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信適用方》~ 卷上 (5)
卷上 (5)
1. 治吐逆(反胃附)
止吐逆
半夏(十枚大者,洗),丁香(百粒),胡椒(百粒)
上為細末,薑汁糊末如棗核形,每服用棗一枚,去核內藥在內,濕紙裹煨熱,去紙細嚼,米飲下,不拘時候。
又方
丁香,木香,白朮,半夏,乾薑
上等分,為末,薑汁糊圓桐子大,每服三二十圓,米飲下,食前。
治因食冷物凝滯胃間、嘔吐不止丁香圓
大丁香(半兩),木香(三錢),胡椒(三錢),藿香(三錢),乾薑(二錢),甘草(三錢),肉桂(二錢)
上為末,蒸餅糊圓綠豆大,焙乾,時時干嚼下,不必飲湯水,水入則愈吐。如覺痿弱,更加附子隨意。(何仲顏傳。)
治反胃(洪子和傳)
川薑如錢切,麻油煎過,為末,用軟柿蘸服。
白話文:
【治療嘔吐】
使用半夏(選取十個大的,先清洗乾淨)、丁香(一百粒)、胡椒(一百粒)
以上材料磨成細粉,加入薑汁製成像棗核一樣的丸狀,每次服用時,取一顆棗,去掉棗核,將藥丸放入棗內,再用濕紙包好,加熱至溫熱,然後去紙細嚼,用米湯送服,不限定服用時間。
【另一種方法】
使用丁香、木香、白朮、半夏、乾薑
以上材料等量,磨成粉末,加入薑汁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用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治療因食用冷食導致胃部凝滯,不停嘔吐的丁香丸】
使用大丁香(半兩)、木香(三錢)、胡椒(三錢)、藿香(三錢)、乾薑(二錢)、甘草(三錢)、肉桂(二錢)
以上材料磨成粉末,加入蒸餅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狀,烘乾,隨時可以乾嚼服用,不需要飲水,喝水會導致更嚴重的嘔吐。如果感到虛弱,可酌情添加附子。(此方由何仲顏傳授。)
【治療反胃】(由洪子和傳授)
將川薑切成錢幣大小,用麻油煎炸後,磨成粉末,用軟柿蘸著服用。
2. 治泄瀉下痢
遇仙立效飲子
治諸般惡痢,或赤,或白,或膿血相雜,裡急後重,臍腹絞痛,或下五色,或如魚腦,日夜無度,或噤口不食,諸藥不效者,悉能療之,不問老幼虛弱產婦皆可服。(李兩府宅印施。)
御米殼(四兩,擇淨,炒黃秤),川當歸(四兩,去皮秤),甘草(二兩,炒),赤芍藥,酸石榴皮,地榆(各一兩)
上六味粗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小兒量大小加減,忌生冷油膩魚腥。
治痢如聖飲(嚴仲和傳)
雞心檳榔(半兩),大腹子(半兩),甘草(半兩,炙),地榆(半兩),陳橘皮(三錢,去白)
上為粗末,每半兩作一服,水一盞半,紫蘇莖舊者一二寸,煎至一盞,空心食前熱服,留滓再煎。如痢止,不必多服,屢試皆效。
\地榆散
治五色痢。裡急後重,痛不可忍者,並皆治之。
地榆(二兩,炒),御米殼(四兩,蜜炒),陳皮(一兩,浸洗,去白),藿香(一兩,洗,去土),黃連(一兩),甘草(一兩,炙),蒼朮(一兩,米泔水浸三日,炒)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並二服滓再煎作一服,共三服,無不取效。
御愛圓
治榮衛氣虛,風邪進襲臟腑之間。值腸胃虛弱,糟粕不聚,便利赤白,或作膿血,臍腹疼痛,心胸痞滿,裡急後重,煩滿渴逆,脅肋脹悶,腸內虛鳴,四肢倦乏,不進飲食,並宜服之。(黃鼎臣傳。)
御米殼(四兩,以蜜炒黃紫焦色),干蒸餅(切如骰子塊,以蜜炒焦色)
上為細末,煉蜜為圓如雞子黃大,每服一粒,水一盞,煎化為度,熱服,不拘時候。
肉豆蔻散
治赤白痢如神。
訶子(四個),木香(一錢),肉豆蔻(用麵煨香熱,去面,只用肉豆蔻)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空心食前,日進三服。
草果飲
主腸胃冷熱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熱泄瀉,臟毒便血,悉治之。兼主脾胃。(南華主憎元椿傳。)
草果子,甘草,地榆,枳殼(去穰,麩炒)
上等分粗末,每服二錢,用水一盞半,煨姜一塊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肉豆蔻散
治赤白痢無藥可治者,其效如神。
肉豆蔻(切片,炒黃),罌粟殼(搗碎,用蜜拌勻,炒令黃黑),甘草(銼,炒黃黑色),乾生薑(切細,炒黃黑)
上等分為末,每服六錢。如赤多,加炙黃甘草一寸;若白多,加炒生薑一塊同煎。用水須二大盞,煎至一盞半,通口服,不計時候。兩服滓再煎作一服。
治大人小兒吐瀉
訶子(一兩),藿香(一兩),肉豆蔻(二兩)
上為末,蜜圓,隨大小,米飲化下。
