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已

《本草約言》~ 食物本草卷之四 (7)

回本書目錄

食物本草卷之四 (7)

1. 鯽魚

味甘,溫,無毒,主諸惡瘡。燒以醬汁和塗之,或取豬脂煎用。又主腸癰。合蒪作羹,主胃弱不下食,調中下氣,補虛。作膾主腸癖,水穀不調,及赤白久痢。又釀白礬燒灰,治腸風血痢。又開其腹,內少鹽燒之,治齒痛。

丹溪云:諸魚皆屬火,惟鯽魚屬土,故能入陽明,有調胃實腸之功。多食亦能動火。不可與砂糖、蒜、芥、豬肝、雉肉同食。

白話文:

鯽魚味道甘甜,性溫和,沒有毒性。可以治療各種皮膚瘡瘍。將其燒烤後,用醬汁調和塗抹患處,或者用豬油煎了塗抹。也可以治療腸癰。將鯽魚與蒪菜一起做成羹湯,可以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氣虛等症狀。將鯽魚做成魚膾,可以治療腸癖、消化不良、以及久痢等症狀。將白礬燒成灰燼,用鯽魚來釀製,可以治療腸風血痢。將鯽魚剖開肚子,放少許鹽烤熟,可以治療牙痛。

丹溪先生說:大部分的魚都屬於火性,唯獨鯽魚屬於土性,因此它能進入陽明經,具有調和脾胃、滋養腸道的功效。但是吃太多也會上火。忌與砂糖、大蒜、芥末、豬肝、雉肉一起食用。

2. 鯉魚

味甘,寒,無毒。肉燒灰,治咳逆氣喘。煮食之,療水腫腳滿,下氣。又安胎,治懷妊身腫。又天行病後,與原有癥疾人,皆不可食。肉忌葵菜,子忌豬肝,同食俱害人。[頭]有毒。[膽]主目熱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強悍益志氣,滴耳聾,小兒熱腫塗之。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性。肉燒成灰,可以治療咳嗽、氣喘。煮著吃,可以治療水腫、腳腫,能通氣。也可以安胎,治療懷孕期間身體腫脹。不過,患有天行病之後的人,以及原本有疾病的人,都不適合食用。肉不能與葵菜一起食用,種子不能與豬肝一起食用,一起吃都會對人體有害。頭部有毒。膽可以治療眼睛發紅疼痛、青盲,長期服用可以強身健體、增強志氣,滴在耳朵裡可以治療耳聾,塗抹在小兒腫脹的地方可以消腫。

3. 鰣魚

平。補虛勞。稍發疳痼。

4. 魴魚

調胃氣,理五臟。和芥子醬食之,助肺氣,去胃家風。消穀不化者,作膾食,助脾氣,令人能食。作羹臛食,宜人。

白話文:

調整胃部氣息,治理五臟六腑。如果與芥菜籽醬一起食用,可以增強肺部氣息,去除胃中的風邪。對於消化不良的人來說,可以用來做煮熟的食物吃,有助於脾胃功能,使人能夠進食。用它製作湯或燉肉食用,對身體有益。

5. 鱘魚

味甘,平。益氣補虛,肥健人。其子肥美,殺腹內小蟲。

6. 蠡魚

味甘,寒,無毒。主濕痹,面目腫脹,大小便壅塞,療五痔出血。取魚腸以五味炙令香,以綿裹,內穀道中,食頃蟲即出。又腳氣風氣,作膾食之良。

丹溪云:癩疾用此魚,以代蛇之或缺,是亦去風。古方有單用黑蠡湯安胎,是妊娠亦可食也。

一云:亦發痼疾。諸魚膽皆苦,惟此膽甘可食。

白話文:

這種魚的味道甘甜,性寒,無毒。它可以治療濕痺、面部腫脹、大小便不通等症狀,也能治療五痔出血。可以將魚腸用五種調味料烤香,用棉布包裹,塞入肛門內,不久就會排出蟲子。對於腳氣和風氣,做成生魚片食用也很有效。

丹溪先生說:治療癩疾可以用這種魚代替蛇,因為它也能驅風。古方中單獨用黑蠡魚湯安胎,說明懷孕期間也可以食用。

也有人說這種魚會引起痼疾(長期積累而成的慢性病)。一般魚膽都苦,但這種魚的膽甘甜可以食用。

  • "黑蠡" 指的是一種黑色的魚,可能就是文中提到的魚。
  • "丹溪先生" 指的是元代名醫朱丹溪,以善治雜病聞名。
  • "五味" 指五種調味料,具体指哪些調味料,古籍中没有明确記載。
  • "穀道" 指肛門。
  • "膾" 指生魚片。
  • "癩疾" 指麻風病。

