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物學大綱》~ 人參 (1)
人參 (1)
1. 人參
(本經上品)
【釋名】「人參」人參年深。參漸長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謂之人參。浸亦浸漸之義。「黃參」、「血參」其在五參。色黃屬土。而補脾胃。生陰血。故名之。「人御」御乃參字之訛也。「鬼蓋」此草背陽向陰。故云「神草」。下有人參。上有紫氣。又曰搖光星散為人參。「土積地精」得地之精靈。
故有此名。「海腴」、「皺面還丹」。二名未祥。或曰本邦產人參之地。深山陰谷。雖夏亦陰。冷氣甚而蚊蚋可以遁去故名。未知是否。
【各方記述】人參生上黨山谷。及遼東。上黨在冀州西南。今來者。形長而黃。狀如防風。多潤實而甘。俗乃重百濟者。形細而堅白。氣味薄於上黨者。次用高麗。即是遼東。形大而虛軟。不及百濟。並不及上黨者。其草一莖直上。四五相對。花紫色。高麗人作人參贊云。三椏五葉。
背陽向陰。欲求求我。椵樹相尋。或云。椵。我邦謂登知者。未詳。○松岡先生曰。今人參。以朝鮮產為上。中夏次之。其中好惡真偽。互有之。形小而堅。色帶黃褐。嘗試之有餘味者。最為上。近來有判事手。此又有真偽。真判事。今無之。唐參中。以肥大而蠟色者充之。
是女直參。近來稱唐參者。非韓參。而多是女直參也。此種今多渡日本。雜韓參以貨之。當審擇。○和產「小人參」始出自薩摩州。今處處有之。三椏五葉。四五月有花。細小紫白色。結子生青熟紅。根橫生。狀如竹節。其味太苦者多。甘者少。以甘者用之。其須嚼之。甘苦氣味微與人參相近。
又名「三枝五葉草」。苗葉花狀。雖與圖經之說相合。根形不同。浸煎甘草湯。以代人參用之稱「蔓人參」者。羊乳根。而蔓生。花如鈴鐸。乃沙參類也。近來種防葵。以為人參。攝州「乎野人參」是也。稱「節人參者」。三七草根也。藝州有稱「山人參」者。真防風也。豫州稱「日振人參」。
亦防風類而粗大也。近來有稱「鬘人參」者。出於東國。是亦小人參之類。而形狀長大於小人參也。稱「參葉」者。近年從朝鮮來。乃人參莖葉也。予屢用試之。其氣烈。其味苦。有肺熱者。用之猶有效。甚勝於砂參。而亦實非補大虛者。用者審之。「服人參」本草所謂湯參。
近來有「切人參」者。亦此類也。
【辨別道地】選要肥大。塊如雞胝。並似人形。黃色者。乃藥鋪稱蝦樣者也。連皮者。黃潤色如防風。去皮者。堅白如粉。其似人形者。謂之孩兒參。尤多贗偽。市之貨者。隨品立名。曰土佐向單股好人參也。延喜式載人參。古既有之。今所用之和人參歟。將用沙參歟。不以可知焉。
【修治】去蘆頭用之。凡生用宜㕮咀。熟用宜隔紙焙之。浸水少焙。則柔韌而易銼。或醇酒潤透焙熟用。宜從本方。雖忌鐵器。不必在忌列。參頻見風日則易蛀。惟納瓦罐。雜細辛密封。可留經年不壞。
白話文:
[人參]
名稱解釋:
「人參」之所以叫人參,是因為它生長多年,根部逐漸長大,形狀像人的樣子,而且有神奇的功效,所以被稱為人參。 「參」字也有逐漸增長的意思。 「黃參」、「血參」指的是五種人參中的兩種,顏色黃色,五行屬土,可以滋養脾胃,產生陰血,所以這樣稱呼它們。 「人御」其實是「人參」的誤寫。 「鬼蓋」是因為這種草背對陽光、面向陰暗的地方生長,所以被稱為「神草」。傳說長人參的地方,上方會有紫色的氣,也有說法是搖光星散落變成了人參。 「土積地精」是指它吸取了土地的精華,所以有這個名字。 「海腴」、「皺面還丹」這兩個名字的含義還不清楚。有人說,這指的是人參產地,在深山陰暗的山谷中,即使是夏天也很陰冷,寒氣很重,連蚊子都無法生存,所以這樣稱呼。但這種說法是否正確還不確定。
