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夔

《傳信適用方》~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治感風中暑

和解散

治感寒表裡未辨,頭痛惡心,發熱煩疼,不進飲食。常服正氣,除寒邪,闢瘟疫。不問老少皆可服。(黃鼎臣傳。)

蒼朮(洗淨,四兩),厚朴(制),桔梗(去蘆,各四兩),藿香葉,前胡(洗,去蘆),柴胡(洗,去蘆),當歸(洗),赤芍藥(各二兩),川芎,陳皮(去穰,炒),甘草(炙),神麯(炒),麥糵(炒),赤茯苓(各四兩),半夏曲(二兩)

上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蔥術散

不問陰陽二證,染患淺深,凡時行瘟疫及尋常風吹雨霎,頭目昏重,四體熱倦,行步少力,骨節疼痛,悉皆治之。

蒼朮(洗淨,一斤),蔥(連根鬚,洗淨,一斤),麻黃(不去節,四兩),甘草(二兩,炙)

上將蔥、術入臼中杵,令蔥涎相入盆中,堅捺令熱,冬間半月,春夏五七日,取出,鍋中炒蔥葉過焦,逐旋篩出,以術干為度,次入麻黃、甘草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熱服。如要出汗,連進二三服,以衣蓋之。常服解諸勞倦,行路緩急最為先務。

參苓散

解傷寒,治百節疼。一切虛勞氣疾,並宜服之。(何伯應傳。)

人參(二兩),茯苓(一兩),白朮(二十兩,銼細),桔梗(十兩,去蘆),橘紅(六兩),香白芷(三兩),芍藥(一兩),當歸(二兩,去蘆頭),川芎(一兩半),半夏(一兩,湯泡七遍),厚朴(二兩,去皮,生薑汁製),官桂(去皮,春夏三兩,秋冬四兩),枳殼(四兩,麩炒令黃,同桂摏為末),乾薑(春夏一兩半,秋冬二兩),麻黃(去根節,春夏二兩,秋冬三兩),甘草(三兩)

上件一十六味各淨洗焙乾,除芎桂、枳殼別杵外,諸藥同為粗末,分作六分,於大鐵鍋內以文武火炒,令微赤黃為度,不可令焦,須是勻,取出以淨紙襯,安板床上候冷,勿令侵塵土,入前枳殼、官桂、川芎和勻,杵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三片,蔥二寸,同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

治感寒傷風鼻塞頭痛及時行瘟疫,老幼皆可服之香芎散

香附子(炒,去皮,六兩),川芎,香白芷,甘草(炙。已上各二兩),藿香葉(四兩),石膏研(如粉,三兩)

上同為細末,每服一大錢,熱茶調下,不計時候。

傷寒瘟疫差後禁忌(龐安時論)

飲酒合陰陽,復病必死。生鱠、煮麵、酒、韭、蕈、鱔、蓴、豆粉、犬羊肉腸血、生果、油肥之類,食之皆發熱黃下利,不救。諸勞動皆致復,尚可治。女勞多死。

御愛姜蘇圓

治中暑心惡,頭疼煩躁,生津止渴。(沈德之樞密傳。)

紫蘇葉(揀淨,五兩),烏梅肉(切炒,二兩),甘草(生,三分),桂(去粗皮,半兩),香薷葉(揀淨,半兩),生薑(洗切,焙乾,一分),木瓜(二兩乾者,如生,去皮穰,切焙),檀香(半兩,銼切)

白話文:

[治感風中暑]

和解散

治療感冒,寒邪在表或在裡搞不清楚,出現頭痛、噁心、發燒、煩躁疼痛、吃不下東西等症狀。經常服用正氣藥,可以驅除寒邪,預防瘟疫。不論年紀大小都可以服用。(黃鼎臣傳授。)

