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中風門

上十五味搗研極細,煉蜜為圓,如梧桐子大,食後、臨臥、溫水化下二丸,或加至四丸至七丸。

解五毒丸,

牛黃(一分,研),金箔(小折七片,與眾勻研),龍腦(半分),麝香(半分),硃砂(一兩,研),犀角(一分,醋研),膩粉(一分),巴豆(一百五十個,去皮、心、膜,出油),黃蠟(三分)

上件藥先化蠟為油,入諸藥和調勻便,丸如皂子大。每一丸療四人,食毒、酒毒、陰毒、陽毒、氣毒,並用龍腦、膩粉,水下一丸。如吐逆不定,用人血酒下;藥毒,人血酒下一丸。如是藥毒,仍先吃生油少許。此藥每取下惡物後,速撥取,以水淨洗,於地坑子內焙三日取出,用硃砂、麝香養之,再以解毒。每一丸可三次用。

菵草散,治中風涎盛,及氣嗝,不下粥藥者,立效。

菵草(一兩,生用),枇杷葉(一兩,生用,去毛),半夏(一兩,湯浸,焙乾)

上件為散,每服一錢,水一盞半,生薑一塊,同煎至半盞,去滓,溫服之,立效。

治李維觀察二十日嗝吐,不下粥食,藥只此一服,效。

許學士二方治風虛驚悸。

真珠圓,治肝經因虛,內受風邪,臥則魂散而不守,狀若驚悸。

有董生者,患神氣不寧,每臥則魂飛揚,覺身在床而神魂離體,驚悸多魘,通夕無寐,更數醫而不效。予為診視,詢之曰:「醫作何病治?」董曰:「眾皆以為心病。」予曰:「以脈言之,肝經受邪,非心病也。肝經因虛,邪氣襲之。肝藏魂者也,遊魂為變。平人肝不受邪,故則魂歸於肝,神靜而得寐。

今肝有邪,魂不得歸,是以臥則魂揚若離體也。肝主怒,故小怒則劇。」董欣然曰:「前此未之聞,雖未服藥,已覺沉疴去體矣。願求藥法。」予曰:「公且持此說與眾醫議所治之方而徐質之。」閱旬日復至,云:「醫偏議古今方書,無與病相對者。」故予處此二方以贈服,一月而病悉除。

此方大抵以真珠母為君,龍齒佐之。真珠母入肝經為第一,龍齒與肝同類故也。龍齒、虎睛,今人例以鎮心藥,殊不知龍齒安魂,虎睛定魄,各言類也。東方蒼龍,木也,屬肝而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屬肺而藏魄。龍能變化,故魂遊而不定;虎能專靜,故魄止而有守。予謂治魄不寧者,宜以虎睛;治魂飛揚者,宜以龍齒。

萬物有成理而不說,亦在夫人達之而已。

真珠母(三分,研細同),當歸,熟乾地黃(各一兩半),人參,酸棗仁,柏子仁(各一兩),犀角,茯神,沉香,龍齒(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辰砂為衣。每服四五十丸,金銀蔢苛湯下,日午、夜臥服。

獨活湯,

獨活(黑者),羌活,防風,人參,前胡,華陰,細辛,五味子,沙參,白茯苓,半夏曲,酸棗仁,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中風門]

將以上十五種藥材搗碎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蜂蜜煉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飯後或睡前,用溫水送服二丸,劑量可增加至四丸或七丸。

解五毒丸

取牛黃(一分,磨成粉末)、金箔(小片七片,與其他藥材一起磨勻)、龍腦(半分)、麝香(半分)、硃砂(一兩,磨成粉末)、犀角(一分,用醋研磨)、膩粉(一分)、巴豆(一百五十個,去除皮、心、膜,榨出油)、黃蠟(三分)。

先將黃蠟融化成油,再將其他藥材加入攪拌均勻,做成藥丸,大小如皂角子。每一顆藥丸可以治療四個人的病症,包括食物中毒、酒精中毒、陰毒、陽毒、氣毒。服用時,用龍腦和膩粉混合水送服一丸。如果出現嘔吐不止的情況,可用人血和酒送服;如果是藥物中毒,則用人血和酒送服一丸。如果是因藥物中毒,應先服用少量生油。此藥服用後會排出穢物,要立即撿起,用水洗淨,放入土坑中焙烤三天取出,然後用硃砂和麝香養護,這樣可以再次解毒。每一顆藥丸可使用三次。

菵草散

此藥方治療中風導致痰涎過多,以及打嗝、無法進食粥藥的病症,效果迅速。

取菵草(一兩,新鮮使用)、枇杷葉(一兩,新鮮使用,去除絨毛)、半夏(一兩,用湯浸泡後烘乾)。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一塊,一同煎煮至剩半碗,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效果迅速。

此藥方曾治癒李維觀察二十天打嗝嘔吐,無法進食粥食的病症,只服用一次就見效。

以下是許學士提供的兩個藥方,用於治療因風邪導致的虛弱驚悸。

真珠圓

此藥方治療因肝經虛弱,導致內受風邪侵襲,睡覺時魂魄渙散無法守護,出現類似驚悸的症狀。

有個董姓人,患有神氣不寧,每次睡覺時感覺魂魄飛揚,感覺身體在床上,但魂魄卻脫離身體,經常驚悸做噩夢,整夜無法入睡,看了很多醫生都沒效。我為他診斷,詢問他:「醫生都說是什麼病?」董說:「醫生都認為是心病。」我說:「從脈象來看,是肝經受邪,並非心病。肝經虛弱,才會受邪氣侵襲。肝臟是儲藏魂魄的地方,魂魄遊離就會出現變故。正常人肝不受邪,魂魄就能歸於肝臟,神志安靜而能入睡。

現在肝臟有邪氣,魂魄無法歸位,因此睡覺時魂魄會像要脫離身體一樣。肝主怒,所以稍微生氣就會加重病情。」董聽了很高興,說:「以前從沒聽過這種說法,雖然還沒服藥,已經感覺到病痛減輕了。希望能得到藥方。」我說:「你可以先拿這個說法去和醫生們討論,看看他們怎麼說。」過了十天他回來,說:「醫生們翻遍了古今醫書,沒有一個藥方與他的病症相符。」因此我給了他這兩個藥方服用,一個月後病就完全好了。

這個藥方主要以珍珠母為君藥,龍齒為輔藥。珍珠母進入肝經效果最好,龍齒與肝臟同屬一類。龍齒和虎睛,現在的人都把它們當作鎮靜心神的藥,卻不知道龍齒是安魂,虎睛是定魄,各有其功用。東方蒼龍,屬木,歸於肝臟,儲藏魂魄;西方白虎,屬金,歸於肺臟,儲藏魄。龍能變化,所以魂魄遊移不定;虎能專靜,所以魄能安守。我認為治療魄不安寧的病症,應該用虎睛;治療魂魄飛揚的病症,應該用龍齒。

世間萬物都有其道理,只是沒有明說,這就看人們能不能理解了。

取珍珠母(三分,磨細)、當歸、熟地黃(各一兩半)、人參、酸棗仁、柏子仁(各一兩)、犀角、茯神、沉香、龍齒(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用辰砂做外衣。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金銀花湯送服,中午和晚上睡前服用。

獨活湯

取獨活(黑色的)、羌活、防風、人參、前胡、華陰、細辛、五味子、沙參、白茯苓、半夏曲、酸棗仁、甘草(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