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夔

《傳信適用方》~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治感風中暑

和解散

治感寒表裡未辨,頭痛惡心,發熱煩疼,不進飲食。常服正氣,除寒邪,闢瘟疫。不問老少皆可服。(黃鼎臣傳。)

蒼朮(洗淨,四兩),厚朴(制),桔梗(去蘆,各四兩),藿香葉,前胡(洗,去蘆),柴胡(洗,去蘆),當歸(洗),赤芍藥(各二兩),川芎,陳皮(去穰,炒),甘草(炙),神麯(炒),麥糵(炒),赤茯苓(各四兩),半夏曲(二兩)

白話文:

這是一種治療感冒初期,不論表裡症狀不明顯,都可使用的藥方。症狀包括頭痛、噁心、發燒、身體疼痛和食慾不振。此藥方具有正氣、除寒邪、避瘟疫的功效,不分年齡皆可服用。藥方包含蒼朮、厚朴、桔梗、藿香葉、前胡、柴胡、當歸、赤芍、川芎、陳皮、甘草、神麯、麥糵、赤茯苓和半夏曲等中藥材。

上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蔥術散

不問陰陽二證,染患淺深,凡時行瘟疫及尋常風吹雨霎,頭目昏重,四體熱倦,行步少力,骨節疼痛,悉皆治之。

蒼朮(洗淨,一斤),蔥(連根鬚,洗淨,一斤),麻黃(不去節,四兩),甘草(二兩,炙)

上將蔥、術入臼中杵,令蔥涎相入盆中,堅捺令熱,冬間半月,春夏五七日,取出,鍋中炒蔥葉過焦,逐旋篩出,以術干為度,次入麻黃、甘草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熱服。如要出汗,連進二三服,以衣蓋之。常服解諸勞倦,行路緩急最為先務。

白話文:

蔥術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蒼朮、蔥、麻黃和甘草組成。它可以用來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頭昏腦脹、四肢發熱、乏力、骨節疼痛等症狀,不論是陰陽虛實,還是病症輕重。

用法:

先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4克,用大約150毫升的水,加入生薑和紅棗,煮沸後再煮7分鐘,去渣後即可服用。

功效:

常服此方可緩解勞累,增强体质,尤其适合旅途勞累或需要長時間步行的人。

注意事項:

本方需遵医嘱服用,切勿自行用药。

參苓散

解傷寒,治百節疼。一切虛勞氣疾,並宜服之。(何伯應傳。)

人參(二兩),茯苓(一兩),白朮(二十兩,銼細),桔梗(十兩,去蘆),橘紅(六兩),香白芷(三兩),芍藥(一兩),當歸(二兩,去蘆頭),川芎(一兩半),半夏(一兩,湯泡七遍),厚朴(二兩,去皮,生薑汁製),官桂(去皮,春夏三兩,秋冬四兩),枳殼(四兩,麩炒令黃,同桂摏為末),乾薑(春夏一兩半,秋冬二兩),麻黃(去根節,春夏二兩,秋冬三兩),甘草(三兩)

白話文:

參苓散

這帖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傷寒,以及各種關節疼痛。對於一切虛勞、氣虛引起的疾病也適合服用。

組成:

  • 人參:兩錢
  • 茯苓:一錢
  • 白朮:二錢,切碎
  • 桔梗:一錢,去蘆頭
  • 橘紅:六錢
  • 白芷:三錢
  • 芍藥:一錢
  • 當歸:二錢,去蘆頭
  • 川芎:一錢半
  • 半夏:一錢,用熱水泡七次
  • 厚朴:二錢,去皮,用生薑汁浸泡
  • 官桂:去皮,春夏三錢,秋冬四錢
  • 枳殼:四錢,用麩炒至黃色,與官桂一起研磨成粉
  • 乾薑:春夏一錢半,秋冬二錢
  • 麻黃:去根節,春夏二錢,秋冬三錢
  • 甘草:三錢

註釋:

  • 此方出自《何伯應傳》,即《傷寒論》的註解。
  • 以上藥量以錢為單位,一錢約等於3.75克。

上件一十六味各淨洗焙乾,除芎桂、枳殼別杵外,諸藥同為粗末,分作六分,於大鐵鍋內以文武火炒,令微赤黃為度,不可令焦,須是勻,取出以淨紙襯,安板床上候冷,勿令侵塵土,入前枳殼、官桂、川芎和勻,杵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三片,蔥二寸,同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

