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夔

《傳信適用方》~ 卷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5)

1. 治吐逆(反胃附)

止吐逆

半夏(十枚大者,洗),丁香(百粒),胡椒(百粒)

上為細末,薑汁糊末如棗核形,每服用棗一枚,去核內藥在內,濕紙裹煨熱,去紙細嚼,米飲下,不拘時候。

又方

丁香,木香,白朮,半夏,乾薑

上等分,為末,薑汁糊圓桐子大,每服三二十圓,米飲下,食前。

治因食冷物凝滯胃間、嘔吐不止丁香圓

白話文:

治療嘔吐不止,可以使用半夏、丁香、胡椒,研磨成細末,用薑汁糊成棗核大小,每服一顆,去核放入藥末,濕紙包好煨熱,去紙細嚼,米湯送服,不限時間。

另外一種方法是用丁香、木香、白朮、半夏、乾薑等量研磨成末,用薑汁糊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二十顆,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以上兩種方法適用於因食用冷食導致胃部凝滯、嘔吐不止的症狀。

大丁香(半兩),木香(三錢),胡椒(三錢),藿香(三錢),乾薑(二錢),甘草(三錢),肉桂(二錢)

上為末,蒸餅糊圓綠豆大,焙乾,時時干嚼下,不必飲湯水,水入則愈吐。如覺痿弱,更加附子隨意。(何仲顏傳。)

治反胃(洪子和傳)

川薑如錢切,麻油煎過,為末,用軟柿蘸服。

白話文:

將大丁香半兩、木香、胡椒、藿香、乾薑各三錢、甘草三錢、肉桂二錢研磨成粉末,用蒸餅糊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烘乾後,隨時取丸子含服,不必喝水,喝水反而容易吐。如果覺得身體虛弱,可以加些附子,適量服用。(出自何仲顏傳)。此方用於治療反胃。(出自洪子和傳)。另外,也可以將川薑切成錢幣大小,用麻油煎過後磨成粉末,用軟柿蘸服。

2. 治泄瀉下痢

遇仙立效飲子

治諸般惡痢,或赤,或白,或膿血相雜,裡急後重,臍腹絞痛,或下五色,或如魚腦,日夜無度,或噤口不食,諸藥不效者,悉能療之,不問老幼虛弱產婦皆可服。(李兩府宅印施。)

御米殼(四兩,擇淨,炒黃秤),川當歸(四兩,去皮秤),甘草(二兩,炒),赤芍藥,酸石榴皮,地榆(各一兩)

上六味粗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小兒量大小加減,忌生冷油膩魚腥。

白話文:

這方子能治各種痢疾,無論是赤痢、白痢、膿血痢,或是腹痛、裡急後重、排泄物混濁、腹瀉不止,甚至不願進食、其他藥物無效,都能治癒。老幼虛弱、產婦皆可服用。

將御米殼洗淨炒黃,川當歸去皮,甘草、赤芍、酸石榴皮、地榆各取適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煎煮七分,去渣,空腹溫服。小兒劑量需根據年齡調整,忌食生冷油膩及魚腥。

治痢如聖飲(嚴仲和傳)

雞心檳榔(半兩),大腹子(半兩),甘草(半兩,炙),地榆(半兩),陳橘皮(三錢,去白)

上為粗末,每半兩作一服,水一盞半,紫蘇莖舊者一二寸,煎至一盞,空心食前熱服,留滓再煎。如痢止,不必多服,屢試皆效。

\地榆散

治五色痢。裡急後重,痛不可忍者,並皆治之。

地榆(二兩,炒),御米殼(四兩,蜜炒),陳皮(一兩,浸洗,去白),藿香(一兩,洗,去土),黃連(一兩),甘草(一兩,炙),蒼朮(一兩,米泔水浸三日,炒)

白話文:

治療痢疾,可服用聖飲方。雞心檳榔、大腹子、甘草(炙)、地榆各半兩,陳橘皮(去白)三錢,研成粗末,每次取半兩,用一盞半水煎煮,加入一兩寸紫蘇莖(舊的),煎至一盞,空腹飯前熱服,藥渣再煎服。痢疾止住後,便不必再服。此方屢試皆效。

