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夔

《傳信適用方》~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治感風中暑

上為末,煉蜜為圓如櫻桃大,每服一圓,細嚼,熟水送下,不以時。

水瓢圓

解暑毒,除煩躁,生津止渴。

烏梅肉(銼炒,二兩),甘草(一兩,炙),乾木瓜(一兩),青鹽(一兩,研細後入),檀香(半兩,銼屑),人參(半兩,去蘆),白茯苓(半兩,去黑皮),麝香(半兩,研後入)

上為細末,入青鹽、麝香拌勻,煉蜜為圓,每一兩分作二十圓,冷水或熱水嚼一二圓。

秦艽散

治中暑。

秦艽(去土),當歸(去蘆),桔梗,黃連(去須),烏梅(去核),甘草(炙),青皮(去穰),柴胡(去蘆),乾薑(炮),芍藥

上件等分,為細末,解暑,濃煎燈心湯下;心痛,煎菖蒲湯下;瀉痢,米飲下。常服,熟水下;骨熱,地骨皮湯下二錢。

治中暑甚妙(張魏公行軍時常用)

上等重羅細面一味,以薑汁及水合成餅子,暴乾,卻碾末收之,每用二三錢,新汲水調服。

治中暑迷悶欲死

上取蒜一瓣生嚼,以新水送下;或不能嚼,水研灌之,立可救。熱死人,切勿便與冷水及臥冷地,正如凍死人須先與冷水,若遽近火,即死。

治夏月大熱、因飢中暑暈倒昏塞者

急煎米飲,徐徐灌之,候漸省,只與大順散及溫氣藥服。或大燥吐,悶亂不止,急取本人汗頭巾或頭髮,挪汁一盞,入青黛一錢調灌,須臾,吐出惡毒涎水,定省,後以溫粥飲投之即愈。

解暑毒黑散子

不蛀皂角,不拘多少,燒煙絕,以盆合,秤四兩甘草,一兩炙為末,新汲水調下一錢,甚者加一錢。

一方,只用皂角燒成炭,末之,用水調,甚效。蓋中暑人痰塞關竅,皂角能疏利去痰故也。

神仙截傷寒四季加減百解散

夫四時有不常之氣傷人為病,外客肌膚腠理,搏於榮衛,由飢飽勞役損於五臟六腑;或由憂愁思慮,居處不常,非節之氣因茲觸冒。病發四百四種,變疾於千七百四十五證,遂編類成《巢氏病源》,計五十卷,又有八方居民所食鄉土風俗氣候異證奇疾,不載。

數內外其間,唯難治者,傷寒一門,非雜病之比,五種不同,六經各異,陰陽傳受,日數淺深,藥劑溫涼,用有先後,況不識法者乎?差之毫釐,輕者危殆,變證百出,無復紀律,擾擾萬緒起矣。

且傷寒一家,二百七十五證,四百一十五道方書,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六月六經俱足,隨其輕重以吐汗下和解之,始末不出六七日之間,當必取差,傷寒唯兩感一證不治,其餘證候雖感異氣,能消息之,無不愈者,又豈可妄投湯劑耶?病是陽症,陽實則譫語,無可疑者,病家未諳,多用生牢祈祭神廟,妄信邪巫,加以符禁,親戚杜門,絕人往來問候,務在邀永,況傷寒六經之病,傳受只有六日之期,動經旬月,誤致夭傷,不可勝計,豈不痛哉?今傳受神仙截傷寒四季加減百解散,無問陰陽二證,其間所用藥味,各隨經絡治病,如傷寒在表未傳入經,發熱惡寒,腰脊強痛,連進二服,汗出而愈;若已傳經絡,胸滿氣逆,肢體煩痛,目睛痛,耳聾,口燥咽乾,或渴不渴,手足自溫,或肢厥自利,或不自利,小便反快,連服之,則調中順氣,祛逐寒邪;如首會感風,風傷腠理,頭痛項強表重,傷風增寒頭痛,鼻流清涕,咳嗽涎痰,及風濕相搏,關節煩痛,一身盡重,加之惡風,時自汗出,此藥大能調順三焦,扶表救里,溫潤肺經,正四時之氣,升降陰陽,進美飲食,和解發散,涼汗清肌,退熱固表,則止九種自汗;不問傷風、傷寒、中暑、中暍、食蒸、頭痛、氣逆、胸滿、失飢、吐逆、眩暈,及已經汗之不解、下之不當、吐不中病,兼此藥清而不涼,溫而不壅,無問老人、虛人、大人、小兒、婦人、妊婦亦等宜服,專一連進,無不取效。春常服,免瘟疫之疾;夏常服,不中暑暍;秋服,無瘡痢之疾;冬服不感寒毒。

白話文:

治感風中暑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如櫻桃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顆,細嚼後用溫開水送服,不限時間。

水瓢圓

能解暑毒,消除煩躁,生津止渴。

烏梅肉(炒過)、甘草(炙烤過)、乾木瓜、青鹽(磨成細末後加入)、檀香(磨成屑)、人參(去蘆)、白茯苓(去黑皮)、麝香(磨成粉後加入)。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青鹽和麝香拌勻,再用蜂蜜煉製成丸子。每一兩藥材分成二十顆丸子。可以用冷水或熱水嚼服一到兩顆。