治感寒傷風鼻塞頭痛及時行瘟疫,老幼皆可服之香芎散

香附子(炒,去皮,六兩),川芎,香白芷,甘草(炙。已上各二兩),藿香葉(四兩),石膏研(如粉,三兩)

白話文:

將以上十六味藥材洗淨、焙乾,除了川芎、桂枝、枳殼需分別搗碎外,其餘藥材一起研磨成粗粉。將粗粉分成六份,放入大鐵鍋中,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炒至微微泛黃即可,不可炒焦,需均勻受熱。取出後用乾淨的紙襯墊,放在平整的板上,待其冷卻,避免沾染灰塵。之後將事先搗碎的枳殼、官桂、川芎加入,混合均勻,再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用水一盞(約200毫升),生薑三片,蔥二寸,一起煎煮七分(約15分鐘),趁熱服用,不限時間。

藥方名稱

香芎散

功效

治療感受寒邪、傷風鼻塞頭痛以及流行性瘟疫,老少皆可服用。

藥材

  • 香附子(炒去皮,六兩)
  • 川芎(二兩)
  • 香白芷(二兩)
  • 甘草(炙,二兩)
  • 藿香葉(四兩)
  • 石膏(研成粉末,三兩)

注釋

  • 「文武火」指先用文火慢慢炒,然後用武火快速炒。
  • 「一錢」為古代重量單位,約合3克。
  • 「一盞」為古代容積單位,約合200毫升。

現代醫學觀點

上同為細末,每服一大錢,熱茶調下,不計時候。

傷寒瘟疫差後禁忌(龐安時論)

飲酒合陰陽,復病必死。生鱠、煮麵、酒、韭、蕈、鱔、蓴、豆粉、犬羊肉腸血、生果、油肥之類,食之皆發熱黃下利,不救。諸勞動皆致復,尚可治。女勞多死。

御愛姜蘇圓

治中暑心惡,頭疼煩躁,生津止渴。(沈德之樞密傳。)

紫蘇葉(揀淨,五兩),烏梅肉(切炒,二兩),甘草(生,三分),桂(去粗皮,半兩),香薷葉(揀淨,半兩),生薑(洗切,焙乾,一分),木瓜(二兩乾者,如生,去皮穰,切焙),檀香(半兩,銼切)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大錢,用熱茶沖服,不限時間。

傷寒瘟疫痊癒後,忌諱飲酒,因為酒性陰陽相合,容易導致復發致死。生魚片、煮麵、酒、韭菜、蘑菇、鱔魚、蓴菜、豆粉、狗肉、羊肉腸血、生果、油膩的食物,食用後都會導致發熱、黃疸、腹瀉,難以治療。勞動雖會導致復發,但仍可醫治。女性勞動後復發,則死亡率高。

御愛姜蘇圓可以治療中暑引起的心煩意亂、頭痛煩躁、口渴等症狀。

將紫蘇葉洗淨,取五兩,烏梅肉切片炒乾,取二兩,甘草去皮取三分,桂皮去粗皮取半兩,香薷葉洗淨取半兩,生薑洗淨切片焙乾取一分,木瓜取二兩乾的(如用新鮮木瓜,去皮和籽,切片焙乾),檀香取半兩,銼成碎末。

上為末,煉蜜為圓如櫻桃大,每服一圓,細嚼,熟水送下,不以時。

水瓢圓

解暑毒,除煩躁,生津止渴。

烏梅肉(銼炒,二兩),甘草(一兩,炙),乾木瓜(一兩),青鹽(一兩,研細後入),檀香(半兩,銼屑),人參(半兩,去蘆),白茯苓(半兩,去黑皮),麝香(半兩,研後入)

上為細末,入青鹽、麝香拌勻,煉蜜為圓,每一兩分作二十圓,冷水或熱水嚼一二圓。

秦艽散

治中暑。

秦艽(去土),當歸(去蘆),桔梗,黃連(去須),烏梅(去核),甘草(炙),青皮(去穰),柴胡(去蘆),乾薑(炮),芍藥

白話文:

將烏梅肉、甘草、木瓜、青鹽、檀香、人參、白茯苓、麝香研磨成細粉,再加入青鹽、麝香拌勻,用蜂蜜製成櫻桃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顆,細嚼,溫水送服,沒有時間限制。這個方子可以解暑毒,消除煩躁,生津止渴。

另一個方子叫做「秦艽散」,用來治療中暑。將秦艽、當歸、桔梗、黃連、烏梅、甘草、青皮、柴胡、乾薑、芍藥等藥材製成藥粉,每次用冷水或熱水送服一至兩顆丸子。

上件等分,為細末,解暑,濃煎燈心湯下;心痛,煎菖蒲湯下;瀉痢,米飲下。常服,熟水下;骨熱,地骨皮湯下二錢。

治中暑甚妙(張魏公行軍時常用)

