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璆、張致遠

《嶺南衛生方》~ 原序

回本書目錄

原序

1. 原序

神農嘗百草立九候,以救昏札。黃帝緣性命,著《素問》、《靈樞》為《內經》。大要窮血脈、經絡、陰陽、表裡。本虛實而施針石、湯火,調寒溫平熱之所宜。至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其《本草》、《內經》之謂歟。周秦以來,演述名家者踵趾相接。經方簡帙充棟,殊途同歸,九州萬國咸尊用之,未有析南北而為書者。

然天地之化,四方風氣異宜,時義亦相生勝。今夫溯漠嶺海,相去何唯萬里。塞北肌膚皴瘃,砂磧不毛,入燕冀少和煦,淮泗流澌漸早,嶺南隆冬,林無凋葉,野有蔓草,四時把握葵箑,山海黎蜒老死不識霜雪。寒暑大異如此,則調攝之劑安得而盡同哉!岐伯曰:南方者,陽之盛處,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

白話文:

傳說神農氏嘗遍百草,制定了九候診病法,用來治療昏迷和疾病。黃帝為了探究生命的奧秘,撰寫了《素問》和《靈樞》,合稱為《內經》。這兩本書主要探討人體的經脈、經絡、陰陽、表裡等知識,根據患者的虛實狀況,施以針灸、藥物、湯劑、火灸等治療方法,調節寒熱、溫涼、平和等體質。更重要的是,《內經》還論及治病與治國的關係,通過診斷病情就能了解國家政事,這也是《本草》、《內經》的精髓所在。

自周秦以降,醫學名家輩出,著作如雨後春筍,雖然各自著述風格迥異,但最終殊途同歸,被九州萬國的人們普遍尊崇使用。然而,卻沒有人根據南北不同的氣候環境而著書。

事實上,天地之間的變化多端,四方風土人情迥異,季節變化也有不同的特徵。比如,從漠北到嶺海,相隔萬里。北方的人們皮膚粗糙,土地貧瘠,燕冀地區陽氣較少;而淮泗地區水流湍急,冬天來得早。嶺南地區即使冬天也看不到樹葉凋零,草木依然茂盛,四季分明,只有山海之濱的黎民百姓終生未見過霜雪。

寒暑差異如此之大,那麼治療疾病的藥方又怎麼能完全一樣呢?岐伯說:南方是陽氣最盛的地方,地勢低洼,水土薄弱,霧氣和露水容易積聚。南方人喜歡吃酸的食物,以及肥厚的肉類。

故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是治法之異,古也有言者矣。《嶺南衛生方》,前元海北廉坊所刻。景泰間,重鋟於省署。惟其言為「嶺南」,則一方之書也。抑粵俗重巫輕醫,故傳布弗廣,歲久板不復存。北客入南,首詢孳孳。俗醫既乏師承,應求草率,鮮有尋其緒者。

予甚患之,思得是書以嘉惠茲土。訪購實勤,今總鎮篤庵潘公適出所藏抄本,藩臬群僚見者忻忭,遂梓以傳。所謂霧露炎蒸,為瘴為癘,與蟲蛇草木之毒,緩急所需,立俟良愈。吾知生於斯,寓於斯,繼今黽勉以衛生者,舍是書何求哉!

正德八年歲次癸酉六月朔旦

中奉大夫廣東等處承宜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古田羅榮書

白話文:

因此,所有這些病症都導致身體虛弱而呈現紅色,病症為筋攣痺痛,治療應該用微針,所以九針療法也是從南方傳來的。這種治療方法的不同,古人也有記載。這本書是《嶺南衛生方》,是元朝海北廉坊刻印的。景泰年間,又在省署重新刻印。由於書名為「嶺南」,所以是一本地方性的醫書。然而,廣東地區的風俗是重視巫術輕視醫術,所以這本書傳播不廣,時間久了就沒有了。北方人來到南方,首先會急切地尋找這本書。當地醫生由於沒有師承,應對草率,很少有人去尋找這本書的線索。

我對此感到非常憂慮,希望得到這本書來造福當地百姓。我花費了很大力氣尋找,現在總鎮篤庵潘公恰好拿出他收藏的抄本,藩臬官員看到都很高興,於是就將它刻印出來傳播。所謂瘴氣和癘疾都是因為濕熱的氣候造成的,再加上蟲蛇草木的毒素,在急需的時候,馬上就能治癒。我知道我出生在這裡,居住在這裡,今後也要努力推行衛生保健,除了這本書,還能求什麼呢!

