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本草》~ 卷上 (3)
卷上 (3)
1. 穀類
粳米,味甘苦,平,無毒。主益氣,止煩,止泄痢,壯筋骨,通血脈,和五臟,補益胃氣,其功莫及。小兒初生,煮粥汁如乳,量與食,開胃助穀神,甚佳。合芡實煮粥食之,益精強志,耳目聰明。新者乍食,亦少動風氣。陳者更下氣,病人尤宜。服蒼耳人,食之急心痛。有早、中、晚三收,以白晚米為第一。各處所產,種數甚多,氣味不能無少異,而亦不大相遠也。天生五穀,所以養人,得之則生,不得則死。此其得天地中和之氣,同造化生育之功,故不比它物可名言也。本草所主在藥,故略耳。
粟米,味鹹,氣微寒,無毒。主養腎氣,去脾胃熱,益氣。陳者味苦,主胃熱消渴,利小便,止痢,壓丹石毒,解小麥毒。煮粥性暖,初生小兒研細煮粥如乳,每少與飲之,助穀神,達腸胃,甚佳。不可與杏仁同食,令人吐泄。粟類多種,此則北人所常食者是也。又春為粉食,主氣弱,食不消化嘔逆,解諸毒。又蒸作糗食,味甘苦寒,又云酸寒,主寒中,除熱渴,解積實大腸。一種糯粟,即秫也,余見粳米下。
糯米,味苦甘,溫,無毒。主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此《本草經》文也。諸家有云:性微寒,妊娠與雜肉食不利子,久食身軟,以緩筋也。又云:寒,使人多睡,發風動氣,壅經絡氣,止霍亂。又云:涼,補中益氣,行榮衛中積血。所論蓋不同也。夫所謂不利,緩筋,多睡之類,以其性懦所致。若謂因其性寒,糯米造酒最宜,豈寒乎?農家於冬月用作糍,喂牛免凍傷最驗,是則糯米之性當如經文所言。
黍米,味甘,溫,無毒。主益氣補中,多熱令人煩。又云:性寒,有小毒,不可久食,昏五臟,令人好睡,小兒食之不能行,緩人筋骨,絕血脈。不可與白酒、葵菜、牛肉同食。有丹黑數種,比粟米略大。今此地所種,多是秫黍,最黏,又名黃糯,只以作酒,謂之黃米酒,此米且動風,人少食。
秫米,味甘,微寒。止寒熱,利大腸,療漆瘡,殺瘡疥毒熱,壅五臟氣,動風。作飯最黏,惟可作酒,汁亦少。
黃粱米,味甘平,無毒。益氣和中,止泄痢,去風濕痹。其穗大毛長,穀米俱粗於白粱,取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於諸粱,號為竹根黃。其青白二色,微涼,惟此甘平,豈非得中和之正氣多邪?
白粱米,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移五臟氣,續筋骨,止煩滿。其穗大,多毛且長,谷粗扁長不似粟圓,米亦白而大。食之香美,次於黃粱,亦堪作粉。
青粱米,味甘,微寒,無毒。主胃痹,熱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氣補中,健脾,止泄精,輕身。一云,此米醋浸三日,百蒸百暴,裹藏遠行,一餐可度數日。其穀穗有毛,微青而細,早熟少收。夏月食之極清涼。但味短而澀,色惡不如黃白粱,故人少種。
白話文:
穀類
粳米:味道甘甜帶苦,性平,無毒。主要功效是補益元氣,止息煩躁,止瀉痢,強健筋骨,疏通血脈,調和五臟,補養胃氣,功效極大。嬰兒剛出生時,煮粥取汁如同乳汁,適量餵食,能開胃幫助消化,效果很好。與芡實一同煮粥食用,能增強精力,堅定意志,使耳聰目明。新米剛吃時,可能略微引起體內風氣的波動。陳米則能使氣下行,更適合病人食用。服用蒼耳的人,食用粳米會引起心痛。粳米有早、中、晚三種收成,以晚熟的白米為最佳。各地產的粳米,種類繁多,氣味可能略有差異,但差別不大。上天孕育五穀,是用來養活人類的,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就會死亡。粳米得天地中和之氣,與造化生育的功勞相同,所以無法與其他事物相提並論。本草書籍主要是談論藥用,所以對粳米的記載就簡略了。