上等重羅細面一味,以薑汁及水合成餅子,暴乾,卻碾末收之,每用二三錢,新汲水調服。

治中暑迷悶欲死

上取蒜一瓣生嚼,以新水送下;或不能嚼,水研灌之,立可救。熱死人,切勿便與冷水及臥冷地,正如凍死人須先與冷水,若遽近火,即死。

治夏月大熱、因飢中暑暈倒昏塞者

白話文:

將藥材等分成幾份,研磨成細粉。用來解暑時,將藥粉用濃煎的燈心湯送服;心痛時,用菖蒲湯送服;瀉痢時,用米湯送服。日常服用時,用煮沸的清水送服;骨熱時,用地骨皮湯送服,每次服用二錢。

這個方法治療中暑效果非常好,張魏公行軍時經常使用。

將上等重羅細面磨成粉,加入薑汁和水混合成餅狀,曬乾後研磨成粉末收藏起來,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新鮮的井水調服。

這個方法可以治療中暑昏迷、快要昏死過去的症狀。

取一瓣生蒜,直接生嚼,用新鮮的井水送服;如果無法咀嚼,可以用水研磨成汁灌服,立刻就可以救治。熱死的人,不要馬上給他喝冷水或睡在冷地上,就像凍死的人需要先喝冷水一樣,如果馬上靠近火,就會立刻死亡。

這個方法可以治療夏季酷暑天氣因飢餓而中暑、昏倒、神智不清的症狀。

急煎米飲,徐徐灌之,候漸省,只與大順散及溫氣藥服。或大燥吐,悶亂不止,急取本人汗頭巾或頭髮,挪汁一盞,入青黛一錢調灌,須臾,吐出惡毒涎水,定省,後以溫粥飲投之即愈。

解暑毒黑散子

不蛀皂角,不拘多少,燒煙絕,以盆合,秤四兩甘草,一兩炙為末,新汲水調下一錢,甚者加一錢。

一方,只用皂角燒成炭,末之,用水調,甚效。蓋中暑人痰塞關竅,皂角能疏利去痰故也。

神仙截傷寒四季加減百解散

白話文:

趕快煮米粥,慢慢地灌給病人喝,觀察病情變化,如果好轉,就只給他服用大順散和溫性的藥物。如果病人因為燥熱而嘔吐,而且感到胸口悶悶的,很痛苦,就趕快取病人頭上的汗巾或頭髮,擠出汗水,大約一碗的量,加入一錢的青黛,調勻後灌給病人喝,一會兒就會吐出黑色的惡毒口水,病情就會穩定,之後再用溫粥給他喝,很快就會痊癒。

這是在治療暑熱引起的毒素時,可以服用黑散子。

取未被蟲蛀的皂角,數量不限,燒成灰,用盆子蓋住,讓煙氣完全消失。然後秤四兩甘草,研成粉末,用剛汲取的清水調和,服用一錢,病情嚴重者可以加到一錢半。

另一個方法是,只用皂角燒成炭,研磨成粉末,用清水調和服用,效果很好。這是因為中暑的人痰液阻塞了身體的通道,皂角具有疏通、化痰的作用。

這是神仙截傷寒四季加減百解散的方子。

夫四時有不常之氣傷人為病,外客肌膚腠理,搏於榮衛,由飢飽勞役損於五臟六腑;或由憂愁思慮,居處不常,非節之氣因茲觸冒。病發四百四種,變疾於千七百四十五證,遂編類成《巢氏病源》,計五十卷,又有八方居民所食鄉土風俗氣候異證奇疾,不載。

數內外其間,唯難治者,傷寒一門,非雜病之比,五種不同,六經各異,陰陽傳受,日數淺深,藥劑溫涼,用有先後,況不識法者乎?差之毫釐,輕者危殆,變證百出,無復紀律,擾擾萬緒起矣。