秦艽散

治療中暑。

秦艽(去泥土)、當歸(去蘆)、桔梗、黃連(去鬚)、烏梅(去核)、甘草(炙烤過)、青皮(去內膜)、柴胡(去蘆)、乾薑(炮製過)、芍藥。

將以上藥材等分磨成細末。解暑時,用濃煎的燈心草湯送服;心痛時,用煎好的菖蒲湯送服;腹瀉時,用米湯送服。平時服用,用溫開水送服;骨頭發熱時,用地骨皮湯送服二錢。

治中暑甚妙(張魏公行軍時常用)

只用上等的細麵粉,用薑汁和水調和成餅,曬乾後磨成粉末。每次用二三錢,用新汲取的水調服。

治中暑昏迷欲死

取一瓣蒜生嚼,用新水送服;如果不能嚼,就搗碎加水灌服,可以立即救活。因為中暑而死的人,千萬不要馬上給予冷水或讓其躺在冰冷的地方,就像凍死的人必須先給予溫水一樣,如果馬上靠近火,反而會立即死亡。

治夏月大熱,因飢餓中暑暈倒昏迷的人

趕快煎煮米湯,慢慢地灌給患者,等到患者漸漸清醒,只需服用大順散和溫補的藥物。如果患者燥熱嘔吐,煩躁不止,趕快取患者頭上的汗巾或頭髮,擠出汁液一小杯,加入一錢青黛調和後灌服,過一會兒就會吐出惡臭的痰涎,就會清醒。之後再用溫熱的粥餵食就會痊癒。

解暑毒黑散子

不蛀蟲的皂角,不論多少,燒到完全沒有煙時,用盆子蓋住。另秤四兩甘草,一兩炙烤過的甘草磨成粉,用新汲取的水調服一錢,症狀嚴重者可加至二錢。

另一種方法,只用皂角燒成炭,磨成粉末,用水調服,非常有效。這是因為中暑的人痰堵塞了關竅,皂角能疏通並去除痰液的緣故。

神仙截傷寒四季加減百解散

四時的氣候變化會導致人生病,外邪會侵入皮膚腠理,與體內的氣血搏鬥,或是因為飢餓、飽食、勞累過度損傷五臟六腑;或是因為憂愁思慮、居處不定,不合時節的氣候也會導致生病。病症會出現四百四種,變化出千七百四十五種證候,因此編成了《巢氏病源》,共五十卷。還有八方居民因飲食習慣、風俗、氣候差異而引起的各種奇怪疾病,沒有記載在其中。

這些內外因素中,最難治療的就是傷寒。它不像一般的雜病,有五種類型,六經各不相同,陰陽傳遞,病程有淺有深,藥物有溫涼之分,使用有先後順序。更何況不了解治療方法的人呢?只要稍微差錯,輕則危險,變化出各種症狀,毫無規律,使人感到非常煩亂。

單說傷寒一病,就有二百七十五種證候,四百一十五種治療方法。病程發展規律是一天太陽,二天陽明,三天少陽,四天太陰,五天少陰,六天厥陰,六天六經全部走完。根據病情輕重,採用吐、汗、下、和解的方法治療,通常在六七天內就能痊癒。傷寒只有兩感(同時感受陰陽兩邪)這種情況無法治療,其他證候雖然感受了不同的邪氣,只要能正確治療,沒有不能治好的,又怎能亂用湯藥呢?如果病是陽症,陽氣過盛就會出現說胡話的症狀,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病家不了解,大多會求神拜佛、相信巫術,加上符咒禁忌,親友也會閉門謝客,斷絕一切來往,希望長久平安。更何況傷寒的六經之病,傳變只有六天的期限,如果拖延到十天半個月,誤診誤治導致死亡,實在是數不清,難道不痛心嗎?現在傳授神仙截傷寒四季加減百解散,無論陰陽二證都能治療。藥方中使用的藥材,會根據不同的經絡進行治療。如果傷寒還在表,沒有傳入經絡,出現發熱、怕冷、腰脊僵硬疼痛,連續服用兩次,發汗就會痊癒。如果已經傳入經絡,出現胸悶氣逆、肢體煩痛、眼睛疼痛、耳聾、口乾咽燥,或者口渴或者不渴,手腳自己溫熱,或者手腳冰涼、腹瀉,或者不腹瀉、小便反而增多,連續服用此藥,就能調和中氣、順暢氣機、祛除寒邪。如果最初是感受了風邪,風邪傷了皮膚腠理,出現頭痛、脖子僵硬、身體沉重,感受風邪後怕冷頭痛、流清鼻涕、咳嗽多痰,以及風濕相搏導致關節煩痛、全身沉重、更加怕風、時常自汗,此藥能很好地調順三焦、扶正表邪、溫潤肺經、糾正四時之氣、升降陰陽、增進食慾、和解發散、清涼退熱、固表止汗,能止住九種自汗。無論是傷風、傷寒、中暑、中暍、食積、頭痛、氣逆、胸悶、飢餓、嘔吐、眩暈,以及發汗後沒有好轉、瀉下不當、嘔吐沒有對症,此藥都能治療。此藥清而不涼、溫而不壅,無論老人、虛弱的人、大人、小孩、婦女、孕婦都適合服用。只要堅持服用,沒有不見效的。春天常服,可免除瘟疫疾病;夏天常服,不會中暑;秋天服用,不會得瘡痢疾病;冬天服用,不會感受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