正德八年癸酉年六月初一

中奉大夫廣東等處承宜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古田羅榮書

嘗讀《沈括良方》序,謂治病有五難:辨疾難;治疾難;飲藥難;處方難;別藥難。而與治疾尤詳。且謂古之治疾者,先知陰陽運歷之變故,山林川澤之竅發,而又視其老少、肥瘠、貴賤、居養性術之好惡,憂喜勞逸,順其所宜,違其所不宜。其精過於承蜩。其察甚於刻棘,可為至密矣。

然恐非醫之淺淺者所能與。比至嶺南,見處方至者,病不虛日,雖居民亦鮮有不病者。因思,嶺以外號炎方,又瀕海,氣常燠而地多濕,與中州異。氣燠故陽常泄,而患不降;地濕故陰常盛,而患不升。業醫者,苟不察粵地山川竅發之異,有以奪陰陽運歷之變,而徒治以中州常法,鮮有不失者。何也?夫以其常泄之陽而重汗之,則元氣不固;以其常盛之陰而輕利之,則真氣愈陷。

白話文:

我曾經讀過《沈括良方》的序言,文中提到治病有五個難處:

  1. 辨疾難: 辨別疾病的症狀很難。
  2. 治疾難: 治療疾病很難。
  3. 飲藥難: 服藥也很難,包括藥物的選擇、劑量、時間等等。
  4. 處方難: 開藥方也很難,要考慮很多因素。
  5. 別藥難:辨別藥材也很難,要分辨真偽、品質等等。

而沈括在書中特別強調了治病的難處。他說古代的醫生治病,首先要了解陰陽運行的變化规律,也要了解山川河流的地理特点,以及這些特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次,还要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贫富、生活习惯、喜怒哀乐、劳逸程度等等因素,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他们的精細程度,如同用手指拨动蝉翼一般,觀察之细致,如同用刀刻棘刺一样,可以说是非常细致入微了。

然而,這種治病的精妙,恐怕不是一般的医生所能掌握的。我来到岭南之后,看到这里的人经常生病,几乎没有不生病的人。我想到岭南地处南方,被称为炎方,又靠近海边,气候常年炎热潮湿,与中原地区的气候大不相同。炎热的气候容易导致阳气外泄,导致病邪不降;潮湿的气候容易导致阴气内盛,导致病邪不升。

如果医生不了解岭南山川地理的特殊性,不了解岭南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而一味地用中原地区的常用方法治疗,就很容易出现治疗失败的情况。为什么呢?因为岭南的人阳气容易外泄,如果医生再用大量汗药,就会导致元气虚弱;而岭南的人阴气容易内盛,如果医生再用大量利水药,就会导致真气更加虚损。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沈括对治病的见解,并以岭南地区为例,说明了不同地区气候、地理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

是醫藥之害與山川之害交為吾人病也。每思有以濟之,而未得其術。一日獲《嶺南衛生方》讀之,曰:此仁人之用心也。雖其處方投劑在臨證審酌之,然其論瘴病始末誠有以握其要領矣。因手校之,告於葉江施公、圖公諸人人,乃遂慨然捐俸,共梓以廣其傳。覆命婁醫安道,附八論及藥性與其後。

八論者,慮人惑於病證之似也,使知有所辨。藥性者,慮僻壤之鮮醫,或可因證考藥而增減之,使知有所據。亦昔人辨疾別藥意也。讀是編者,誠知嶺外受病之由,與所以服藥之宜,而又能參以老少、肥瘠、貴賤之別及居養性術好惡,憂喜勞逸之殊,庶幾順其宜,違其所不宜,握陰陽升降之機,而不致為山川風氣所侵。以各全其天年云。

萬曆四年端陽日廣東布政司右布政使安成穎泉鄒善書

白話文:

醫藥的危害和山川的危害共同導致了我們的疾病。我一直想找出解決方法,但一直沒有找到。有一天,我得到了《嶺南衛生方》,讀完之後,我感慨道:這是仁人為民的用心之作!雖然書中處方投藥需在臨證審酌,但其論述瘴病的始末卻真正掌握了要領。我便手抄了一份,告知葉江施公、圖公等人,他們慷慨地捐出俸祿,共同印刷出版,以廣泛傳播。我還請婁醫安道先生,附上了八論和藥性及其後續內容。

八論是為了避免人們混淆病證的相似之處,使他們能有所辨別。藥性則是為了考慮到偏遠地區醫術不精,他們可以根據病證考量藥性,增減用藥,使他們有所依據。這也是古代醫家辨疾別藥的意旨。讀完此書,人們就能了解嶺外患病的原因,以及服藥的宜忌,同時還能根據年齡、體型、貧富、生活習慣、性格喜惡、憂喜勞逸等因素,因人而異,順其宜,違其所不宜,掌握陰陽升降之機,避免受到山川風氣的侵害,以求得健康長壽。

萬曆四年端陽日,廣東布政司右布政使安成穎泉鄒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