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物學大綱》~ 桔梗
桔梗
1. 桔梗
(本經上品)
【釋名】桔。結也。梗。綆也。其文縷結如綆也。因名。「白藥」、「梗草」、「薺苨」桔梗薺苨。乃一類有甜苦二種。故俗呼薺苨為甘桔梗也。
【各方記述】春生苗高尺余。葉似杏葉而長橢。四葉相對而生。嫩時亦可煮食。夏開小花。紫碧色。頗似牽牛花。秋後結實。根如指大。黃白色。花有柴白單千瓣者。宜用紫色單瓣者。
【辨別道地】凡使勿用木梗真如桔梗。咬之只是腥澀不堪用。根有細大。藥家謂小稱楊枝樣以貴之。然不可拘泥之。應用大小。俱選堅實肥白者。
白話文:
桔梗
【釋名】
桔,指的是植物的莖節。梗,指的是繩索。桔梗的紋路像繩索般交錯結在一起,因此得名「桔梗」。
「白藥」、「梗草」、「薺苨」都是桔梗的別名。薺苨中又分為甘甜和苦兩種,因此民間俗稱甘甜的桔梗為「甘桔梗」。
【各方記述】 桔梗在春季發芽,長到一尺多高。葉子像杏葉,但更長更橢圓,四片葉子相對生長。嫩芽可以煮食。夏季開花,花朵呈紫碧色,很像牽牛花。秋季結果,根部像手指般粗細,顏色呈黃白色。花朵有柴白、單瓣、千瓣等種類,以紫色單瓣的最佳。
【辨別道地】 使用桔梗時,不要使用木梗,因為木梗有腥澀的味道,不能食用。桔梗的根部大小不一,藥家認為細小的像楊枝一樣的比較珍貴,但也不要過於拘泥。無論大小,都要選擇堅實、肥白、質地好的桔梗。
【修治】刮去浮皮。及尖。浸米泔水一夜。切片。微炒用。或以百合搗爛同浸一日。銼碎微焙用。○今按在藥肆者。欲其色白。以米泔浸暴乾數日。則其色潔白。浮皮亦隨去。醫家再浸米泔一夜。則恐氣味倍薄。用者審之。宜只去頭銼用。或微炒亦可。
【氣味】苦辛微溫。有小毒。○氣味有諸說。繆仲淳曰。觀其主諸病。應是辛苦甘平微溫無毒。
【功用】味厚氣輕。陽中之陰升也。入手太陰肺經氣分。及足少陰經。節皮為之使。畏白及龍膽。忌豬肉。得牡蠣遠志。療恚怒。得硝石石膏療傷寒。白粥解其薟味。風症鬱症肺症。皆不可缺。若病氣逆上。與以補下焦藥中勿用。病不屬肺者。亦不益。○時珍曰。伏砒。節皮不知謂何物也。
白話文:
將浮皮和尖端去除,浸泡在米泔水中一夜,切成薄片,稍微炒一下就可以使用。也可以將百合搗碎,一起浸泡一天,再切碎略微烘焙使用。藥店為了讓它顏色更白,會將它浸泡在米泔水中曬乾幾天,這樣顏色就會潔白,浮皮也會自然脫落。但是醫生浸泡米泔水一夜,可能會使藥材的味道過於淡薄,使用時要謹慎判斷。建議直接去除頭部,切碎使用,或者稍微炒一下也可以。
它的味道苦辛微溫,帶有一點毒性。關於它的氣味,有不同的說法。繆仲淳說,觀察它的主治功效,應該是辛苦甘平微溫,無毒。
它的味道厚重,氣味輕盈,屬於陽中之陰,具有上升的特性。進入手太陰肺經的氣分,以及足少陰經,節皮是它的使藥。忌諱白及和龍膽,忌與豬肉同食,與牡蠣和遠志相合。可以治療憤怒。與硝石和石膏相合,可以治療傷寒。用白粥可以解其苦味。風症、鬱症、肺症都離不開它。如果病氣逆上,則不適合與補下焦的藥物一起使用。如果病情不屬於肺部,也沒有益處。李時珍說,伏砒,節皮指的是什麼東西不清楚。
【主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利五藏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痹。溫中消穀。療喉咽痛。下蠱毒。治下痢。破血積氣。消聚痰涎。去肺熱。氣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惡。及小兒驚癇。下一切氣。止霍亂轉筋。心腹脹痛。除邪辟瘟。破癥瘕。肺癰。養血排膿。
補內漏。及喉痹。利竅。除肺部風熱。清利頭目咽嗌。胸膈滯氣。及痛。除鼻塞。治寒嘔。主口舌生瘡。赤目腫病。
白話文:
主治胸部和肋骨疼痛,感覺像是刀刺一樣。肚子脹滿,腸子咕嚕咕嚕響。心裡不安,恐懼害怕,心悸氣短。可以調理五臟六腑和腸胃,補血氣,去除寒熱和風濕痺痛。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治療喉嚨痛,驅除蠱毒。治療腹瀉,消除瘀血積氣。消散痰液,去除肺熱。氣喘咳嗽,胸悶氣逆。消除腹部冷痛,治療食物中毒。以及小兒驚癇,驅除一切邪氣。止霍亂抽搐,心腹脹痛。驅除邪氣,預防瘟疫。消除腫塊積聚,治療肺癰,補血排膿。
可以治療內漏,以及喉嚨腫痛。利竅,去除肺部的風熱。清利頭目,治療咽喉腫痛。治療胸膈氣滯,以及疼痛。消除鼻塞,治療寒性嘔吐。主治口舌生瘡,眼睛紅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