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衛生方》~ 原序 (2)
原序 (2)
1. 原序
嘗讀《沈括良方》序,謂治病有五難:辨疾難;治疾難;飲藥難;處方難;別藥難。而與治疾尤詳。且謂古之治疾者,先知陰陽運歷之變故,山林川澤之竅發,而又視其老少、肥瘠、貴賤、居養性術之好惡,憂喜勞逸,順其所宜,違其所不宜。其精過於承蜩。其察甚於刻棘,可為至密矣。
然恐非醫之淺淺者所能與。比至嶺南,見處方至者,病不虛日,雖居民亦鮮有不病者。因思,嶺以外號炎方,又瀕海,氣常燠而地多濕,與中州異。氣燠故陽常泄,而患不降;地濕故陰常盛,而患不升。業醫者,苟不察粵地山川竅發之異,有以奪陰陽運歷之變,而徒治以中州常法,鮮有不失者。何也?夫以其常泄之陽而重汗之,則元氣不固;以其常盛之陰而輕利之,則真氣愈陷。
是醫藥之害與山川之害交為吾人病也。每思有以濟之,而未得其術。一日獲《嶺南衛生方》讀之,曰:此仁人之用心也。雖其處方投劑在臨證審酌之,然其論瘴病始末誠有以握其要領矣。因手校之,告於葉江施公、圖公諸人人,乃遂慨然捐俸,共梓以廣其傳。覆命婁醫安道,附八論及藥性與其後。
八論者,慮人惑於病證之似也,使知有所辨。藥性者,慮僻壤之鮮醫,或可因證考藥而增減之,使知有所據。亦昔人辨疾別藥意也。讀是編者,誠知嶺外受病之由,與所以服藥之宜,而又能參以老少、肥瘠、貴賤之別及居養性術好惡,憂喜勞逸之殊,庶幾順其宜,違其所不宜,握陰陽升降之機,而不致為山川風氣所侵。以各全其天年云。
萬曆四年端陽日廣東布政司右布政使安成穎泉鄒善書
白話文:
曾經閱讀了《沈括良方》的序言,裡面提到治療疾病有五大困難:診斷疾病困難;治療疾病困難;病人服藥困難;開出正確的處方困難;辨識藥材困難。特別強調在治療疾病上的細節。並且認為古代治療疾病的醫生,首先會瞭解陰陽運行和季節變化的關係,山林河流的環境影響,再觀察患者年齡、體型、社會地位、生活習慣以及喜好和厭惡的事物,還有情緒、勞累與休息的狀態,根據患者適合的治療方式,避免不適合的療法。他們的專注度超越了專心捕蟬的境界,他們的觀察力更勝於刻畫棘木,可說是極其細膩。
然而,恐怕不是普通的醫生能達成這樣的境界。當我來到嶺南地區,看到醫生開的處方,病人每天病情沒有改善,即使是當地居民也很少有不生病的。因此我思考,嶺南之外的地方被稱為炎熱之地,又靠近海邊,氣候常常溫暖而土地多濕,和中原地區不同。氣候溫暖導致人體的陽氣經常外洩,疾病不易下降;土地潮濕導致人體的陰氣經常旺盛,疾病不易上升。從事醫療工作的人,如果不瞭解嶺南地區地理環境的特殊性,無法掌握陰陽運行和季節變化,只是按照中原地區常規的治療方法,很少有人不會失敗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對陽氣經常外洩的身體,過度出汗,就會導致元氣不穩固;如果對陰氣經常旺盛的身體,隨便使用利尿藥物,就會讓正氣更加衰弱。
這就是藥物和地理環境對人們健康的雙重危害。我常常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但一直找不到方法。有一天,我閱讀了《嶺南衛生方》,我說:這是仁慈的人的用心之作。雖然它們的處方和用藥量需要醫生根據實際病情來判斷,但是對於瘴氣疾病的始末的描述,確實把握住了關鍵點。因此我親自校訂,告訴葉江施公、圖公等人,於是他們慷慨地捐出俸祿,共同印製以擴大它的傳播。同時,我命令婁醫生安道,在後面附上八篇論述和藥性說明。
八篇論述是為了讓人們不再混淆類似的疾病症狀,能夠有所辨識。藥性的說明是考慮到偏遠地區可能缺乏醫生,可以根據症狀查找藥物並調整用量,讓人們有所依據。這也是古人區分疾病和藥材的用意。閱讀本書的人,如果能真正理解嶺南地區疾病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確服用藥物,並且還能考慮到年齡、體型、社會地位的不同,以及生活習慣和喜好,憂慮、喜悅、勞動和休息的差異,就能夠順應自己的身體狀況,避免不適合的治療,掌握陰陽升降的原理,避免受到地理環境和風氣的侵害。這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延長壽命。
於萬曆四年端午節,廣東布政司右布政使安成穎泉鄒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