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物學大綱》~ 人參
人參
1. 人參
(本經上品)
【釋名】「人參」人參年深。參漸長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謂之人參。浸亦浸漸之義。「黃參」、「血參」其在五參。色黃屬土。而補脾胃。生陰血。故名之。「人御」御乃參字之訛也。「鬼蓋」此草背陽向陰。故云「神草」。下有人參。上有紫氣。又曰搖光星散為人參。「土積地精」得地之精靈。
故有此名。「海腴」、「皺面還丹」。二名未祥。或曰本邦產人參之地。深山陰谷。雖夏亦陰。冷氣甚而蚊蚋可以遁去故名。未知是否。
【各方記述】人參生上黨山谷。及遼東。上黨在冀州西南。今來者。形長而黃。狀如防風。多潤實而甘。俗乃重百濟者。形細而堅白。氣味薄於上黨者。次用高麗。即是遼東。形大而虛軟。不及百濟。並不及上黨者。其草一莖直上。四五相對。花紫色。高麗人作人參贊云。三椏五葉。
白話文:
人參
釋名
「人參」一名源於其年深日久,逐漸長大後,根部形狀酷似人形,且具有神效,故名之。浸亦浸漸之意,指人參生長過程逐漸累積精華。
「黃參」、「血參」皆屬於五參之列,色黃屬土,具有補脾胃、生陰血之效,故名之。
「人御」乃「人參」之訛字。
「鬼蓋」此草背陽向陰,故稱之為「神草」。其下有人參,上有紫氣,又傳說搖光星散為人參。
「土積地精」指人參得地之精靈,故有此名。
「海腴」、「皺面還丹」兩名來源不明。有人說人參產於本邦深山陰谷,即使夏天也陰冷,蚊蚋都無法靠近,故名之。但此說法尚待考證。
各方記述
人參生長於上黨山谷及遼東。上黨位於冀州西南,現今產出的人參形狀長而黃,狀如防風,質地潤實且甘甜。民間認為百濟產的人參質地細而堅白,但氣味不及上黨產的人參。其次為高麗產的人參,即遼東產的人參,形狀大而虛軟,不及百濟產的人參,更不及上黨產的人參。人參植株一莖直上,有四五片葉子相對生長,花朵呈紫色。高麗人用人參作人參酒,每株人參有三個枝杈,五片葉子。
背陽向陰。欲求求我。椵樹相尋。或云。椵。我邦謂登知者。未詳。○松岡先生曰。今人參。以朝鮮產為上。中夏次之。其中好惡真偽。互有之。形小而堅。色帶黃褐。嘗試之有餘味者。最為上。近來有判事手。此又有真偽。真判事。今無之。唐參中。以肥大而蠟色者充之。
是女直參。近來稱唐參者。非韓參。而多是女直參也。此種今多渡日本。雜韓參以貨之。當審擇。○和產「小人參」始出自薩摩州。今處處有之。三椏五葉。四五月有花。細小紫白色。結子生青熟紅。根橫生。狀如竹節。其味太苦者多。甘者少。以甘者用之。其須嚼之。甘苦氣味微與人參相近。
白話文:
背陽向陰,想要找到我,就去找椵樹。有人說,椵指的是我們這邊稱呼懂藥物的人,但這不確定。松岡先生說,現在的人參,以朝鮮產的為最好,中原產的次之。其中真偽好壞都有,形狀小而堅硬,顏色帶黃褐色,嚐起來有餘味者最好。近來有判事手的人參,也有真偽之分。真的判事手,現在已經沒有了。唐參中,有以肥大而蠟色的充當。
這種女直參,近來被稱為唐參,不是韓國的人參,而是多數是女直參。這種現在多被運往日本,混雜著韓國的人參販售。要仔細辨別。日本產的小人參,最早出自薩摩州,現在到處都有。三叉五葉,四、五月開細小的紫白色花,結出青色的果實,成熟後變紅色。根橫向生長,形狀像竹節。味道太苦的多,甘甜的少,要用甘甜的。需要嚼著吃,甘苦的味道有點接近人參。
又名「三枝五葉草」。苗葉花狀。雖與圖經之說相合。根形不同。浸煎甘草湯。以代人參用之稱「蔓人參」者。羊乳根。而蔓生。花如鈴鐸。乃沙參類也。近來種防葵。以為人參。攝州「乎野人參」是也。稱「節人參者」。三七草根也。藝州有稱「山人參」者。真防風也。豫州稱「日振人參」。
亦防風類而粗大也。近來有稱「鬘人參」者。出於東國。是亦小人參之類。而形狀長大於小人參也。稱「參葉」者。近年從朝鮮來。乃人參莖葉也。予屢用試之。其氣烈。其味苦。有肺熱者。用之猶有效。甚勝於砂參。而亦實非補大虛者。用者審之。「服人參」本草所謂湯參。
白話文:
又稱「三枝五葉草」,苗葉花狀。雖然跟圖經記載相符,但根形不同。浸泡在甘草湯中,作為人參的替代品,稱為「蔓人參」的,是羊乳根,蔓生,花像鈴鐺,屬於沙參類。近年來種植防葵,當作人參,攝州的「乎野人參」就是這種。稱為「節人參」的,是三七草根。藝州有稱為「山人參」的,其實是防風。豫州稱為「日振人參」,也是防風類,但比較粗大。近年來有稱為「鬘人參」的,來自東國,也是小人參類,但形狀比小人參長大。稱為「參葉」的,近年從朝鮮來,是人參的莖葉。我多次試用,發現它氣烈味苦,對於肺熱的人有效,甚至比沙參還好,但其實不是補益虛弱的藥物,使用時要謹慎。「服人參」是本草書中所說的湯參。
近來有「切人參」者。亦此類也。
