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一 (2)
卷第一 (2)
1. 辨九候法
黃帝曰:余聞九候於夫子,眾多博大,不可勝數。余願聞要道,以屬子孫,傳之後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終始,上應天光星辰曆紀,下副四時五行貴賤,更立冬陰夏陽,以人應之奈何?願聞其方。 岐伯曰:妙乎哉問也!此天地之至數。
帝曰:願聞天地之至數。 岐伯曰:始於一,終於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應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 帝曰:何謂三部? 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必指而導之,乃以為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氣,人以候心。 帝曰:上部以何候之?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頭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
三部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臟。故神臟五,形臟四,合為九臟。五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帝曰:以候奈何? 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
而後調之。無問其病,以平為期。 帝曰:決死生奈何? 岐伯曰: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氣多者死。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相失者皆死也。
白話文:
黃帝說:我聽聞先生您講的「九候」學說,內容廣泛深奧,難以盡數。我希望能了解其中的精髓要道,傳給子孫後代,讓他們銘記在心、牢記不忘,甚至要立誓遵守,不敢隨意洩漏,使其符合天地運行的法則,有始有終,上能對應天上的星辰曆法,下能配合四季五行和貴賤的變化,更要根據冬至陰氣盛、夏至陽氣盛的道理,來了解人體的狀況。我希望能知道具體的方法。
岐伯說:您問得太好了!這真是天地之間最精密的法則。
黃帝說:我希望能了解天地之間最精密的法則。
岐伯說:這一切開始於一,結束於九。一代表天,二代表地,三代表人。三的三倍是九,可以對應九野。所以人體分為三部,每部各有三個脈候,用來判斷生死、處理各種疾病、調整虛實,並去除邪氣。
黃帝說:什麼是三部?
岐伯說:有下部、中部和上部。每部都有三個脈候,這三個脈候分別代表天、地、人。要明確地指出來並加以引導,才能理解其中的奧妙。下部的天脈候應對的是肝,地脈候應對的是腎,人脈候應對的是脾胃之氣。
黃帝說:中部的脈候又是如何呢?
岐伯說:中部也有天、地、人三個脈候。天脈候應對的是肺,地脈候應對的是胸中的氣,人脈候應對的是心。
黃帝說:上部又是如何觀察的呢?
岐伯說:上部也有天、地、人三個脈候。天脈候應對的是頭部和額角的氣,人脈候應對的是耳目的氣,地脈候應對的是口齒的氣。
三部各自都有天、地、人的脈候,三者相合則構成天,三者相合則構成地,三者相合則構成人。三三相合則為九,九又分為九野。九野對應人體的九臟,其中神藏五個,形藏四個,合起來就是九臟。如果五臟已經衰敗,臉色必然會枯槁,枯槁就代表即將死亡。
黃帝說:那麼如何觀察脈候呢?
岐伯說:首先要觀察人的體型是肥胖還是消瘦,以此來判斷氣的虛實。如果是實證就要洩,虛證就要補。一定要先疏通血脈,然後再進行調養,不論是什麼疾病,都以達到平衡為目標。
黃帝說:如何判斷生死呢?
岐伯說:體型肥壯但脈象細微,氣息不足以順暢呼吸的,是危險的徵兆;體型消瘦但脈象強大,胸中氣息過多的,則代表將要死亡。如果形體與氣相協調,就表示健康。如果三部五候不協調,就會生病。如果三部九候的脈象都失去正常,就代表將要死亡。如果上下左右的脈象互相呼應,但像舂米一樣,表示病情很嚴重。如果上下左右的脈象不協調,無法數出規律,就表示將要死亡。如果中部的脈候雖然單獨和諧,但與其他脈候不協調,也代表將要死亡。
2. 辨兩手五臟六腑脈所主法
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腎與命門俱出尺部。魂魄穀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順男。右大順女。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決斷。兩在關後。人無二脈。病則不愈。諸經減損。各隨其部。左手寸口。心與小腸脈之所出也。關上者。肝與膽脈之所出也。
尺中者。腎與膀胱脈之所出也。關前一分者。人迎之位也。關後一分者。神門之位也。
右手寸口者。肺與大腸脈之所出也。關上者。脾與胃脈之所出也。尺中者。命門三焦脈之所出也。關前一分者。氣口之位也。關後一分者。神門之位也。凡五臟之脈併為陰。陰脈皆沉。六腑之脈併為陽。陽脈皆浮。假令左手寸口脈浮者。小腸脈也。沉者心之脈也。余皆仿此。
白話文:
左手脈象顯示肝和心臟的狀況。右手脈象顯示脾臟和肺臟的狀況。腎臟和命門的脈象都在尺部的脈位顯示。魂魄和穀神的脈象都可以在寸口的脈位看到。左手主要反應臟的狀況,右手主要反應腑的狀況。左手脈象強大對男性來說是順利的,右手脈象強大對女性來說是順利的。關脈前一分的脈位是人體生命力的關鍵。左手這個位置稱為人迎,右手這個位置稱為氣口。神門的脈位在左右手關脈之後。人應該只有一種脈象,如果出現兩種不同脈象,那疾病就很難治癒。各經脈的虛損,會根據所在的部位表現出來。
左手寸口脈位,反映的是心臟和小腸的脈象。關脈上的脈位,反映的是肝臟和膽的脈象。尺脈的脈位,反映的是腎臟和膀胱的脈象。關脈前一分的脈位,是人迎的位置。關脈後一分的脈位,是神門的位置。
右手寸口脈位,反映的是肺臟和大腸的脈象。關脈上的脈位,反映的是脾臟和胃的脈象。尺脈的脈位,反映的是命門和三焦的脈象。關脈前一分的脈位,是氣口的位置。關脈後一分的脈位,也是神門的位置。五臟的脈象都屬於陰,陰脈的特性是沉。六腑的脈象都屬於陽,陽脈的特性是浮。舉例來說,如果左手寸口的脈象是浮的,那就是小腸的脈象;如果是沉的,那就是心臟的脈象。其他的脈象也可以依照這個原則來判斷。
3. 辨五臟六腑經脈所合法
肝脈曰足厥陰。與膽脈曰足少陽合。心脈曰手少陰。與小腸脈曰手太陽合。脾脈曰足太陰。與胃脈曰足陽明合。肺脈曰手太陰。與大腸脈曰手陽明合。腎脈曰足少陰。與膀胱脈曰足太陽合。手心主。與三焦脈曰手少陽及命門合。手心主有名而無臟。三焦有位而無形。故二經以為表裡也。
白話文:
肝經叫做足厥陰經,和膽經叫做足少陽經互相配合。心經叫做手少陰經,和小腸經叫做手太陽經互相配合。脾經叫做足太陰經,和胃經叫做足陽明經互相配合。肺經叫做手太陰經,和大腸經叫做手陽明經互相配合。腎經叫做足少陰經,和膀胱經叫做足太陽經互相配合。手厥陰心包經和三焦經叫做手少陽經以及命門(這裡指腎氣之根)互相配合。手厥陰心包經有經脈的名稱,但沒有相對應的臟器,三焦有它所處的部位,但沒有具體的形狀。所以這兩條經脈被認為是互為表裡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