且傷寒一家,二百七十五證,四百一十五道方書,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六月六經俱足,隨其輕重以吐汗下和解之,始末不出六七日之間,當必取差,傷寒唯兩感一證不治,其餘證候雖感異氣,能消息之,無不愈者,又豈可妄投湯劑耶?病是陽症,陽實則譫語,無可疑者,病家未諳,多用生牢祈祭神廟,妄信邪巫,加以符禁,親戚杜門,絕人往來問候,務在邀永,況傷寒六經之病,傳受只有六日之期,動經旬月,誤致夭傷,不可勝計,豈不痛哉?今傳受神仙截傷寒四季加減百解散,無問陰陽二證,其間所用藥味,各隨經絡治病,如傷寒在表未傳入經,發熱惡寒,腰脊強痛,連進二服,汗出而愈;若已傳經絡,胸滿氣逆,肢體煩痛,目睛痛,耳聾,口燥咽乾,或渴不渴,手足自溫,或肢厥自利,或不自利,小便反快,連服之,則調中順氣,祛逐寒邪;如首會感風,風傷腠理,頭痛項強表重,傷風增寒頭痛,鼻流清涕,咳嗽涎痰,及風濕相搏,關節煩痛,一身盡重,加之惡風,時自汗出,此藥大能調順三焦,扶表救里,溫潤肺經,正四時之氣,升降陰陽,進美飲食,和解發散,涼汗清肌,退熱固表,則止九種自汗;不問傷風、傷寒、中暑、中暍、食蒸、頭痛、氣逆、胸滿、失飢、吐逆、眩暈,及已經汗之不解、下之不當、吐不中病,兼此藥清而不涼,溫而不壅,無問老人、虛人、大人、小兒、婦人、妊婦亦等宜服,專一連進,無不取效。春常服,免瘟疫之疾;夏常服,不中暑暍;秋服,無瘡痢之疾;冬服不感寒毒。

白話文:

人體受到季節變化時不正常的氣候影響,就會生病。外邪入侵肌膚腠理,侵犯人體的正氣,飲食失調、勞累过度,損害五臟六腑,或因憂愁思慮、居處環境不適,受到不正常的氣候影響,都會導致疾病。疾病類型多達四百四種,變化多端,共有千七百四十五種症狀,因此編寫了《巢氏病源》一書,共五十卷。但各地居民的飲食、風俗習慣、氣候不同,導致一些特殊的疾病並未收錄。

各種疾病中,最難治療的當屬傷寒。傷寒不同於其他雜病,有五種不同的病因,六種不同的經絡病變,陰陽相互影響,病程長短不一,藥物也需要根據寒熱性質、病程先后來选择。更何況不懂醫術的人,稍有不慎,輕則危及性命,重則病情變化莫測,難以控制,真是令人頭疼。

傷寒一門,共有二百七十五種症狀,四百一十五種治療方法。從太陽經開始,依次發展到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六種經絡全部病變,需要根據病情輕重,采用吐、汗、下、和解等方法治疗。整個病程一般不會超過六七天,應該能痊癒。傷寒病只有两种情況無法治愈,其他症狀,即使受到外邪的影響,也能夠控制,一定能治癒,怎麼能胡亂服用湯藥呢?如果病情属于阳证,阳气盛实,就会出现神志不清,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许多病人不懂医理,就胡乱用生冷的食物,去寺庙祈求神灵保佑,盲目相信巫师,用符咒驱邪,家人把门关得紧紧的,不让人探望,一心想拖延時間。要知道,伤寒病在六种经络中傳播,只有六天的時間,拖延几天几月,就會导致生命危險,難以預料,實在令人痛心!如今,傳承了神仙治傷寒的方法,根据四季變化加減藥量,不論是陰證還是陽證,都能治愈。其中所用的藥材,都是針對不同經絡的病症,对症下药。

比如,傷寒停留在表層,尚未进入经络,出现发热恶寒、腰背疼痛的症状,连服兩劑,就可以發汗退热,痊癒。如果已經进入经络,出現胸闷气短、肢体疼痛、眼睛疼痛、耳聋、口干咽燥、或口渴或不渴、手脚发热或发冷、大小便異常等症状,連續服用藥物,就可以调理脾胃,顺畅气血,驱除寒邪。

如果头部受风,風邪侵犯腠理,出現头痛、颈项强直、表寒严重的症状,或者伤风加重,出現头痛、流清鼻涕、咳嗽痰多等症状,或者风湿交织,关节疼痛,全身沉重,伴随怕风,时常自汗,这藥物就能调节三焦,扶正固本,溫暖肺經,順應四季變化,调理陰陽,改善饮食,和解发散,清熱除煩,退热固表,就能治癒九种自汗。

不論是傷風、傷寒、中暑、中熱、食積、頭痛、氣逆、胸滿、飢餓、嘔吐、眩暈,還是已經服用汗藥无效、泻药无效、吐药无效的患者,都可以服用此药,因为此藥清而不凉,温而不燥,不論是老人、虛弱的人、成人、儿童、婦女、孕妇,都适合服用。专心服用,必能收到疗效。春天常服,可以预防瘟疫;夏天常服,可以预防中暑;秋天常服,可以预防疮痢;冬天常服,可以预防寒毒。