【辨別道地】選要肥大。塊如雞胝。並似人形。黃色者。乃藥鋪稱蝦樣者也。連皮者。黃潤色如防風。去皮者。堅白如粉。其似人形者。謂之孩兒參。尤多贗偽。市之貨者。隨品立名。曰土佐向單股好人參也。延喜式載人參。古既有之。今所用之和人參歟。將用沙參歟。不以可知焉。
【修治】去蘆頭用之。凡生用宜㕮咀。熟用宜隔紙焙之。浸水少焙。則柔韌而易銼。或醇酒潤透焙熟用。宜從本方。雖忌鐵器。不必在忌列。參頻見風日則易蛀。惟納瓦罐。雜細辛密封。可留經年不壞。
白話文:
最近有些人開始用「切人參」的方法來驗證人參。這也屬於同類的錯誤做法。
辨別真品人參時,要挑選肥大、塊狀像雞眼、形狀像人、顏色呈黃色的,這就是藥鋪裡所稱的「蝦樣」人參。帶皮的真品人參,顏色黃潤,像防風一樣;去皮的真品人參,堅硬潔白,像粉末一樣。其中形狀像人的,稱為「孩兒參」,尤其容易出現假貨。市面上的商家,為了賺錢,會根據人參的品質給予不同的名稱,比如「土佐向單股好人參」等等。延喜式中記載了人參,說明古時候就已經有真品人參了。現在我們使用的,到底是「和人參」還是「沙參」呢?很難分辨。
使用人參時,要先去掉蘆頭。生用人參適合切碎咀嚼,熟用人參則適合用紙包裹焙乾。浸泡在水中稍微焙一下,人參就會變得柔軟易碎。也可以用醇酒浸泡,使其徹底潤透後再焙乾,這樣效果更好。雖然人參忌諱鐵器,但不用太過忌諱。人參容易受風日侵蝕而被蟲蛀,最好的保存方法是將人參放在瓦罐中,加入細辛一起密封,這樣可以存放多年而不壞。
【氣味】甘微苦溫。無毒。
【功用】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中之陽。又曰陽中微陰。入手太陰經。與藜蘆相反。茯苓馬藺為之使。惡溲疏滷咸。畏五靈脂。惡皂莢黑豆。動紫石英。得升麻補上焦之元氣。得麥門冬則生脈。得乾薑則補氣。得黃耆甘草除大熱。若血證驟起。肺脈獨實。脹證暴成。九候堅強。
白話文:
味道甘甜帶點苦味,性溫,無毒。
藥性輕浮,容易上升,屬於陽中之陽,也有人說屬於陽中微陰。進入手太陰肺經。與藜蘆藥性相反。茯苓、馬藺是它的輔藥。忌與溲疏、滷咸同用。畏五靈脂。忌與皂莢、黑豆同用。能促進紫石英的藥效。與升麻搭配可以補益上焦的元氣。與麥門冬搭配可以生津潤燥。與乾薑搭配可以補益氣血。與黃耆、甘草搭配可以消除過熱。如果出現血證突然發作、肺脈獨硬、脹滿突然出現、九候堅硬等症狀,可以用它來治療。
痧疹初發。斑點未彰。傷寒始作。邪熱昌熾。血熱妄行。諸痛。不可驟用。邪氣方銳。宜散不宜補故也。
【主治】補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療腸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脅逆滿。霍亂吐逆。調中止消渴。通血脈症堅積。令人不忘。主五勞七傷。虛損瘦弱。止嘔噦。補五藏六府。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癇疾。冷氣逆上。傷寒不下食。凡虛而多夢紛紛者加之。
止煩躁。酸水。消食開胃。治氣。殺金石藥毒。治肺胃陽氣不足。肺氣虛促。短氣少氣。補中緩中。瀉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治男婦一切虛證。發熱自汗。眩運頭痛。反胃吐食。痎瘧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
胎前產後諸病。「參蘆」苦溫。「主治」吐。虛勞痰飲人弱者。以參蘆代瓜蒂。
白話文:
痧疹初期,斑點不明顯,傷寒剛開始,邪熱盛行,血熱亂竄,各種疼痛,不能急著用藥。因為邪氣正盛,應該散邪而不是補虛。
主要功效是補益五臟、安神定魂、止驚悸、驅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治療腸胃寒涼、心腹脹痛、胸脅脹滿、霍亂嘔吐、調和脾胃止消渴、通暢血脈化解積滯、增強記憶力、治療五勞七傷、虛損瘦弱、止嘔逆、補益五臟六腑、保護心神、消除胸中痰液、治療肺痿和癲癇、寒氣逆上、傷寒不思飲食,凡是虛弱多夢的人都可以服用。
此外,還能止煩躁、酸水、消食開胃、調理氣血、解毒殺金石藥毒、治療肺胃陽氣不足、肺氣虛弱、呼吸短促、補中緩中、瀉去心肺脾胃中的火邪、止渴生津、治療男女一切虛證、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瘧疾、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痿痺、吐血、咳血、下血、血淋、血崩。
孕婦產婦各種疾病。參蘆味苦性溫,主要功效是止吐。虛勞、痰飲、體弱者可以用參蘆代替瓜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