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璆、張致遠

《嶺南衛生方》~ 募原偶記 (7)

回本書目錄

募原偶記 (7)

1. 募原偶記

此皆衛氣之所留止,邪之所客也。按:衛氣所留止,即膜所在之處,所謂原也。尤警蹕所至稱行在所也。此與《難經》腎間動氣為生氣之原一般,但越人以腎氣為言,此則以衛氣言之。曰溪,曰谷,曰原,亦同一義也。張注蓋本此。《針經·歲露論》云:邪氣內搏於五臟,橫連募原。

此亦謂痎瘧。然篇中論瘧者惟一章,其他則論賦風邪氣,後世所謂溫疫也。迥異乎《瘧論》之通篇論痎瘧者。乃知吳氏立論,全據《針經》,非據《素問》也。

募原偶記畢

白話文:

這些都是衛氣停留的地方,也是邪氣侵入的地方。依照我的理解,衛氣停留的地方,就是膜所在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原」。如同古代皇帝出巡時,所到之處被稱為行在所一樣。這和《難經》所說的腎間動氣是生命之源的意思相同,但《難經》是以腎氣來說明,這裡則是衛氣來說明。說溪、說谷、說原,其實都是同一個意思。張介賓的註解大概也是根據這個道理。《針經·歲露論》說:「邪氣侵入五臟,橫向連繫到募原。」

這裡說的也是指瘧疾。然而,這篇文章中,只有一章討論瘧疾,其他章節則討論風邪之氣,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溫疫。這與《瘧論》整篇討論瘧疾的情況截然不同。由此可知,吳氏的立論,完全是根據《針經》,而不是根據《素問》。

《募原偶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