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雷

《本草正義》~ 卷之七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8)

1. 石斛

《本經》「味甘,平。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

《別錄》:「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痱氣,腳膝疼冷痹弱,定志除驚。」

[考異]今本「強陰」,下有「益精」二字。

[正義],石斛氣味,貌似平淡,然苟久煮,則色澤甚濃,而味且大苦。《本經》雖謂甘平,其實則為清熱沉降之藥,生長山石罅中無土之處,而堅韌異於常卉。故《本經》謂主傷中。氣火太盛,則閉塞而逆上,清能解熱,苦能降氣,故除痹而下氣。虛勞羸瘦,是陰虛生熱,銷鑠肌肉,此清內熱,是以主之。

五臟皆陰,苦堅者能益陰氣,故補五臟。凡《本經》統稱五臟者,皆主藏陰而言,是其常例,既補五臟之陰,故曰強陰,此陰字所賅者廣,非僅指一部分而言。乃瀕湖《綱目》所載《本經》,於「強陰」之下誤衍「益精」二字,一似強陰益精四字為句,而此藥專補腎陰者,貌似神非,大失古人真旨。要之石斛乃胃家主藥,非補腎益精之品,淺人妄增,謬戾已甚。

《本經》又結之以久服厚腸胃一句者,蓋胃土最忌燥熱,胃火太盛,則消穀善肌,而不生津液,惟此為清胃主宰,邪熱去而正氣充,斯可以厚腸胃耳。《別錄》謂補內絕不足,絕當作傷,即《本經》主傷中之意。平胃氣者,清胃之熱,而氣逆自平,亦與《本經》下氣同義。長肌肉,則更與《本經》補羸瘦同符矣。

肺主皮毛,肺有積熱,則皮膚蘊熱而生痤痱,石斛亦清肺良將,是以主之。腳膝疼冷痹弱,多由真陰不能榮養,石斛益陰,自能起腰膝之弱痹。定志除驚,皆清火之實驗也。

[發明]石斛清熱降氣,專泄肺胃虛火,而味亦不薄,故為益胃強陰之品,古人惟以色黃如金,莖壯如釵者為貴,又曰川產最良。然今市肆中之所售(注:原作「通」,義不可解,改)通川斛,則細小乾枯,最為賤品。金釵斛則軀幹較偉,色澤鮮明,能清虛熱,而養育肺胃陰液者,以此為佳。

但市廛中欲其美觀,每斷為寸許,而以砂土同炒,則空松而尤為壯觀,要之一經炒透,便成枯槁,非特無以養陰,且恐不能清熱,形猶是而質已非,市儈伎倆,殊為可惡。所以吾吳醫家,每用其原枝不炒者,劈開先煎,庶得真味,且此物最耐久煮,一味濃煎,始有效力,若雜入他藥中僅煮沸三四十分鐘,其味尚未出也。若肺胃火熾,津液已耗,舌質深赤乾燥,或焦黑嗜飲者,必須鮮斛,清熱生津,力量尤偉。

必以皮色深綠,質地堅實,生嚼之脂膏黏舌,味厚微甘者為上品,名鐵皮鮮斛,價亦較貴。其賤者,皮作淡黃色,嚼之無脂,味亦淡薄,已不適用,且更有東瀛出品,氣味更淡,則完全無效矣,若老人、虛人,胃液不足,而不宜大寒者,則霍山石斛為佳。《名醫別錄》及範子計然,皆言石斛出六安,可知古時亦甚重之。

白話文:

石斛

《本經》記載,石斛味甘性平,能治療內傷、風濕痹痛、氣逆,並能滋補五臟虛損、體弱消瘦,增強陰氣,長期服用能增強腸胃功能。

《別錄》記載,石斛能補益內臟虧損,調和胃氣,使肌肉豐滿,驅除皮膚濕熱及痱子,治療腿腳膝蓋疼痛、麻痹無力,安定心神、去除驚恐。

現存版本在「強陰」之後,多出「益精」二字,有爭議。

石斛氣味看似平淡,但久煮則顏色變深,味道變苦。《本經》雖說它味甘性平,但實際上它是清熱降火的藥物。它生長在山石縫隙中,無需泥土,莖幹堅韌,不同於一般的植物。因此《本經》記載它能治療內傷。因為氣火過盛會導致氣機閉塞逆上,而石斛清熱降氣,所以能治療痹症和氣逆。虛勞羸瘦是因為陰虛生熱,損耗肌肉,石斛能清內熱,所以能治療此症。