地榆散可治五色痢,以及裡急後重、疼痛難忍等症狀。地榆(炒)二兩,御米殼(蜜炒)四兩,陳皮(浸洗去白)一兩,藿香(洗去土)一兩,黃連一兩,甘草(炙)一兩,蒼朮(米泔水浸三日,炒)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並二服滓再煎作一服,共三服,無不取效。

御愛圓

治榮衛氣虛,風邪進襲臟腑之間。值腸胃虛弱,糟粕不聚,便利赤白,或作膿血,臍腹疼痛,心胸痞滿,裡急後重,煩滿渴逆,脅肋脹悶,腸內虛鳴,四肢倦乏,不進飲食,並宜服之。(黃鼎臣傳。)

御米殼(四兩,以蜜炒黃紫焦色),干蒸餅(切如骰子塊,以蜜炒焦色)

上為細末,煉蜜為圓如雞子黃大,每服一粒,水一盞,煎化為度,熱服,不拘時候。

肉豆蔻散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一大碗水煎煮,直到剩下八分,去渣後趁熱服用。剩下的藥渣再煎煮一次,合併成三劑服用,效果顯著。

御愛圓

用於治療氣血虛弱,風邪入侵臟腑之間。適用於腸胃虛弱,導致食物殘渣不能凝固,出現腹瀉、大便稀薄或帶膿血、腹痛、胸悶、裡急後重、煩躁口渴、脅肋脹滿、腸鳴、四肢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將四兩御米殼用蜜炒至黃褐色,將蒸餅切成骰子大小,用蜜炒至焦黃色。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好的蜜做成如雞蛋黃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粒,用一碗水煎至化開,熱服,不限時間。

肉豆蔻散

治赤白痢如神。

訶子(四個),木香(一錢),肉豆蔻(用麵煨香熱,去面,只用肉豆蔻)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空心食前,日進三服。

草果飲

主腸胃冷熱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熱泄瀉,臟毒便血,悉治之。兼主脾胃。(南華主憎元椿傳。)

草果子,甘草,地榆,枳殼(去穰,麩炒)

上等分粗末,每服二錢,用水一盞半,煨姜一塊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治療赤白痢症如神效。取訶子四個、木香一錢,肉豆蔻(用麵包裹煨香熱,去面,只取肉豆蔻)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米湯調服,空腹飯前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草果飲則主治腸胃寒熱不調、赤白痢疾、伏熱泄瀉、臟毒便血等症,兼治脾胃。取草果子、甘草、地榆、枳殼(去瓤,麩炒)等分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盞半,加入拍碎的薑塊一起煎煮七分,去渣服用,不限時間。

肉豆蔻散

治赤白痢無藥可治者,其效如神。

肉豆蔻(切片,炒黃),罌粟殼(搗碎,用蜜拌勻,炒令黃黑),甘草(銼,炒黃黑色),乾生薑(切細,炒黃黑)

上等分為末,每服六錢。如赤多,加炙黃甘草一寸;若白多,加炒生薑一塊同煎。用水須二大盞,煎至一盞半,通口服,不計時候。兩服滓再煎作一服。

治大人小兒吐瀉

訶子(一兩),藿香(一兩),肉豆蔻(二兩)

上為末,蜜圓,隨大小,米飲化下。

木瓜萬補圓

白話文:

治療赤白痢症,無論用什麼藥都無效者,此方效果奇佳。將肉豆蔻切片炒黃,罌粟殼搗碎用蜜拌勻再炒至黃黑色,甘草銼碎炒至黃黑色,乾薑切細炒至黃黑色,以上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六錢。如果赤痢較多,可加炙黃甘草一寸;如果白痢較多,可加炒生薑一塊,一起煎煮。用兩大盞水煎煮至一盞半,溫熱服用,不限時間。服用兩次藥渣再煎煮一次服用。

治療大人和小兒嘔吐腹瀉,將訶子一兩、藿香一兩、肉豆蔻二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依大小服用,用米湯送服。

治脾胃久虛,大腸積冷,下痢白膿;或腸滑不固,久服諸藥未效,服之神驗。產前產後皆可服,立效。(劉好古所處方,但季良傳。)

