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已

《本草約言》~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二 (28)

回本書目錄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二 (28)

1.

辛,熱,有毒。

海藏云:古人惟以麥造麴釀黍,已為辛熱有毒,嚴戒如此。況今之醞者,加以烏頭、巴豆、薑、桂之類大毒大熱之藥,以增其氣味,益加辛熱之餘烈,豈不傷沖和,損精神,涸勞衛,竭天癸,夭人壽耶?

江云:能行諸經而不止,與附子相同,味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下而緩也。為導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極高之分。若味淡者,則利小便而速下也。

丹溪云:《本草》止言其熱而有毒,不言其濕熱,濕中發熱,近於相火,大醉後振寒戰慄者可見矣。

又云:酒性喜升,氣必隨之,痰鬱於上,溺澀於下,肺受賊邪,全體大燥,恣飲寒涼,其熱內郁,肺氣得熱,必大傷耗。其始也,病淺,或嘔吐,或自汗,或瘡疥,或鼻皶,或自泄,或心脾痛,尚可散而出也。其久也,病深,或為消渴,為內疽,為肺痿,為內痔,為鼓脹,為失明,為哮喘,為勞嗽,為癲癇,為難名之病,倘非具眼,未易處治,可不謹乎。

白話文:

酒性辛熱,有毒性。

古人只用麥子釀酒,都已經辛熱有毒,需要嚴格戒除。更何況現在釀酒,還加入烏頭、巴豆、薑、桂等劇毒、大熱的藥物,來增加酒的香味,使酒的辛熱毒性更甚,豈不是會損傷人體的平衡,損害精神,耗傷人體的正氣和精血,縮短壽命?

酒能通行全身經絡,如同附子一樣。辛味能散,苦味能瀉,甘味則緩和。適量飲酒能使氣血運行全身,到達身體的最高部位。如果酒味淡薄,則利尿且迅速排出體外。

《本草》只說酒熱而有毒,沒說它濕熱。但酒醉後發熱,接近相火(命門之火),醉酒後出現寒戰發抖的現象就能證明這一點。

酒性向上走,氣也跟著向上走,所以容易導致痰液淤積在上,小便不暢,肺部受邪氣侵犯,全身乾燥。如果醉酒後大量飲用寒涼之物,熱氣就會鬱積在體內,肺氣受熱,就會造成很大的損傷。初期,病情較輕,可能出現嘔吐、自汗、瘡疥、鼻塞、腹瀉、心脾疼痛等症狀,這些症狀還能夠排出體外。如果長期酗酒,病情加重,就可能導致消渴(糖尿病)、內疽(內部腫瘍)、肺痿(肺氣虛弱)、內痔、鼓脹(腹脹)、失明、哮喘、勞嗽(肺癆)、癲癇等難以確診的疾病,如果不仔細診斷,很難治療,所以飲酒真的要謹慎。

2.

味鹹。溫中消食,殺魚腥,去菜毒,潤皮膚,調臟腑。

白話文:

味道鹹,可以溫暖脾胃、幫助消化、去除魚腥味、解菜毒、滋潤皮膚、調和臟腑功能。

3.

晚採粗者曰茗,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瘻瘡,利小便,去痰熱渴,令人少睡。早採細者曰茶,主下氣消食。已上《本草》所載,後代諸家及《茶經》、《茶譜》、《茶錄》等書,論悉備矣。近世人所用蒙山茶,性溫治病,因以名顯。其它曰宜興茶、陸安茶、東白山茶、神華山茶、龍井茶、閩蠟茶、蜀苦茶、寶慶茶、廬山雲霧茶,俱以味佳,得名品類。土產各有所宜,性味不能無少異。

大抵茶能清熱止渴,下氣除痰,醒睡,消食解膩,清頭目,利小便。熱飲宜人,冷飲聚痰。久飲損人,去人脂,令人瘦。又嘗聞一人好食燒鵝,日常不缺,醫者謂其必生脾肺癰疽,後卒不病。訪知此人,每夜必啜涼茶一碗解之故也。茶能解炙炒之毒,於此可見。

白話文:

晚收採的粗茶葉稱為茗,味道甘苦,性微寒,無毒。可以治療廔管,利尿,去除痰熱口渴,使人較少睡眠。早收採的細茶葉稱為茶,可以降氣消食。《本草綱目》裡記載了以上內容,後世的許多書籍,例如《茶經》、《茶譜》、《茶錄》等,對茶的論述都非常詳盡了。近來人們所使用的蒙山茶,性溫可以治病,因此名聲顯赫。其他的例如宜興茶、陸安茶、東白山茶、神華山茶、龍井茶、閩蠟茶、蜀苦茶、寶慶茶、廬山雲霧茶,都因為味道好而聞名。各地出產的茶葉各有其適合生長的環境,其性味也難免會有些微差異。

總而言之,茶可以清熱止渴、降氣除痰、提神醒腦、消食解膩、清頭明目、利尿。熱飲對人體有益,冷飲則容易導致痰多。長期大量飲用會傷身,減少人體脂肪,使人消瘦。也曾聽說一個人愛吃燒鵝,每天都吃,醫生說他一定會生脾肺癰疽等病,但他卻沒有生病。後來打聽才知道,此人每天晚上都會喝一碗涼茶來解膩,所以才沒生病。茶可以解炙烤油炸食物的毒性,由此可見一斑。

4.

