方的凹陷處。灸五壯。主治腰痛無法久站、腰部以下到腳冰冷麻木、坐立困難、腰脊僵硬無法彎腰、腰部沉重如石、難以活動。

陷谷穴:位於足大拇指與第二趾之間,本節後方的凹陷處。灸三壯。主治突然發生的疝氣、下腹部疼痛、頭面部浮腫、以及瘧疾發作時的寒熱。

承山穴:位於腓腸肌下端肌肉分叉處的凹陷處。灸五壯。主治寒熱、癲癇、腳踝痠痛、無法久站、腰膝沉重、坐立困難、筋攣緊繃、無法屈伸。

前頂穴:位於囟門後方一寸,鼻樑中央垂直線上凹陷處。灸三壯。主治頭痛、頭暈目眩、頭皮腫脹、小兒驚癇。

耳門穴:位於耳前,耳輪前方的凹陷處。主治耳朵流膿、耳底流膿、耳痛、耳鳴、耳聾以及牙齒疼痛。禁灸,如有疾病,灸勿超過三壯。

少商穴:位於大拇指內側,距指甲邊緣約一指寬的凹陷處。灸三壯。主治瘧疾、寒熱、煩躁易怒、口乾舌燥、嘔吐、食慾不振、腸脹氣、呼吸略微急促、心窩部脹滿。

少海穴:位於肘部尺骨內側,尺骨鷹嘴端上五分凹陷處,屈肘時才能找到。灸五壯。主治四肢麻痺無力、癲癇發作時伸舌、口吐白沫、發出羊叫般的聲音。

交信穴:位於內踝上方五寸的凹陷處。灸五壯。主治突然發生的疝氣、下腹部疼痛、排尿困難、以及婦女白帶異常、月經不調。

解溪穴:位於腳踝前方的凹陷處,繫鞋帶的地方。灸三壯。主治上氣喘咳嗽、呼吸急促、腹部脹氣、以及眼睛白內障。

尺澤穴:位於肘橫紋中,兩條筋腱之間的凹陷處。甄權說,位於手臂屈伸橫紋之間,筋骨縫隙處。不宜灸。主治癲癇,無法抬頭,手臂抬不起來。

天樞穴:位於肚臍旁開各二寸的凹陷處。灸五壯。主治長期積累的寒氣、繞肚臍劇烈疼痛、有時衝到心臟、婦女白帶異常、以及腹部脹大堅硬、消化不良、面色蒼白。

曲骨穴:位於恥骨聯合上方,中極穴下1寸,毛髮分界線的凹陷處。灸七壯。主治各種尿道感染、尿黃、小便不暢、腹部脹滿、婦女白帶異常、性交困難、小便閉塞不通。凡是虛寒體質者,皆宜灸之。

陽陵泉穴:位於膝蓋外下方一寸的凹陷處。灸一壯。主治膝蓋內外側疼痛、麻木、屈伸困難、以及喉嚨有聲音、驚恐不安像被人追趕一樣。

丘虛穴:位於外踝骨前方,距臨泣穴三寸處。灸三壯。主治胸肋疼痛、呼吸急促、胸部脹滿、腳踝無力、小腿細瘦。

關於治療小兒疾病:診斷小兒疾病需要細心觀察,小兒本身無法表達病情,疾病可能是胎中帶來的,也可能是出生後受寒風侵襲引起的。發病時間及寒熱症狀各異。參考各種醫書,治療方法也很多,藥物療效不佳的情況下,只能依靠灸法。小兒灸法散見於各醫書,內容繁雜,說法不一,穴位記載也可能出現錯誤,導致治療失敗。因此,我們精選出七十多個適用於小兒的穴位,並經多次驗證有效。以下列出部分穴位:

小兒驚癇:先驚嚇哭鬧,然後發病。灸頂旋毛處三壯,耳後青絡脈,艾炷如麥粒大小。

小兒風癇:先屈手指如數東西,然後發病。灸鼻樑上方髮際處三壯,艾炷如麥粒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