五臟皆屬陰,而石斛苦寒堅韌,能滋養陰氣,所以能補益五臟。凡是《本經》中提到五臟的,都是指藏陰而言,這是其一貫的原則。既然能補益五臟之陰,所以說它能強陰,這裡的「陰」字涵蓋範圍很廣,並非僅指某一部分。而瀕湖版《綱目》所引《本經》中,「強陰」之下多出「益精」二字,好像「強陰益精」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但石斛專門補腎益精的说法似是而非,與古人的原意相悖。總之,石斛是主要作用於胃的藥物,並非補腎益精之品,後人妄加增補,錯誤甚大。

《本經》最後說「久服厚腸胃」,是因為胃最怕燥熱,胃火過盛會導致消穀善飢,不能生津液,而石斛能清熱為主,邪熱去除,正氣充盈,就能增強腸胃功能。《別錄》所說的「補內絕不足」,「絕」應理解為「傷」,與《本經》中「主傷中」的意思相同。「平胃氣」,是清熱降胃火,氣逆自然平順,這也與《本經》中「下氣」的意思相同。「長肌肉」也與《本經》中「補羸瘦」的意思相符。

肺主皮毛,肺有積熱,就會導致皮膚蘊熱而生瘡痱,石斛也能清肺熱,所以能治療皮膚病。腳膝疼痛、麻痹無力,大多是因陰虛不能滋養所致,石斛滋陰,就能治療腰膝酸軟、痹痛。安定心神、去除驚恐,都是清熱降火的效果。

石斛清熱降氣,專瀉肺胃虛火,且味道醇厚,所以是益胃強陰的良藥。古人認為色澤金黃、莖幹粗壯如釵者為上品,川產的最佳。但現在市面上出售的川產石斛,大多細小乾枯,是下等品。金釵石斛莖幹較粗,色澤鮮明,能清虛熱,滋養肺胃陰液,是較好的品種。

但市場上為了美觀,常將石斛切成寸許長,與沙土一起炒制,這樣雖然看起來粗壯,但實際上已經乾燥空虛,不僅不能滋陰,可能還會影響清熱效果,形式雖好,但品質已經變壞,這是商人的伎倆,非常可惡。因此,我們吳地醫生常用原枝不炒的石斛,劈開後先煎,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藥效。而且石斛耐煮,必須濃煎才能有效,如果和其他藥材一起煎煮,只煮沸二三十分鐘,藥效就出不來。如果肺胃火盛,津液耗損,舌苔深紅乾燥,甚至焦黑口渴,則必須用鮮石斛,其清熱生津的功效更強。

上品石斛皮色深綠,質地堅實,生嚼時油脂黏舌,味道濃厚微甘,名為鐵皮鮮石斛,價格也較貴。下等品皮色淡黃,嚼之無油脂,味道也淡薄,藥效差,甚至還有來自日本的石斛,氣味更淡,幾乎無效。老年人和虛弱的人,胃液不足,不宜服用寒性太大的藥物,霍山石斛是比較好的選擇。《名醫別錄》和範子計然都說石斛產於六安,可見古人也很重視它。

形狀細小,顏色金黃,看起來潤澤,嚼起來味道濃厚者為上品;如果顏色晦暗枯槁,則價值不高。近來又出現一種叫綠毛乾風斛的石斛,顏色淡綠,質地柔軟,隱約可見綠色茸毛,也產於霍山,它是選取最嫩的尖端曬乾的,所以不乾枯,嚼起來也沒有渣滓,味道濃厚且富含油脂,能滋養胃液,沒有清涼礙脾的顧慮,確實是上等佳品。但是這種最好的石斛,市場上很少見,價格也昂貴,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的。

還有一種鮮金石斛,莖幹較粗,是新採摘的金釵石斛,浙江金(應為「各」字之誤)處諸山都出產,也是清胃的上品。