味甘,溫。調中下氣,開胃,化水穀,消宿食,主霍亂,心膈氣痰,破癥結,去冷氣,治赤白痢,治小兒腹堅大如盤,落胎,下鬼胎。六畜脹者,煮汁灌之愈。人反悶滿胃,效神於藥。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溫和。能調理脾胃、降氣,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吸收,消除宿食,主治霍亂、心膈氣滯痰阻、破除癥結,驅除寒氣,治療赤白痢疾,治療小兒腹部堅硬腫脹如盤,治療流產、墮胎,以及排出死胎。牲畜脹氣,用藥材煮汁灌服可治癒。人若出現胃部脹滿不適,此藥效力神奇。

5.

微寒,甘肥。補五臟,利大腸,主口瘡。[酪]味甘、酸,寒,無毒。主熱毒,止渴,解散發利,除胸中虛熱,身面上熱瘡、肌瘡。[醍醐]主風邪痹氣,通潤骨髓。[乳腐]潤五臟,利大小便,益十二經脈。微動氣。四種皆一物所造,牛乳、羊乳、馬乳,或各或合為之。四種之中,牛乳為上,羊次之,馬又次之。

而驢乳性冷,不堪入品矣。眾乳之功,總不及人乳。昔張蒼無齒,置乳妻十數人,無食盡飽,後年八十餘,尚為相,視事耳目精神過於少年。生子數人。頤養之妙也。

白話文:

酥:性微寒,味道甘甜且肥美。能滋補五臟,潤滑大腸,治療口腔潰瘍。酪:味道甘甜略帶酸味,性寒,無毒。能治療熱毒,止渴,促進排便,消除胸中虛熱,以及臉部和身上的熱瘡、皮膚病。醍醐:能治療風寒引起的痹症,滋潤骨髓。乳腐:能滋潤五臟,促進大小便通暢,滋養十二經脈,但略帶輕微的動氣作用。以上四種都是由牛奶、羊奶、馬奶等,單獨或混合製成。其中,牛奶最好,羊奶次之,馬奶再次之。

驢奶性寒,品質較差,不足以入選。各種動物乳的功效,都比不上人奶。從前張蒼年老無牙,卻娶了十幾個乳母,每天吃奶吃到飽,八十多歲還能擔任宰相,視力聽力精神都比年輕人還好,還生了幾個兒子。這真是保養身體的妙方啊。

6. 辣米

味辛辣,氣大熱,有毒。破氣燒脾,發五痔癰瘍,昏耳目,致浮腫虛恚。[子]榨油,味甘溫,又愈百病。

上五味所以調和飲食,日用不可無者。

《素問》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人之五宮,傷在五味。蓋人之有生,賴乳哺水穀之養,而陰始成。乳哺水穀五味具焉,非陰之所生於五味乎。五味益五臟,過則傷焉。如甘喜入脾,過食甘則脾傷。苦喜入心,過食苦則心傷。咸喜入腎,過食鹹則腎傷。酸喜入肝,過食酸則肝傷。

辛喜入肺,過食辛則肺傷。非五宮之傷於五味乎。況醬醋之味,皆人為之,尤能傷人。故曰厚味發熱。人若縱口腹之慾,飲食無節,未有不致病而夭其天年者矣。故飯糗茹草不害虞舜,惡酒菲食不害夏禹,蔬食菜羹不害孔子。夫聖人尚如此,況其下者乎?所以然者,又在於養心,養心莫善於寡欲。

欲者,飲食類也。飲食不可絕,而可寡也。覽者宜自得焉。

白話文:

辣米辛辣燥熱,有毒性,會傷氣耗脾,加重痔瘡和癰瘍,讓人頭昏眼花,導致浮腫和脾氣暴躁。但辣米的油脂甘溫,又能治療百種疾病。

五味是調和飲食的重要成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

《素問》說:陰氣的產生,根本來自五味。人體五臟的損傷,也源於五味。人之所以能生存,依靠的是母乳、穀物等食物的滋養,陰氣才能形成。母乳和穀物都包含五味,所以陰氣的產生不是來自五味嗎?五味能滋養五臟,但過度攝取就會造成損傷。例如,甘味喜入脾,過食甘味則傷脾;苦味喜入心,過食苦味則傷心;鹹味喜入腎,過食鹹味則傷腎;酸味喜入肝,過食酸味則傷肝;辛味喜入肺,過食辛味則傷肺。五臟的損傷不都是來自於五味嗎?何況醬醋等調味品,都是人工製作的,更易傷身。所以說,味道濃郁的食物容易生熱。如果縱慾口腹,飲食無度,沒有不生病而短壽的。所以,粗茶淡飯不影響虞舜,簡單飲食不影響夏禹,素食不影響孔子。聖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人呢?原因在於養心,養心的最佳方法是寡慾。

慾望,主要指飲食方面。飲食不能完全不吃,但可以少吃。讀者應該自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