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五

2. 盜汗門

巢氏虛勞盜汗證候

盜汗者,因眠睡而身體流汗也。此由陽虛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瘠枯瘦,心氣不足,亡津液故也。或自汗,多因傷風傷暑,及喜怒驚恐,房室虛勞,皆能致之。無問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云寢汗。若其飲食、勞役、負重、涉遠、登頓、疾走,因動汗出,非自汗也。

人之氣血,猶陰陽之水火,平則寧,偏則病,陰虛陽必湊,故發熱自汗,如水熱自湧;陽虛陰必乘,故發厥自汗,如水溢自流。考其所因,風暑涉外,喜怒驚恐涉內,房室虛勞不內外,理亦甚明。

牡蠣散,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

牡蠣(米泔浸,去土,煅,取粉),麻黃根,黃耆(各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百餘粒,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又一方為細末,每三錢,水三盞,蔥白三寸,煎一盞半,分三服。

麥煎散,治榮衛不調,夜多盜汗,四肢煩疼,飲食進退,肌瘦面黃。

秦艽(二兩),柴胡(去苗,二兩),大鱉甲(二兩,醋煮三五十沸,淨,去裙襤,別用醋塗,炙黃),乾漆(炒,青煙盡),人參,茯苓,乾葛,川烏(炮,去皮、尖。各一兩),玄參(三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先用小麥三七粒煎湯一盞,去麥入藥煎七分,食後溫服,或臨臥服,如久患後亦宜服此,以退其勞倦,調順經絡。

大建中湯,治虛熱盜汗,百節痠疼,腰痛,肢體倦怠,日漸羸弱,口苦舌澀,心怔短氣。

《素問》云:腎病傳心,筋脈相引而急,小腹痛熱,出白液。又《左傳》云:以喪志名為蠱病,乃真精不守也。若小便滑數,日夜無度,由脬門不閉,水液不藏。因思慮過多,心氣散溢,服之尤妙。

綿黃耆(炙),遠志(燈心煮,去心),當歸(洗),澤瀉(各三兩),白芍藥,龍骨,人參(各二兩),甘草(一兩,炙)

上㕮咀,四錢重,水二大盞,生薑五片,同煎八分,去滓熱服。氣弱加附子二兩,炮用。腰痛筋急,增官桂,去皮,一兩。

白朮散,治盜汗。

陳氏云:余為通倅日,得於同官翟且叟,每傳與人,無不作效。

好白朮(四兩,切作小骰子塊,勞作四分),黃耆(一兩,炒一分),金釵石斛(一兩,炒一分),牡蠣(一兩,炒一分),麥麩(一兩,炒一分)

上去四味,只將白朮四兩,碾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粟米三百粒煎湯調,空心服。

牡蠣湯,治盜汗。

吳內翰《備急方》云:余家有婦人盜汗,服之即愈。後試之累驗。

牡蠣(火煅,為細末),小麥麩(炒黑焦,為末)

上各貼之,每服牡蠣末一錢,麩末二錢,以熟豬皮去盡脂膜煎湯,臨臥調服。

粟米粉,治體虛自汗。

趙從簡通判傳此二方。

牡蠣粉(煅過,研),麻黃根(為末),粟米(為粉)

上等分,和勻,生絹袋之,時以撲身。

蒸餅法,臨臥時放令少飢,吃宿蒸餅一枚,不可吃湯水,只干吃盡便就枕,不過兩次即止。

人參當歸散,治心液為汗,宜服此藥,收斂心經。

富次律云:史丞相家方。渠與王叔東母子皆曾取效。

人參(去蘆,切片),川當歸(去蘆並細者,片切)

上二味等分,每服秤五錢,先用豬心一枚,破作數片,並心內血煎湯,澄清汁,煎藥服。

朮附散,治盜汗不止。

孫盈仲云:紹興壬子冬,予病中親曾服此藥,的有神驗。

附子(炮裂,去皮、臍,切作骰子塊,如小指面大,碎者不用。與小麥同炒,以附子黃色為度,如麥先焦即易之,易三五次不妨),白朮,白茯苓

上三味等分,碾為細末,米飲調下,食前。

茯苓散,治脾虛盜汗。

華宮使傳。

白朮(三兩),白茯苓(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空心、食前三服。

粉汗散,止汗出過多。

明州陳山谷道人傳此四方。

麻黃根(一兩),龍骨(半兩),牡蠣(一兩,火煅),赤石脂(半兩)

上件為細末,以絹袋盛,如撲粉用之。

椒目散,治盜汗日久不止。

麻黃根,椒目(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無灰酒調,乘熱,食後服。

黃耆散,治盜汗。

黃耆(洗淨,控干),浮小麥(淘淨,控干)

上不以多寡,州黃耆如麻豆大,以鹽拌和,炒令香熟,篩揀去鹽。卻以浮麥淘淨,控干。每一服用黃耆、浮麥各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空心、食前,通口服。

麻黃散,治虛汗。

麻黃根(半兩),半夏(一錢),天花粉(一錢)

上件為細末,臨睡,米醋調敷兩乳上。

止汗溫粉,

川芎,白芷,藁本

上併為細末,各一分,入米粉三分,綿裹,撲於身上,漸覺其病自愈也。

杏子湯,治發熱,惡風自汗,嗜臥身重,小便難,潮熱而噦。

葉伯才《三因方》集此自汗三方。

杏仁(去皮、尖),半夏(湯去滑),五味子(各二錢半),芍藥,桂心,細辛,乾薑(炮),大黃(蒸),甘草(炙。各三錢),茯苓(四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卻暑散,治冒暑伏熱,自汗,頭目眩暈,嘔吐泄利,煩渴,背寒面垢。

赤茯苓,甘草(生。各四兩),寒食麵,生薑(切,搜面令勻。各一斤)

上為末,每服兩錢,新汲水調下,或湯點服,不以時。

防己黃耆湯,治傷風濕寒,脈浮緊細,身重,自汗惡風。並治風水,脈浮,身重不渴。

防己(四兩),黃耆(五兩),甘草(炙,二兩),白朮(三兩)

上為銼散,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五片,棗兩枚,煎七分,去滓,空腹服。喘者加麻黃;胃中不和,加芍藥;氣上衝,加桂;下有陳寒,加細辛。服藥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以下如水中。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以溫下,令微汗,瘥。

硃砂散,治盜汗。

硃砂(研,水飛),白芷

上等分為末,和勻,臨臥、酒調下二錢。

左顧散,治盜汗。

左顧牡蠣粉(火煅為粗末,入瓶中,泥固濟,候乾,卻以火煅,令紅為度),麻黃根(炒),甘草蘆頭(炒),蛀小麥(炒)

上各等分,為粗末二錢,水一盞,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服。

當歸散,治盜汗。

當歸(半兩),人參(半兩),豬心(一個,分四片)

上每用一片,水三盞,煎至一盞半,作三服。

防風散,治盜汗。

防風

上為末,用浮麥煎湯服之。每至大屋則凜,須以帳幕遮蔽,用此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