各方記述:
人參生長在上黨的山谷中,以及遼東一帶。上黨位於冀州的西南部。現在產的人參,形狀長而黃,樣子像防風,比較滋潤飽滿,味道甘甜。民間推崇百濟產的人參,它形狀細小、質地堅硬且呈白色,氣味比上黨的人參淡薄。其次是高麗(即遼東)產的人參,形狀大而鬆軟,品質不如百濟的人參,更比不上上黨的人參。人參的植株有一根莖直立向上,長著四五片相對的葉子,花是紫色的。高麗人編了一首人參歌謠:「三根枝椏,五片葉子,背對陽光,面向陰暗,想要找到我,就要找椵樹。」有人說這裡的「椵」是我們這裡所說的「登知」,但還不確定。松岡先生說,現在的人參,以朝鮮產的為上品,中國產的次之。其中好壞真假,互相摻雜。形狀小而堅硬,顏色帶黃褐色,嚐起來有餘味的,是最好的。最近有判事人蔘,真假難辨。真正的判事人蔘,現在已經沒有了。唐朝人蔘中,用肥大、顏色像蠟的充數,這是女真蔘。現在所說的唐參,不是韓國人蔘,大多是女真蔘。這種人蔘現在很多被運到日本,摻雜在韓國人蔘中出售,購買時要注意辨別。日本產的「小人參」最初產於薩摩州,現在各地都有。它有三根枝椏、五片葉子,四五月開花,花朵細小,紫白色,結果實,生時是青色的,成熟時是紅色的。根橫向生長,形狀像竹節,味道大多很苦,少數味道甘甜,要用甘甜的。它的鬚根嚼起來,甘苦的氣味和人參有些相似。它又被稱為「三枝五葉草」。它的苗、葉、花朵的樣子,雖然和圖經上說的相符,但根的形狀卻不同。用它浸泡煎煮甘草湯,可以代替人參使用。「蔓人參」指的是羊乳根,是蔓生植物,花像鈴鐺,屬於沙參類。最近有人種植防葵,把它當成人參,攝州的「乎野人參」就是這種。稱「節人參」的是三七草的根。藝州有稱「山人參」的,其實是防風。豫州稱「日振人參」的,也是防風類,只是比較粗大。最近有稱「鬘人參」的,產於東國,也是小人參的一種,只是形狀比小人參長大。稱「參葉」的是近年從朝鮮來的,是人參的莖葉。我多次試用過,它的氣味強烈,味道苦,對於肺熱的人,使用後仍有一定的療效,甚至比沙參效果好。但它並不是補大虛之物,使用時要謹慎。「服人參」就是本草所說的湯參。最近有「切人參」,也是這一類。
辨別道地:
挑選人參時,要選肥大、塊狀像雞的腳掌、形狀像人形、顏色黃色的,這就是藥鋪裡所說的像蝦樣的。連著皮的人參,顏色黃潤,像防風;去皮的人參,堅硬潔白如粉。形狀像人形的人參,稱為孩兒參,但假貨很多。市面上賣的人參,根據品質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例如土佐向單股好人參。據《延喜式》記載,古代就有使用人參,現在所用的和人參,還是用沙參,我們不得而知。
炮製方法:
使用人參時,要去掉蘆頭。生用時,要將人參切成小塊。熟用時,要隔著紙焙烤。浸泡在水中稍微焙烤一下,就會變軟,容易切片。也可以用醇酒浸泡透,然後焙烤熟後使用,最好按照原有的藥方炮製。雖然說要忌鐵器,但不必列入禁忌。人參經常見風日容易被蟲蛀,只有裝入瓦罐中,加入細辛密封,才能保存多年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