總結

這段文字描述了某種魚的藥用價值,認為它能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濕痺、面部腫脹、大小便不通、五痔出血、腳氣、風氣、癩疾等。同時也提到了它的飲食價值,認為可以生食或用於安胎。但是也有人認為它會引起痼疾,需要謹慎食用。

7. 甝魚

味平,甘,無毒。開胃利臟。久食肥健。此魚食泥,不忌藥。

8. 鱸魚

平。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安胎,治水氣。食之宜人,作鮓尤良,暴乾甚香美。雖有小毒,不致發病。

一云:發痃癖及瘡腫。不可與乳酪同食。中其毒,以蘆根汁解之。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的文字是關於一種草本植物或動物的特性和用途:

"平。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安胎,治水氣。食之宜人,作鮓尤良,暴乾甚香美。雖有小毒,不致發病。 一雲:發痃癖及瘡腫。不可與乳酪同食。中毒,以蘆根汁解之。"

簡潔地說,它描述了一種食物具有平衡、滋養身體的功效,可以增強內臟功能(包括肝、心、脾、肺、腎),改善骨骼肌腱健康,調節消化系統,穩定懷孕狀況以及治療水分過多症狀。食用這種物質對人體有益,製作成漬物效果更佳,曬幹後味道非常美味。雖然含有輕微毒性,但不會引發疾病。

另一方面,另一個版本提到,該物質可能會誘發某些類型的癥瘕積聚和皮膚感染等病症。因此,不宜與奶製品一起食用。如果不幸中毒,可以用蘆葦根榨出的汁液來解除毒素。

9. 河豚魚

味甘,溫,有大毒。主補虛,理腰腳,痔疾,殺蟲。其味極美。肝尤毒。然修治不法,食之殺人。橄欖、蘆根、糞水解之。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的文字是關於一種具有劇毒的草本植物,它的味道很甜且性質溫和。它主要用來治療虛弱症狀、腰部和足部問題、痔瘡以及寄生蟲感染。然而,這種植物的毒性非常強烈,尤其是對肝臟有毒害作用。如果在製造或處理過程中沒有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食用這種植物可能會導致死亡。為了減輕這種植物的毒性影響,可以使用橄欖、蘆筍或是糞便浸泡過的水來解除毒素的效果。

10. 石首魚

味甘,無毒。開胃益氣。乾者為鯗魚,消宿食,消瓜成水。主中惡暴痢。用大麥稈包,不露風,陳久愈好,否則發紅失味。

江云:魚首有石如棋子,磨服治淋。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所描述的是關於一種食物或草藥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簡而言之:

  • 味道甜且沒有毒性;
  • 可以幫助增進胃口、滋補元氣;
  • 如果把這種東西弄幹後製成鯖魚形狀,可以消除消化不良的食物積聚在腸胃中的情況,也可以讓吃下的西瓜轉化成為水分排出體外;
  • 對於突然發生的嚴重腹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 使用時需要用大麥桿包裹起來,避免暴露在外風吹日曬的情況下存放,時間越長越好,如果發現變色或者失去味道就表示已經過期不能食用了;
  • 江雲提到,這種東西頭部有一塊像棋子一樣大小的硬物,可以用來研磨服用,對尿路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11. 鱭魚

發疥。

12. 青魚

甘,平,無毒。一云:微毒。主濕痹腳氣,虛弱煩悶,益氣力。忌蒜、葵。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關於一種藥物或食材的描述。 簡潔地說,它表示這種東西具有甜味和溫和平淡的性質,沒有毒性(或者有一種說法認為有輕微的毒性)。它的主要功效包括治療溼疹、風濕病以及腳部神經麻痺等症狀;同時也可以增強身體的力量和活力。然而,在食用時需要注意避免與大蒜和冬瓜一起吃。

希望這個答案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13. 鮎魚

甘,無毒,一云:有毒。主水浮腫病,利小便。忌牛肝。魤魚似鮎,美且益人,下膀胱水,動痼疾,不可與野豬、野雉同食。赤目、赤須、無腮者不可食。二魚寒而有毒,非嘉物也。

白話文:

【甘,無毒,一雲:有毒。主水浮腫病,利小便。忌牛肝。魤魚似鮎,美且益人,下膀胱水,動痼疾,不可與野豬、野雉同食。赤目、赤須、無腮者不可食。二魚寒而有毒,非嘉物也。】

甘味的食物,通常沒有毒性,但有一說法認為可能有微毒。主要用於治療水分過多導致的浮腫症狀,並且能夠促進尿液排泄。應該避免與牛肝一起食用。

魤魚類似於鰽魚,味道鮮美且對身體有益,可以幫助排除膀胱中的積水,但可能會引發舊疾,因此不應與野豬或野雉同食。如果遇到眼睛紅腫、鬚髮紅色或者沒有腮部的魚類,都不適合食用。