真神仙衛生之妙藥也!功效不可盡述。李武仲傳云:得之洪帥呂殿撰。

柴胡(去蘆頭並土),升麻,乾葛,白芍藥,白朮,防風(去苗),甘草(炙),羌活,獨活,藁本(去),半夏(湯洗七次,薑汁浸),蒼朮(米泔水浸,麩炒),人參(去蘆),藿香(去梗。已上各修事了秤一秤。)

立春已後不加減;立夏已後,一料加柴胡一分,赤茯苓、當歸各半兩;立秋已後減柴胡一分不用,當歸、赤茯苓各半兩,只加麻黃去節半兩,乾薑、炮官桂各一分;立冬已後並無加減。

白話文:

這真是神仙級的養生妙藥!功效實在太多,無法一一說明。據李武仲傳承記載,此方出自洪帥呂殿之手。

藥方如下:

柴胡(去除頭部和泥土),升麻,乾葛,白芍,白朮,防風(去除苗),甘草(炙烤),羌活,獨活,藁本(去除雜質),半夏(以水煮七次,再浸泡薑汁),蒼朮(浸泡米泔水後,以麩炒),人參(去除蘆頭),藿香(去除梗。以上各味藥材處理完畢後,分別稱量)。

立春之後,不需增減藥量。立夏之後,每劑加柴胡一分,赤茯苓、當歸各半兩。立秋之後,減少柴胡一分,不用柴胡,當歸、赤茯苓各半兩,只加麻黃去節半兩,乾薑、炮官桂各一分。立冬之後,藥量不再增減。

上件同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大片,棗子二個,煎至一盞,去滓熱服,不拘時候並進二服。如要表散,加白蔥三寸,淡豉三十粒,煎服,衣被蓋覆,汗出而愈。

治初感傷寒頭痛發熱小解五毒散(李武仲傳云:得之王德全二方。)

山茵陳(二兩,去根,焙),麻黃(二兩,去根節),蒼朮(二兩半,米泔浸過一宿,切焙),石膏(半兩,火煅)

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熱蔥茶調下。

治傷寒、疫氣羌活散

羌活(一兩,洗,切,焙),防風(洗,切,焙),牡丹皮(洗,切,焙),川芎(洗,切,焙),當歸(去蘆,洗,切,焙),甘草(微炙。五味各半兩)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的水,加入三片生薑、兩個棗子,煎煮至一盞,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不限時間,服用兩次。如果需要發散表邪,可以加入三寸白蔥、三十粒淡豆豉,煎煮服用,蓋上被子,出汗後即可痊癒。

李武仲傳說此方得自王德全。

將山茵陳(去根,焙乾)、麻黃(去根節,焙乾)、蒼朮(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切片焙乾)、石膏(火煅)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熱蔥茶調服。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疫病。

將羌活(洗淨,切片,焙乾)、防風(洗淨,切片,焙乾)、牡丹皮(洗淨,切片,焙乾)、川芎(洗淨,切片,焙乾)、當歸(去蘆頭,洗淨,切片,焙乾)、甘草(微炙,以上五味各半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熱蔥茶調服。

上為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三日傷寒(仙授散李仲武傳云:得之陳庭藻。)

蒼朮(四兩,米泔浸一夕,洗淨秤),麻黃(四兩,去節秤),香附子(四兩,去皮毛秤),杏仁(二兩,去皮尖,麩炒,別研),甘草(二兩,生用)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如人行五里間進三服,服訖避風。如一服便有汗,即不必再進。米元暉云:此乃呂先生弟子陸先生方,醫愈翟伯壽六弟子,元道人傳元暉於三茅山。

白話文:

銼散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盞,加入三片薑,煎煮至八分,去渣温服,不拘時間。此方用於治療三日傷寒。仙授散李仲武傳云:得之陳庭藻。

方劑組成:蒼朮(四兩,用米泔浸泡一晚,洗淨後秤重)、麻黃(四兩,去節後秤重)、香附子(四兩,去皮毛後秤重)、杏仁(二兩,去皮尖,用麩炒,另研磨)、甘草(二兩,生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白湯調服,如同人行走五里路程般,分三次服用完畢,服藥後需避風。若服藥後一次就出汗,則不必再服用。米元暉云:此方為呂先生弟子陸先生所傳,曾治愈翟伯壽六名弟子,元道人於三茅山將此方傳授予元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