粟米:味道鹹,性微寒,無毒。主要功效是滋養腎氣,去除脾胃的燥熱,補益元氣。陳粟米味道苦,主要功效是治療胃熱消渴(糖尿病),利小便,止瀉痢,壓制丹石的毒性,解除小麥的毒性。煮成粥則性溫,嬰兒剛出生時將粟米磨細煮成粥,像乳汁一樣,每次少量餵食,能幫助消化,到達腸胃,效果很好。不能和杏仁一起食用,會引起嘔吐腹瀉。粟米種類繁多,這裡說的是北方人常吃的粟米。另外,春季將粟米磨成粉食用,能治療氣虛、消化不良、嘔吐,以及解各種毒。還可以蒸熟後做成炒米食用,味道甘苦性寒,也有一說是酸寒,主要治療寒邪入侵,消除熱渴,解除腸胃積食。還有一種糯粟,就是秫米,見粳米下的說明。
糯米:味道甘苦,性溫,無毒。主要功效是溫補脾胃,但會使人容易發熱,大便乾燥,這是《本草經》的說法。其他醫家有的說:糯米性微寒,孕婦和雜肉一起食用對胎兒不利,長期食用會使身體軟弱,使筋骨鬆弛。還有的說:糯米性寒,使人容易嗜睡,引起體內風氣波動,阻塞經絡之氣,能止霍亂。還有的說:糯米性涼,能補中益氣,活血化瘀。各家的說法不盡相同。所謂不利、鬆弛筋骨、容易嗜睡等,是因為糯米性糯軟所致。如果說糯米性寒,那糯米最適合用來釀酒,難道是寒性的嗎?農民在冬天用糯米做糍粑,餵牛防止凍傷,效果很好,由此可見糯米的性質應該如《本草經》所說的性溫。
黍米:味道甘甜,性溫,無毒。主要功效是補益元氣,溫補中焦,但會使人容易發熱煩躁。也有人說:黍米性寒,有小毒,不可長期食用,會使五臟功能昏沉,使人嗜睡,嬰兒吃了會無法行走,使人筋骨鬆弛,阻礙血液運行。不可與白酒、葵菜、牛肉同食。黍米有丹色和黑色等幾種,比粟米略大。現在這裡種植的,大多是黏性大的秫黍,又名黃糯,只用來釀酒,叫做黃米酒,這種米容易引起體內風氣波動,所以人們很少食用。
秫米:味道甘甜,性微寒。主要功效是治療寒熱病,疏通大腸,治療漆瘡,殺滅瘡疥毒熱,阻塞五臟之氣,引起體內風氣波動。做成的飯最黏,只能用來釀酒,汁液也少。
黃粱米:味道甘平,無毒。主要功效是補益元氣,調和中焦,止瀉痢,去除風濕痹痛。黃粱米的穗大而毛長,穀粒粗糙,產量少,不耐旱澇。食用起來味道香美,勝過其他小米,號稱竹根黃。黃粱米有青色和白色兩種,性微涼,只有這種是甘平的,難道不是因為它得到天地中和的正氣更多嗎?
白粱米:味道甘甜,性微寒,無毒。主要功效是去除燥熱,補益元氣,調理五臟之氣,接續筋骨,止息煩躁。白粱米的穗大,毛多且長,穀粒粗糙扁長不像粟米圓,米也白而大。食用起來味道香美,僅次於黃粱米,也可以磨成粉。
青粱米:味道甘甜,性微寒,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胃痹,熱性消渴(糖尿病),止瀉痢,利小便,補益元氣,健脾,止遺精,使身體輕盈。還有一種說法是,將青粱米用醋浸泡三天,蒸曬多次,包裹起來帶遠行,一餐可以抵幾日的食用。青粱米的穀穗有毛,略呈青色且細小,早熟但產量少。夏天食用清涼解暑,但味道短而澀,顏色也不如黃白粱米,所以人們很少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