人參(一兩半),白朮(一兩),陽起石(一兩,火煅,細研),肉蓯蓉(二兩,淨洗,酒浸一宿,切焙),肉桂(一兩,去皮),縮砂仁(一兩),赤石脂(一兩),肉豆蔻(一兩,麵裹煨熟),當歸(一兩半,切焙),鍾乳粉(一兩),草豆蔻(一兩半,去皮,焙),沉香(一兩),地榆(半兩),蓽茇(一兩,牛乳半盞,慢火煎乾,焙),白姜(一兩,炮),茴香(一兩,炒),大麥糵(半兩,炒),神麯(半兩,炒),丁香(一兩),厚朴(一兩,去皮,薑製),乳香(一兩半),白茯苓(一兩),罌粟殼(和米者二十枚,炙),大附子(一個七錢。已上者,炮,去皮臍),嫩茄茸(一兩半,酥炙微黃)

白話文:

針對脾胃虛弱、大腸積冷、長期腹瀉帶白膿,或者腸道滑利不固、長期服用藥物無效的情況,可以使用這個方子。無論產前產後都可服用,效果顯著。

上件為末,入別研者,勻,以木瓜去穰蒸爛,同藥末搗和得所,圓如桐子大,曬乾。每服三十圓,空心食前米飲下,並頻加至五七十圓。

治噤口痢敗毒散

入倉米五六十粒同煎,一服取效。

神效痢藥乳香散

白梅(一兩,燒灰),棗子(一兩,燒灰),罌慄殼(一兩,燒灰),訶子(半兩,燒灰)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水一小盞,乳香黑豆大一塊,同煎至七分,不拘時候溫服。

白話文:

【治噤口痢【敗毒散】】

  •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去皮後蒸煮軟化的木瓜(去除種子部分)與粉末一同混合,揉成大小如桐子般的丸狀,晾乾。每次服用三十個丸,空腹時在飯前喝米湯下肚,可以逐漸增加到五十到七十個。

【神效痢藥【乳香散】】

  • 用倉米五六十顆一起煎煮,一次服用就能看到效果。

【乳香散】

  • 白梅(一兩,燒成灰),棗子(一兩,燒成灰),罌粟殼(一兩,燒成灰),訶子(半兩,燒成灰)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約二三錢,用水一小杯加一塊大約等於黑豆大小的乳香一同煎煮至剩七分,無論何時都可以溫和地服用。

妙應湯

治大人小兒赤白痢。

罌粟殼(七個,擘破,一半生用,一半用蜜塗炙微黃),烏梅(三個,連核),甘草(七小寸,一半生,一半炙),大棗(七個,擘破),生薑(七大片),薤白(二十一莖粗大者,小者倍之)

上為銼散,都作一服,用水二大碗,煎至一碗,去滓得一碗,稍熱服,不計時候,分作三服,小兒量大小加減,服之神效。

治血痢不止

地榆淨洗,曝乾,為細末,每服二錢,摻在羊血上,火炙熟爛嚼,米飲下。如不吃葷,即以捻頭煎湯調下。

白話文:

妙應湯

治療成人和小兒赤白痢疾

藥材:

  • 罌粟殼(七個,掰開,一半生用,一半用蜜塗抹,烤至微黃)
  • 烏梅(三個,連核)
  • 甘草(七小寸,一半生用,一半炙烤)
  • 大棗(七個,掰開)
  • 生薑(七大片)
  • 薤白(二十一莖,粗大者,若小則加倍)

製法:

將以上藥材全部切碎,混合在一起,作為一劑藥。

服用方法:

用兩大碗水煎煮藥材,煎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得到一碗藥湯。稍熱服用,不限時間,分成三服服用。小兒根據年齡大小酌情調整藥量。服用此方效果顯著。

治療血痢不止

藥材:

  • 地榆(清洗乾淨,曬乾,研磨成細粉)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地榆末二錢,撒在羊血上,用火烤熟爛,嚼碎後,用米湯送服。若不吃肉,可以用水煎煮地榆末服用。

