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中風門

上為粗末,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烏梅半個,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候。

啄木散,治暗風癎疾,諸藥不效者。

武昌都帥趙清老云:「軍中老醫甚珍此方,力求而得之。一年之間,已醫十餘人,喜而傳余。」

啄木兒(一枚,去觜、翅、尾、爪尖,用瓦罐子先鋪荷葉、荊芥穗一寸厚,次入無灰酒三升,方下啄木兒,更用荷葉、荊芥一寸厚,用紙封口,鹽泥固濟,炭火煅,青煙出為度。候冷取出,只用啄木兒。

臘月者尤佳),寒水石(二兩,火煅通紅,別研),鐵粉(一兩,別研),附子(一隻一兩者,炮,去皮臍取末),牛黃(二錢半,別研),麝香(二錢半,別研),腦子(二錢半,別研),硃砂(二錢半,別研)

上為細末,拌勻,每服一錢,溫酒調下,便就枕睡少時。發罷時服尤妙,常服,不拘時候。

舒荊湯,治臂痹痛。

自聞嘗苦左臂痹痛,或以為飲,或以為風、為濕。諸藥悉投,繼以針艾,俱不效。一日見陳異,即云其親嘗苦此,且年高,難用藥。有德清竹尉傳一方云:「可三服而愈。蓋是血氣留滯,經絡不行所致,非風非飲非氣非濕。但止能治腰以上疾,若腰以下則藥力不至也。服三服而愈。

」余服之亦然。後來見王伯舉,因語及此,且恨不能治腰以下疾耳。伯舉云:「吾有方,謂之五痹湯,與此用藥一同,但添海桐皮、當歸、赤芍藥三味,各二兩。如腰以下疾,則食前服;腰以上疾,則食後服。」用之俱驗。

片子薑黃(四兩,《本草》之說不一,但當用老生薑切成片,如今所用染物者非),甘草(一兩,炙),白朮(二兩),羌活(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

蕊珠圓,治心恙。

豬心(一個,取血),硃砂(一兩,為末),青靛花(一匙)

上件三味,先將青靛一匙,曝乾,次取豬心血,一處同研爛,次入硃砂為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圓,茶酒下,不拘時候。甚者不過三服。

有陳氏常病此,因收治方甚多,在吳興日偶聞一染鋪之子苦斯疾,遂錄以教之,數服而愈。

許學士養血地黃圓,治筋脈拘攣,伸屈不得。

有人患風病,自午後發,黃昏時定,予曰:「此患必先從足起。《經》言:十二經絡各有筋,惟足少陰之筋,自足至項。大抵筋者,肝之合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又曰:陽中之陰,肺也,自離至兌,陰旺陽弱之時,故《靈寶畢法》云:離至乾,腎氣絕而肝氣弱,肝腎二臟受陰氣,故發於是時。」予授此方,三服而愈。

同官歙丞張德操,常言其內子苛患筋攣,腳不得屈伸者逾年,動則令人持抱,求醫於泗水楊吉老,老云:「此筋病,宜服下三方。」服一年而愈。

白話文:

[中風門]

這個方子是粗末藥粉,每次服用四大錢,用一盞半水,加入三片生薑、半個烏梅,一起煎到剩八分,去渣,什麼時候服用都可以。

啄木散,用來治療暗風癲癇等疾病,其他藥物沒有效果時可以使用。

武昌的都帥趙清老說:「軍中的老醫生非常珍視這個方子,我費了很多力氣才得到。一年之間,已經治好了十幾個人,很高興就把它傳給我了。」

取一隻啄木鳥(去掉嘴、翅膀、尾巴、爪尖),用瓦罐子先鋪一層約一寸厚的荷葉和荊芥穗,接著倒入三升無灰酒,再放入啄木鳥,上面再鋪一層約一寸厚的荷葉和荊芥,用紙封住罐口,再用鹽泥封好。用炭火煅燒,到冒出青煙即可。等冷卻後取出,只用啄木鳥。

(農曆臘月的啄木鳥最好),寒水石(二兩,用火煅燒到通紅,另外研成粉末),鐵粉(一兩,另外研成粉末),附子(一隻,約一兩重,炮製過後,去掉皮和臍,取粉末),牛黃(二錢半,另外研成粉末),麝香(二錢半,另外研成粉末),冰片(二錢半,另外研成粉末),朱砂(二錢半,另外研成粉末)。

以上藥材都研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調服,然後就去睡一會。在發病後服用效果更好,平常服用也可以,沒有時間限制。

舒荊湯,用來治療手臂麻木疼痛。

我自己曾經感到左臂麻木疼痛,有人認為是飲食引起的,有人認為是風、濕導致的。各種藥都試過了,也用針灸,都沒有效果。有一天見到陳異,他說他親身經歷過這種痛苦,而且他年紀大了,不好用藥。有德清縣的竹尉傳授了一個方子,說:「吃三服就能好。這應該是血氣淤滯,經絡不通導致的,不是風、飲食、氣或濕的問題。這個方子只能治療腰部以上的疾病,如果腰部以下的病,藥力就達不到了。」我吃了三服就痊癒了。後來我遇到王伯舉,跟他講了這件事,也遺憾這個方子不能治療腰部以下的疾病。王伯舉說:「我有一個方子,叫做五痹湯,和這個方子用的藥一樣,只是加了海桐皮、當歸、赤芍藥這三味藥,各二兩。如果是腰部以下的疾病,就在飯前服用;如果是腰部以上的疾病,就在飯後服用。」用這個方子都有效。

片子薑黃(四兩,《本草》上的說法不一致,但應該用老生薑切片,現在用來染色的那種不是),甘草(一兩,炙過),白朮(二兩),羌活(一兩)。

以上藥材都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煎到剩七分。

蕊珠圓,用來治療心臟疾病。

豬心(一個,取血),朱砂(一兩,研成粉末),青靛花(一匙)。

先把青靛花曬乾,然後取豬心血,一起研爛,再加入朱砂,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茶或酒送服,什麼時候服用都可以。病情嚴重的,吃三服就好了。

有位姓陳的人經常得這個病,因此收集了很多治療這個病的方子。他在吳興的時候,偶然聽到一家染坊的兒子也患有這個病,就把這個方子教給他,他吃了幾次就痊癒了。

許學士養血地黃圓,用來治療筋脈拘攣,無法伸屈。

有人得了風病,從下午開始發作,到黃昏時就會停止。我說:「這個病一定是先從腳開始的。《經》上說:十二經絡都有筋,只有足少陰經的筋,是從腳到脖子的。筋大多是肝所主的。從中午到黃昏,是天之陽,陽中的陰。又說:陽中的陰是肺。從離卦到兌卦,是陰氣旺盛陽氣衰弱的時候,所以《靈寶畢法》說:從離卦到乾卦,是腎氣竭盡而肝氣衰弱的時候。肝腎二臟受到陰氣的影響,所以病在這個時候發作。」我給他開了這個方子,他吃了三服就好了。

我的同僚歙縣縣丞張德操,常常說他妻子患有嚴重的筋脈攣縮,腳不能伸直彎曲,已經一年多了。動的時候需要人攙扶著。他向泗水的楊吉老求醫,楊吉老說:「這是筋的病,應該服用以下三個方子。」他妻子吃了一年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