木瓜萬補圓
治脾胃久虛,大腸積冷,下痢白膿;或腸滑不固,久服諸藥未效,服之神驗。產前產後皆可服,立效。(劉好古所處方,但季良傳。)
人參(一兩半),白朮(一兩),陽起石(一兩,火煅,細研),肉蓯蓉(二兩,淨洗,酒浸一宿,切焙),肉桂(一兩,去皮),縮砂仁(一兩),赤石脂(一兩),肉豆蔻(一兩,麵裹煨熟),當歸(一兩半,切焙),鍾乳粉(一兩),草豆蔻(一兩半,去皮,焙),沉香(一兩),地榆(半兩),蓽茇(一兩,牛乳半盞,慢火煎乾,焙),白姜(一兩,炮),茴香(一兩,炒),大麥糵(半兩,炒),神麯(半兩,炒),丁香(一兩),厚朴(一兩,去皮,薑製),乳香(一兩半),白茯苓(一兩),罌粟殼(和米者二十枚,炙),大附子(一個七錢。已上者,炮,去皮臍),嫩茄茸(一兩半,酥炙微黃)
上件為末,入別研者,勻,以木瓜去穰蒸爛,同藥末搗和得所,圓如桐子大,曬乾。每服三十圓,空心食前米飲下,並頻加至五七十圓。
治噤口痢敗毒散
入倉米五六十粒同煎,一服取效。
神效痢藥乳香散
白梅(一兩,燒灰),棗子(一兩,燒灰),罌慄殼(一兩,燒灰),訶子(半兩,燒灰)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水一小盞,乳香黑豆大一塊,同煎至七分,不拘時候溫服。
妙應湯
治大人小兒赤白痢。
罌粟殼(七個,擘破,一半生用,一半用蜜塗炙微黃),烏梅(三個,連核),甘草(七小寸,一半生,一半炙),大棗(七個,擘破),生薑(七大片),薤白(二十一莖粗大者,小者倍之)
上為銼散,都作一服,用水二大碗,煎至一碗,去滓得一碗,稍熱服,不計時候,分作三服,小兒量大小加減,服之神效。
治血痢不止
地榆淨洗,曝乾,為細末,每服二錢,摻在羊血上,火炙熟爛嚼,米飲下。如不吃葷,即以捻頭煎湯調下。
治暑月膿血痢晝夜頻並不止腹痛不可忍者
楮藥二七枚,生用,將焰火燒為黑灰,淹梅水少許,以冷水解破調服。
治痢萬金散(累試神效)
罌粟殼(一兩,赤痢蜜炙,白痢淡炙,赤白半蜜炙),陳皮(半兩,淨洗,去白。赤痢焙乾,白炙,赤白者相半),甘草(三錢半,如前)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百沸湯一盞泡,急用厚紙三兩重密蓋,勿令透氣,候兩頓飯久,去滓服,再以滓用沸湯七分盞浸。血多,入烏梅,不搥碎,同浸,一服神驗。切忌生冷魚腥。
必效飲子
治赤白痢,不問老幼並治之。(王景明傳。)
罌殼(二錢半),木香(二錢半),甘草(二錢,炙),地榆(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大瀉腹痛(李氏治證,吳守景先傳)
有人每日早起,須大瀉一行,或時腹痛,或不痛,空心服熱藥亦無效。後有智者察之,令於晚食前,更進熱藥,遂獲稍安,常服竟無恙。蓋暖藥雖要平旦空腹,至晚藥力已過,一夜陰氣何以敵之?於晚間再進熱藥,則一夜暖藥在腹,遂可以勝陰氣。凡治冷疾皆如此。
又有人久患瀉泄,以暖藥補脾及分利小水百種治之,不愈。醫候之心脈獨弱,以益心氣兼補脾藥服之,遂安。蓋心火也脾土也,火生土,脾之旺賴火之燥,心氣不足則火不燥,脾土受濕,故令瀉泄。今益心補脾而又能去濕,豈有不效者乎?
又有一種泄瀉,作冷、作積、作心氣不足治之,及服硫黃、附子甚多,皆無效,因服火蘞圓而愈,此腸胃有風冷也。胃風湯兼服暖藥亦佳。
又有一種痰毒瀉兼吐,服痰毒藥下之而愈。
又有一種脾泄瀉,服太山老李炙肝散而愈,乃白朮、白芷、桔梗、白芍藥四味也。
暑月破腹
一曰傷暑;二曰傷冷物,食瓜果、飲水之類;三曰夏季心火旺,心經熱,則小水不利,行大腸,謂之水穀不分。傷暑而瀉者,心躁頭痛作渴,宜服香藿散、烏金散。傷冷物而瀉、腹痛水瀉、穀食不化,宜服暖藥,如附子及理中圓、二氣丹、正元丹、紫蘇子圓之類。水穀不分者,宜服大順散、五苓散,此二藥專分清濁,暑月多此疾,故人多用之。
凡瀉不可急以熱藥止之,恐成痢。
痢有赤白
凡人患痢,不問赤白,脈小身涼者易安,脈大身熱者難差。患痢未有不腹痛者,皆緣有積也。暑積及熱積多患赤痢,冷積多患白痢,亦有腸胃有風而患赤痢者,有冷熱不調而患赤白痢。暑積痢及熱痢可用黃連阿膠圓,又綿煎散加滑石;白痢用駐車圓、感應圓之類;冷熱不調用戊己圓、巴豆圓、黃圓子之類。綿煎散入滑石,治赤痢極有功。
又有豆飲子加減亦有功,治諸般痢用之每有效。官局靈砂丹亦甚奇。此數藥自夏及秋皆不可闕也。
痢有赤白
有人久患痢疾,赤白兼下,或純白,或赤,百藥不愈者,病久服藥已多,治痢多用毒藥後,擊得臟氣不和,所以難愈,史載之用輕清和氣藥與之,遂安,後來屢用有驗。其方用罌粟殼蜜炙、人參、白朮、白茯苓、川芎、甘草炙、黃耆等分,為細末,每二錢,薑棗水一盞,烏梅半個,煎至八分,溫服,不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