治暑月膿血痢晝夜頻並不止腹痛不可忍者

楮藥二七枚,生用,將焰火燒為黑灰,淹梅水少許,以冷水解破調服。

治痢萬金散(累試神效)

罌粟殼(一兩,赤痢蜜炙,白痢淡炙,赤白半蜜炙),陳皮(半兩,淨洗,去白。赤痢焙乾,白炙,赤白者相半),甘草(三錢半,如前)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百沸湯一盞泡,急用厚紙三兩重密蓋,勿令透氣,候兩頓飯久,去滓服,再以滓用沸湯七分盞浸。血多,入烏梅,不搥碎,同浸,一服神驗。切忌生冷魚腥。

必效飲子

白話文:

夏天患上膿血痢,一天到晚拉肚子不停,肚子痛得受不了,可以用楮藥二十七枚,生用,用火燒成黑灰,加少量梅水,用冷水調和服下。

治療痢疾的萬金散,經過多次驗證,效果極佳。用罌粟殼一兩(赤痢用蜜炙,白痢用淡炙,赤白痢用半蜜炙),陳皮半兩(洗淨去白,赤痢焙乾,白痢炙,赤白痢相半),甘草三錢半(如前)。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四錢,用一碗沸水泡,用厚紙蓋住,不要透氣,等兩頓飯的時間後,去渣服用,再用沸水浸泡藥渣七分碗。血多者,加入烏梅,不要搗碎,一同浸泡,一服即可見效。忌食生冷魚腥。

必效飲子。

治赤白痢,不問老幼並治之。(王景明傳。)

罌殼(二錢半),木香(二錢半),甘草(二錢,炙),地榆(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大瀉腹痛(李氏治證,吳守景先傳)

有人每日早起,須大瀉一行,或時腹痛,或不痛,空心服熱藥亦無效。後有智者察之,令於晚食前,更進熱藥,遂獲稍安,常服竟無恙。蓋暖藥雖要平旦空腹,至晚藥力已過,一夜陰氣何以敵之?於晚間再進熱藥,則一夜暖藥在腹,遂可以勝陰氣。凡治冷疾皆如此。

又有人久患瀉泄,以暖藥補脾及分利小水百種治之,不愈。醫候之心脈獨弱,以益心氣兼補脾藥服之,遂安。蓋心火也脾土也,火生土,脾之旺賴火之燥,心氣不足則火不燥,脾土受濕,故令瀉泄。今益心補脾而又能去濕,豈有不效者乎?

白話文:

有的人每天早上起床都會腹瀉一次,有時會腹痛,有時不痛,即使空腹服用溫熱藥物也無效。後來有位聰明的醫生觀察到,建議他在晚餐前服用溫熱藥物,結果病況稍有好轉,長期服用後便痊癒了。這是因為溫熱藥物需要在早晨空腹服用,到了晚上藥力已過,而夜晚陰氣旺盛,無法抵擋。所以要在晚上再服用一次溫熱藥物,這樣一整夜暖藥在腹部,才能抵禦陰氣。治療寒症都應如此。

又有人長期患有腹瀉,使用溫熱藥物補脾和分利小水等各種方法治療,均無效。醫生診斷後發現他的心脈很虛弱,於是給他服用益心氣和補脾的藥物,結果病況好轉。因為心屬火,脾屬土,火生土,脾氣的旺盛需要火氣的燥性。心氣不足,則火氣不燥,脾土受濕,就會導致腹瀉。現在既益心補脾又去濕,怎麼會沒有效果呢?

又有一種泄瀉,作冷、作積、作心氣不足治之,及服硫黃、附子甚多,皆無效,因服火蘞圓而愈,此腸胃有風冷也。胃風湯兼服暖藥亦佳。

又有一種痰毒瀉兼吐,服痰毒藥下之而愈。

又有一種脾泄瀉,服太山老李炙肝散而愈,乃白朮、白芷、桔梗、白芍藥四味也。

暑月破腹

一曰傷暑;二曰傷冷物,食瓜果、飲水之類;三曰夏季心火旺,心經熱,則小水不利,行大腸,謂之水穀不分。傷暑而瀉者,心躁頭痛作渴,宜服香藿散、烏金散。傷冷物而瀉、腹痛水瀉、穀食不化,宜服暖藥,如附子及理中圓、二氣丹、正元丹、紫蘇子圓之類。水穀不分者,宜服大順散、五苓散,此二藥專分清濁,暑月多此疾,故人多用之。