藥材:蒼朮(洗淨,150克),厚朴(製過,150克),桔梗(去除蘆葦部分,150克),藿香葉,前胡(洗淨,去除蘆葦部分),柴胡(洗淨,去除蘆葦部分),當歸(洗淨),赤芍藥(各75克),川芎,陳皮(去除白色部分,炒過),甘草(炙過),神麯(炒過),麥芽(炒過),赤茯苓(各150克),半夏曲(75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15克,用水約300毫升,加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剩約200毫升,去除藥渣後服用,不限時間。

蔥術散

無論是陰證還是陽證,病情輕重,凡是流行瘟疫或一般風雨受寒,出現頭暈頭重、四肢發熱倦怠、走路沒力氣、骨節疼痛等症狀,都可以用此方治療。

藥材:蒼朮(洗淨,600克),蔥(連根帶鬚,洗淨,600克),麻黃(不去節,150克),甘草(炙過,75克)

將蔥和蒼朮放入石臼中搗爛,讓蔥的黏液滲入蒼朮中,然後放在盆中緊壓使其發熱,冬天放半個月,春夏放五到七天,取出,在鍋中炒蔥葉至焦,然後篩去蔥葉,讓蒼朮乾燥。接著加入麻黃、甘草磨成粉末,每次服用7.5克,用水約300毫升,加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剩約200毫升,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如果想出汗,可連續服用二至三次,並蓋上被子。經常服用可以解除各種疲勞,是趕路時的良方。

參苓散

可以緩解傷寒,治療全身關節疼痛。一切虛弱勞損的氣虛疾病,都適合服用。(何伯應傳授。)

藥材:人參(75克),茯苓(30克),白朮(750克,切碎),桔梗(300克,去除蘆葦部分),橘紅(180克),香白芷(90克),芍藥(30克),當歸(75克,去除蘆葦頭),川芎(45克),半夏(30克,用熱水浸泡七次),厚朴(75克,去除皮,用生薑汁製過),官桂(去除皮,春夏90克,秋冬120克),枳殼(120克,用麩皮炒至黃色,與桂一起搗成粉末),乾薑(春夏45克,秋冬60克),麻黃(去除根節,春夏75克,秋冬90克),甘草(90克)

將以上十六味藥材分別洗淨、烘乾,除了川芎、桂、枳殼另外搗碎外,其餘藥材一起磨成粗末,分成六份,在大鐵鍋中用文火和武火炒至微黃,不要炒焦,而且要均勻,取出後用乾淨的紙墊著,放在板床上等冷卻,不要沾染灰塵,然後加入之前搗好的枳殼、官桂、川芎,混合均勻,搗成細末,每次服用3.75克,用水約300毫升,加生薑三片,蔥兩寸,一起煎煮至剩約200毫升,通口服用,不限時間。

治感寒傷風鼻塞頭痛及時行瘟疫,老幼皆可服之香芎散

治療感冒、寒邪侵襲、鼻塞、頭痛及流行瘟疫,無論年紀大小都可服用。

藥材:香附子(炒過,去除皮,225克),川芎,香白芷,甘草(炙過,以上各75克),藿香葉(150克),石膏(磨成粉,110克)

將以上藥材一同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約3.75克,用熱茶調服,不限時間。

傷寒瘟疫痊癒後的禁忌(龐安時的觀點)

痊癒後如果喝酒,會陰陽失調,一定會復發而死。生魚片、煮麵、酒、韭菜、蕈類、鱔魚、蓴菜、豆粉、狗羊肉、動物內臟和血、生果、油膩食物等,吃了都會引起發燒、腹瀉等症狀,無法救治。各種勞累都會導致復發,但還可以治療。女性勞累復發多會死亡。

御愛姜蘇圓

治療中暑引起的心煩、頭痛、煩躁,能夠生津止渴。(沈德之樞密傳授。)

藥材:紫蘇葉(挑選乾淨,190克),烏梅肉(切開炒過,75克),甘草(生的,1克),桂(去除粗皮,19克),香薷葉(挑選乾淨,19克),生薑(洗淨切片,烘乾,0.375克),木瓜(75克,乾的,如果用新鮮的,要去皮和瓤,切片烘乾),檀香(19克,磨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