這兩種魚性寒且可能帶有毒性,並非優質食材。

14. 白魚

味甘,平,無毒。主開胃,助脾消食,補肝明目,去水氣。令人肥健。五味蒸煮食之良。若經宿食之,腹泠生病。或醃、或糟,皆可。人患瘡癤食之,甚發膿。灸瘡食之不發。

白話文:

這是一段古文中對某種食物或藥物的功效描述:

味道甜,性質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增進胃口,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滋養肝臟並改善視力,去除身體中的水分,使人變得健康強壯。這種東西經過蒸煮後食用效果更佳。如果隔夜吃它,可能會導致腹部受涼而患病。也可以用醃製或者酒糟的方式處理再食用。但是對於患有潰瘍的人來說,食用這個會使病情加重,產生更多的膿液。如果是正在接受艾灸治療的人食用,則不會引起疾病的復發。

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到您!

15. 鰻鱺魚

味甘,有毒。一云:平,微毒。主五痔瘡瘻,腰背濕風痹,常如水洗,及濕腳氣,一切風瘙如蟲行者,殺諸蟲、諸草石藥毒。勞瘵人食之殺蟲。昔有女子患傳屍勞,其家以之活釘棺中,棄之江流,以絕此病。流至金山,有人引崖開視之,女人猶活,因取置漁舍,多得鰻鱺食之,病愈。後為漁人妻。此說見《稽神錄》。

白話文:

這味藥草,味道甘甜,帶有毒性。也有人說它性平,毒性微弱。它可以治療五種痔瘡、瘻管、腰背因濕氣引起的風寒痺痛,常年感覺像用冷水洗過一樣,以及濕腳氣,各種因風引起的瘙癢,感覺像有蟲子在爬,還可以殺死各種蟲子、草藥和石藥的毒性。對於勞瘵病患者食用它可以殺蟲。

過去有位女子患了傳屍勞,家人用它活釘在棺材裡,扔到江河中,想要藉此斷絕疾病。棺材漂流到金山,有人打開棺材查看,發現女子還活著,就將她帶到漁舍,她吃了很多鰻鱺魚,病就好了。後來她嫁給了漁夫。這個故事見於《稽神錄》。

16. 鱔魚

味甘,大溫,無毒。主補中益氣血,除腹中冷氣腹鳴,產前、產後病淋瀝。瘦弱,血氣不調,宜食。若過多,令霍亂。時行病起,食之再發。

白話文:

這是一段關於中藥材或食物的描述:味道甜且性質極暖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滋補脾胃、增強氣力與血液循環,可以緩解腹部寒冷引起的疼痛及腸胃咕嚕聲。對於身體消瘦、血液和氣息不協調的人來說適合食用。但如果吃太多,可能會導致嘔吐和拉肚子的情況。在流行性疾病期間如果已經感染了疾病,吃了它會使病情再次復發。

17. 鱅魚

格額目旁有骨,名乙。

《禮》云:魚去乙。

一云:東海䓪魚也。食之別無功用。

又云:池塘所蓄,頭大細鱗者,甘平益人。一種鰱魚,似鱅,頭小色白,性急味勝。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的是「魚」和「池塘中的魚類」。 第一段話的意思是說,在眼睛旁邊有一塊骨頭叫做「乙」。「禮記」中有記載說要將魚去掉這塊骨頭才能食用。另一種說法則是東海上有一種名爲「䓪魚」的食物,但吃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功效。 第二段話則是在描述兩種不同的魚類。一種是池塘裏養的大頭細鱗的魚,它的味道甘甜、性質溫和且有益於人體健康;而另外一種叫作「鰱魚」(或稱草魚)的魚,則與鯉魚相似,頭部較小而且顏色較淺,口感較爲刺激並且味道更勝一籌。

18. 鯇魚

無毒。膽最苦。治喉痹飛屍。

19. 鱖魚

味甘,無毒。去腹內惡血及小蟲,益氣力,令人肥健。

一云:平,稍有毒。益脾胃。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的文字是說: 這種草藥的味道甜而沒有毒性。它可以去除腹部內部的不良血液和小蟲,增強氣力使人變得肥胖健康。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它性質平和,稍微有些毒性。可以滋補脾胃。

20. 昌候魚

味甘,平,無毒。益氣肥健。[子]有毒。令人痢下。

21. 鯮魚

平。補五臟,益筋骨,和脾胃。多食宜人,作鮓尤佳。暴乾甚香美。不毒,亦不發病。

白話文:

"平和,能補充五臟,強壯筋骨,調和脾胃。過量食用對人體無害,醃製後尤其美味。快速乾燥後味道非常香美。它無毒,也不會使人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