白話文:

還有一種腹瀉,又冷又積,又像是心氣不足,試過各種治療方法,包括服用硫黃、附子,都無效,後來服用了火蘞圓才痊癒,這是腸胃有風冷引起的。可以服用胃風湯,同時搭配溫暖的藥物效果更好。

還有一種痰毒瀉兼吐,服用痰毒藥後就治好了。

還有一種脾泄瀉,服用太山老李的炙肝散就治癒了,這個方子是由白朮、白芷、桔梗、白芍四味藥組成。

夏天破腹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傷暑;二是傷了寒涼的食物,例如吃瓜果、喝冷水;三是夏季心火旺盛,心經熱,導致小便不利,而影響到大腸,稱為水穀不分。傷暑而瀉的人,心煩意躁、頭痛口渴,應該服用香藿散、烏金散。傷了寒涼食物而瀉的人,腹痛水瀉、穀食不消化,應該服用溫暖的藥物,例如附子,以及理中圓、二氣丹、正元丹、紫蘇子圓等。水穀不分的人,應該服用大順散、五苓散,這兩種藥專門分清濁,夏天這種病很多,所以人們經常使用這兩種藥。

凡瀉不可急以熱藥止之,恐成痢。

痢有赤白

凡人患痢,不問赤白,脈小身涼者易安,脈大身熱者難差。患痢未有不腹痛者,皆緣有積也。暑積及熱積多患赤痢,冷積多患白痢,亦有腸胃有風而患赤痢者,有冷熱不調而患赤白痢。暑積痢及熱痢可用黃連阿膠圓,又綿煎散加滑石;白痢用駐車圓、感應圓之類;冷熱不調用戊己圓、巴豆圓、黃圓子之類。綿煎散入滑石,治赤痢極有功。

又有豆飲子加減亦有功,治諸般痢用之每有效。官局靈砂丹亦甚奇。此數藥自夏及秋皆不可闕也。

白話文:

痢有赤白

凡人患痢疾,無論赤痢或白痢,脈象微小,身體冰冷者,容易痊癒;脈象洪大,身體發熱者,則難以痊癒。患痢疾者,無不腹痛,皆因體內有積聚之物。暑熱積聚或熱毒積聚多患赤痢,寒涼積聚多患白痢,亦有腸胃有風邪而患赤痢者,也有寒熱不調而患赤白痢者。

暑熱積聚之痢及熱毒之痢,可用黃連阿膠丸,或綿煎散加滑石;白痢可用駐車丸、感應丸之類;寒熱不調可用戊己丸、巴豆丸、黃圓子之類。綿煎散加入滑石,治療赤痢效果極佳。

此外,豆飲子加減服用亦有療效,治療各種痢疾效果皆佳。官局靈砂丹亦甚為奇效。這幾種藥物,夏季及秋季皆不可缺少。

痢有赤白

有人久患痢疾,赤白兼下,或純白,或赤,百藥不愈者,病久服藥已多,治痢多用毒藥後,擊得臟氣不和,所以難愈,史載之用輕清和氣藥與之,遂安,後來屢用有驗。其方用罌粟殼蜜炙、人參、白朮、白茯苓、川芎、甘草炙、黃耆等分,為細末,每二錢,薑棗水一盞,烏梅半個,煎至八分,溫服,不計時候。

白話文:

有些人長期患有痢疾,大便時會排出紅色或白色的混合物,有時純白色,有時純紅色,各種藥物都無效。由於病程長,服用了許多藥物,尤其是治療痢疾常用的毒性藥物,損傷了臟腑之氣,所以難以痊癒。古籍記載,用清淡和緩的藥物治療,病症便會好轉,後來多次使用也都有效。藥方用罌粟殼蜜炙、人參、白朮、白茯苓、川芎、甘草炙、黃耆等量,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薑棗水一盞,烏梅半個,煎至八分,溫服,不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